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77)
- 2023(8330)
- 2022(7028)
- 2021(6561)
- 2020(5594)
- 2019(12683)
- 2018(12531)
- 2017(22961)
- 2016(12368)
- 2015(13413)
- 2014(13500)
- 2013(12841)
- 2012(12114)
- 2011(10849)
- 2010(11223)
- 2009(10340)
- 2008(10149)
- 2007(9253)
- 2006(8078)
- 2005(7253)
- 学科
- 济(43226)
- 经济(43144)
- 业(39151)
- 管理(39121)
- 企(34739)
- 企业(34739)
- 方法(15822)
- 技术(15687)
- 中国(13978)
- 农(12498)
- 数学(12395)
- 数学方法(12259)
- 财(12145)
- 制(12042)
- 技术管理(11821)
- 学(11466)
- 业经(11297)
- 体(10525)
- 融(9462)
- 金融(9454)
- 理论(9308)
- 银(9124)
- 银行(9088)
- 行(8785)
- 地方(8660)
- 贸(8239)
- 贸易(8230)
- 易(8026)
- 农业(7873)
- 产业(7863)
- 机构
- 大学(174131)
- 学院(171383)
- 济(68951)
- 经济(67525)
- 管理(65791)
- 研究(61640)
- 理学(56313)
- 理学院(55653)
- 管理学(54816)
- 管理学院(54452)
- 中国(45085)
- 京(37574)
- 科学(36875)
- 财(32675)
- 所(31098)
- 农(28783)
- 研究所(28329)
- 中心(27463)
- 江(27024)
- 财经(25396)
- 业大(24888)
- 范(24378)
- 师范(24033)
- 北京(23868)
- 经(23087)
- 院(22637)
- 农业(22519)
- 州(21056)
- 经济学(20921)
- 技术(19716)
- 基金
- 项目(115940)
- 科学(92278)
- 研究(87083)
- 基金(83095)
- 家(73843)
- 国家(72793)
- 科学基金(61667)
- 社会(55342)
- 社会科(52347)
- 社会科学(52334)
- 省(46572)
- 基金项目(43568)
- 教育(40960)
- 划(39460)
- 自然(38554)
- 自然科(37720)
- 自然科学(37703)
- 自然科学基金(37091)
- 编号(34252)
- 资助(32609)
- 创(30157)
- 成果(29750)
- 创新(27172)
- 重点(26580)
- 部(25853)
- 课题(25470)
- 发(25243)
- 国家社会(22913)
- 业(22426)
- 教育部(22220)
共检索到2664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预测
[作者]
孙玉涛 刘凤朝
本文运用研究与发展经费指标对中国和美国国家创新体系组织结构的演变过程进行分析,就中美两国的创新组织要素和来源执行结构问题提出了几点讨论,为中国国家创新体系结构优化目标设计提供科学支撑。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明喜 周代数 张俊芳 苏牧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完善金融支持国家创新体系是关键一招。在梳理金融支持国家创新体系理论源流基础上,基于国家创新体系和比较金融等基本原理,从需求和供给角度出发,对中国和美国金融支持国家创新体系展开比较分析。研究发现:美国处于创新体系的成熟阶段,中国处于创新体系的成长阶段,创新体系的阶段性特征对金融提出新需求;美国金融体系市场导向更为明显,中国金融体系银行导向更为明显,但正在向市场导向过渡,金融供给正在发生新变化;中美创新体系与金融支持创新体系短板各不相同,使命任务存在差异,但面临在技术—经济扩散期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共同挑战。在此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提出完善我国科技金融体系的启示建议。
关键词:
科技金融 国家创新体系 中美比较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雷小苗 李正风
系统、直观的创新体系结构是研究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础,体系中各创新要素功能定位、互动关系是分析国家创新体系运行机制的关键。通过理论分析和国际实践,提炼国家创新体系结构类型,提出"三元串联协同"和"三元并联互动"两种不同的结构框架,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发现:两种结构不分优劣,不同结构中创新主体相同且宏观创新逻辑一致,但是创新链条数量及功能不同,对创新辅体的倚重度也不同;美国、德国等更接近"三元并联互动"体系;瑞典、中国等更接近"三元串联协同"体系;提升创新体系效能,解决"卡脖子"难题,需要优化当前创新体系结构或促进创新体系结构转型。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沈红
本文根据美国研究与开发(R&D)体系经费的投入方向、基础研究活动和科技成果形成的密集程度,详细地分析了美国研究型大学在R&D体系中的“集结点”作用,说明研究型大学是美国R&D体系中的特殊群体。这对我国当前建立国家创新体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美国 研究型大学 研究与开发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周海源
美国在国家创新体系方面制定了《全国合作研究与生产法》《美国竞争再授权法案》等多部法律。2017年6月1日由美国总统签署生效的《创新与竞争力法案》是美国国家创新体系立法的集大成者,该法案在基础研究、行政减负、STEM教育、公民科学、成果转化等方面创设了一系列新制度。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立法应借鉴美国经验,遵循以法治引领创新体系建设的立法思路,构建以"研发-转化"保障为核心,覆盖人才、金融、环境等内容的综合性法律体系,强化政府激励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创新引领和保障作用。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陈强 鲍悦华
文章从科技行政机构设置、科技经费、不同创新主体在创新体系中的特点等方面出发,对德语区国家创新体系进行比较研究。研究发现,在科技行政机构设置方面,德语区国家都建立起了完善的科技行政关联机构体系,并且都非常注重发挥科技委员会的作用,这些共性做法可供我国借鉴。同时,德语区国家在科研经费投入总量、来源及资金分配,以及各创新主体在创新体系中的作用等方面都具有各自鲜明的特点。针对这些方面,文章对中国科技事业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傅元海 周铭山
