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488)
- 2023(18014)
- 2022(15479)
- 2021(14347)
- 2020(12132)
- 2019(27732)
- 2018(27349)
- 2017(53126)
- 2016(28530)
- 2015(32073)
- 2014(31650)
- 2013(30971)
- 2012(28208)
- 2011(25364)
- 2010(25210)
- 2009(22935)
- 2008(22596)
- 2007(19582)
- 2006(17076)
- 2005(14969)
- 学科
- 济(113965)
- 经济(113805)
- 管理(85316)
- 业(80372)
- 企(67550)
- 企业(67550)
- 方法(52192)
- 数学(44627)
- 数学方法(44012)
- 农(32323)
- 财(30840)
- 中国(28133)
- 业经(27101)
- 学(25355)
- 制(23988)
- 地方(22416)
- 贸(21567)
- 贸易(21558)
- 易(20945)
- 农业(20155)
- 理论(20019)
- 务(19155)
- 财务(19077)
- 财务管理(19034)
- 技术(18538)
- 和(18118)
- 企业财务(18044)
- 环境(17688)
- 银(17294)
- 银行(17248)
- 机构
- 大学(404871)
- 学院(402885)
- 济(161891)
- 管理(160455)
- 经济(158451)
- 理学(140043)
- 理学院(138462)
- 管理学(135926)
- 管理学院(135192)
- 研究(131658)
- 中国(96852)
- 京(85114)
- 科学(81390)
- 财(75776)
- 所(64547)
- 农(62511)
- 财经(60885)
- 中心(60280)
- 业大(59764)
- 研究所(58930)
- 江(57821)
- 经(55358)
- 范(53291)
- 北京(53096)
- 师范(52770)
- 经济学(49396)
- 农业(48964)
- 院(48555)
- 州(46628)
- 财经大学(45541)
- 基金
- 项目(280977)
- 科学(222703)
- 基金(205539)
- 研究(205454)
- 家(178932)
- 国家(177517)
- 科学基金(153624)
- 社会(130695)
- 社会科(123928)
- 社会科学(123898)
- 基金项目(109369)
- 省(109110)
- 自然(100182)
- 自然科(97835)
- 自然科学(97814)
- 自然科学基金(96036)
- 教育(94360)
- 划(91780)
- 资助(83751)
- 编号(83084)
- 成果(66662)
- 重点(63178)
- 部(62307)
- 发(59731)
- 创(58627)
- 课题(56843)
- 创新(54708)
- 国家社会(53963)
- 科研(53833)
- 教育部(53758)
- 期刊
- 济(173661)
- 经济(173661)
- 研究(116949)
- 中国(71775)
- 学报(62215)
- 管理(58618)
- 科学(58167)
- 财(57963)
- 农(56393)
- 大学(48249)
- 学学(45544)
- 教育(42881)
- 农业(39101)
- 技术(34499)
- 融(31184)
- 金融(31184)
- 财经(29547)
- 业经(29527)
- 经济研究(27770)
- 经(25277)
- 问题(22947)
- 业(19930)
- 科技(19421)
- 理论(18868)
- 技术经济(18769)
- 版(18605)
- 图书(18582)
- 商业(18066)
- 现代(17914)
- 资源(17315)
共检索到5748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亭 刘林青
基于产品空间理论视角,选取1962-2013年中美出口贸易数据,从微观产品特征视角对比分析了中美两国产品特征对产业升级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产品特征在产业升级与发展过程中发挥双重作用机制,即产业升级与发展不仅取决于现有产品积累的要素禀赋,还受到产品本身技术复杂性的影响。在产业升级与发展过程中,中国主要依赖产品密度(DEN),即依赖于既有产品积累的要素禀赋实现渐进式发展,很难实现跨越式发展,而美国在产业升级与发展过程中,产品密度(DEN)与产品技术复杂性(PCI)同时发挥了积极的双重作用并促进新竞争优势形成。进一步研究表明,密度(DEN)和产品复杂度指数(PCI)在不同产业升级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存在差异。通过对比研究中国改革开放前后两个阶段发现,随着生产要素禀赋积累以及产品技术复杂性提高,产业升级的支撑作用增强,抑制作用减弱,但是引领作用不足。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亭 刘林青
在当今全球经济低迷的市场环境下,国家应该如何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消化过剩产能,刺激经济新的增长成为学者们热烈讨论的话题。特别是在美国"制造业回归"的浪潮声中,中国作为"制造大国"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的国家战略,制造业作为产业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受到了格外的关注。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从产品空间理论的角度对比分析中美产业政策的路径选择。据此,本文以全球产品贸易数据库数据为基础,借助产品空间理论指标实证分析中美两国产业政策,是遵循比较优势还是偏离比较优势的路径,并在构建两国产品空间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比分析两国制造业竞争力的大小。最后,为我国产业升级发展路径的选择提供相对应的建议,并为我国实现从...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马海燕 于孟雨
