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44)
- 2023(15533)
- 2022(13598)
- 2021(12802)
- 2020(10691)
- 2019(24777)
- 2018(24682)
- 2017(47951)
- 2016(26227)
- 2015(29741)
- 2014(29823)
- 2013(29476)
- 2012(27259)
- 2011(24706)
- 2010(24785)
- 2009(22964)
- 2008(22693)
- 2007(20409)
- 2006(18284)
- 2005(16258)
- 学科
- 济(105986)
- 经济(105837)
- 业(79450)
- 管理(75721)
- 企(57635)
- 企业(57635)
- 农(50206)
- 方法(44566)
- 数学(38469)
- 数学方法(38027)
- 农业(32850)
- 业经(27407)
- 财(26910)
- 中国(26429)
- 制(25053)
- 学(22119)
- 地方(21387)
- 贸(19813)
- 贸易(19801)
- 易(19241)
- 体(17489)
- 银(17233)
- 银行(17187)
- 理论(16832)
- 融(16492)
- 金融(16486)
- 行(16405)
- 环境(16224)
- 务(16221)
- 技术(16173)
- 机构
- 大学(377626)
- 学院(377087)
- 济(151724)
- 管理(149134)
- 经济(148382)
- 理学(128924)
- 理学院(127492)
- 研究(127338)
- 管理学(125386)
- 管理学院(124706)
- 中国(97804)
- 京(80902)
- 科学(78097)
- 农(76463)
- 财(70516)
- 所(64446)
- 业大(61058)
- 农业(59010)
- 中心(58843)
- 研究所(58265)
- 江(57089)
- 财经(55772)
- 北京(50680)
- 经(50676)
- 范(49880)
- 师范(49462)
- 州(45486)
- 院(45109)
- 经济学(44426)
- 财经大学(41167)
- 基金
- 项目(254095)
- 科学(199941)
- 研究(188118)
- 基金(184629)
- 家(160397)
- 国家(159012)
- 科学基金(136344)
- 社会(117938)
- 社会科(111391)
- 社会科学(111359)
- 省(99144)
- 基金项目(98708)
- 自然(88497)
- 自然科(86376)
- 自然科学(86355)
- 教育(85190)
- 自然科学基金(84814)
- 划(83048)
- 编号(78119)
- 资助(75076)
- 成果(63742)
- 部(56858)
- 重点(56438)
- 发(54115)
- 课题(52823)
- 创(52610)
- 制(49356)
- 创新(49099)
- 教育部(48439)
- 科研(48062)
- 期刊
- 济(174171)
- 经济(174171)
- 研究(112320)
- 农(75879)
- 中国(75011)
- 学报(60211)
- 科学(56096)
- 财(53243)
- 管理(52143)
- 农业(51365)
- 大学(46301)
- 学学(43599)
- 教育(39958)
- 融(37760)
- 金融(37760)
- 业经(32086)
- 技术(31301)
- 财经(27222)
- 业(24870)
- 经济研究(24508)
- 问题(23986)
- 经(23118)
- 理论(20237)
- 版(19724)
- 图书(18796)
- 实践(18553)
- 践(18553)
- 技术经济(17976)
- 科技(17856)
- 现代(17552)
共检索到5640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宋长鸣 李崇光 徐娟
本文在对中国和美国大豆价格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基础上,运用VAR模型分析中美两国大豆市场动态的相互影响关系,并探索当面临由外部冲击所导致的上涨压力时,两个大豆市场分担上涨压力的贡献情况;之后运用VECH和TARCH模型分析中美大豆价格波动的传导机制和对称性问题。主要结论如下:首先,中美大豆市场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但美国大豆市场对中国大豆市场的冲击要强于中国大豆市场对美国大豆市场的影响,且美国大豆市场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要强于中国。其次,美国大豆价格的波动主要依靠上期自身波动的传导,而中国大豆价格波动更易受外部冲击的影响;美国大豆价格波动趋于收敛,而中国大豆价格波动趋于发散。再次,中美大豆市场...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马述忠 汪金剑 邵宪宝
