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08)
2023(11594)
2022(10195)
2021(9416)
2020(8005)
2019(18518)
2018(18344)
2017(36480)
2016(19257)
2015(21769)
2014(21689)
2013(21656)
2012(19814)
2011(17844)
2010(17634)
2009(15991)
2008(15554)
2007(13403)
2006(11580)
2005(9848)
作者
(54908)
(45603)
(45230)
(42957)
(29051)
(21711)
(20646)
(17971)
(17211)
(16171)
(15642)
(15136)
(14272)
(14201)
(14049)
(13676)
(13525)
(13525)
(13000)
(12818)
(11259)
(10938)
(10932)
(10217)
(10044)
(9974)
(9963)
(9879)
(9055)
(8902)
学科
(85224)
经济(85139)
(55410)
管理(55319)
(45145)
企业(45145)
方法(42844)
数学(37251)
数学方法(36950)
(23462)
贸易(23451)
(22708)
(22333)
中国(19747)
(19241)
业经(18778)
地方(18181)
(15545)
农业(15159)
技术(13743)
理论(13123)
产业(12926)
(12762)
财务(12701)
财务管理(12675)
(12439)
(12317)
环境(12214)
企业财务(11980)
(10652)
机构
大学(278631)
学院(277286)
(117951)
经济(115736)
管理(115316)
理学(101401)
理学院(100417)
管理学(98928)
管理学院(98458)
研究(88507)
中国(62916)
(57859)
科学(52898)
(50091)
(42568)
财经(41822)
业大(40604)
(40282)
中心(39490)
研究所(38913)
(38137)
(37899)
北京(36158)
经济学(35861)
(34757)
师范(34475)
经济学院(32807)
(32645)
农业(31651)
财经大学(31293)
基金
项目(195457)
科学(154479)
研究(144767)
基金(143071)
(123063)
国家(122107)
科学基金(106117)
社会(92248)
社会科(87755)
社会科学(87736)
基金项目(76644)
(75575)
自然(68456)
自然科(66844)
自然科学(66832)
自然科学基金(65652)
教育(65326)
(62836)
资助(59540)
编号(58707)
成果(46424)
(43697)
重点(42986)
(41966)
(40939)
课题(39341)
创新(38105)
教育部(38037)
国家社会(37902)
人文(37829)
期刊
(120697)
经济(120697)
研究(79813)
中国(43653)
管理(40600)
学报(40410)
科学(37489)
(35881)
(35318)
大学(31229)
学学(29511)
教育(26306)
农业(25724)
技术(23348)
业经(20693)
经济研究(20370)
(20183)
金融(20183)
财经(19844)
问题(17267)
(17031)
(16917)
技术经济(13998)
理论(13865)
商业(13744)
图书(13716)
国际(13613)
科技(13323)
(12938)
实践(12708)
共检索到3864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胡君茹  卫旭东  
在中美贸易商品中,按SITC标准分类的第7类商品——机电产品是中美双边贸易的大宗商品之一。因此,对中美动力机械及设备产业内贸易现象进行研究有助于提高我国机电产品的对外贸易竞争力,进一步推进中美双边贸易发展。通过G—L指标、产业内贸易绝对量、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Greenaway和Milner方法对2003年至2009年中国动力机械及设备产品产业内贸易总体水平和内部结构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建议。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胡君茹  卫旭东  
产业内贸易作为一种新兴的贸易模式在短短数十年间有了非常迅速的发展,对产业内贸易程度的测量研究一直是产业内贸易理论领域的一个主要问题。本文通过G—L指标、产业内贸易绝对量、Greenaway和Milner方法对2000年至2007年中国机械及运输设备产品产业内贸易总体水平和内部结构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建议。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张海霞  张捷  
利用产业内贸易指数对我国与东亚国家机械类产品(SITC7①)产业内贸易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其结果显示:(1)SITC7在东亚贸易中占极其重要的地位,我国与东亚国家SITC7的产业内贸易水平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SITC7产品进口关税的降低、FDI的增加和人均GDP的差距对我国与东亚国家机械类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有促进作用;(3)人均固定资本的差异不利于我国与东亚国家SITC7的产业内贸易,要促进水平型的产业内贸易,需要进一步缩小我国和东亚国家的技术差距。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喆儒  刘枝悦  
通过计算中国与捷克机械及运输设备产品贸易的G-L指数以及GHM指数,剖析其细分科目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及结构。研究发现动力、工业、通用、电力、车辆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较高,基本以产业内贸易为主;金工、电信及其他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而办公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近乎为零。从结构看,电力类产品在近两年来以水平型产业内贸易为主,而动力、工业、通用、车辆类产品的贸易均以低水平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通过构建模型,发现中国对捷克直接投资、中捷两国市场规模差异、中捷两国人均收入差异和贸易开放度是中捷机械及运输设备产品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影响因素。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赵放  李季  