本文基于产品空间理论研究产品复杂度、产品密度及其二者交互的结构特征对产业升级的影响。利用1962—2015年148个国家794种产品的全球商品贸易四位码面板数据,分别运用OLS与Probit进行实证检验,计量结果表明:(1)产品复杂度越高,产业升级的难度系数递增,实现产业升级的可能性越低;但是,产品复杂度的增加,抑制优势产业失势的能力提高,对产业失势具有显著阻止作用。(2)产品密度越高,产业跳跃幅度越小,有利于产业升级的实现;同时,产品转换的风险越低,越能够加速落后产业失势,退出市场。(3)产品复杂度与产
关键词:
产品复杂度 产品密度 产业升级 产品空间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蒋国洲 孙鹏 李海露
在国际贸易中,中越两国都依据自身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优化产业结构。采用2010—2019年联合国贸易商品统计网站数据库和世界银行数据库数据,基于产品空间理论对中越产品特征差异和产业演化路径内在动力差异进行研究表明:中国显性比较优势产品数量众多,产品空间分布相对密集,网络空间大,积累的要素禀赋势能较大,显性比较优势产品在大部分产品复杂度区间数量多;相对而言,越南的显性比较优势产品数量少,产品空间由于品类发展不齐全,网络空间小,积累的要素禀赋势能较小,显性比较优势产品在各个产品复杂度区间数量少。此外,实证分析得出中国积累的生产能力要素禀赋对阻止产业失势和促进产业升级有显著作用,越南积累的生产能力要素禀赋对阻止产业失势有显著作用,而对产业升级作用不显著,此结论与中越产品特征差异相吻合。因此,在RCEP正式实施的背景下,中国和越南可通过双方生产能力要素禀赋等比较优势,拓展两国产业发展空间,实现两国产业融合发展。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亭 刘林青
在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三期叠加"的挑战,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如何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来刺激经济进一步发展成为学者们热烈讨论的话题。特别是在中国成为"制造大国"的今天,如何消化过剩产能,实现"供给侧改革"也引起了格外的关注。本文从产品空间理论的研究视角出发,以全球产品贸易数据库中的1962—2013年期间的数据为依据,实证对比分析了产品复杂性水平对中国和日本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产业结构中的优势产业数量增长十分迅速,但是,在产品空间连接紧密的核心区域的优势产业数量有限,产品复杂性指数(PCI)与日本相差较远,产业的竞争力有限;(2)中国全产业的产品复杂度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产业的升级发展,同时也抑制了相关产业产品失势和市场退出,而日本全产业的产品复杂度则推动了日本产业进一步升级发展,并且有利于相关产业产品失势与市场退出;(3)在中国制造业的升级发展过程中,既存在着产品复杂度水平低,与日本差距较大带来的挑战,同时,本文又看到,制造业的产品复杂度对制造业升级发展影响相比于全产业抑制作用的弱化,以及对制造业相关产品失势与市场退出的推动作用带来的发展机遇。
关键词:
产品复杂度指数 产业升级 产品空间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亭 刘林青
在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三期叠加"的挑战,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如何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来刺激经济进一步发展成为学者们热烈讨论的话题。特别是在中国成为"制造大国"的今天,如何消化过剩产能,实现"供给侧改革"也引起了格外的关注。本文从产品空间理论的研究视角出发,以全球产品贸易数据库中的1962—2013年期间的数据为依据,实证对比分析了产品复杂性水平对中国和日本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产业结构中的优势产业数量增长十分迅速,但是,在产品空间连接紧密的核心区域的优势产业数量有限,产品复杂性
关键词:
产品复杂度指数 产业升级 产品空间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马海燕 刘林青
本文以产品空间理论为基础,构建了国家层面产品密度、模仿同构与产业升级的理论模型。基于115个国家(地区)跨度54年的商品贸易数据,运用OLS和系统GMM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产品密度与产业升级正向线性相关,具体形态上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倒U型关系,说明一般情况下,遵循比较优势是产业升级的最佳选择,但是当产品密度持续提升到高水平,遵循比较优势程度与产业升级负相关;对先进经济体的模仿同构在产品密度与产业升级关系中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对第一梯度先进国家的模仿效果优于第二梯度先进国家,这意味着盯准最富强国家进行产业结构设计是应对产业升级不确定性的改善机制,从而回答了产业升级过程中"向谁模仿"的问题。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徐孝新 李颢
基于产品异质性和产品空间非均匀性特征,对中国产业升级路径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生产能力禀赋对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产生双重影响,在促进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也会遏制既有产业退出,但前者弱于后者。分区域来看,东部地区生产能力禀赋相对富足,在促进潜在产品升级和遏制优势产品退出中的作用均弱于中、西部地区,产业升级较多地通过"自我革命"和"创造性毁灭"过程实现跨越式升级;而生产能力禀赋相对较弱的中、西部地区,产业升级更多地遵循比较优势路径。因此,通过产业政策规划引领、完善市场退出机制和差异化区域升级路径,成为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燕 崔永涛 王志强
