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188)
- 2023(3161)
- 2022(2798)
- 2021(2640)
- 2020(2040)
- 2019(4822)
- 2018(4682)
- 2017(8861)
- 2016(4241)
- 2015(4987)
- 2014(4812)
- 2013(4544)
- 2012(4261)
- 2011(3888)
- 2010(3844)
- 2009(3422)
- 2008(3440)
- 2007(2983)
- 2006(2627)
- 2005(2478)
- 学科
- 贸(17991)
- 贸易(17983)
- 济(17756)
- 经济(17746)
- 易(17447)
- 管理(8727)
- 方法(8098)
- 业(7884)
- 企(6643)
- 企业(6643)
- 数学(6354)
- 数学方法(6287)
- 出(6090)
- 口(5681)
- 出口(5680)
- 出口贸易(5680)
- 关系(5560)
- 学(4792)
- 地方(4279)
- 业经(3955)
- 农(3877)
- 国际(3665)
- 中国(3608)
- 概况(3595)
- 贸易关系(3553)
- 进出(3523)
- 进出口(3523)
- 进出口贸易(3523)
- 理论(3351)
- 各国(3258)
- 机构
- 大学(64885)
- 学院(64754)
- 济(28985)
- 经济(28492)
- 研究(23941)
- 管理(22890)
- 理学(19819)
- 理学院(19517)
- 管理学(19141)
- 管理学院(19031)
- 中国(17135)
- 科学(15070)
- 京(13386)
- 所(11999)
- 财(11267)
- 研究所(11140)
- 中心(10709)
- 贸(9645)
- 范(9551)
- 师范(9483)
- 财经(9415)
- 农(9408)
- 江(9393)
- 院(9273)
- 经济学(9043)
- 业大(8831)
- 经(8568)
- 经济学院(8341)
- 北京(8175)
- 师范大学(7975)
- 基金
- 项目(45473)
- 科学(36400)
- 基金(34626)
- 研究(31606)
- 家(31149)
- 国家(31000)
- 科学基金(26208)
- 社会(20494)
- 社会科(19557)
- 社会科学(19552)
- 基金项目(18672)
- 自然(17803)
- 自然科(17446)
- 自然科学(17445)
- 自然科学基金(17123)
- 省(16486)
- 划(14434)
- 教育(13907)
- 资助(13561)
- 编号(12550)
- 重点(10872)
- 部(10090)
- 发(9957)
- 成果(9690)
- 创(9381)
- 科研(9246)
- 国家社会(8885)
- 创新(8857)
- 中国(8760)
- 教育部(8580)
共检索到955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周政可 梁育填
中美作为世界上最大的2个经济体,中美贸易格局及其发展演化对全球经济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然而,中美贸易格局特征以及贸易产品网络地位与演变当前还没有得到充分揭示。因此,论文基于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2001—2017年中美两国的贸易发展历程、产品结构、产品贸易网络进行分析研究。研究发现:①在贸易联系方面,2001—2017年中美双边进出口贸易额不断上升,贸易联系不断增强。②出口产品结构方面,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产品类型主要是机械设备、纺织服装等产品,产品结构没有发生大的改变;美国对中国的出口产品类型主是机械设备、运输设备、植物产品和化工产品,近年来机电产品占比有所下降,运输设备产品比例上升。③主要产品贸易网络方面,以电子信息产品为例,一方面度中心性指标反映出中国在网络中影响力迅速增强,是电子信息产品全球贸易网络的核心成员国;另一方面在中介中心度与接近中心度2个指标上中国与美国仍存在差距,电子信息产业核心竞争力有待加强,在新一轮产业变革中应投入更多物质与精力用于产业链高端技术的研发与开拓。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张杰
中美商品贸易是我国对外贸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了解并分析中美商品贸易的结构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对我国海关统计资料的分类分析可知,机电类产品是中美贸易中的主要商品及双方的互补性明显.目前大部分中国出口商品仍具有比较优势.贸易结构在近期也不会有大的改变,而珠宝首饰业将是我国对美出口的潜在增长点.
