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029)
2023(4514)
2022(3754)
2021(3210)
2019(5875)
2018(5521)
2017(11059)
2016(5499)
2015(6384)
2014(6550)
2013(6711)
2012(6546)
2011(6287)
2010(6616)
2009(6403)
2008(6068)
2007(5770)
2006(5480)
2005(5233)
2004(4842)
作者
(17658)
(15016)
(14782)
(14200)
(9632)
(6944)
(6698)
(5761)
(5596)
(5275)
(5237)
(4936)
(4851)
(4800)
(4661)
(4618)
(4333)
(4306)
(4303)
(3845)
(3673)
(3625)
(3506)
(3441)
(3405)
(3364)
(3163)
(3054)
(2891)
(2874)
学科
(55512)
经济(55489)
管理(16526)
方法(15809)
数学(14440)
地方(14423)
数学方法(14406)
(12701)
地方经济(11541)
(10269)
企业(10269)
中国(9573)
业经(8096)
(7850)
(7263)
金融(7263)
经济学(6854)
(6681)
(6421)
(6382)
贸易(6375)
(6067)
环境(6047)
(5807)
银行(5807)
(5696)
(5543)
(5500)
产业(5112)
(4910)
机构
大学(98718)
学院(97871)
(59383)
经济(58530)
研究(37438)
管理(36816)
理学(30808)
理学院(30519)
管理学(30267)
管理学院(30074)
中国(30028)
(24518)
经济学(20745)
(19813)
财经(19667)
(18484)
经济学院(18310)
(17790)
科学(17346)
研究所(16204)
中心(16055)
财经大学(14565)
(14320)
北京(12966)
(12680)
社会(11324)
(11290)
(11204)
金融(11152)
经济研究(11142)
基金
项目(55138)
科学(44447)
基金(42424)
研究(40952)
(35583)
国家(35355)
科学基金(30906)
社会(30158)
社会科(28826)
社会科学(28816)
基金项目(21395)
(19649)
资助(18359)
自然(17628)
教育(17605)
自然科(17233)
自然科学(17228)
自然科学基金(16941)
(15938)
编号(14621)
(13734)
经济(13620)
国家社会(13395)
(13221)
(12990)
重点(12179)
教育部(11870)
成果(11822)
发展(11640)
人文(11634)
期刊
(74043)
经济(74043)
研究(36964)
(18268)
中国(16984)
管理(16229)
(14111)
金融(14111)
经济研究(13495)
财经(11917)
科学(10967)
(10458)
学报(9871)
问题(9339)
(9291)
业经(8810)
技术(8601)
大学(8275)
学学(8088)
(7667)
技术经济(7546)
国际(7226)
世界(7092)
统计(6666)
经济问题(5951)
农业(5828)
商业(5732)
经济管理(5622)
(5573)
经济学(5313)
共检索到1623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郑宝银  
今年6月,美国和欧盟相继拒绝承认我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美国和欧盟的态度恰似一石掷水,激起层层涟漪。欧美的个别新闻媒体认为这一拒绝是对中国的重大打击。面对美国人和欧洲人的咄咄态势,我国的一些学者挺直了知识分子的腰板,提出了颇有骨气的观点。“为什么要你承认,应该有这样的气魄,爱承认不承认,我们依然要昂首挺胸,继续发展我们的经济”;“我们没有必要按欧美的市场经济标准改变我们的经济体系”。而我国的政府官员和企业界人士却接连发出“尽早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呼声。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加利·克莱德·霍夫鲍尔  凯思林·奇米诺·以撒  李想  
关于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许多亚太地区的国家都予以承认,但几个超级贸易伙伴国却仍表示反对,尤其是美国和欧盟。市场经济地位的取得对中国来说非常重要,因为这影响着中国企业在受到反倾销控诉时面临的惩罚力度。中国仍然是美国、欧盟乃至世界范围内反倾销攻击的主要目标。反倾销诉讼最初设立的目的是反对掠夺性定价,即以低于国内价格在国外出售商品,但现在法律上对于倾销的定义已经扩大到很多其他方面,比如企业以低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琦  
随着2004年4月14日新西兰第一个宣布承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我国开始与主要发达国家进行谈判,以争取承认我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一、市场经济地位的本质含义及其与宏观经济政策的关系所谓市场经济地位,是指一国企业的产品价格是由其生产价值决定,生产企业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基本上不受来自于市场以外的因素干扰,能够保证在国际贸易中对进口国同类产品企业在竞争上的公平。由于在入世条款上的遗留问题,我国仍没有取得完全市场经济国家的地位,这对于我国产品的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芳   邹俊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扩大和发展,我国出口产品遭受国外反倾销的数量呈不断上升趋势,其中重要原因是,我国在“入世”15年内应对反倾销时仍将受到“非市场经济地位”制约。本文以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为研究对象,参照国际上对“非市场经济国家”的界定,分析非市场经济地位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其产生的根源,进而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屠新泉   刘畅   方锐华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庭东  
