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127)
2023(16049)
2022(13621)
2021(12629)
2020(10723)
2019(24638)
2018(24324)
2017(47048)
2016(25721)
2015(28883)
2014(28623)
2013(28124)
2012(25492)
2011(23091)
2010(23147)
2009(21109)
2008(20640)
2007(17928)
2006(15444)
2005(13280)
作者
(77035)
(64055)
(63713)
(60450)
(40753)
(30820)
(28770)
(25228)
(24421)
(22753)
(21814)
(21689)
(20421)
(20033)
(19698)
(19670)
(19532)
(19145)
(18335)
(18294)
(16246)
(15609)
(15595)
(14656)
(14371)
(14156)
(14130)
(14013)
(12876)
(12860)
学科
(101625)
经济(101519)
管理(73000)
(70354)
(58889)
企业(58889)
方法(49931)
数学(43673)
数学方法(42924)
(26870)
中国(24546)
(24285)
(23376)
业经(22710)
(19227)
贸易(19219)
(18645)
地方(18321)
理论(18272)
农业(18029)
(16470)
技术(16240)
(15922)
环境(15473)
(15373)
财务(15294)
财务管理(15267)
企业财务(14427)
(13829)
(13807)
机构
大学(369218)
学院(367929)
管理(144593)
(139265)
经济(136288)
理学(127207)
理学院(125769)
管理学(123017)
管理学院(122401)
研究(121838)
中国(86762)
科学(81270)
(78062)
(68338)
(62535)
业大(62219)
(59969)
研究所(58104)
农业(54258)
中心(54117)
(51889)
财经(49604)
(48677)
北京(48473)
师范(48081)
(45154)
(44070)
(42435)
经济学(41071)
技术(40669)
基金
项目(261940)
科学(204370)
基金(189258)
研究(183513)
(168397)
国家(167051)
科学基金(142007)
社会(113977)
社会科(107976)
社会科学(107945)
(103567)
基金项目(100414)
自然(96277)
自然科(94089)
自然科学(94060)
自然科学基金(92325)
(88150)
教育(85608)
资助(78811)
编号(74017)
重点(59212)
成果(58657)
(56533)
(54872)
(54671)
课题(51283)
创新(51025)
科研(50807)
计划(50251)
大学(47881)
期刊
(143740)
经济(143740)
研究(98913)
学报(67794)
中国(64097)
(61034)
科学(59242)
管理(50640)
大学(49969)
学学(47346)
(43693)
农业(42341)
教育(41365)
技术(31770)
(25530)
金融(25530)
业经(25019)
经济研究(23619)
财经(23074)
(22086)
(19640)
科技(19386)
(19255)
业大(18782)
问题(18665)
图书(18631)
技术经济(17466)
统计(16723)
商业(16566)
理论(16253)
共检索到5103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张志明  熊豪  祝慧敏  
文章从贸易合作方式、价值链合作方式和价值链合作深度三个视角,构建了"三维一体"的中美价值链合作模式指标体系,并借助于WTO/OECD-TIVA数据库和WIOD数据库提供的基础数据,实证考察了中美价值链合作模式演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中美贸易合作呈现出"价值链合作为主、非价值链合作为辅"的特征,进一步地,两国价值链合作又呈现出"直接与浅度价值链合作模式为主、间接与深度价值链合作模式为辅"的典型特征。从演进态势看,中美价值链合作存在"直接价值链合作发展缓慢,深度价值链合作不断弱化"的突出问题。(2)从影响因素看,中国产出规模扩大和中美制度质量差异显著促进了中美总体价值链合作,而美国产出规模扩大、中美劳动力禀赋差异及物资资本禀赋差异产生了显著抑制作用,政治关系改善没能产生显著影响。需特别说明的是,以上结论存在显著的价值链合作方式、价值链合作深度及行业异质性。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志明  熊豪  陈茜茜  
加快全球价值链合作是促进金砖国家经贸合作的关键引擎。从总体、合作方式和合作深度三个视角,构建了"三维一体"的价值链合作模式指标体系,并实证考察中国与金砖国家价值链合作模式演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中国与金砖国家的贸易合作呈现出"价值链合作为主、非价值链合作为辅"的特征,进一步,价值链合作又呈现出"直接价值链合作模式为主、间接价值链合作模式为辅"的典型特征。此外,中巴、中印主要开展简单的价值链合作,而中俄价值链合作的复杂度相对较高。(2)从影响因素看,除制度质量差异和地理距离外,政治关系、总产出、高技能劳动力占比与物质资本差异及入世,均对总体价值链合作产生显著影响。需特别说明的是,以上结论存在显著的价值链合作方式、价值链合作深度及行业异质性。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克岭  罗斌  吴东  董建新  
