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19)
- 2023(12444)
- 2022(10521)
- 2021(9486)
- 2020(8325)
- 2019(19079)
- 2018(18907)
- 2017(37152)
- 2016(20058)
- 2015(22751)
- 2014(22976)
- 2013(22943)
- 2012(21173)
- 2011(19102)
- 2010(19439)
- 2009(18705)
- 2008(19243)
- 2007(17742)
- 2006(15593)
- 2005(14420)
- 学科
- 济(90339)
- 经济(90202)
- 业(89139)
- 企(79149)
- 企业(79149)
- 管理(77587)
- 方法(41679)
- 农(32595)
- 数学(32362)
- 数学方法(32116)
- 财(31737)
- 业经(29029)
- 贸(25909)
- 贸易(25898)
- 易(25189)
- 务(22815)
- 财务(22785)
- 财务管理(22746)
- 制(22667)
- 企业财务(21491)
- 农业(20966)
- 中国(19717)
- 技术(18068)
- 体(16243)
- 和(16239)
- 理论(15899)
- 划(15795)
- 策(15298)
- 地方(15060)
- 银(13852)
- 机构
- 学院(304928)
- 大学(299730)
- 济(134080)
- 经济(131576)
- 管理(121479)
- 理学(103902)
- 理学院(102923)
- 管理学(101593)
- 管理学院(101027)
- 研究(96041)
- 中国(76312)
- 财(64640)
- 京(61758)
- 科学(55475)
- 农(53998)
- 财经(50586)
- 所(48885)
- 江(47863)
- 经(45587)
- 中心(44334)
- 业大(44042)
- 研究所(43447)
- 农业(42629)
- 经济学(40620)
- 北京(38600)
- 州(37150)
- 经济学院(36918)
- 财经大学(36911)
- 商学(34473)
- 商学院(34185)
- 基金
- 项目(190881)
- 科学(150956)
- 研究(141672)
- 基金(139423)
- 家(119324)
- 国家(118259)
- 科学基金(102593)
- 社会(91240)
- 社会科(86580)
- 社会科学(86555)
- 省(75508)
- 基金项目(73870)
- 自然(65288)
- 教育(64042)
- 自然科(63759)
- 自然科学(63739)
- 自然科学基金(62683)
- 划(61606)
- 编号(57541)
- 资助(56889)
- 成果(46192)
- 部(43194)
- 创(42634)
- 重点(42369)
- 业(41683)
- 发(41047)
- 制(40345)
- 创新(39088)
- 课题(38811)
- 国家社会(37425)
- 期刊
- 济(153933)
- 经济(153933)
- 研究(89065)
- 中国(56701)
- 财(54974)
- 农(51544)
- 管理(48369)
- 学报(42206)
- 科学(40093)
- 农业(34886)
- 大学(32900)
- 学学(31432)
- 融(29156)
- 金融(29156)
- 业经(27657)
- 技术(27337)
- 财经(25818)
- 经济研究(23964)
- 教育(23647)
- 经(22183)
- 问题(21597)
- 贸(21188)
- 业(20755)
- 国际(17967)
- 技术经济(17824)
- 世界(16214)
- 商业(16016)
- 财会(15903)
- 现代(14925)
- 版(14117)
共检索到4603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海余 黄廷
巨额的中美贸易顺差是否使中方获得了同样的贸易利益,一直是中美两国争论的问题之一,而传统的贸易条件理论不能全面地说明中美贸易利益问题。采用基于产品内分工的产品内贸易条件理论,计算和分析中美贸易中八个典型制造业部门1995~2005年的产品内贸易条件,并根据其变化趋势得出结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林斐婷
文章基于全球价值链核算方法,通过对中美不同技术含量的制造业出口贸易额进行完全分解,结果显示,中国在高技术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环节的分工,贸易利得低;美国制造业出口的国内增加值对美国经济增长的变动弹性较低,因此特朗普政府主张的制造业回流政策不仅严重破坏甚至割裂全球价值链,对于想要复苏增长的美国经济而言只会适得其反,陷入更差境地。
关键词:
中美贸易失衡 制造业 全球价值链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许统生 万兆泉 涂远芬 刘建
