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122)
- 2023(17422)
- 2022(15270)
- 2021(14325)
- 2020(12041)
- 2019(28328)
- 2018(27675)
- 2017(52495)
- 2016(28466)
- 2015(32465)
- 2014(32655)
- 2013(32119)
- 2012(29610)
- 2011(26649)
- 2010(26424)
- 2009(24416)
- 2008(24226)
- 2007(21031)
- 2006(17855)
- 2005(15603)
- 学科
- 济(116373)
- 经济(116253)
- 管理(82692)
- 业(78688)
- 企(64795)
- 企业(64795)
- 方法(59071)
- 数学(51691)
- 数学方法(51050)
- 农(31861)
- 财(30355)
- 贸(29256)
- 贸易(29240)
- 中国(29201)
- 易(28375)
- 业经(24931)
- 学(24479)
- 地方(22895)
- 农业(20382)
- 务(20129)
- 财务(20048)
- 财务管理(20002)
- 制(19149)
- 理论(18997)
- 企业财务(18886)
- 和(17620)
- 技术(17434)
- 环境(17262)
- 银(16366)
- 银行(16311)
- 机构
- 大学(408595)
- 学院(407228)
- 济(164749)
- 管理(162918)
- 经济(161303)
- 理学(142100)
- 理学院(140573)
- 管理学(137981)
- 管理学院(137262)
- 研究(132829)
- 中国(98257)
- 京(85665)
- 科学(82839)
- 财(73378)
- 农(66734)
- 所(66213)
- 业大(62379)
- 中心(61454)
- 研究所(60547)
- 财经(59840)
- 江(57763)
- 经(54457)
- 北京(53593)
- 农业(52686)
- 范(52642)
- 师范(52132)
- 经济学(49313)
- 院(48702)
- 州(47057)
- 经济学院(44852)
- 基金
- 项目(282331)
- 科学(221092)
- 基金(204813)
- 研究(203978)
- 家(178416)
- 国家(177000)
- 科学基金(152192)
- 社会(127245)
- 社会科(120716)
- 社会科学(120682)
- 省(110262)
- 基金项目(108565)
- 自然(100657)
- 自然科(98316)
- 自然科学(98289)
- 自然科学基金(96493)
- 教育(94397)
- 划(92728)
- 资助(85750)
- 编号(83834)
- 成果(66814)
- 重点(63015)
- 部(62310)
- 发(59389)
- 创(58106)
- 课题(56755)
- 科研(54768)
- 创新(54290)
- 教育部(53402)
- 大学(52861)
- 期刊
- 济(170022)
- 经济(170022)
- 研究(114388)
- 中国(70982)
- 学报(65502)
- 农(59142)
- 科学(58404)
- 财(56194)
- 管理(56166)
- 大学(49344)
- 学学(46324)
- 教育(42194)
- 农业(41270)
- 技术(36189)
- 融(31498)
- 金融(31498)
- 业经(28818)
- 经济研究(28291)
- 财经(28198)
- 经(24035)
- 问题(23089)
- 贸(22387)
- 图书(21891)
- 业(21770)
- 统计(20058)
- 技术经济(20016)
- 理论(19820)
- 商业(19149)
- 版(18979)
- 科技(18519)
共检索到5816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武敬云
文章使用FF方法对中美贸易进行贸易类型分解,结果显示美国在中美双边贸易中处于高质量贸易地位,中国则处于低质量贸易地位,而且中国在主要产业部门中的贸易劣势地位进一步加强,从而揭露了美国一方面占优得利,另一方面又将其贸易逆差归罪于中国的所谓"中美贸易悖论"。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董虹蔚 孔庆峰
随着全球价值链分工与贸易的发展,在增加值视角下重新测算与分析中美双边贸易的利益结构,对解释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应用双边/产业层面的贸易增加值核算方法,从前向生产联系和后向生产联系两个角度对中美双边贸易利益结构进行国家层面和产业层面的研究,并对中国增加值出口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主要结论有:增加值视角下的中美贸易顺差严重缩水,美方发布的贸易逆差数据严重失真;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落后于美国,导致贸易顺差在中国,但结构性收益在美国;中国服务业在中美贸易中的获利能力远不及制造业,2000—2014年中国主要的顺差产业未发生较大变化;参与全球价值链对我国制造业和非制造业增加值出口的影响不同,吸引外资对中国产业增加值出口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曾令明