关键词:
中美贸易 贸易结构 结构分析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余慧超 王礼茂
中美两国均为温室气体排放大国,且双边贸易额巨大。由于两国在基础设施、技术、能源综合效率和资源禀赋上存在差异,使得中美商品贸易中存在碳排放转移。论文采用投入产出法的思想,结合经济、能源与贸易三系统,建立了基于国际商品贸易的碳排放转移模型,并分别测算了1997年与2002年中美商品贸易中各相应部门的碳排放转移量。研究表明:①1997年与2002年,基于中美商品贸易的中国部门载碳量分别达到4010.13×104t碳与5056.21×104t碳,占中国相应部门载碳总量的6.61%与8.33%;而美国部门载碳量仅为290.65×104t碳与335.61×104t碳,仅占美国部门载碳总量的0.53%与0....
关键词:
商品贸易 碳转移 投入产出 中美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李朋林 唐珺
在当前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人民币汇率波动明显的形势下,研究人民币汇率变动的贸易效应,对稳定出口,保持国民经济在合理的范围内增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运用GARCH模型,在准确测度人民币汇率波动率的基础上,通过建立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ARDL)分别对中美进口和出口额与中美两国工业增加值、人民币汇率及汇率波动率之间的长短期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与工业增加值相比,实际汇率、汇率波动率对中美贸易进出口的影响有限,并不构成影响中美进出口贸易的主要因素;汇率波动在长期内对进出口的影响并不显著,在短期内,对进出口存在非对称的负面影响:对出口的影响要大于进口。基于此,提出了做好汇率预期管理、增强抵御汇率波动风险能力、提高自身实力和产品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汇率波动 中美贸易 ARDL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尹显萍 程茗
本文运用投入产出法对中美商品贸易中的内涵碳进行了测算与分析。结果表明:2000—2008年,中国通过中美贸易对美国内涵碳的年净出口量高达1.42亿公吨—6.73亿公吨,占中国当年化石燃料碳排放总量的4.7%—10.9%。中美贸易使中国本土的碳排放增加,而美国则避免了0.55亿公吨—2亿公吨的年碳排放量,占美国当年碳排放总量的1.0%—3.6%。国际上通用的以生产为基础的碳排放核算方法并未考虑这样的转移排放,因而存在重大缺陷。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仅关注一国本土的碳排放状况不足以说明减排成果,也无助于世界范围内减排目标的实现。中美两国间内涵碳流动的显著不平衡,其基本原因是中国在国际贸易产业链中所处...
关键词:
中美贸易 内涵碳 转移排放 投入产出分析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程云洁 卜雨欣
新能源汽车作为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一环,已成为目前汽车产业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向,探究把握全球新能源汽车贸易网络结构及其演化对于我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使用2017—2021年全球新能源汽车贸易数据,运用社会网络方法构建全球新能源汽车贸易网络并对其演化进行分析,并通过QAP回归分析贸易网络的驱动因素。研究表明:(1)全球各国间汽车贸易联系日渐紧密,网络呈现强聚集性,存在不对称的进出口关系;(2)中国在贸易网络中的核心地位日益突显,其进出口市场较为广泛,但其进出口贸易额在各国所占比重较低,依赖程度不高,与其他国家进行新能源汽车进出口贸易仍保有较大发展潜力;(3)网络核心—边缘结构较为稳定,呈现“圈层固化”特征;(4)锂电池贸易差异、研发投入差异和地理距离对新能源汽车贸易加权网络具有显著影响。由此提出提高新能源汽车技术水平及国际竞争力、提高品牌效应并推动产业升级、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根据不同市场采取不同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策略的建议。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白子明 周慧秋
