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62)
2023(4315)
2022(3602)
2021(3332)
2020(2834)
2019(6851)
2018(6458)
2017(12805)
2016(6690)
2015(7313)
2014(7190)
2013(7266)
2012(6877)
2011(6340)
2010(6533)
2009(6076)
2008(5839)
2007(5109)
2006(4524)
2005(4264)
作者
(19087)
(15959)
(15699)
(15244)
(10199)
(7756)
(7133)
(6198)
(6029)
(5589)
(5345)
(5329)
(5261)
(5045)
(4969)
(4898)
(4701)
(4667)
(4654)
(4502)
(4043)
(3780)
(3674)
(3644)
(3607)
(3535)
(3458)
(3328)
(3229)
(3124)
学科
(31152)
经济(31121)
(18406)
管理(17239)
(15660)
企业(15660)
方法(14319)
数学(12099)
数学方法(12019)
(9328)
贸易(9323)
(9154)
(8130)
中国(8116)
(6912)
金融(6912)
(6795)
业经(6658)
(6561)
产业(5784)
地方(5694)
(5562)
银行(5553)
(5480)
结构(5438)
(5374)
(5243)
(4949)
关系(4794)
体制(4674)
机构
大学(103111)
学院(99631)
(48950)
经济(48243)
管理(38089)
研究(36903)
理学(33204)
理学院(32824)
管理学(32463)
管理学院(32260)
中国(27238)
(21855)
(21404)
科学(19738)
(18294)
财经(17812)
经济学(16734)
研究所(16726)
(16408)
中心(15499)
经济学院(15337)
北京(13652)
(13643)
(13627)
(13532)
财经大学(13511)
师范(13505)
(13344)
业大(12245)
师范大学(11440)
基金
项目(66438)
科学(53804)
基金(50842)
研究(48742)
(44126)
国家(43812)
科学基金(37759)
社会(33550)
社会科(32236)
社会科学(32230)
基金项目(26305)
(23543)
自然(23087)
教育(22689)
自然科(22634)
自然科学(22628)
自然科学基金(22272)
资助(20962)
(20850)
编号(18182)
(16146)
重点(15375)
成果(15275)
国家社会(14971)
教育部(14368)
(14364)
(13748)
人文(13615)
中国(12986)
创新(12902)
期刊
(49363)
经济(49363)
研究(33771)
中国(16164)
(15350)
管理(14206)
学报(14075)
科学(13521)
(11513)
大学(11298)
(11071)
金融(11071)
学学(10388)
国际(10055)
教育(9971)
经济研究(9260)
财经(9006)
(8871)
农业(8076)
(7931)
问题(7358)
世界(7071)
技术(6819)
业经(6721)
(5265)
商业(5105)
技术经济(4766)
统计(4558)
理论(4364)
现代(4353)
共检索到1487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汪涛  赵彦云  
世界竞争格局正步入一种以美国为主导的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的对弈,其间的结构变迁效应需给予特别的关注与重视。运用竞争力结构动态分析工具,对IMD国际竞争力数据库中342个指标进行系统分析,得出中国和美国近20年来国际竞争力的结构性变化情况。结果显示:1995年以来,中国国际竞争优势净增加,竞争劣势净减少,而美国则恰恰相反。中美国际竞争优劣势对比变化主要源于全球化竞争、模仿趋同、发展转型、科技革命、危机冲击等五种效应。在这五大效应的持续作用下,以中美竞争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的竞争将推动全球治理、全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马颖  李酣  
通过采用1978-2009年联合国Comtrade数据库中按照三、四位数分类的中国进出口贸易数据和国家统计局《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分类》中的数据,以国际竞争力指数来代指外贸产业的竞争力状态,并用其时间序列在不同产业中的变化来刻画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贸易产业结构的发展轨迹和国际竞争力走向。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外贸产业结构渐趋优化,国际竞争力在逐渐提升。从总体上看,劳动密集型产业竞争力优势仍将保持,资本密集型产业竞争力有所提升,但在高新技术领域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行业很少。中国在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过程中仍需进一步提升外贸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孙斌栋  
从20世纪初叶的远东地区国际贸易、金融和航运中心开始,上海在国内的经济地位不断变迁,其国际竞争力也随之发生变化,目前上海正处于向国际经济中心城市迈进的重新崛起阶段。从上海竞争力的变迁过程可以总结出若干规律,这是指导上海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经验。从十个领域的定量分析发现,上海在总体实力、国际化和区域实力方面表现出持续攀升的地位,在产业能级、金融体系、物流贸易和生活设施四个方面都有值得关注之处,而在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信息文化三个领域,上海的表现差强人意。这些结论为进一步提升上海国际竞争力提供了参考性依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彦  
中美贸易战反映了后危机时代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的"地位消长"所引发的国家间博弈加剧。基于此背景,本文通过"贸易结构、贸易流向、参与程度、参与地位"四维视角,对中国、美国、日本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的国际竞争力进行量化评估,得出:中国的影响力增强、亚太生产链和市场是博弈关键、攀升与反攀升是博弈主旋律、中国制造业层次结构尚有差距等结论。中国应该在正视发展差距、防范联合压制、利用市场软实力法宝、培育区域价值链等方面进行有效应对。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尹国君  刘建江  