本文比较了A、B和S三个测算边际产业内贸易的指标,采用面板数据模型经验分析了"平滑调整假说"在中美产业内贸易的适用性,据此分别运用A、B和S等多个指标测度15个中美制造业的边际产业内贸易,分析不同产业边际产业内贸易及就业调整成本的大小,提出减少调整成本的对策。结果表明:"平滑调整假说"对中美贸易是成立的,中美制造业调整成本总体较高。产品的差异、规模经济、高附加值成为促进产业内贸易发展和减少贸易调整成本的关键。
关键词:
制造业 调整成本 边际产业内贸易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余长林 杨国歌
基于1999—2018年中国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考察贸易条件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贸易条件与全要素生产率显著负相关。异质性分析表明:贸易条件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行业异质性,并且贸易条件改善对劳动密集型行业综合技术效率增长有积极影响,对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综合技术效率增长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金融危机前贸易条件改善对综合技术效率增长有显著抑制作用,金融危机后贸易条件改善对综合技术效率增长有显著促进作用。作用机制检验结果显示,贸易条件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科研投入强度路径实现的。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贸易条件 研发投入 制造业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有
中国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主要表现在经济质量上,贸易质量是经济质量的重要内容。基于产品质量指数的测度方法,研究了中美制造业近十一年来的双边贸易产品质量。研究表明,在中美制造业双边贸易关系中,从产品质量的角度来看,中国处于绝对劣势地位,美国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在28个制造业中,只有烟草加工业中国总体上处于高质量贸易地位,其余产业中国则处于低质量贸易地位。从发展趋势看,我国资源密集型产业的产品质量相对美国表现出逐步提高的趋势;对高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来讲,中国相对美国的贸易质量表现出恶化的趋势;而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品的相对质量总体上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石慧敏
在新古典贸易理论一般均衡的框架之下,运用1997—2014年中美两国的投入产出、贸易和工资数据,本文定量考察了中美制造业产品的双边贸易同美国制造业相对工资差距的关系。结果发现,美国从中国的净进口对美国制造业非熟练劳动力和熟练劳动力相对工资差距扩大存在影响,但影响幅度较小,贸易并不是引起相对收入差距扩大的唯一原因。但随着中美双边制造业贸易的进一步发展,美中贸易对美国工资差距的影响可能越来越大,以保护非熟练劳动力为名对中国产品实施贸易限制的呼声将会更高。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于潇 李袁园
日本作为东亚地区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对东亚地区产业结构升级、贸易互补贡献巨大。近些年来,日本的对外贸易结构有了新的发展趋势。因此,本文将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商品贸易数据来测算日本制造业的产业内贸易水平。首先,通过计算结果判断近年来日本制造业产品贸易类型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其次,根据日本贸易类型的新特点和新趋势分别对该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解析。
关键词:
日本 对外贸易 产业内贸易 对外直接投资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刘伟丽 袁畅
文章基于产品内贸易理论视角,针对深圳市制造业中13-42类产业,与《协调商品名称和编码制度》相协调,利用Hummels(2001)提出的垂直专业化概念,通过分析《海关进出口数据库》企业月度数据和深圳海关的宏观数据,得到各产业和深圳市的VS和VSS值,对深圳市制造业参与国际产品内分工的程度进行分析。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温小杰
文章通过对我国通用设备制造业1996~2007年的进出口数据分析表明,我国机床制造业在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的同时,在1997~2003年贸易条件不断恶化,说明单纯依靠降低价格、扩大出口数量的方式已经不能改善贸易条件,企业需要通过提高出口产品技术含量的方式来改善贸易条件。2002~2006年的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改善了我国机床制造业在2003~2007年的贸易条件。产品出口的贸易条件恶化是我国机床制造业跨境M&As的内在动因。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动因 贸易条件 技术寻求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杨丹辉 渠慎宁 李鹏飞
