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97)
2023(14184)
2022(12077)
2021(11357)
2020(9458)
2019(21715)
2018(21513)
2017(39675)
2016(22443)
2015(25560)
2014(25395)
2013(24001)
2012(22778)
2011(20658)
2010(20857)
2009(18299)
2008(17595)
2007(15568)
2006(13628)
2005(12279)
作者
(61627)
(51199)
(50952)
(48421)
(32636)
(24607)
(23513)
(20208)
(19995)
(18409)
(17489)
(17404)
(16386)
(16133)
(16001)
(15873)
(15452)
(15422)
(14834)
(14770)
(12920)
(12691)
(12444)
(12001)
(11634)
(11444)
(11425)
(11252)
(10411)
(10337)
学科
(85083)
经济(84985)
管理(52614)
(50526)
(38899)
企业(38899)
方法(33971)
中国(30916)
数学(29753)
数学方法(29288)
(24395)
教育(23534)
地方(23451)
(19215)
业经(18965)
(18712)
农业(16673)
理论(16167)
(15643)
贸易(15632)
(15079)
(14766)
(14539)
(14417)
金融(14416)
(14005)
银行(13960)
技术(13958)
(13511)
环境(13069)
机构
大学(304213)
学院(296959)
(115294)
经济(112700)
研究(109713)
管理(106374)
理学(90856)
理学院(89628)
管理学(87720)
管理学院(87146)
中国(77589)
(69110)
科学(66622)
(55141)
(52199)
(51220)
(50277)
研究所(50093)
师范(49805)
中心(49684)
(46960)
北京(44910)
业大(44499)
教育(41960)
财经(40942)
师范大学(40692)
(40290)
农业(40046)
(37327)
(37066)
基金
项目(199443)
科学(157692)
研究(151533)
基金(140172)
(122272)
国家(121087)
科学基金(102707)
社会(93250)
社会科(88048)
社会科学(88029)
(79502)
教育(76837)
基金项目(73022)
(69764)
自然(65137)
自然科(63616)
自然科学(63597)
编号(63135)
自然科学基金(62411)
资助(57657)
成果(53897)
(48442)
课题(47681)
重点(46807)
(45405)
(42396)
创新(39291)
教育部(39265)
大学(39222)
发展(38499)
期刊
(128502)
经济(128502)
研究(99814)
中国(73106)
教育(68359)
学报(47149)
(46853)
科学(42477)
管理(40181)
(39087)
大学(38077)
学学(33292)
农业(32576)
技术(29481)
(27967)
金融(27967)
业经(21430)
经济研究(20171)
财经(19755)
(17644)
(17127)
问题(16836)
图书(16365)
职业(16325)
(14453)
论坛(14453)
(13957)
世界(13659)
科技(13455)
(13418)
共检索到4675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福华  姚云  吴敏  
选取中美博士后发展具有代表性的北京大学和哈佛大学为样本,通过对两校在博士后"招收权力、培养、项目申请、管理与评价、博士后动机与职业规划、满意度"六个方面的调查,发现两校博士后对博士后制度存在价值具有很高的认同度,但导师在招收与培养博士后的权力、博士后的基金申请、做博士后的动机和博士后的职业规划等方面呈显著差异。完善我国博士后制度需要重新定位博士后人才地位,下放博士后管理重心到导师,改进博士后学术训练不足现状,以及改变博士后经费资助方式。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2003年,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设立“图书馆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自2004年起,该流动站开始招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郭雳  
北京大学和哈佛大学在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上有许多相通之处,均以培养实践型人才为主要目标,以层层递进的培养方案帮助学生系统性地成长,兼顾国际化与本土化,积极回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通过对比,认为以北京大学为代表的我国高校在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在课程安排、方向设置等方面仍有进一步的优化空间,资源投入也需进一步跟上,同时对办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应有信心。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李云鹏  