利用G-L指数对1988~2008年中美贸易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产业内贸易已成为两国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制成品特别是SITC 5+7类资本或技术密集型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特征尤为明显。进一步分析表明,中美产业内贸易比重的提升主要得益于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且中国在中美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中整体居于贸易劣势地位。对中美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的回归结果显示:中美市场规模及其差异,以及外商对华直接投资与中美产业内贸易正相关,而中美人均GDP差异与中美产业内贸易负相关。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林琳  
本文对中美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及特征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中美双边贸易中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所占比重有所提高,其中,机械和运输设备产业内贸易所占比重最高;垂直产业内贸易是中美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形式;市场容量扩大、跨国公司价值链管理的需要以及一体化生产体系的构筑均有利于促进双边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中国关税税率的大幅削减对产业内贸易发展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规模经济和贸易障碍对其则尚存消极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许南  黄颖  
在服务经济社会背景下,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对于一国(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发挥重要作用。文章基于2001~2012年数据对中美两国服务部门产业内贸易的水平、结构进行了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程婷  陈媛  
文章在双边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模型基础上,将产品内国际分工程度以及国际直接投资引入分析框架,然后选取了四个解释变量,重点研究产品内分工程度和美国对华直接投资额对中美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影响。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耿晔强  石涛  
本文探讨中美农产品加工业各部门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状况及原因。得出中美农产品加工业贸易以产业间贸易为主的结论,农副食品加工业、饮料制造业和造纸及制品业呈现出显著的产业内贸易特征。文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莫莎  刘朝霞  
从边际产业内贸易角度,分别运用A指数和S指数对1992—2008年间中美19个行业的工业制成品贸易调整成本进行研究,并进行Daniels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中美工业制成品绝大多数处于产业间贸易,总体调整成本较高;高技术产业的贸易调整成本相对较低;中等技术产业的调整成本呈逐渐减少趋势;低技术产业的调整成本一直处于相对较高的状态。这些结论为国家制定相关经济政策提供了决策参考。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兴坤  张文胜  
电气机械产业内贸易指数显示,产业内贸易成为中日贸易的主要部分,但是进出口贸易存在动态失衡现象,对双方贸易收支平衡产生不利影响。竞争力和比较优势指数进一步表明,中国只具有分工链的组装优势,而日本占据了上游研发、核心零部件的生产环节,导致中国在中日产业内分工和利益分配结构中长期处于不利地位。中国必须着眼于"微笑曲线"的研究开发和关键零部件以及品牌和营销等上游环节,努力实现分工链条的升级。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王鹏  
本文利用Kandogan方法测算东亚七国制成品产业内贸易指数,从贸易角度研究该地区的产业分工形态。认为是产业特征、要素禀赋及国内政策差异导致东亚地区各个产业分工形态迥异。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宋莎  温亚利  刘庆博  
本文利用产业内贸易指数对1992—2011年中美两国木质林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中美木质林产品贸易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两国木质林产品的贸易增长是由产业内贸易和产业间贸易共同作用的结果,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文章最后运用时间序列对中美木质林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与各影响因素进行了Johansen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并根据实证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冯耀祥  
产业内贸易越来越成为国际贸易利益的主要来源。通过对1981-2006年中美产业内贸易总体水平、按技术含量高低分类的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等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中美产业内贸易呈增长之势,但总体水平不高;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在产业内贸易中所占比重总体呈下降之势,表明中美两国在技术水平和国际分工地位上的差距正在缩小。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徐康宁  韩剑  
结合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发展,根据《商品名称和编码协调制度》将中国和新加坡双边贸易的4332类商品划分为173个产业,对中新两国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和结构做出实证分析:中国和新加坡的产业内贸易指数较高,且保持着产业内垂直贸易的特征;影响中新两国产业内贸易的因素主要是外商直接投资;发展中新两国产业内贸易对促进两国以及亚洲区域经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