本文使用1992—2016年25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从中日两国农产品贸易结合度、产业内贸易和产业间贸易情况以及比较优势和贸易互补性3个方面,深入剖析了中日农产品贸易特征以及成因。结果表明,第一,尽管受到两国政治关系的影响,中日农产品贸易增幅放缓,但是中日贸易结合度仍然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第二,中日贸易仍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中国加工业技术水平与日本仍然有一定差距。第三,中国在鱼类,其他动物产品,食用蔬菜,咖啡,茶及饮料,肉、鱼制品,蔬菜,水果制品等8类农产品有显著的比较优势,且中日两国在鱼类、食用蔬菜等9类农产品有较强的贸易互补性。对此,本文提出从拓宽农产品出口市场、加大农产品科技投入力度、加强农产品的"国际标准化"、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等方面提升中国在农产品贸易中国际竞争力的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兴帅 王波
中美贸易冲突背景下,难免会引发汇率的调整是否为应对贸易战的猜测。汇率协调虽是促进国际贸易整合的重要举措,但相关理论与实证研究表明,汇率波动与贸易的关系并不明确。当前我国的汇率机制相对灵活,央行也基本退出常态化干预,人民币汇率主要由前日收盘价和参考一篮子汇率决定,市场化程度显著提高。韩国作为我国最大进口来源国,以此为样本进行汇率变动与贸易收支的影响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及实践意义。通过对2005年"汇改"后至2016年的季度数据进行相关计量分析后发现,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对中韩贸易收支的改善作用有限,而两国政治环境变化、经济发展水平、进出口贸易结构等也存在一定影响。并提出引导出口企业增强汇率风险意识,转变进出口贸易方式和结构,加强货币互换等金融领域的合作,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等建议。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冯明 刘庆 刘淳
人民币汇率在中美贸易不平衡的讨论中常常被作为攻讦对象。本文运用1995-2009年月度数据,基于贸易引力模型,通过经典的时间序列分析工具研究了人民币汇率及其它相关因素对中美双边贸易在长期和短期的影响。本文发现:相对于中美两国的实体经济而言,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影响很小;人民币汇率对中美贸易的影响符合"J曲线效应"。另外,加入WTO对于中国向美国的出口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人民币汇率 中美双边贸易 引力模型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杨丽娟
文章运用中国1990~2010年基于33个ICS标准分类组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技术标准对于中美双边贸易规模的影响。研究发现,强制性的国家标准、自愿性的国际标准均促进了中国向美国的出口,并且前者的边际促进效应大于后者。自愿性的国际标准还有利于中美之间实现贸易盈余。强制性的国家标准、自愿性的国家标准分别对中国来自美国的进口、中国向美国的出口产生了负面影响,前者对于进口贸易的抑制作用大于后者对于出口贸易的抑制作用。为了促进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中国应保障国家标准的编制质量和水平,优化标准体系的结构,并进一步提高标准化体系的国际化程度。
关键词:
标准 标准化 中国对外贸易 面板分析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鹏
内地各省市(自治区)的GDP和人均GDP、香港人均GDP、绝对距离以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组织等解释变量,是影响双边贸易流量的主要因素;各因素的影响程度互有不同,内地各省市(自治区)对香港的出口贸易潜力也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内地与香港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一步加强经贸交流和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的区位优势和竞争优势,实现两地经济的共同繁荣。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宗毅君
文章对中美双边微观贸易数据进行整理,并通过面板数据进行经验分析,发现出口产品种类的增加对两国出口产品比较优势的提升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在中高技术产业和中低技术产业的分组回归中又发现,中高技术产业中出口产品种类的增长对比较优势的提升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在中低技术产业中则不显著。因此,我国应重视出口产品种类的创新,尤其是中高技术产业内的新产品种类研发,以提升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并获得更广泛的国际贸易利益。
关键词:
新新贸易理论 产品种类 比较优势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黄晓红 唐鹏蛟
本文基于国际金融学中经典的J曲线理论,从理论上推导"反J曲线效应"的存在,通过2005年8月至2009年12月的月度数据建立进口和出口需求函数,运用分布滞后模型、JJ协整分析和脉冲相应函数分别探讨了人民币升值对中美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结论表明,汇改后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反J曲线效应尚处于第一阶段,绝对额仍在上升,但增长率已明显放缓。最后结合当前金融危机就人民币升值后的贸易调整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曹乾 何建敏