2010年秋季,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首创"教育领导博士"学位,其目的是为美国基础教育改革培养创新型的教育领导者。"教育领导博士"学位在培养目标、过程设计、课程组合和评价考核等方面都有创新之举,这对我国如何实施教育博士培养有所启示。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魏玉梅  
基于教育博士面临的诸多问题与挑战,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对其博士学位制度进行了改革,"取消与重塑"成为改革主旋律:2009年首创教育领导博士学位;2012年与文理学院共同创设教育学博士学位;2014年取消教育博士学位。该项改革为博士教育提供了新的生长方向和发展契机,旨在匡正传统教育博士学位的目标偏差,进一步推动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的分野,力求摆脱教育博士教育长期"哲学化"的窘境。其改革启示是:厘清学位属性,明确培养目标;坚持大学自治,促进合作竞争;完善学位制度,革新学位体系;改革培养方案,实施跨学科培养。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李岩松  
大学国际化发展战略是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世界著名大学都在思考如何在全球化时代有效地实施大学国际化发展战略。本文对北京大学、东京大学、首尔大学这三所东亚地区著名高等学府的国际化发展战略进行述评和比较,分析它们积极应对全球化时代的挑战,推进自身国际化进程,从而实现各自发展目标的措施,希冀为其他国家和地区大学的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姜川  
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2010年开设了"教育领导博士学位"(Ed.L.D),并与哈佛文理学院在2014年联合成立哲学博士(Ph.D)学位,代替了存在将近90年的教育博士学位(Ed.D),将单一的学科转化为跨学科的学习,运用跨学院的学术优势和资源,培养未来卓越的教育领导人才,继续哈佛大学博雅教育的精神和传统。哈佛大学跨学院合作及授予学位的经验值得我国高等教育院校借鉴。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谢冉  母小勇  
厦门大学与哈佛大学的教育博士研究生培养步骤或环节设置基本一致,但具体到各个环节,两所学校各有侧重和特色。虽然基于国情、体制等原因,我们不能全盘套用美国教育博士培养的模式,但其广泛的招生范围、灵活的培养目标、跨学科辅修计划等经验对我们具有启发意义。同时美国教育博士培养中与教育学博士的趋同以及教育博士低俗化的诟病也是我国在具体的教育博士培养中需要警惕和避免的。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赵长林  董泉增  
本文从美国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背景出发 ,通过分析哈佛大学发展历程中四次课程改革的特点 ,试图揭示哈佛大学课程改革与发展的规律 ,以对我国世纪之交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沈致隆  
哈佛大学《零点项目》的启示沈致隆主持人介绍我是物理化学教研室主任兼艺术教研室主任时,我听到一片惊叹之声,同学们感到诧异。我在化工系开设《物理化学》、《胶体化学》等课程的同时,还面向全校和校外开设《交响音乐欣赏》、《欧洲近代美术史》两门艺术课程,一些...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姜如  
该文介绍了北京大学总规模的发展概况,同时运用统计数据,对北大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力度,办学层次结构逐步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北大还增加了社会急需的应用型学科,扩展了学科宽度,提高学科结构的综合性和宽广性;注意了多种教育形式的共同发展,提高了办学的灵活性和适应能力.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叶战备  潘天舒  
北京大学在百年校庆前后提出争创世界一流大学 ,但是也有人认为北京大学已经是世界一流。那么 ,北京大学究竟有没有达到世界一流大学水平 ,或者与世界一流大学有多大的差距 ?本文力图通过对经费的比较回答这一问题。本文主要将北京大学与美国的世界一流的大学进行比较 ,而不讨论其他国家的大学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过勇  
中美本科教育的组织模式有很大的差异。以哈佛大学为代表的美国研究型大学实行的学院制借鉴自欧洲的大学,特别是牛津和剑桥,但也与它们有很大的差异;而且美国大学中学院制的组织模式与本科生的通识教育是相配套的。我国高校在不完全实施通识教育的情况下推行本科生院制和书院制,必然会在实践中遇到巨大的困难。我国高校不必照搬美英大学的学院制,但在本科教育中加强通识教育的成分对于培养全面的人才非常重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