全球价值链的治理是影响产业和企业升级的关键因素。基于对全球价值链治理模式及其决定变量的剖析,探索了标准化、技术发展与创新、供应商与采购商之间的关系和政策四方面因素对全球价值链治理模式决定变量的作用。研究发现:(1)随着标准化程度的提高,交易的复杂性降低,交易的可编码性提高,供应商能力增强;(2)技术的发展与创新将降低交易的复杂性,提高交易的可编码性及增强供应商能力;(3)在标准化程度较高的产业中,强化供应商与采购商之间的关系,交易的复杂性降低,供应商能力降低;在标准化程度较低的产业中,强化供应商与采购商之间的关系,交易的复杂性降低,供应商能力提高;(4)政策因素对决定变量的作用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黄海蓉  蒋伏心  
本研究从贸易合作方式、价值链合作形式和价值链合作程度三个方面阐述中国—东盟价值链合作模式及其演变过程,并借鉴贸易引力模型对中国—东盟价值链合作模式演变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与东盟以价值链合作、直接和浅度价值链合作为主,以非价值链合作、间接和深度价值链合作为辅;双方价值链合作整体较稳定,直接和浅度价值链合作度呈上升趋势;物质资本禀赋差异等因素对不同价值链合作模式的影响各异且存在行业异质性。鉴于此,文章提出加强中国与东盟价值链合作紧密性,警惕中国与东盟价值链断裂风险等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志明  李健敏  
文章首先从嵌入方向和嵌入深度两个维度构建中国嵌入亚太价值链的模式升级分析框架,然后利用WTO/OECD-TIVA数据库和WIOD数据库提供的基础数据,测算中国各行业的亚太价值链嵌入模式位置指数,并对亚太价值链模式升级的影响因素展开实证检验。结果发现:(1)无论从嵌入方向还是嵌入深度视角来看,中国的亚太价值链嵌入模式位置指数均相对较低(均小于1),但从变动趋势来看,其呈现出波动式增长的态势;(2)从影响因素看,工人技能结构优化、人均资本水平提升、产出规模扩大和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均有助于亚太价值链嵌入模式的优化升级。此外,劳动生产率增长和加入WTO仅有助于后向嵌入模式向前向嵌入模式的优化升级,国内中间品投入增加有助于浅度嵌入模式向深度嵌入模式的优化升级,而不利于后向嵌入模式向前向嵌入模式的优化升级。需说明的是,以上结论具有行业和经济体异质性。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宋耘  王婕  
社会网络对企业价值提升有基础性作用。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以来,经济全球化出现新的变化与发展,嵌入全球价值链(GVC)模式和当地治理水平将对中国企业升级产生重要影响。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以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广东企业作为样本,通过实证研究考察当地治理水平对全球价值链嵌入模式的影响以及当地治理水平和全球价值链嵌入模式对企业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地标准化组织的水平越高,全球价值链越可能表现为模块型治理模式;纵向关系治理水平越高,全球价值链越可能表现为市场型治理模式。当地创新系统和纵向关系治理对企业升级绩效存在正向影响,而横向关系治理对企业升级绩效的影响不显著。在不同的全球价值链治理模式下,企业过程升级、产品升级和功能升级的水平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宋耘  王婕  
社会网络对企业价值提升有基础性作用。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以来,经济全球化出现新的变化与发展,嵌入全球价值链(GVC)模式和当地治理水平将对中国企业升级产生重要影响。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以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广东企业作为样本,通过实证研究考察当地治理水平对全球价值链嵌入模式的影响以及当地治理水平和全球价值链嵌入模式对企业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地标准化组织的水平越高,全球价值链越可能表现为模块型治理模式;纵向关系治理水平越高,全球价值链越可能表现为市场型治理模式。当地创新系统和纵向关系治理对企业升级绩效存在正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立  
本文在对价值链和运营模式相关文献进行回顾的基础上,指出价值链管理引发运营模式的转变。运用运营模式分析架构分析了我国电信产业价值链演进过程,这个过程经历了垄断经营模式、双寡头垄断模式和多商竞争模式等阶段。分析了我国主要电信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的典型业务的运营模式,比较了它们的特点及优势与劣势,探讨了电信运营商运营模式的优化途径。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蓝英  董颖  石磊  