本文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Johansen协整分析、Granger因果检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等方法,从多个层次分析了以大豆为代表的我国战略性农产品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之间的互动关系,定量刻画了农产品期货市场在价格发现中的作用和效率。实证结果显示,我国大豆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和期货对现货价格的单向引导关系;期现货市场均扮演着重要的价格发现角色,但期货市场在价格发现功能中起着更有效的主导作用,这为我国战略性农产品通过期货市场获取国际定价权奠定了良好基础。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莉 王瑞
中美贸易争端致大豆贸易进入最不稳定时期,基于GMM的大宗农产品市场结构与行为分析研究将促进新建中国大豆的全球供给格局。本文从大豆生产、贸易及进出口市场势力诸方面,剖析世界大豆市场的结构,并运用联立方程模型的系统估计法——广义矩估计法(GMM)估计世界大豆的出口行为。实证结果表明:世界大豆市场上出口国的市场势力逐渐增强,但出口供给缺乏弹性;影响大豆出口的主要因素是大豆总产量和出口价格,汇率对大豆出口有负向影响;影响大豆出口价格的主要因素有市场集中度和替代品价格。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罗蓉 王志凌
文章围绕《农产品市场价格传导机制研究》内容,阐述了农产品市场价格传导机制的基本理论,并分别以生猪、肉鸡、蛋鸡和奶牛为例对农产品市场价格传导机制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农产品价格传导机制的研究新方法。
关键词:
农产品 价格 传导机制 研究方法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云毓 熊涛
基于2004—2019年美国农业部WASDE报告关于中国玉米和大豆期初库存、产量等预测数据,运用动态条件相关多元GARCH模型,探究其对中国玉米和大豆期货价格波动率的影响,进而衡量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结果表明:WASDE报告发布导致中国玉米和大豆期货价格发生显著变化,其中玉米价格在2015年和2016年波动最大,大豆价格在2007年和2017年波动最大,两者的条件方差分别增加了11.28和1.67,大豆波动幅度弱于玉米;由于玉米和大豆在种植决策上的竞争关系,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玉米和大豆收益率的条件相关系数为0.536,说明双方期货市场对对方的基本面预测信息存在极高的敏感度,因此具备良好的价格发现功能。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宋长鸣 李崇光
本文在论证蔬菜市场内生性的基础上,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的方法探寻各品种蔬菜间的相互替代影响关系。研究结论表明:白菜、菜椒和黄瓜这三类蔬菜的替代关系较为明显,且这三类蔬菜对西红柿和四季豆的替代关系较强,但西红柿和四季豆对这三类蔬菜的替代作用有限。正因为替代作用的存在,任何一种蔬菜外部冲击所引发的上涨压力也主要是由白菜、菜椒、黄瓜这三类蔬菜来分担。多变量向量误差条件异方差模型(VECH)的分析结果表明,外部冲击对蔬菜市场内两两间的联合波动影响有限,这种替代关系是内生传导的。这意味着政府可以通过保障白菜、菜椒和黄瓜这几类大宗蔬菜的有效供给来确保蔬菜市场的整体稳定。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宋长鸣 周锦 赵晓飞
在验证由苹果、香蕉和橙子所组成的水果市场相互影响的基础上,以向量自回归模型为基础,采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的方法分析三类水果市场基于替代的动态影响关系;并运用多变量条件异方差模型论证三类水果市场的整合性,探讨大宗水果品种间的替代关系。结果表明,三类水果价格相互影响,正因为替代关系的存在,三类水果中任何一类水果市场受到正向外部冲击时其价格上涨的幅度有下降的趋势;苹果对香蕉和橙子的替代性较强,分担来自各类水果市场上涨压力的贡献较大,分别为82%、51%和71%;以苹果、香蕉和橙子为代表的水果市场整合程度高且稳定,外部冲击对水果市场内部替代关系的影响并不显著。水果市场虽然品种多,质量参差不齐,但政...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凤军 刘勇
本文利用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和Granger因果检验等统计方法,对大连商品交易所的大豆品种进行实证研究。研究显示,大豆的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之间存在的长期均衡关系对短期内的价格波动造成影响并使之向长期均衡状态回归;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表现出很强的互动性,存在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即两者间存在相互的价格引导关系。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温施童 叶明华
