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420)
- 2023(17045)
- 2022(14334)
- 2021(13069)
- 2020(11550)
- 2019(26255)
- 2018(26152)
- 2017(51034)
- 2016(27445)
- 2015(31186)
- 2014(31036)
- 2013(31115)
- 2012(28719)
- 2011(25720)
- 2010(25889)
- 2009(24598)
- 2008(24692)
- 2007(22243)
- 2006(19281)
- 2005(17518)
- 学科
- 济(123660)
- 经济(123498)
- 业(103912)
- 管理(95311)
- 企(91861)
- 企业(91861)
- 方法(58652)
- 数学(48368)
- 数学方法(47840)
- 财(39123)
- 农(35550)
- 业经(34533)
- 中国(28264)
- 制(27385)
- 务(26774)
- 财务(26720)
- 财务管理(26667)
- 企业财务(25329)
- 农业(24466)
- 贸(23181)
- 贸易(23167)
- 易(22518)
- 技术(22290)
- 地方(22039)
- 和(20516)
- 理论(20414)
- 学(19851)
- 体(19297)
- 融(19152)
- 金融(19147)
- 机构
- 学院(404055)
- 大学(401512)
- 济(173846)
- 经济(170527)
- 管理(163288)
- 理学(140566)
- 理学院(139216)
- 管理学(137135)
- 管理学院(136384)
- 研究(127868)
- 中国(100959)
- 财(83531)
- 京(82912)
- 科学(74285)
- 财经(65931)
- 农(65353)
- 所(63470)
- 江(61694)
- 中心(60475)
- 经(59721)
- 业大(57025)
- 研究所(56847)
- 经济学(53249)
- 北京(51708)
- 农业(51284)
- 财经大学(48747)
- 州(48315)
- 经济学院(48276)
- 范(47552)
- 师范(47055)
- 基金
- 项目(263160)
- 科学(209688)
- 基金(193701)
- 研究(193492)
- 家(166455)
- 国家(165054)
- 科学基金(144323)
- 社会(125240)
- 社会科(119002)
- 社会科学(118971)
- 省(103055)
- 基金项目(102318)
- 自然(92882)
- 自然科(90778)
- 自然科学(90754)
- 自然科学基金(89200)
- 教育(88903)
- 划(85526)
- 资助(79710)
- 编号(77573)
- 成果(62231)
- 部(59430)
- 重点(58537)
- 创(57078)
- 发(56262)
- 课题(52869)
- 创新(52772)
- 国家社会(51990)
- 制(51772)
- 教育部(51676)
- 期刊
- 济(192640)
- 经济(192640)
- 研究(117027)
- 中国(74734)
- 财(69148)
- 管理(64325)
- 农(59800)
- 学报(56170)
- 科学(54274)
- 大学(44180)
- 学学(41964)
- 农业(40569)
- 融(39872)
- 金融(39872)
- 技术(37169)
- 教育(35047)
- 财经(33599)
- 业经(32530)
- 经济研究(29965)
- 经(28873)
- 问题(25859)
- 业(24063)
- 技术经济(22450)
- 贸(21629)
- 统计(20791)
- 财会(19641)
- 策(19518)
- 商业(19480)
- 国际(19210)
- 世界(19046)
共检索到6010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陈立敏 王璇 饶思源
尽管国际竞争力早已成为经济与管理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但目前学术界还没有就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体系和量化指标形成统一意见。本文基于产业竞争力的层次观点,初步构造了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体系,采用生产率、市场份额和利润率三个不同层次的指标,依据中国制造业30个种类2007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将其与美国制造业相应种类进行对比研究,以求揭示产业竞争力各层次评价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这一指标体系评价结果的政策含义。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媛 金殿臣
采用WIOD数据库数据测算1995-2011年中美两国整体制造业及三类技术制造业(低、中低、中高及高技术行业)的出口额、GVC参与指数及GVC地位指数,结果表明:(1)中国制造业的关境及增加值出口均获得了快速发展,制造业出口结构中以低技术制造业为主,近年来开始转为以中高及高技术制造业为主;美国制造业的出口规模也在不断增加,虽然出口增速远低于中国,但其出口结构中以中高及高技术制造业为主。(2)中国制造业的GVC参与指数呈不断上升趋势,其中中高及高技术制造业的GVC参与指数最高;美国制造业的GVC参与指数也在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媛 金殿臣
采用WIOD数据库数据测算1995-2011年中美两国整体制造业及三类技术制造业(低、中低、中高及高技术行业)的出口额、GVC参与指数及GVC地位指数,结果表明:(1)中国制造业的关境及增加值出口均获得了快速发展,制造业出口结构中以低技术制造业为主,近年来开始转为以中高及高技术制造业为主;美国制造业的出口规模也在不断增加,虽然出口增速远低于中国,但其出口结构中以中高及高技术制造业为主。(2)中国制造业的GVC参与指数呈不断上升趋势,其中中高及高技术制造业的GVC参与指数最高;美国制造业的GVC参与指数也在逐渐提升,其中中低技术制造业的GVC参与指数最高。(3)中国制造业的GVC地位指数远低于美国,三类技术制造业的GVC地位指数也同样均低于美国,处于全球价值链下游位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杨长湧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随着美国提出并实施重振制造业战略,在我国投资的美国企业出现回流迹象。其中,不仅包括机械电子等技术密集度较高的产业,而且包括体育用品、家居用品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2011年底波士顿咨询集团发布报告称,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和美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提升,中国制造业传统比较优势正在迅速削弱,未来5年美国自华进口30%的份额都将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程池超 孙江明
本文运用NTB指标和RCA指标分析了中国制造业在对外贸易中的比较优势和劣势所在,并结合中日制造业间的国际分工类型和两国在不同分工领域的竞争关系,指出我国制造业在国际竞争力上与日本的差距,并基于以上分析,从劳动力资源、产业集中度、研发投入状况、劳动生产率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影响中国工业制品国际竞争力的原因,并提出相关建议和看法。
关键词:
中国制造业 国际竞争力 比较优势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陈虹 徐融
深入研究我国高端制造业和信息技术业(IT业)上市公司的国际竞争力对顺利实施《中国制造2025》规划尤为重要。本文选取中美两国高端制造业和IT业共106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因子分析法对两个行业上市公司的国际竞争力分别做出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上市公司与美国上市公司仍有较大差距,IT业差距更加明显;市场规模、盈利能力、内部人激励等因素对国际竞争力的影响较大;美国公司在上述因素中优势较为明显,中国上市公司的优势则集中在股权集中度、成长能力、市场表现等方面。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郑明身 田兰章 王俊杰