中国和美国对双边贸易不平衡额问题的估计存在着很大的分歧,这种分歧已逐渐成为双边贸易摩擦的主要根源之一。2002年中国数据显示对美贸易顺差为427亿美元,而美国数据显示对华贸易逆差为1031亿美元,二者的差距高达604亿美元,那么哪组数据是正确的呢?我们认为二者都不完全准确。本文对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从计价方法、香港转口贸易、服务贸易、加工贸易等多个角度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不平衡额数据提供了估计。
关键词:
双边贸易 顺差 逆差 贸易不平衡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叶菁菁
针对中俄之间的经贸合作落后于政治合作,中俄贸易严重滞后于中美、中日贸易的现实,本文运用国际贸易理论,结合实际数据,对两国之间的贸易模式、贸易基础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两国贸易前景良好。文章还提出了谋求双赢的措施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朱文浩
中美农产品贸易随着经济一体化的深入不断发展。文章引入贸易结合度和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标,系统地分析了两国农产品贸易快速增长但我国贸易逆差持续扩大化的基本现状,运用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对时间序列数据分析,发现影响中美农产品贸易的因素主要有国内生产总值、人口和经济一体化等。最后预测了未来农产品贸易的发展趋势,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产品贸易 中美 引力模型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恩专 刘立军
本文旨在考察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间的出口贸易三元边际对其经济周期协同性的影响。运用1990~2009年相关数据,基于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经济周期协同性及双边出口贸易边际动态变化的特征性事实的统计描述,构建了以双边贸易边际强度为自变量、经济周期协动性为因变量的回归模型,进而进行"协同性"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双边广度边际对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间的经济周期协同性产生显著的正效应,结果对于周期协同性替代变量同样稳健,而双边数量边际、双边价格边际对经济周期协同性产生的效应不显著,出口广度边际是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经济周期协动性的主要传导渠道。研究还发现,中国与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周期协...
关键词:
双边贸易边际 经济周期 协同性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黄睿
美元作为国际货币,对国际贸易会产生重要影响。对中国而言,美元价格上升,即美元升值,相对人民币即贬值,反之人民币升值。两种货币价格的差异会对中美贸易产生直接影响:美元贬值,中美贸易摩擦会得到一定缓解,但不利于中国产品出口,不利于中国国内产品发展,不利于中国国内投资;反之美元升值,贸易摩擦会进一步恶化,但有利于提升中国产品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力,有利于维护中国产品在国内的市场份额。
关键词:
美元 双边贸易 价格变化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李卓
对中美双边贸易收支不平衡现状的分析李卓(武汉大学经济学院)自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以来,两国间的经贸合作迅速发展。据统计,双边进出口总额已从1979年的24.5亿美元增加到了1995年的408.3亿美元;中美两国相互间的贸易地位也逐年上升,198...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物流基础设施对双边贸易影响实证研究——基于31个国家和地区贸易数据的分析
中国对外双边贸易均衡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中国与114国的相关面板数据
中日双边贸易中的国内生产要素分解:基于WIOD数据库的实证分析
中美双边贸易平衡问题再探——基于产品竞争力视角的分析
FTAs对促进中国双边贸易的影响分析——基于配对计量方法的引力模型实证研究
基于贸易引力模型的FDI与省区双边贸易流量的实证分析
金融危机下美国关税壁垒的抬升:基于中美双边贸易的实证研究
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的中美双边贸易分解与失衡分析
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中本地市场效应估计——基于1996~2013年面板数据的实证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和对外贸易收支的关系——中美和中日双边贸易收支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