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99)
- 2023(7299)
- 2022(6119)
- 2021(5499)
- 2020(4329)
- 2019(9975)
- 2018(9661)
- 2017(18769)
- 2016(10197)
- 2015(11322)
- 2014(11632)
- 2013(11646)
- 2012(11441)
- 2011(10536)
- 2010(11016)
- 2009(10149)
- 2008(10178)
- 2007(9473)
- 2006(8681)
- 2005(8420)
- 学科
- 济(51671)
- 经济(51616)
- 业(25462)
- 管理(24331)
- 企(18452)
- 企业(18452)
- 中国(17702)
- 地方(17556)
- 方法(14818)
- 农(14439)
- 数学(12511)
- 融(12446)
- 金融(12446)
- 数学方法(12412)
- 业经(12134)
- 银(11818)
- 银行(11802)
- 行(11588)
- 贸(10690)
- 贸易(10675)
- 易(10222)
- 制(10147)
- 地方经济(9941)
- 农业(9757)
- 发(9617)
- 财(8888)
- 学(8671)
- 环境(7666)
- 发展(7180)
- 展(7155)
- 机构
- 学院(151635)
- 大学(150819)
- 济(67571)
- 经济(66113)
- 研究(59541)
- 管理(53957)
- 中国(48764)
- 理学(44091)
- 理学院(43507)
- 管理学(42937)
- 管理学院(42626)
- 京(34115)
- 科学(33248)
- 财(32192)
- 所(31052)
- 研究所(27499)
- 中心(27207)
- 农(25677)
- 江(24943)
- 财经(24288)
- 北京(22885)
- 范(22273)
- 师范(22064)
- 经(21852)
- 院(21150)
- 经济学(20969)
- 州(20598)
- 农业(19577)
- 业大(19152)
- 经济学院(18672)
- 基金
- 项目(89140)
- 科学(69962)
- 研究(68806)
- 基金(62454)
- 家(53597)
- 国家(53086)
- 科学基金(44708)
- 社会(43604)
- 社会科(41344)
- 社会科学(41336)
- 省(34956)
- 基金项目(31966)
- 教育(30930)
- 划(29583)
- 编号(28330)
- 自然(26382)
- 资助(26269)
- 发(25926)
- 自然科(25753)
- 自然科学(25750)
- 自然科学基金(25279)
- 成果(24458)
- 发展(21520)
- 展(21147)
- 课题(20858)
- 重点(20276)
- 部(19998)
- 创(18510)
- 性(17731)
- 国家社会(17664)
共检索到2606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侯茂章 曾路
本文结合中美信用评级市场发展脉络,从评级机构、收费模式、监管模式等方面分析两国信用评级市场发展过程中的不同特征,认为美国信用评级市场健康发展的原因在于评级机构重视市场声誉以及监管机构注重加强引导与监管。借鉴美国经验,我国的信用评级机构应该注重加强信用评级机构的内部治理,提高信用评级机构的国内外影响力;同时加强外部环境建设和信息披露制度建设,建立科学统一的外部评级机构管理制度。
关键词:
中美 信用评级市场 发展 特性
[期刊] 征信
[作者]
梁涛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信用危机激发了社会对"信用评级悖论"的关注。声誉溢价模型与美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历史说明了声誉机制对破解"信用评级悖论"、促进信用评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当前,由于竞争过度、评级方法不透明、声誉信号传递不通畅和付费方式的影响,我国评级市场声誉机制难以发挥其作用。因此,应改革现有的信用评级体系,增强信用评级业的有序竞争,提高信用评级的透明度,加强对信用评级市场的金融监管,改进信用评级机构的管理框架,促进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
关键词:
评级市场 声誉机制 信用评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娜 王朝领
本文从微观角度比较了中美两国居民的消费历程,概述了服务消费在两国居民消费中的占比均逐步居首、美国居民信贷消费和理性消费特征较为显著、中国网络共享消费日趋活跃且后来居上。通过比较中美两国的消费发展,得出一些启发和规律:经济发展所处阶段决定消费地位、居民收入水平和差距决定消费需求、对消费模式以及倾向造成影响的是社会文化,而影响消费本身的是人口结构以及社会文化,市场供给水平影响消费潜力释放。最后提出形成以消费为引领的强大国内市场、保障居民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提高、适应人口结构变化、补齐服务业短板以及提高居民消费升级所需的有效供给水平等政策建议。
[期刊] 征信
[作者]
黄鹂 安瑞萍
我国信用评级市场经过了近20年的发展后,在运行机制、评级方式等方面均有较大进展,但中小评级机构发展仍较为缓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在研究美国中小型信用评级机构运营机制和监管方式的基础上,完善我国评级监管体系对促进我国评级机构规范运作、评级市场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游
没有人可准确估量美国次级债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的伤害,但至少可以从中得到启示。信用评级公司的失误是美国次级债危机的根源之一,美国次贷危机给评级行业又一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周雪梅
由于评级机构对次级债众多新产品的信用状况和特点认识不足,对次级债产品的评级模型缺乏历史数据的检验,加之评级机构经营模式中的利益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风险控制效果等,一场涉及美国众多金融机构的次级债危机正在全球蔓延,并逐步演变为一场全球信用危机。对此,应重新审视美国信用评级机构运营机制的固有缺陷,并引以为鉴,采取相应措施规范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一是大力发展评级业,提高信息的透明度;二是加强对评级对象信用风险的研究;三是不断完善评级机构内容风险控制机制;四是加强对信用评级业的监管。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黄良波
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是导致次贷危机中市场波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受到广泛的批评。总结国际评级机构运行及其监管的教训,对于规范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陈游