文章通过构建产业密度和产业收入水平等二维指标比较我国各省的产业结构特征,发现我国不同省份的产业结构有着不同的核心,转型升级方向和转型阻力也不同。其中西北、东北地区皆侧重于煤炭、石油开采和加工业,中部地区及广西侧重于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东南地区侧重于轻化工业及机械制造业,北京、上海、云南侧重于金融服务业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这说明我国产业结构整体上的分工与局部的趋同并存。另外,广东、浙江、江苏、福建四省产业密度较大的产业,收入水平却较低,说明四省产业结构转型的阻力较大。
关键词:
产业空间结构 相对比较优势 接近度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胡立法
文章通过对中韩两国产业升级的空间结构、经济发展战略以及政策条件的比较试图证明:中国存在产业升级的机会和可能性,且具有较强的新产品生产能力,但仍需借助经济发展战略、人力资本、技术创新以及私人部门融资支持等因素综合作用才能实现。
关键词:
产品空间结构 产业升级 中韩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张华 刘帷韬
基于产品空间理论探索新技术的产生及相关产业的发展规律,以中国为案例,从新技术的视角探讨了新产业的发展路径。研究发现:技术密度越大的省份其累积技术能力越强,越容易发展新产业;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在发展某项新技术时,邻近省份会对其产生明显的正向溢出效应,并且相比于比较优势较强的邻近省份,在该项新技术上比较优势较弱的邻近省份对目标省份影响更大;从四大区域层面来看,东部地区的邻近省份负向竞争效应大于正向溢出效应,净效应表现为负。该研究为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因地制宜发展新产业提供理论基础和政策依据。
关键词:
产品空间 新产业发展 路径依赖 溢出效应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守英 杨继东
本文基于产品空间理论,利用1995~2016年出口数据描述了中国产品空间变化和产业升级演化过程,勾画了中国未来产业转型升级的可能方向。研究发现:(1)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出口产品逐渐从产品空间的外围向中心扩张;(2)新兴产品的出现符合产品空间理论中的临近原则,距离已有优势产品越近,边际产品转化为新兴产品的概率越高;(3)通过把出口产品空间对应中国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变化,可以发现中国出口产品空间的演变有力地支撑了中国经济复杂度提升和中国经济增长;(4)伴随中国经济复杂度提升,从发展前景看,中国近期重点发展的产业是机械和汽车等产业,长期有待发展的产业是飞机制造等。
关键词:
产品空间 产业升级 经济复杂度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耿利敏 沈文星
文章基于产品空间结构理论利用R软件对1992~2017年全球43个主要林产品贸易国的72种林产品的贸易数据进行两两距离测算,在构建全球林产品空间的基础上,尝试应用含有能力累积的HK模型对我国林业第二产业升级的动态演进路径和我国林产品比较优势之间的关联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从全球林产品空间来看,我国林业第二产业的生产能力禀赋累积具有引领产业升级和阻止产业衰退的双重作用;我国林业第二产业还在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升级,在此过程中具有适度偏离比较优势特征;我国处于全球林产品空间中较为核心领域的多是劳动密集型林产品,这些产品的显示性比较优势并没有明显的增强趋势;处于林产品边缘部分的非木质林产品如林产化工类等在很长时间内虽不具有较强的比较劣势,但并没有出现产业衰退的现象。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黄亚平 徐灿 袁满 丁乙宸
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和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发展战略背景下,都市圈产业空间的合理布局成为区域协调发展的研究重点,其中产业链是都市圈产业空间研究的重要视角。基于1990—2022年微观企业数据,在构建都市圈汽车产业空间形成机制理论框架的基础上,从时空演变、分布格局、产业分工和功能网络等角度进行研究,发现武汉都市圈汽车产业空间分布经历了初步集聚、点轴扩散、网络扩散三个阶段的演化发展,汽车产业呈现核心环节中心集聚、配套环节较为分散及产业分工圈层分布的特征,表现出主链在武汉、配套在周边的区域格局,总部—分支网络和供应网络分别呈“一主多副”和“星”型放射结构。政府引导、消费市场、产业基础、实体环境等因素对武汉都市圈汽车产业空间结构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关键词:
都市圈 产业空间 产业链 汽车产业 武汉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毕家寅 齐英
数字经济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基础,通过创新模式和商业模式的引入,改变了传统经济的生产、交流和消费方式,对消费提质转型升级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本文从产品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两个视角出发,探究数字经济对消费提质转型升级的影响机制,旨在引导各地方政府积极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消费提质转型升级。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与消费提质转型升级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产品创新在数字经济与消费提质转型升级之间起到中介作用;产业结构升级在数字经济与消费提质转型升级之间起到中介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