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43)
- 2023(10561)
- 2022(9379)
- 2021(8850)
- 2020(7506)
- 2019(17305)
- 2018(17311)
- 2017(33565)
- 2016(18149)
- 2015(20487)
- 2014(20508)
- 2013(20361)
- 2012(18646)
- 2011(16722)
- 2010(16623)
- 2009(14906)
- 2008(14543)
- 2007(12733)
- 2006(10861)
- 2005(9267)
- 学科
- 济(75178)
- 经济(75108)
- 管理(50917)
- 业(49151)
- 企(41473)
- 企业(41473)
- 方法(35246)
- 数学(30113)
- 数学方法(29705)
- 农(18817)
- 业经(17736)
- 中国(17498)
- 学(16273)
- 地方(16129)
- 财(15848)
- 贸(13293)
- 贸易(13288)
- 理论(13064)
- 易(12871)
- 技术(12653)
- 农业(12465)
- 产业(12353)
- 和(12213)
- 制(11716)
- 环境(11064)
- 务(10402)
- 财务(10338)
- 财务管理(10317)
- 划(10129)
- 银(9746)
- 机构
- 大学(255933)
- 学院(255846)
- 管理(105523)
- 济(100282)
- 经济(98034)
- 理学(91996)
- 理学院(91010)
- 管理学(89415)
- 管理学院(88960)
- 研究(85257)
- 中国(61040)
- 京(55462)
- 科学(53947)
- 所(42643)
- 财(42549)
- 农(39418)
- 研究所(39148)
- 业大(39139)
- 中心(38258)
- 江(35779)
- 北京(35317)
- 财经(34893)
- 范(33543)
- 师范(33248)
- 院(31703)
- 经(31635)
- 农业(30886)
- 州(29826)
- 经济学(28652)
- 技术(27641)
- 基金
- 项目(180064)
- 科学(140718)
- 研究(132473)
- 基金(128961)
- 家(112132)
- 国家(111227)
- 科学基金(95544)
- 社会(81030)
- 社会科(76848)
- 社会科学(76829)
- 省(70953)
- 基金项目(69374)
- 自然(62880)
- 自然科(61371)
- 自然科学(61360)
- 自然科学基金(60229)
- 教育(59796)
- 划(59394)
- 编号(54496)
- 资助(53547)
- 成果(43575)
- 重点(39957)
- 部(38932)
- 发(38850)
- 创(37691)
- 课题(37236)
- 创新(35056)
- 科研(34273)
- 项目编号(33886)
- 大学(33329)
- 期刊
- 济(107754)
- 经济(107754)
- 研究(72980)
- 中国(44407)
- 学报(39589)
- 管理(38939)
- 科学(37146)
- 农(35167)
- 财(30408)
- 大学(29821)
- 教育(28591)
- 学学(27955)
- 农业(25221)
- 技术(23593)
- 业经(18299)
- 融(17856)
- 金融(17856)
- 经济研究(17011)
- 财经(15769)
- 图书(15123)
- 问题(13905)
- 科技(13664)
- 经(13453)
- 理论(13357)
- 技术经济(13195)
- 业(13017)
- 实践(12478)
- 践(12478)
- 现代(11940)
- 情报(11506)
共检索到3627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凌旗
作为国家关键基础性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人工智能技术代表了信息发展的高级阶段,引发世界主要国家的青睐与关注。中美两国政府、智库各自推出相关战略文件及研究报告;美国在人工智能基础层、技术层的实力较优,而中国在安防、医疗、交通等应用层显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随着数据、算法和算力的不断突破,人工智能不断向垂直行业领域下沉,以服务平台为核心构建生态系统,以产学研融合为路径聚焦人才资源。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垂直应用 产业趋势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卫平 范佳琪
通过对中美两国政府AI战略、科技巨头公司AI产业布局的比较研究,揭示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与美国存在的差距,分析我国AI领域缺乏战略性系统布局、AI开源技术和AI研究人才等问题,进而提出促进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聂洪光 范海荣
本文以专利检索数据为基础,从创新水平和创新潜力两个方面对中美两国的人工智能创新能力进行比较研究。通过比较两国的创新水平发现:中国的人工智能专利在总量上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但其专利国际化水平不高,PCT专利数量远远落后于美国;专利分布不合理,主要集中在应用层,基础层和技术层存在短板。美国人工智能相关专利国际化水平高、分布合理,基础层发展扎实,技术层发展平稳,基础层和技术层的基础研发能力可以支撑应用层的长期发展。进一步比较两国的创新潜力发现:中国的基础层和技术层未来发展潜力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目前人工智能在基础层和技术层的短板。可以预见,未来随着中国人工智能基础层和技术层的快速发展,中国不仅可以在专利数量方面超越美国,人工智能整体创新能力与美国的差距也将会逐渐缩小。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创新能力 创新潜力 中国 美国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陈颖博 张文兰