文章运用联合国贸发组织公布的中美服务贸易统计数据,通过RCA指数和CA指数对中美两国服务贸易各部门进行显性比较优势和显性竞争优势测度,认为中国服务贸易在金融服务、版税与许可证费用两大服务贸易部门同时存在比较劣势和竞争劣势,而美国正好在这两个部门存在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因此为了赢得中国服务贸易的未来竞争力,当前应主要发展我国的弱势部门:金融服务、版税与许可证费用服务业。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陈佳贵  张金昌  
在评价一个国家某个产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时,理论界主要使用贸易竞争力指数(Normalized Trade Balance,NTB)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RCA)、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Competitive Advantage,CA)三个指标。这三个指标的计算公式分别如(1)、(2)、(3)式所示。NTB_(it)=(X_(it)-M_(it))/(X_(it)+M_(it)) (1)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宏  苏杰芹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迅速,2012年进出口总额首次超过4700亿美元,规模再创历史新高,全球排名第三,但国际竞争力还很弱,规模上仅占全部贸易额的10%,总量上仅是美国的44%。本文通过对联合国贸发组织会议(UNCTAD)、中国商务部及中国海关公布的相关数据进行计算整理,从国际市场占有率、TC指数、RCA指数及STO指数对中美两国服务贸易各部门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与美国相比,中国服务贸易在计算机与信息服务部门发展迅速,在建筑部门同时具有竞争优势和比较优势,而在金融服务、版税与许可证费用两个服务贸易部门同时存在竞争弱势和比较劣势。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谢锐  王菊花  王振国  
随着全球价值链的深入发展,一国出口产品中蕴含了大量国外成分,科学测度产业国际竞争力需要基于全球生产工序的数据。文章构建了基于出口增加值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NRCA),利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2016年最新发布的全球投入产出表数据,测算和比较分析了20002014年中国与其他主要经济体的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水平及动态变迁。研究发现:中国产业国际竞争优势在研究期间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但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有不断减弱趋势;与此相反,资本和知识密集型制造业实现了比较优势的提升,推动中国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罗纳德·麦金农  
一、东亚与美国:汇率与贸易差额探讨东亚与美国国际竞争力调整中汇率和工资变化的作用与构成,一个不可缺少的前提是东亚国家非常重要的美元本位制。众所周知,1997年到 1998年的金融危机发生之前,东亚大多数国家的货币是软性钉住美元的。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冲击较大的国家, 如马来西亚、印尼、韩国、泰国等,由于积累了大量美元债务,在受到外资冲击时不得已将其货币相对于美元贬值。当时,许多国际组织如 IMF,都把东南亚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归咎于危机国家对美元的钉住,认为他们过度举借美元债务以及软性钉住美元的汇率安排使其陷入了危机。但令人惊讶的是,1998年危机以后,这些国家包括危机国家又回到了钉住美元的汇...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潘万兴   赵文中  
近10余年来,在美国企业面对欧洲企业的振兴和日本企业一如既往的全球性出击而节节败退的同时,美国银行业也遭受了国际竞争力下降的厄运,成为继美国产业国际竞争力下降以来人们关注、议论的又一焦点。本文拟对此作些初步探讨。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史志成  史喆文  
本文以比较研究的方式,分析了美国在提升国际竞争力方面有值得我国借鉴的地方;提出要从全球角度思考国家的利益,建立国家创新体系(科技教育创新体系、知识文化创新体系、制度管理创新体系和产业企业创新体系),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欧永洪  
一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直接牵涉到该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影响到该国的国民福 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该国在世界政治经济舞台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往往成为影响其 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砝码。本文以美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及其变化为探讨对象,分析20世 纪80年代美国产业竞争力的主要表现和引发的争议;从80年代产业竞争力下降转变 为90年代产业竞争力渐强的原因及其对美国经济的影响,最后阐述美国的这一转变 实践对我国的几点启示。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李玉兰  亦冰  
一、国际竞争力研究发展的简明考察 近年来国际竞争力问题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从现有资料看,美国是最早关注国际竞争力问题的。早在1978年,应白宫和参议院的要求,美国技术评价局就开始了美国竞争力的研究。1979年,美国总统签署的贸易协定(草案)明确规定:总统应向国会报告有关影响美国厂商在世界市场竞争能力的因素,以及增强美国竞争力的政策。1983年,美国总统建立了一个由30名专家组成的“关于工业竞争力的总统委员会”,开始专门研究竞争力问题。当时里根总统的要求是:研究并找出把新的科技成果应用于商业生产及服务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机会;对美国各级政府提出政策建议,以提高美国私人经济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曾凡银  冯宗宪  
环境资源因素从比较优势、产业转移和贸易壁垒等方面与国际竞争力有着密切关系。由于长期实行粗放式经济增长 ,对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够 ,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已受到国际环境标准、生产过程与方法的制约。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与国际惯例接轨等是提升我国基于环境的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