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48)
- 2023(10330)
- 2022(9279)
- 2021(8648)
- 2020(7363)
- 2019(17161)
- 2018(17028)
- 2017(33869)
- 2016(18138)
- 2015(20458)
- 2014(20329)
- 2013(20261)
- 2012(18544)
- 2011(16606)
- 2010(16336)
- 2009(15027)
- 2008(14765)
- 2007(12379)
- 2006(10812)
- 2005(9343)
- 学科
- 济(76143)
- 经济(76053)
- 管理(53358)
- 业(50989)
- 企(42948)
- 企业(42948)
- 方法(40871)
- 数学(36298)
- 数学方法(35990)
- 财(18826)
- 农(18167)
- 中国(17775)
- 业经(15469)
- 学(15292)
- 地方(14755)
- 贸(14372)
- 贸易(14368)
- 易(13881)
- 务(12446)
- 财务(12389)
- 财务管理(12365)
- 农业(12335)
- 理论(12102)
- 制(12002)
- 企业财务(11796)
- 技术(11691)
- 和(11538)
- 环境(11269)
- 融(10677)
- 金融(10676)
- 机构
- 大学(260783)
- 学院(256992)
- 管理(107821)
- 济(103393)
- 经济(101266)
- 理学(95019)
- 理学院(94021)
- 管理学(92498)
- 管理学院(92056)
- 研究(81312)
- 中国(59249)
- 京(54345)
- 科学(49961)
- 财(46357)
- 所(39457)
- 财经(38718)
- 业大(38198)
- 农(37680)
- 中心(36721)
- 研究所(36234)
- 经(35427)
- 江(34790)
- 北京(34098)
- 范(33109)
- 师范(32841)
- 经济学(31305)
- 院(29627)
- 农业(29579)
- 财经大学(29267)
- 州(28816)
- 基金
- 项目(183179)
- 科学(144820)
- 基金(134813)
- 研究(134065)
- 家(116319)
- 国家(115382)
- 科学基金(100348)
- 社会(84914)
- 社会科(80577)
- 社会科学(80557)
- 基金项目(72444)
- 省(70155)
- 自然(66061)
- 自然科(64523)
- 自然科学(64510)
- 自然科学基金(63383)
- 教育(61612)
- 划(59203)
- 资助(56321)
- 编号(54231)
- 成果(43163)
- 部(41270)
- 重点(40137)
- 创(38044)
- 发(37671)
- 课题(36405)
- 教育部(35936)
- 创新(35359)
- 科研(35244)
- 人文(35237)
- 期刊
- 济(104408)
- 经济(104408)
- 研究(74586)
- 中国(41354)
- 学报(39609)
- 管理(37357)
- 科学(36442)
- 财(33246)
- 农(32780)
- 大学(30201)
- 学学(28420)
- 教育(26409)
- 农业(23090)
- 融(21428)
- 金融(21428)
- 技术(21111)
- 财经(18687)
- 经济研究(17198)
- 业经(16794)
- 经(15704)
- 理论(13815)
- 图书(13744)
- 问题(13727)
- 实践(12809)
- 践(12809)
- 技术经济(12534)
- 科技(12326)
- 商业(11564)
- 业(11396)
- 现代(11325)
共检索到3550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郭树华 王华 王俐娴
在经济金融全球化的今天,尤其伴随我国金融业全面开放、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逐步推进,中美利率与汇率联动关系的研究显得日益重要。本文在借鉴经济学有关利率和汇率联动关系的理论模型和传导机制的基础上,运用计量经济学理论模型和统计软件Eviews5.0,通过对利率与汇率经济变量的平稳性检验、协整关系检验、因果关系检验、冲击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检验,较为全面地对中美利率与汇率的联动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实证分析,我们发现中美利率和汇率在长期内存在协整关系,但短期联动关系不足,我国应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积极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使我国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相互协调,促进宏观经济向内外均衡发展。
关键词:
利率 汇率 联动关系 实证研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晓芹
文章以SHIBOR和中美汇率为研究对象,分析开放经济下利率和汇率之间的关系,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找出二者之间存在反方向变动,并且是单项的因果关系,说明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较弱。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成 王彬 黎克俊
经济全球化使得一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变动的关联度越来越大,国际间利率传导呈现不断增强的趋势。本文采用多元非对称VAR-MVGARCH(1,1,1)-ABEKK模型实证研究了次贷危机前后中美两国利率的联动机制。结果表明,中美利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波动溢出效应;美国利率上升或下降对中国利率波动性以及中美利率协动性的影响具有非对称效应;危机以后中美利率联动进一步加大,这也从侧面体现出危机后国际货币政策协调性的增强。据此,本文认为,我国应当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利率调控的独立性;同时积极促进国际间货币政策合作,在中美利率协调中争取更多的话语权与主动性,尽量减少美国利率变动带来的的负面冲击和不确定性...