由于关系到我国的信息安全以及降低信息化成本、IT技术生命周期的原因,提升中国IT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现实的紧迫性。本文使用比较常用的贸易竞争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指数)、市场占有率指数、质量与附加值指数等指标对中国IT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实证分析。中国IT制造业在劳动密集型、组装加工型等产品领域具有比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在高附加值、高技术以及新技术、新产品等领域的国际竞争力还比较弱,但在这些领域,中国IT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在不断增强。提升我国IT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需要资源禀赋的改善和升级、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企业的技术跟踪和技术学习能力的提高以及具有较高抱负水平和企...
关键词:
中国IT制造业 国际竞争力 实证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虹 李赠铨
"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中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型的要求,并确定十大领域作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重点。以十大领域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是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来源。文章通过对1995—2016年22年间中国、美国等国家先进制造业产品进出口的分析,发现中国先进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但仍与制造业强国差距较大。利用实证方法从绝对量、相对量,国家间、国家内部等不同方面对中国先进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进行分析,并利用波特"钻石模型"分析如何提升中国先进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结果表明,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快速发展,提高行业内科研投入,增加外商直接投资额以及加强政府政策引导和支持是提升中国先进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措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旭红,屈驳韵,李春林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金碚 李钢 陈志
本文利用最新的统计数据对中国加入WTO以后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及变化趋势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加入WTO以后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有较大程度提升,这主要是由于中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在不断提升。比较来看,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在加入WTO后提升则不明显。
关键词:
中国制造业 产业竞争力 WTO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杜庆华
本文在计算中国制造业产业集聚程度和国际竞争力水平这两个指标的基础上,结合钻石模型分析了产业集聚对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结果发现,产业集聚显著地提升了国际竞争力,但这种提升存在行业结构上的差异。产业地理集聚度及其变化对国际竞争力影响的差异可以为政府的产业政策决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
产业集聚 国际竞争力 影响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米建伟 陈强
一、我国制造业部门面临的国际竞争形势我国已经进入到工业化中期阶段,制造业部门的快速发展成为这一阶段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从对总体经济的拉动作用来看,2005年~2010年,制造业部门年均贡献率达到43.8%。从生产能力的国际比较来看,无论是钢铁、化纤等从事中间产品制造的重化工业部门,还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陈凤兰 黄梅波
近年来,印度经济高速发展,发展战略也开始向制造业倾斜。"印度制造"是否将取代"中国制造",制造业能否成为"龙象之争"的新看点?文章从绝对优势和相对优势两个维度入手,对比中印两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并运用"钻石模型"对影响两国制造业的因素进行对比。分析显示:中印两国处于制造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印度制造业短期内难以赶超中国。论文最后对提升中国制造业竞争力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
中国 印度 制造业 国际竞争力 钻石模型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芬
本文首先对我国制造业竞争力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评价,然后与国际部分国家开展比较,进而剖析了影响因素,并对持续和提升我国制造业竞争力提出了具体建议。
关键词:
中国制造业 国际竞争力 比较 影响因素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陈立敏
和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的多层次性不同,产业出口竞争力的评价相对单纯,因此用出口竞争力来指代国际竞争力会出现偏误,例如内需大国的国际竞争力被低估,加工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被高估等。因此应同等重视中国制造的内需和外需市场,因为大国国内市场占有率的提高同样显示了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它和国际市场份额提高一样,都是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重要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垂直专业化、层次国际竞争力与中国制造业发展态势
评价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方法研究——兼与波特指标及产业分类法比较
中国制造业产业国际竞争力:2007年国际比较研究
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与要素价格关系研究——基于中国28个制造业行业的实证分析
OFDI是否有助于中国制造业实现稳链、固链和提链——基于企业国际竞争力层次传导效应与断裂环节的识别
产业集聚与对外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相关性研究——基于中国15个制造业变系数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与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比较研究——基于中国和德国的比较
浙江传统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实证分析
制造业软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