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94)
2023(9414)
2022(8505)
2021(8113)
2020(6777)
2019(15684)
2018(15631)
2017(30474)
2016(16730)
2015(18770)
2014(18692)
2013(18351)
2012(16793)
2011(14994)
2010(14737)
2009(13301)
2008(12864)
2007(10911)
2006(9492)
2005(8082)
作者
(47048)
(38873)
(38405)
(36705)
(24810)
(18600)
(17601)
(15411)
(14781)
(13757)
(13437)
(12837)
(12252)
(12165)
(12014)
(11749)
(11646)
(11571)
(11000)
(10856)
(9614)
(9372)
(9267)
(8816)
(8676)
(8629)
(8585)
(8495)
(7742)
(7738)
学科
(63734)
经济(63658)
管理(48308)
(45300)
(38668)
企业(38668)
方法(31553)
数学(27053)
数学方法(26749)
(16808)
(15991)
中国(15304)
(14663)
业经(14502)
地方(13200)
(11693)
贸易(11689)
(11351)
理论(11287)
(11095)
农业(11003)
(10882)
(10596)
环境(10578)
财务(10539)
财务管理(10519)
技术(10201)
企业财务(10009)
教育(9476)
(9404)
机构
大学(233859)
学院(231087)
管理(96858)
(87581)
经济(85577)
理学(85112)
理学院(84201)
管理学(82835)
管理学院(82426)
研究(74552)
中国(53018)
(49665)
科学(47394)
(38970)
(36509)
业大(35329)
(34879)
研究所(33630)
中心(33478)
财经(32196)
北京(31285)
(31217)
(30884)
师范(30620)
(29322)
(27473)
农业(27331)
(26134)
经济学(25089)
师范大学(25017)
基金
项目(165775)
科学(129924)
研究(122376)
基金(119903)
(103926)
国家(103045)
科学基金(88715)
社会(75589)
社会科(71467)
社会科学(71447)
基金项目(64631)
(64310)
自然(58315)
自然科(56908)
自然科学(56898)
自然科学基金(55843)
教育(55681)
(54317)
编号(50602)
资助(49059)
成果(40848)
(36568)
重点(36491)
(34549)
(34483)
课题(34097)
创新(32083)
科研(31687)
项目编号(31641)
教育部(31371)
期刊
(91754)
经济(91754)
研究(66114)
中国(37776)
学报(36622)
科学(33933)
管理(33659)
(31534)
(27842)
大学(27645)
教育(26220)
学学(25891)
农业(22689)
技术(19071)
(15987)
金融(15987)
业经(15223)
财经(14586)
经济研究(14051)
图书(13604)
理论(12373)
(12229)
问题(12046)
科技(11952)
实践(11663)
(11663)
(10886)
技术经济(10732)
现代(10647)
(10548)
共检索到3190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尹来盛  冯邦彦  
大都市区是未来国际竞争的主要单元和战略平台。区域治理是影响大都市区整体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对中美大都市区治理的比较研究发现:(1)美国的大都市区治理以包含了地方政府、专业团体等在内的网络化治理为主;我国的大都市区治理无论是行政区划的调整还是非正式的区域协调机制,抑或是上级政府的规划指导,都体现出政府主导的整体性治理特征;(2)中国自上而下和美国自下而上的体制差异决定了中美两国大都市区问题的缘起和问题本身不同,进而导致两国大都市区治理模式上的较大差异,但处于两极的中美两国大都市区治理模式存在逐步靠拢的趋势;(3)适当的辖区合并是解决大都市区政府碎化的可行途径。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易承志  
国外大都市区治理研究试图解决的是这样一对矛盾:大都市区内部在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密切联系提出了大都市区协调治理的需要,而大都市区内部的权威分割又带来了区域整体治理的难题。也就是说,大都市区的治理根本就是要实现自治与权威、分散与集中、民主与效率之间的最佳平衡。国外大都市区的治理研究对于推进新时期中国大都市区的治理研究和治理实践提供了有价值的启示,为了提升新时期中国大都市区的治理绩效,应当建立跨区域的权威性协调机构以加强区域协调治理,根据需要灵活选择大都市区治理模式,以及在大都市区公共服务的供给中引入竞争机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衔春  赵勇健  单卓然  陈轶  洪世键  
"治理"是国际上处理区域事务的基本理念,强调多利益协调、多元协同等理念,大都市区治理是区域治理的重要尺度层面,也最能体现"政府、市场、公民社会"三者关系。在剖析治理、区域治理及大都市区治理等概念基础上,梳理了大都市区治理理论的发展脉络,进一步研究国内外大都市区治理的主要内容,并进行比较与评述。国内外大都市区治理理念一致,但由于国情差别,研究领域、关注重点、治理机制和具体实践差别较大。国外较为注重"多元利益协调"基础上大都市区治理问题研究,充分考虑各方面诉求,并关注地区社会公平、公共资源和环境问题;国内较注重"政府间关系"基础上的大都市区治理研究、本土化探讨等,实践中均以政府为主导,对其他利益诉求考虑不充分。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苏黎馨  冯长春  
随着区域一体化发展不断成熟,良好的区域治理机制愈发重要。京津冀区域协同治理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积累了良好的基础,也面临许多挑战。为了更好地认识京津冀区域协同治理模式的特征,提出优化建议支撑区域规划落实。论文立足比较研究的视角,以治理机制为核心,围绕参与主体、治理手段、协调机制3个维度建立起比较研究框架,概括总结了京津冀地区、德国柏林—勃兰登堡地区、日本东京首都圈、法国巴黎大都市区等首都所在区域的治理模式特征,并开展横向比较。结果表明:(1)多元主体参与是良好区域治理的基本特征,关键在于建立明晰的主体间权责关系;京津冀相比国外实践,虽主体多元,但权责关系有待进一步厘清;以设立承上启下的区域机构为契机,应加快梳理相关关系。(2)行政手段、市场手段与法律手段相辅相成,是保障区域治理效率的基础;京津冀相比之下更侧重行政手段,市场手段有限,法律手段相对薄弱;应优先增强立法建设,进而促使市场手段与行政手段相互平衡、良性互动。(3)多边协商机制是区域治理有序运行的保障;京津冀在决策中已有较好的协调机制,但矛盾仲裁与动态监管方面仍显不足;应加快健全整体协调机制,贯穿治理实践的各个环节。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谢菲  