关键词:
利率政策 溢出效应 非对称性 次贷危机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何慧刚
利率、汇率是货币市场与外汇市场的调节工具和货币政策的主要手段,两者之间相互联动相互协调。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性不仅取决于利率政策或汇率政策,而且取决于利率-汇率联动协调效应。加强利率-汇率联动协调是实现我国内外经济均衡的重要途径。文章首先分析利率-汇率联动协调机制的M-F-D模型,然后建立计量模型对人民币实际汇率和中美实际利差进行实证分析,进而分析我国偏离M-F-D的现实和原因,最后提出增强人民币利率-汇率联动协调机制、实现我国经济内外均衡的政策建议。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王聪 王正斌
本文通过对1993年8月-2005年4月中、英利率与证券价格关系的实证研究,探究两变量间短期动态均衡与长期相关关系,比较并分析两国异同点及其原因。结果表明,中、英利率与证券价格在长期中存在均衡关系,但二者相关程度不同,方向相反;两国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短、长期利率与证券价格间的因果关系。政策含义是,应加快中国金融行业的改革以建立并完善证券市场结构与体系,促进市场化导向利率的建立,并逐渐开放中国的证券市场使之融入世界金融市场。
关键词:
利率 证券价格 协整检验 误差修正模型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刘璐 丁剑平
随着中国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货币政策操作风格转变得更为透明化,货币当局沟通逐渐成为中国以及世界各国引导市场预期、影响汇率波动的有效货币政策工具。文章选用2005年7月1日至2017年10月31日月度及日度汇率沟通、人民币及美元汇率数据,运用MGARCH双变量模型以及Logit二值模型,通过对人民币和美元汇率沟通有效性的联动分析以及人民币和美元汇率沟通条件和趋势的检验,对中美沟通策略效应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发现:中国官方口头沟通倾向于在人民币存在贬值趋势时实施升值意图的口头干预,并对人民币汇率水平产生合意的影响。中国官方口头汇率沟通倾向于在人民币汇率波动较大时实施,中国央行沟通对汇率波动产生削弱的效应,熨平汇率波动,稳定币值。美国官方口头干预对美元实际有效汇率的水平变动影响不显著,其汇率水平更大程度地反映外汇市场供求。美国官方口头汇率沟通倾向于在美元币值波动较大时实施,对于其波动产生的影响则取决于沟通的主体。来自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以及美联储的口头干预对美元币值波动产生加强作用。这表明中国汇率沟通作为一项货币政策工具起到了有效而显著的作用,中国央行应继续掌握汇率沟通管理预期的主动性,当市场出现相关传言时应及时予以沟通引导,有效发挥汇率沟通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何慧刚
本文从汇率超调理论模型出发分析利率和汇率的相互作用,然后对汇率超调理论进行实证检验并分析我国利率汇率协调机制的实际运行状况,最后提出增强我国利率—汇率联动协调机制、实现内外经济均衡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金萍 王准
近些年来,随着中国市场不断走向国际化,中国与美国的贸易额连创新高,中美之间的经济关系已越来越密切。实体经济上的往来必定会对两国资本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带来一定的影响,资本市场是实体经济的"晴雨表"。本文以1998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0日中国上证指数收益率和美国道琼斯指数收益率为数据样本,通过建立DCC-GARCH模型获取二者的动态相关系数矩阵和走势图。研究发现,在2003年以前,中美股市呈现负相关,2001年以后二者相关系数开始企稳上升,并在2003年开始由负变为正。此后二者一直保持正相关,并在金融危机和美债危机时期,出现了阶段性峰值。通过分析,发现中国加入WTO、引入QFII和QDI...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张明龙 万方
运用基于VAR模型的Johansen协整分析和基于ECM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分析了中美贸易与人民币实际汇率的长期和短期关系。变量间长期均衡关系分析的结果表明,中美实际汇率对中国进口的影响要远大于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变量间短期动态关系分析的结果表明,人民币实际汇率是中对美出口的Granger原因,却不是中对美进口的Granger原因。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的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结论。此外,对人民币实际汇率外生性的分析也表明,人民币实际汇率不存在人为操纵。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富有 金娟