本文内容是根据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等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在经济所建所90周年国际研讨会2019年5月17日第四单元主题论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上的发言编辑整理而成。广州大学经济与统计学院副院长傅元海教授和西南财经大学科研处处长周铭山教授分别主持了两个时段的讨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柳卸林 马驰 汤世国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贾晓峰 高芳 胡志民
进一步充实、完善国家创新体系的总体要求,亟需加强创新系统相关理论研究。采用理论研究和对比研究的方法,分析创新系统理论的演进特征以及不同时期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实践的阶段特征,探讨总结"主体-结构""活动-功能""系统-生态"三方面视角下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研究重点和政策着力点,并基于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和未来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建成科技强国的部署要求,提出新时期我国国家创新体系进一步充实完善的四方面政策措施:政策导向从完善创新体系向形成创新生态转变;形成动态、繁荣的创新功能主体簇;促进创新要素和价值高效流动;形成支撑保护创新生态的制度和文化环境。
关键词:
创新系统 国家创新体系 创新理论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徐仕敏
The mechanism of forming the information consuming behaviors of China's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 is analyzed.The information consumption structure is described in terms of material type and value type,followed with a discussion on its affecting factors and its rationalization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磊 郑丕谔 李京 王中权 朱连泰
加快建设、发展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创新体系,要继续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重点解决影响发展全局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解决国家创新体系中存在的结构性和机制性问题,努力建立一个既能够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又能够提升国家在科技领域的有效动员能力;既能够激发创新行为主体自身活力,又能够使各部分有效整合的新型国家创新体系。当前要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为重点,围绕确立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建立以企业为核心、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力争在政策上、体制上有所突破。
关键词:
自主创新 政策动因 国际比较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李洁
美国在一个多世纪里一直保持着最强大的世界高科技实力和最高的科技产业化效率,其国家创新体系的发展路径与机制对中国当前建立国家创新体系无不具有很现实的借鉴价值。对经济的发展而言,政府的作用是关键性因素。好的国家制度和政策才能够培育出良性的科技创新体制和产业转化机制。对于中国这个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原计划经济国家,好的国家制度和政策显得尤其重要,它直接作用于产学研各环节,决定了整个国家创新体系中人、财、物力的投入与流向,使用效率及效果。因此,作者对美国发展自主创新经验教训的研究着重于对国家宏观政策、经济组织与管理模式创新及政府功能创新等方面,以期为中国建立自己的国家创新体系献言献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齐晶晶
文章从知识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技术扩散能力、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力四个方面建立区域创新体系效能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粒子群算法改进的径向基神经网络模型对中关村、东湖、张江、长株潭四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创新体系效能进行评价,基于评价结果对四个地区的发展优势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对比分析。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施慧洪
后工业社会的服务业、娱乐业、教育等第三产业在GDP中占有较大份额,而且知识创新、传播、销售等部门大力发展,研发能力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要素。我国电子金融自主创新能力弱,研发能力不足。通过电子金融创新体系的建设,推动研发能力的提高,是促进我国电子金融自主创新的重要举措。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于建原 李瑞强
本文通过比较美国、日本和欧盟提出的国家创新体系模式的特点,提出了中国国家创新体系模型。该模型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大学与企业有效的创新沟通与合作;提高企业营销能力以实现更高的创新商业化成功率;改变现有大学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为此,模型提供了在企业经营战略与R&D、企业营销与经营战略、企业营销与R&D三个交集处国家创新体系的制度设计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
国家创新体系 企业 大学 创新 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