1970年代以后,美国大都市区发展呈现出新趋势,即分散、多中心模式大都市区的增加。城市地域面积不断扩大,对大都市区的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对二战以来美国大都市区治理模式的理论、实践进行考察,分析其中利弊。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冯邦彦  尹来盛  
大都市区已成为全球竞争的主要单元,治理是影响其竞争力的关键因素。针对美国大都市区"政府碎化"现象,相继产生了单中心主义、多中心主义和新区域主义三个区域治理流派。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政府碎化的测度,政府碎化与政府成本、经济增长、贫富差距之间的关系,以及大都市区治理模式的选择等几个方面。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庄佩君  汪宇明  
认知共同体共享的思维逻辑和思想理念有助于达成共同的政策。从认知共同体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结合美国大都市行政联合实践和宁波大都市区案例,以新制度主义、网络理论和治理理论为理论基础,试图将认知共同体这一协作机制延伸至次国家层级,检验认知共同体在国内区域协调中的作用,探讨基于认知共同体的大都市区治理与协调的新型机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安树伟  
近年来,在我国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城市已经出现膨胀病。大都市区膨胀病治理的有效途径是严格科学的城市规划和良好的城市治理。为此,必须加快大都市区治理的法制化进程,完善城市规划编制、执行、监督和民主管理体制,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加强城镇密集地区的整体协调,建立和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和公共安全应急机制,综合解决大都市区的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问题,构筑新型的城市产业分工体系。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易承志  
大都市区的形成和发展是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特征和主导趋势之一。美国是当代发达国家的典型代表,其大都市区政府治理实践经历了相当长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经济发展和城市化高级阶段可能出现的某些普遍性问题和治理趋势。美国大都市区政府治理实践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治理模式选择、公共服务提供和基层社区治理等方面。基于上述因素而形成的美国大都市区政府治理的特征,是由美国政体因素、地方自治因素、经济因素和利益集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洪世键  张京祥  
政治"碎化"是大都市区发展面临的棘手问题。根据看待大都市区政治"碎化"的态度及其解决方案,文章将大都市区管治理论演进轨迹划分为三次"潮流":主张建立大都市政府的传统区域主义、主张多中心管治结构的"公共选择"学派和主张网络化地方合作的新区域主义,进而分别阐述不同理论"潮流"的核心思想及其应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京祥  
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县行政关系的反复变化,认为这种变化正是我国区域治理体系尚不成熟的表现,不应频繁使用。针对目前我国许多地方正在实施的"省直管县"体制改革,指出应该区别情况对待,而不宜简单划一。在借鉴西方大都市区治理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一个重要的观点是:充分利用省直管县、调整地级市职能的机遇,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双层制大都市区治理体系。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金龙  雷娟  
站在全球视野来看,目前我国大都市区治理进程中遭遇的瓶颈之困,英美等一些发达国家也曾遇到过。因此,批判性地借鉴发达国家大都市区治理的经验,不失为突破我国大都市区治理困境的一种理论视角和行动方略。当然,我国国情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我们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也要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大都市区治理模式。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邓智团  屠启宇  
2012年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而大都市作为创新要素集聚地和创新源,研究其对创新驱动的空间响应,有利于推动大都市创新空间的塑造与优化,提升大都市的整体创新能力。本文从创新型企业在纽约、伦敦等大都市中心城区集聚出发,构建"新成本收益曲线"探讨创新型企业在大都市中心城区集聚的经济理性,并基于Logit模型以美国大都市区间和大都市区内为例,对影响创新型企业空间区位选择的决定因素进行量化研究。研究表明,中心城区可以通过"降低成本、提升收益"改变中心城区集聚的成本收益预期,让中心城区成为创新型企业新的可能区位选择,而原有创新型企业集聚水平、生活便利状况、风险资本和文化服务等因素是...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费跃  过秀成  过利超  张宁  
由高速公路和快速路组成的高快路系统是满足大都市区范围内长距离快速机动化交通需求的主要载体,是支撑城市空间结构拓展和产业布局重构的重要因素。论文分析了大都市区化背景下高快路一体化的内涵和布局形态,采用供需平衡模型测算高快路发展规模,通过计算节点和线路重要度确定高快路主要控制节点和走向,结合理论分析和城市实践,估算高快路环线半径。最后以南京大都市区为例进行了应用研究。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易承志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迅速推进,大都市和大都市区成为使用频率很高同时又经常被混淆的两个概念,认为厘清这两个概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认为大都市和大都市区都是城市化过程中的产物,存在着某些共性的方面,但二者的内涵、衡量标准和阐述目标都是不同的;二者都是与城市化进程有关的重要概念,是不能相互替代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