根据宜兴环保产业产学研合作的调研资料,本文综合运用因子分析、相关分析,探讨了产学研合作中影响因素、合作模式选择及其合作绩效之间的关系,并运用方差分析探讨了产学研合作模式选择在不同企业规模、研发投入强度和绩效的企业间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合作影响因素可以分为双方直接关系因素、合作主体单方因素和第三方因素三大类,且合作模式与大部分影响因素之间均显著相关;合作绩效与研发强度显著正相关,而与企业规模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吕君  
本文在比较分析了传统价值链和环境价值链之间的区别后,提出面向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价值链分析是较为完备的评价价值办法。在此基础上,运用环境价值链的方法对闭环供应链(CLSC)这种管理模式进行了解释性分析,并剖析了六类主体之间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的交换关系。最后,对CLSC管理模式实施过程中的关键问题进行探讨,为我国产业政策调整和CLSC管理模式的应用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陈健  
本文以世界500强企业中的制造类跨国公司为研究对象,分别从东道国因素、要素禀赋差异、经济地理因素和跨国公司自身四个方面考察了跨国公司全球价值链布局问题。研究表明,跨国公司不同价值增值环节区位分布既受到市场规模、服务发展水平等共性因素影响,而表现出一定地域协同性;同时还受一些个性因素影响,而表现出了差异性特点。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丽娟  赵佳颖  
本文利用增加值统计与要素收入分解方法对基于GVCs的中美贸易利益分配格局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测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以电子与光学产业为例,中美贸易并不存在"里昂惕夫悖论",技术和要素禀赋共同形成的比较优势决定了中美贸易利益分配格局; 1995—2011年,中美相对出口增加值率一直低于"1"的平衡状态,中美相对要素实际收入的下降抵消了价格贸易条件的改善,在双边贸易利益分配中美方获益相对较大; 1998—2005年,伴随两国技术和要素禀赋差异的扩大,中美相对出口增加值率逐年下降,初始比较优势的强化使得美国的相对贸易利益增加; 2006—2009年,随着技术差距扩大幅度和要素禀赋差异的减小,中美相对出口增加值率逐年上升,两国贸易利益分配趋向平衡;中国在高技能劳动的利用上具备潜在比较优势,但相对于要素禀赋的优化,技术的滞后调整削弱了中国在贸易利益分配中的获利能力。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詹浩勇  袁中华  
基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动态发展,集群式价值链网络沿着产业组织和空间范围维度演进,为企业、城市、集聚经济圈和国家产业升级提供动力,同时也带动生产性服务业在不同空间层次形成单核或多核集聚、体系化集聚、集聚经济圈内部"中心-外围"网络化集聚、基于国家价值链重构的"中心-外围"网络化集聚等集聚模式。我国城市要在关注集群式价值链网络演进动态情境基础上合理选择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模式,为高端服务要素集聚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区域间二、三产业协同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詹浩勇  袁中华  
基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动态发展,集群式价值链网络沿着产业组织和空间范围维度演进,为企业、城市、集聚经济圈和国家产业升级提供动力,同时也带动生产性服务业在不同空间层次形成单核或多核集聚、体系化集聚、集聚经济圈内部"中心-外围"网络化集聚、基于国家价值链重构的"中心-外围"网络化集聚等集聚模式。我国城市要在关注集群式价值链网络演进动态情境基础上合理选择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模式,为高端服务要素集聚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区域间二、三产业协同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詹浩勇  袁中华  
基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动态发展,集群式价值链网络沿着产业组织和空间范围维度演进,为企业、城市、集聚经济圈和国家产业升级提供动力,同时也带动生产性服务业在不同空间层次形成单核或多核集聚、体系化集聚、集聚经济圈内部"中心-外围"网络化集聚、基于国家价值链重构的"中心-外围"网络化集聚等集聚模式。我国城市要在关注集群式价值链网络演进动态情境基础上合理选择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模式,为高端服务要素集聚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区域间二、三产业协同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