为了促进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深度应用,加快实现人工智能为教育赋能,本文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核心数据合集中313篇以"人工智能+教育"为主题的文献作为研究样本,利用CiteSpace知识图谱软件从文本和视图两方面进行聚类分析,发现国外教育人工智能的研究热点有智能导师系统、人工智能教育机器人、机器学习、学习模型、智慧学习、计算思维。研究趋势是将计算机技术和神经科学、认知科学结合起来应用于学习认知、情绪认知等。基于此,本文提出我国教育人工智能研究应深化研究层次,注重对意识、情感、态度的研究;重视人工智能应用于教育的效果评估及影响因素研究;利用VR/AR进行跨媒体融合研究,构建智慧学习空间;由知识掌握转向智能核心素养的培养;促进教育人工智能的学习内容、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期刊] 图书与情报
[作者]
布和宝力德
人工智能是对人脑的意识、思维认知功能进行模拟的一门新兴学科。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工智能就逐渐被应用到图书馆的图书存取、智能参考咨询、智能检索、语义数字图书馆、图像识别等领域。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虽然人工智能思维的缺失、专业人才和资金的缺乏、数据收集和管理面临困境等因素将制约着人工智能在图书馆的深度应用,但人工智能终将广泛的应用于图书馆之中,驱动着图书馆从"互联网+图书馆"向"智能+图书馆"转变,人机互存和人机互补也将成为图书馆建设新态势。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王晰巍 贾若男 王铎 郭宇
[目的/意义]搜集和分析国内外图书情报领域人工智能研究的相关文献,以期了解人工智能在图书情报领域目前的研究进展及未来的研究趋势,为学术界和产业界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启示。[方法/过程]运用文献分析和知识图谱可视化方法,对国内外图书情报领域人工智能研究的起源和发展、国内外研究热点及未来研究趋势进行对比和可视化分析。[结果/结论]从研究发展趋势看,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数量呈逐年递增态势。从研究热点看,国外研究主要围绕人工智能在信息检索、社交媒体内容分类及情感分析、知识问答方面的应用研究;国内研究主要围绕人工智能在网络舆情分析、图书馆智能搜索和推荐服务、社交媒体网络数据分析方面的研究。从研究趋势看,未来研究应围绕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在视觉搜索和语义搜索、智慧图书馆服务、社交网络数据挖掘、人工智能对隐私与安全的影响4个主要方向来开展研究。
关键词:
图书情报 人工智能 研究热点 发展趋势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汪玉兰 邓国民
本文使用Cite Space软件对国际人工智能伦理研究文献数据进行知识图谱分析,发现本世纪以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引发了众多新的伦理问题。人工智能伦理最开始由程序员预先设置,而后发展为构建人工智能道德代理,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其具备了伦理推理的能力。人工智能可能引发的关于人类自身价值和意义的思考、人工智能道德代理的设计与实现以及人工智能自我意识可能带来的不可控性等方面的问题仍需要在未来做更深入的探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友发 罗建强 周献中
本文基于德温特创新索引数据库,对人工智能专利全球地理分布、主要国家PCT布局、技术热点、未来趋势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目前人工智能专利主要分布在北美、东亚和西欧地区;中国专利数量已赶超美国,但大部分集中于技术应用层面,存在结构不均衡问题;人工智能领域的跨国巨头均重视专利全球化布局,国外机构在中国申请的专利已近中国专利总数的50%;大数据、云计算、深度学习、语音识别、图像识别、人机交互等是当前人工智能领域的热点技术;智能机器人、智能医疗、智能金融、智能安防、智能教育、智能驾驶6个方面的新兴技术主题,与人工智能热点技术存在较强的交叉关联,创新机构需对上述热点与新兴技术加以重点关注。本研究可为中国相关企业与政府机构进行人工智能技术前瞻性布局与创新引导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专利地图 知识图谱 技术热点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59.00元人工智能被认为是科技创新的下一个"巨型风口",学术界、产业界乃至整个社会都对人工智能给予巨大的关注。在这样的关键变革时期,我们需要正确认识人工智能,审慎客观地思考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切实促进人工智能与社会经济发展深度融合。该书先从源头上思考人工智能的本质和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详细解读各国的人工智能战略和企业的人工智能生态(包括科技巨头在人才、专利、技
关键词:
未来趋势 人工智能 全球格局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轩 陈海彬