随着劳动力、能源、土地等生产要素价格攀升,加之国内资本积累和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中国吸引外商投资的区位条件发生了显著变化,外商投资在资本形成中的作用逐步下降,表现为FDI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达到高点之后(1995年这一比值高达15.65%),进入21世纪后持续快速回落,2010年FDI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降至2.84%,2016年则仅为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杨丹辉 渠慎宁 李鹏飞
随着劳动力、能源、土地等生产要素价格攀升,加之国内资本积累和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中国吸引外商投资的区位条件发生了显著变化,外商投资在资本形成中的作用逐步下降,表现为FDI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达到高点之后(1995年这一比值高达15.65%),进入21世纪后持续快速回落,2010年FDI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降至2.84%,2016年则仅为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蔡礼辉 任洁 朱磊
随着全球经济进入以生产过程分节化和中间品贸易为主要特征的全球价值链时代,制造业正在成为一些大国参与全球产业分工、争夺产业链、价值链高端的角力场。本文对2000-2014年中美两国制造业行业参与全球价值链(GVC)分工程度及分工地位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中国制造业参与GVC分工地位指数总体小于美国同期值,美国制造业在GVC分工中处于相对上游环节,这与中国制造业后向参与GVC分工程度较高相一致。与美国相比,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不具竞争优势,中美贸易摩擦对双方GVC分工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中国需加快受制产业的自主创新步伐,积极推进出口市场多元化,重点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林斐婷 张伟
特朗普所宣扬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立足点是美国制造业工人失业,希冀通过提升就业率实现3.5%(或4%)经济增长目标。在全球价值链的视角下,对中美不同技术含量的出口贸易额进行完全分解,判断中美制造业贸易利得情况,得出制造业回迁违悖经济学逻辑,导致美国生产的制造品成本上升,消费者购买力下降,反而会阻碍经济增长。美国政府以贸易逆差"受害者"的身份指责中国无非是想与中国讨价还价实现其他的政治经济目的。对于中国而言,美中货物贸易逆差存量无法在短期内改变,可以从增量上寻求突破,向更高技术和知识密集度的生产环节、工序和服务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林斐婷 张伟
特朗普所宣扬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立足点是美国制造业工人失业,希冀通过提升就业率实现3.5%(或4%)经济增长目标。在全球价值链的视角下,对中美不同技术含量的出口贸易额进行完全分解,判断中美制造业贸易利得情况,得出制造业回迁违悖经济学逻辑,导致美国生产的制造品成本上升,消费者购买力下降,反而会阻碍经济增长。美国政府以贸易逆差"受害者"的身份指责中国无非是想与中国讨价还价实现其他的政治经济目的。对于中国而言,美中货物贸易逆差存量无法在短期内改变,可以从增量上寻求突破,向更高技术和知识密集度的生产环节、工序和服务流程"攀升"全球价值链。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崔兴华
论文关注碳达峰背景下贸易隐含碳导致的“碳不公平问题”,并基于MRIO模型对2000—2014年中美双边出口贸易隐含碳进行测算,采用LMDI法对影响因素进行分解。结果显示:在中美双边贸易中,中国制造业始终处于隐含碳净出口状态,且具有较高的行业集中度;从变化趋势来看,2000—2014年中国—美国的出口贸易隐含碳整体呈先增长后下降的倒“U”型趋势;从产品结构来看,中国—美国的出口贸易隐含碳主要集中在最终品,而美国—中国的出口贸易隐含碳主要集中在中间品;从影响因素来看,技术效应降低了中国—美国的出口贸易隐含碳,规模效应是导致中国—美国出口贸易隐含碳增加的主要原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