本文对当前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的由来及国内学者对有关该问题实质的探讨作了梳理,提出“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的实质不仅仅是一个贸易壁垒这样的技术层面的问题,也不单纯是一个国际政治层面的问题,而是一个关乎中国和平崛起、世界经济格局大转变的战略问题。其实质是在中国经济崛起、新的世界经济格局形成过程中,发达国家为促使中国经济建立与其相容的竞争规则,进而构建新的世界经济协调机制的战略博弈。最后,本文就中国面临的“非市场经济地位”这一挑战,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宇白  
8个多月的时间里连续37个国家宣布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中国争取市场经济地位的话题由此成为热点。到2016年,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自动获得承认,为什么中国现在却要急于去大力争取呢?“市场经济地位”的份量为何这样重呢?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贺艳  
作为较成功的转型经济体,中国至今仍被欧美等国家和地区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但是,《中国入世议定书》第15条(d)款明确规定,中国的非市场经济待遇应于入世后15年终止。2016年12月11日之后,中国即将步入"后非市场经济时代"。届时,第15条(d)款对中国的非市场经济地位将产生怎样的法律影响,面对美欧等国坚持否定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态度,我们又应采取何种策略以应对,这些问题都需要全面深入研究,因为未雨绸缪方能有备而无患。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曹付  
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通过其所在部门的重要性表现出来。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必须破除计划经济思想对国有经济主导地位的理解,坚持按市场经济原则认识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并真正将国有经济集中到国民经济重要部门,以促进中国经济的改革与发展。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晓西  曾学文  
2004年6月,欧盟对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做出了初步评估意见,认为中国还没有完全达到其反倾销法律规定的市场经济标准。欧盟评估的这一结论引起了国内政界、学术界的不满,也引发出国内学术界和媒体对向欧盟争取市场经济地位必要性的疑问与争议。本文从中国是否应申请市场经济地位、中国能否算是市场经济国家和如何看待欧盟的初评意见三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徐晓鹏  
资本市场在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地位和作用徐晓鹏资本市场从诞生的那一天开始便融入市场经济的运行基础———市场体系之中,它与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在时间和空间上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组成了一个动态的市场体系。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资本市场已经成为现代经济运行的轴...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俞燕宁  
"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长期困扰着中国出口企业。文章以此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对WTO上诉机构对中美双反案和中欧紧固件反倾销案的两份裁决的研究,认为这两份裁决分别从不同侧面表明,身处"非市场经济地位"的企业和获得"市场经济地位"待遇的企业在贸易救济案件实践中各有利弊。中国企业即使获得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其在未来的贸易救济领域仍然可能遭遇到严峻挑战。中国学界和实务界对此应有清醒认识并提前做好相应准备。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亚洲  马广奇  
在全球反倾销调查中,中国在2016年底之前已经被调查过21次,是全球被调查最多的国家,并且10次进行全球反补贴调查。近几年,经济方面学者根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15年的一些情况,激烈地讨论中国在欧美国家中占据的经济地位,很多学者认为中国之所以一直被列入全球反倾销调查国家的名单中,是因为中国一直处于劣势地位,进而影响中国商品出口销量。其实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不能成立,因为没有任何调查数据显示市场经济地位影响出口贸易销量。因此,本文通过研究一些实际案例,分析经济地位是否影响出口贸易销量,并制定相关政策帮助中国能够占据优势地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