[目的/意义]随着人工智能在经济社会中的广泛应用,加强对人工智能的监管治理,控制其内在风险已成为全球共识,考察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监管设计,对于完善我国人工智能监管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通过文献分析、比较分析的方法,明确人工智能监管的概念和人工智能应用的风险,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人工智能监管设计,总括出人工智能监管的发展趋势。[结果/结论]人工智能监管的全球竞赛已然开始且法治化程度不断加深,以技术风险分级进行人工智能监管成为主流趋势,我国也应当加强人工智能监管的顶层设计,采纳分级分类的监管思路,并积极参与人工智能监管的国际合作。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监管 模式 趋势 风险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周世军 赵丹丹
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深度融合和推动下,人工智能呈现加速发展态势,对就业产生了深远影响。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人类独立工作的空间将会大大压缩,"人机合作"将成为未来的主要就业趋势。从比较优势角度来看,这种方式最能发挥各自特长,且相互赋能。人机合作具有互补性、创造性和溢出性等特征,且人机合作的"双向赋能"将会破解"缺失的中间地带",不仅能弥补机器模仿人类思维能力的不足,而且还会增强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人工智能重塑就业,就是重构机器和人的新型伙伴关系,实现机器和人的融合发展。未来,人和机器可发挥各自比较优势,推动人机合作向更高阶段迈进,产生前所未有的生产变革,从而实现高质量就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就业 人机合作 双向赋能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魏成 陈赛男 沈静
人工智能作为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其通用化应用对城市经济发展、生产组织、居民生活等带来了深远影响,进而推动了城市空间新现象的纷纷出现。梳理人工智能驱动下的空间新态势,对于促进城市未来的空间有序发展及经济技术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当前可循的人工智能实践,依据不同主体行为与需求变化,综合分析交通出行、工业生产、物流商贸和居住生活四大情境,总结出人工智能主要从促进结构网络化转型、形态虚拟化延展、功能复合化演变、载体智能化升级等方面致使城市空间变革,最后提出规划响应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徐印州 林梨奎 李丹琪
在后电子商务时代,继社区商业电商化之后,出现社区商业人工智能化趋势。人工智能引发服务业的变革,推动零售商业迈向新零售阶段,并首先发端于社区商业,其内在原因可归结为市场因素、业态因素和技术因素。社区商业人工智能化具有数字化体验、智能化经营管理、大数据营销和深度机器学习等特点,也面临经营成本居高不下、应用场景受限、实现大数据有难度等瓶颈。但社区商业人工智能化其势不可挡,而且正在从社区商业向零售业和全商业更大的领域推进,具有令人期待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社区商业 人工智能 趋势 前景
[期刊] 图书与情报
[作者]
黄晓斌 吴高
人工智能与基因工程、纳米科学一并被称为21世纪三大尖端技术,近年来,许多国家将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列为国家战略规划,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将会给图书馆带来巨大的影响。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发展面临着用户流失、资源整合以及智能搜索等多方面困境。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则给处于困境的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建设、馆舍空间建设以及用户管理服务等领域带来了重要机遇。人工智能发展给图书馆带来的变革趋势主要体现为环境、资源和服务三个维度,即未来的图书馆将具备智能馆舍空间、智能资源系统和智能用户服务三要素。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祁建钊 雒淼淼
运用文献资料与逻辑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人工智能时代的在线教学的趋势、挑战与路径进行深入探讨,就如何实现在线教学与人工智能的有效深度融合进行探究。研究发现,当下人工智能时代在线教育的发展趋势表现为在线教学呈现多技术融合、教师在线教学能力趋向系统化以及在线教学正在由浅层走向深层等三方面特点。而人工智能时代下在线教学面临的挑战则有人工智能时代教师智能素养缺失、平台建设、授课软件与教学环境有待改善以及教育管理调整等。基于在线教学所面临的挑战,人工智能时代在线教学提升的路径优化可由以下三个方面展开:第一,以深度融合为导向促进教师智能教育素养提升;第二,以平台建设为依托促进在线技术支持的增强;第三,结合当下需求深化智能技术与在线教育融合的顶层设计与探索。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教师素养 在线教学 教育技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