近些年来,中国与东盟双边水产品贸易额不断攀升。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了中国-东盟水产品贸易网络,并从网络密度、中心性、核心-边缘结构等视角对贸易网络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东盟水产品贸易网络密度有小幅下降,但整体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国家间的水产品贸易联系较为紧密,双边水产品贸易潜力正在被不断挖掘;中国、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居于贸易网络中心位置,且中国的排名较为靠前;中国-东盟水产品贸易网络的核心-边缘结构比较稳定,中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越南始终居于核心国地位。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优化中国水产品贸易结构、强化中国在贸易网络中的中心位置、加强与网络内各国家间的合作等对策建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翠霞 苏甜甜 许佳彬
本文基于2000—2020年世界乳制品贸易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揭示了世界乳制品贸易网络特征,并运用QAP分析法探究了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整体来看,世界乳制品贸易联系依然较为松散,呈现出明显的“小世界”和核心枢纽辐射的网络格局,出口贸易两极分化严重,进口贸易逐渐均衡化。(2)从局部来看,荷兰、德国、法国等西欧国家以及新西兰、澳大利亚、美国是世界乳制品主要出口国,同时也是贸易网络的枢纽节点和“桥梁”,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南非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发达的交通运输设施也发挥着最重要的“桥梁”作用,世界乳制品贸易网络逐渐形成了内外联动的四大社团。中国处于全球乳制品价值链的低端,独立性和中介性均较低。(3)国家间是否接壤、区域贸易组织和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会较大程度地促进两国之间的乳制品贸易规模,各国的GDP差异、城镇化率差异、经济自由度差异、奶牛养殖规模差异、乳制品产量差异也会对世界乳制品贸易网络的形成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国家间的地理距离、文化距离和制度距离却未对世界乳制品贸易网络产生显著的影响。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程中海 冯梅
棉花是世界农产品贸易的敏感产品,各具时空分异的"小世界"贸易网络客观反映出不同国家(地区)在棉花贸易分工中的地位。文章基于2000~2014年的世界棉花贸易数据,运用动态复杂网络分析方法,测度不同时空节点的世界棉花贸易网络的拓扑指标,揭示世界棉花贸易网络时空分异特征与贸易地位演变。结果表明:世界棉花贸易网络密度和平均点度均出现先升后降的"∩"型时空分异趋势,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世界棉花贸易格局产生了"碎片化、多元化"的影响。世界主要棉花出口国家的贸易合作伙伴数量不断增加,出口市场日趋多元化;进口贸易伙伴数量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市场结构趋于紧密。世界棉花贸易网络中心度呈现下降趋势,"核心-边缘"国家之间的内部结构相似性逐年降低,但美国、中国、意大利、德国、土耳其等国仍处于贸易的中心地位,双向联系密切;"边缘"国家之间的棉花贸易则存在替代性,"核心"与"边缘"国家在棉花贸易合作中的地位不对等性特征日趋明显。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程中海 冯梅
棉花是世界农产品贸易的敏感产品,各具时空分异的"小世界"贸易网络客观反映出不同国家(地区)在棉花贸易分工中的地位。文章基于20002014年的世界棉花贸易数据,运用动态复杂网络分析方法,测度不同时空节点的世界棉花贸易网络的拓扑指标,揭示世界棉花贸易网络时空分异特征与贸易地位演变。结果表明:世界棉花贸易网络密度和平均点度均出现先升后降的"∩"型时空分异趋势,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世界棉花贸易格局产生了"碎片化、多元化"的影响。世界主要棉花出口国家的贸易合作伙伴数量不断增加,出口市场日趋多元化;进口贸易伙伴数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周莹莹 程宝栋 尤薇佳 郑文迪