一、信用评级机构在次级债危机中的表现指责在美国房地产市场次级按揭贷款危机爆发后,穆迪、标准普尔、惠誉等主要评级机构成为最直接的受批评对象。由于美国抵押证券等的复杂设计,最终的投资者根本不可能有足够的数据和资料来评估所购买证券的内在价值和风险,评级机构的信用评级就成为了购买者投资的主要依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黄颀 刘电芝 李莹丽 张菀珍
将对美国高校200多名学生性别角色的调查结果与新近中国大学生性别角色常模结果对比分析发现:美国大学生性别角色分布中,双性化比例远高于中国大学生,未分化比例远低于中国大学生,性别角色发展更优;中美男大学生性别角色无显著差异,中国女大学生性别角色发展比美国女大学生差,尤其是理科女大学生,性别角色倒错现象严重;美国大学生性别角色发展无年级差异,大一学生性别角色发展已趋于成熟,中国大学生性别角色随年级升高向优化方向发展,大学阶段是他们性别角色发展的重要时期;中国大学生性别角色深受父母教养方式影响,而美国不同父母教养方式并未引起孩子性别角色的差异。
关键词:
大学生 性别角色 中美差异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纪霞
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有机农业目前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重视。由于美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及管理经验,其在有机农业发展方面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有机农业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通过对有机农业在中美之间发展的现状进行细致的比较与分析,以期找出我国有机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有机农业在我国更好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
有机农业 可持续发展 差距 对策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课题组 李思敏
中国和美国金融科技发展在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对中美两国金融科技发展状况和模式进行比较研究,不仅有助于把握全球金融科技发展的新动向、新趋势,而且有助于中国金融科技更好地扬长补短、找准未来创新发展的着力点,在金融科技融合创新浪潮中更好地发挥引领作用。从共性来看,中美两国金融科技公司与金融机构的合作都在不断深化,金融科技发展中都呈现出一定的风险外溢性,金融科技领域监管都经历由相对宽松到逐步强化的转变;从差异性来看,中美两国金融科技在创新主体、服务对象以及与资本市场相结合的热点领域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同;从相对优势来看,美国金融科技的核心优势是底层技术创新力,而中国金融科技的优势在于规模化应用和市场需求增长潜力。为此,中国金融科技要顺应"千禧一代"消费者金融需求的特点和变化趋势,通过开放市场、互补合作来提升创新力和竞争力,加强大数据资源的整合以提升综合化金融服务水平,促进金融服务全面融入智慧生活场景,强化底层技术创新的持续支撑作用,同时加强监管协调、创新监管机制,借鉴"无异议函"等监管模式,营造良好的金融科技发展环境。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沈爱凤 金晨
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和改革纲要制定了"加快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的目标。国际国内继续教育实践表明,发展继续教育对于提高国民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法律保障、教育目标、培训机构、教育类型、经费来源、师资队伍等多方面比较后,提出了以法律规范教育行为,以整合资源与转型发展为重要目标,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首要任务,实施多形式多类型办学,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继续教育体系。
关键词:
继续教育 教育发展 美国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关利欣 梁威
中国和美国均为世界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尽管两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但均拥有庞大的国内市场,消费均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对两国相同收入水平时期宏观和微观消费变化的特点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中美消费发展升级存在共性规律与个性差异。在宏观上,中美两国消费率和消费贡献率均呈"U"型变化趋势,消费贡献率企稳回升时间要早于消费率,最终消费规模增速均先升后降;在微观上,中美居民消费均实现了从非耐用消费品向耐用消费品、服务消费转型的结构升级,中美消费文化与消费理念差异较大,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网络消费、共享消费等新型消费方式均迅速兴起。鉴于消费发展升级不仅受经济发展阶段、社会发展环境等宏观因素影响,而且与居民收入水平、市场供给环境等供需两侧的多重因素紧密相关,因此在当前我国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由中高收入向高收入阶段迈进的关键时期,为进一步推动消费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一定要形成以消费为引领的强大国内市场,保障居民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提升,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促进消费发展的长效机制。此外,还要针对消费领域存在的现实问题,适应人口结构变化补齐服务短板,提高居民消费升级所需的有效供给水平,切实有效促进消费发展升级。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欧阳煌
中美财政发展方略既根植于各自独特的价值谱系和政治生态,又在相同的国际背景中发展和演进。多角度地梳理、比较两国财政发展方略,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有助于推进我国公共财政体系改革。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周英豪 骆光林
为保证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可持续发展,在投资主体上应从单一的政府投资模式逐渐转向多元化的发展模式,引导大学科研机构、大企业、民间机构以及国外资本共同参与;建立项目筛选机制,严把企业入驻关,提高孵化质量;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提升服务水平,充实服务内容,更好地发挥孵化器的作用;建立健全利益激励机制,提高孵化项目的成功率。
关键词:
科技企业 孵化器 创新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