通过对我国大豆贸易现状及供求平衡的分析发现,国内供求的巨大缺口以及较低的关税水平是我国大豆进口量激增的主要原因。通过敏感度测算发现,大豆进口量对价格的敏感度较高,且受到国内库存和全球大豆种植状况的影响,我国大豆进口面临着较大的价格风险。根据大豆贸易的定价公式,分析认为CBOT期货合约价格、离岸升贴水以及海运运费是造成大豆进口价格波动的主要因素。鉴于此,提出应对农产品价格风险的主要策略在于提高整体议价能力、充分参与国内外期货市场、积极推进国内相关金融产品创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秀兰 贺同乐 王兴旺
文章以大宗农产品玉米为例,选取2008-2013年国内外玉米价格的月度数据,采用VEC模型、脉冲效应函数及方差分解等方法,从国际现货市场和国际期货市场两个角度,定量研究了国际农产品市场通过贸易和信息两个渠道对国内市场的价格传导效应,探讨了近年来国际玉米价格对我国国内玉米价格形成的影响。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克非 李志翠
本文依据价格传导机制理论,运用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研究了我国农产品和工业品产业链上中下游之间具体的价格传导路径,及其对我国物价水平的具体影响。研究表明:两者价格传导特性及对物价水平的影响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与工业品产业链传导相比,农产品产业链价格传导的时滞短,波动幅度大,会对CPI波动产生更大的影响。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潘建伟 张立中 胡天石
本文对农产品生产价格、批发价格、零售价格等各流通节点价格之间的传递速度、作用强度和时滞等传导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同时,进一步揭示了农产品生产价格←→批发价格←→零售价格的正向传导和逆行反馈在农产品价格上涨和下跌状态下传导规律。在此基础上,基于流通视角提出了平抑农产品产销价格"巨差"、维护生产者和消费者共同利益、防止农产品价格剧涨暴跌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产品价格 传导机制 农产品流通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许世卫 李哲敏 董晓霞 李干琼
本文选取农产品生产价格总指数(SCJG)和食品零售价格指数(SPLS)作为产销价格信号,采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978年-2009年的年度数据,运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法对中国产地市场SCJG和销地市场SPLS的价格传递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产地市场SCJG对销地市场VE的CMSP模LS型存的在结协果整也关表系明,S,C我JG国与产L销SJG间之农间产存品在价着格正传相导关的性长,S期CJ均G衡每关变系动制1%约,引着发短销期地价市格场波S动PL,S其变误动差1修.08正0%项;(vecm)的系数为0.58,符合正向修正机制,变量向均衡方向的调...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振宇
本文以大连商品交易所和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大豆期货作为中美农产品的代表,运用GARCH-M、EGARCH等模型分别对其日收盘价格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其价格波动的特征及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两国大豆期货收益率序列存在自相关性、异方差性和明显的集聚性;两国大豆期货的价格波动对收益率的影响均不明显;美国大豆期货价格波动具有明显的非对称性,而中国大豆期货价格波动的非对称性并不显著;两市场存在着明显的波动溢出效应,而且中国大豆期货价格的波动对美国大豆期货价格的波动溢出效应更为显著。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戴俊玉 黄和亮 陈耀庭
新旧零售渠道的价格形成机制是本研究的重点,本文以农贸市场与超市为例进行比较研究。首先通过对两者价格形成的相应经济学理论进行分析。其次从超市的定价步骤、定价原则、定价方法三个角度分析超市农产品价格形成特征。而对农贸市场的农产品价格形成特征主要从"公斤买市斤卖"的规律、"无形的手"的调节、"日落降价"原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最后通过研究发现超市与农贸市场农产品价格形成差异原因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经营目标的差异;质量形象的差异;政策环境的差异;营销费用的差异。
关键词:
农产品 价格形成机制 农贸市场 超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