【目的】厘清全球原木贸易网络的动态演化特征,为各国(地区)原木贸易决策提供参考。【方法】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全局、局部和个体3个层面,对2000—2018年全球原木贸易网络的结构特征和格局演变进行分析,并从网络地位和贸易模式两个方面探讨中国在全球原木贸易网络中的地位变迁。【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全球原木贸易网络规模不断拓展,网络内部贸易关系稀疏程度相对平稳,但平均贸易额上升明显。不同年份全球原木贸易网络的板块构成不同,板块内部联系趋于紧密,核心国家(地区)趋于"抱团",但板块间联系逐渐减少,板块间"俱乐部"效应显著下降。不同国家(地区)的核心度变化趋势不同,中国、印度等国家(地区)核心度上升明显,中国于2011年超越美国,居于核心度首位,而美国、俄罗斯、法国等国家(地区)核心度则呈下降趋势;中国个体网络规模不断提升,"桥"的作用明显,但结构洞效应有所弱化。原木产业内贸易规模不断提升,贸易伙伴以"边缘型"国家(地区)为主。贸易逆差不断减小,进口依存度有所提升。【结论】各国(地区)应根据自身和整体网络特征,采取各种措施优化原木贸易网络,推动国际物流互联互通,优化贸易路线,减少运费成本,提高运输效率,为高效、便利、低成本的原木贸易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中国作为原木需求最为旺盛的国家,要根据自身实际,采取有效措施提升自身在全球原木贸易网络中的话语权,不断优化原木贸易网络,降低对单个国家(地区)的进口依赖,维护国内木材安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周莹莹 程宝栋 尤薇佳 郑文迪
【目的】厘清全球原木贸易网络的动态演化特征,为各国(地区)原木贸易决策提供参考。【方法】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全局、局部和个体3个层面,对2000—2018年全球原木贸易网络的结构特征和格局演变进行分析,并从网络地位和贸易模式两个方面探讨中国在全球原木贸易网络中的地位变迁。【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全球原木贸易网络规模不断拓展,网络内部贸易关系稀疏程度相对平稳,但平均贸易额上升明显。不同年份全球原木贸易网络的板块构成不同,板块内部联系趋于紧密,核心国家(地区)趋于“抱团”,但板块间联系逐渐减少,板块间“俱乐部”效应显著下降。不同国家(地区)的核心度变化趋势不同,中国、印度等国家(地区)核心度上升明显,中国于2011年超越美国,居于核心度首位,而美国、俄罗斯、法国等国家(地区)核心度则呈下降趋势;中国个体网络规模不断提升,“桥”的作用明显,但结构洞效应有所弱化。原木产业内贸易规模不断提升,贸易伙伴以“边缘型”国家(地区)为主。贸易逆差不断减小,进口依存度有所提升。【结论】各国(地区)应根据自身和整体网络特征,采取各种措施优化原木贸易网络,推动国际物流互联互通,优化贸易路线,减少运费成本,提高运输效率,为高效、便利、低成本的原木贸易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中国作为原木需求最为旺盛的国家,要根据自身实际,采取有效措施提升自身在全球原木贸易网络中的话语权,不断优化原木贸易网络,降低对单个国家(地区)的进口依赖,维护国内木材安全。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和聪贤
本文基于1996—2019年世界大豆双边贸易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依据“整体—区域—国家”的逻辑顺序,分析大豆贸易网络时空演变特征,并采用ERGM探究其内在机制。研究表明:(1)大豆贸易网络呈动态演变特征。宏观层面,网络规模扩张,出入度中心势差距缩小,呈现“小世界”特征;中观层面,网络存在“富人俱乐部”现象,经历了“离散少核—多核集聚—两极分化”格局,且异质性较强;微观层面,出入度大国较固定,点强度大国在空间上错位分布。(2)大豆贸易网络演变机制包括自组织结构、行动者属性与外生网络等,而自组织结构机制表现为互惠性效应、偏好连接效应、循环闭合效应。(3)互惠性、扩张性、循环闭合性均显著影响贸易网络演变,且影响程度有增强趋势。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郁义鸿 花菓
相比于内涵能源数量,国际贸易内涵能源结构具有更重要的政策含义。本文梳理了双边商品贸易中部门层次的内涵能源推算理论和实证测算方法,并据此分析了中美贸易中内涵能源结构特性,及2002—2007年中美贸易内涵能源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表明,中国对美国出口内涵能源净流出的增加主要源于贸易规模的扩大,而商品出口结构的优化和能源强度的减低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种压力。本文采用内涵能源相对比重系数,分析发现高能耗部门的出口对于中国对美国内涵能源净流出产生重要影响,需通过外贸结构政策的调整来加以抑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林青 杨理斯 闫小斐
文章基于国际贸易网络视角,充分考虑贸易的“第三方效应”,构建国家贸易依赖新计算方法,并对中美1995—2018年的贸易依赖进行统计测度。结果表明:中美非对称性贸易相互依赖在2010年发生逆转,中国成为双边贸易中的优势方;其背后的原因是两国在全球贸易依赖网络中的地位发生转变,中国的入度中心性已在2008年超越美国,成为新的网络中心;两国各技术类别产业的贸易相互依赖也已发生逆转,但中国中高技术产业对美国的贸易依赖依然较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