一、引言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资本自由流动与货币的自由兑换会使得国内外货币市场与外汇市场融为一体,作为上述市场的调节工具和货币政策的主要手段,利率和汇率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相互传导的动态反馈机制。虽然在我国这种动态反馈机制尚不成熟,但随着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及金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郭树华 王旭 吴松谚
本文以GARCH方法和2002-2009年的数据,对人民币利率与人民币汇率风险、通货膨胀、中美利差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2005年7月"汇改"之后,人民币汇率风险开始对人民币利率的变化起正向作用,尽管人民币汇率风险对于人民币利率的变化仍不是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同时发现,无论是在"汇改"前还是在"汇改"后,中美利差对于人民币利率的变化都具有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
利率 汇率风险 利差 GARCH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安春梅 秦梓华
一、问题的提出及文献回顾人民币持续且大幅度地升值和汇率波动幅度过大,将会对中央银行的利率政策有何种影响?由此对国内经济可能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本文以期发现人民币实际汇率与美国实际利率波动对中国实际利率的影响,量化人民币实际汇率、美国实际长期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潘锡泉
本文放松了不存在交易成本的理想假设,对传统利率平价理论进行了适度的修正和拓展,并基于汇改后两个阶段的样本数据对修正后的利率平价理论是否成立进行了实证检验,且进一步探析了中美利率和汇率的动态影响效应。研究认为,(1)随着汇改后汇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放松交易成本假设下的修正利率平价理论成立;(2)交易成本的增加能够显著引起汇率变动幅度的减小,其原因在于交易成本的增加,引起资本流动的减少,使得人们对预期汇率变化的判断不足,导致预期汇率波动幅度的相应缩小;(3)利率与汇率之间确实存在较为明显的传导机制,主要通过利率(或汇率)的变动影响经常项目变动、资本项目变动和本外币资产转换的中介传导作用机制所引起的...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曹伟 罗浩 邓升军
本文考察了2005年7月至2008年2月期间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物价水平的影响。研究表明,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变动对进口价格的传递是不完全的,当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每变动一个百分点时,进口价格指数仅变化0.22个百分点;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与国内物价水平存在负相关性,这与以往的研究结论恰好相反,对此,本文从人民币升值预期和人民币均衡汇率两个视角作了解释;全球商品价格指数并非影响我国国内物价水平的最重要因素,我国经济体具备较强的抵御外来冲击的能力。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刘威 吴宏
对中美两国利率与汇率的相互影响效应进行实证评估后可以发现:虽然中国国内利率是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和美国国内利率变化的Granger原因,但中国利率政策变动对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和美国利率政策的影响仍然较小;美国利率政策变动对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和中国利率政策变动的影响相对较大,因而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和金融市场间的传导机制建设仍需深入。
关键词:
利率政策 汇率 影响效应 抛补利率平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