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91)
- 2023(10283)
- 2022(8862)
- 2021(8258)
- 2020(7238)
- 2019(17052)
- 2018(16790)
- 2017(33003)
- 2016(17490)
- 2015(19825)
- 2014(19936)
- 2013(19610)
- 2012(17945)
- 2011(16066)
- 2010(15723)
- 2009(14464)
- 2008(14331)
- 2007(12567)
- 2006(10398)
- 2005(8981)
- 学科
- 济(74222)
- 经济(74151)
- 管理(49819)
- 业(48773)
- 方法(40523)
- 企(39111)
- 企业(39111)
- 数学(36107)
- 数学方法(35672)
- 贸(24141)
- 贸易(24130)
- 易(23470)
- 农(21809)
- 财(19040)
- 中国(16774)
- 业经(14654)
- 地方(13863)
- 学(13256)
- 农业(12776)
- 务(12566)
- 财务(12524)
- 财务管理(12493)
- 企业财务(11723)
- 制(11677)
- 理论(11066)
- 和(10557)
- 技术(10447)
- 出(10419)
- 环境(10179)
- 银(9823)
- 机构
- 学院(249870)
- 大学(248868)
- 济(107868)
- 经济(105932)
- 管理(100169)
- 理学(87701)
- 理学院(86835)
- 管理学(85330)
- 管理学院(84870)
- 研究(77580)
- 中国(57684)
- 京(50185)
- 科学(47025)
- 财(46341)
- 农(41550)
- 业大(38295)
- 财经(38122)
- 所(37985)
- 中心(37403)
- 江(35467)
- 研究所(34747)
- 经(34629)
- 经济学(33446)
- 农业(33137)
- 经济学院(30645)
- 北京(30544)
- 范(30434)
- 师范(30113)
- 财经大学(28347)
- 院(28236)
- 基金
- 项目(172664)
- 科学(136117)
- 基金(126743)
- 研究(124409)
- 家(109921)
- 国家(109088)
- 科学基金(94392)
- 社会(79386)
- 社会科(75466)
- 社会科学(75444)
- 省(67687)
- 基金项目(67257)
- 自然(61993)
- 自然科(60619)
- 自然科学(60602)
- 自然科学基金(59508)
- 教育(57930)
- 划(56529)
- 资助(52478)
- 编号(50368)
- 成果(39122)
- 部(38955)
- 重点(38661)
- 发(36913)
- 创(36306)
- 科研(34224)
- 创新(34036)
- 教育部(33628)
- 课题(33513)
- 国家社会(33057)
共检索到3466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苗长青 戚雪梅
1979年以来,加工贸易一直占据中美贸易的半壁江山,并成为中美产品内贸易的主要方式。中国制造业对美产品内贸易水平高低、获利多少等问题亟待研究,借助于加工贸易分析方法对中国制造业对美产品内贸易出口水平进行测量,结果显示中国制造业对美产品内贸易出口水平并没有明显提高,在贸易利益分配上,中国处于量的优势和质的劣势的尴尬境地。
关键词:
中美贸易 加工贸易 产品内分工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宋全成
产业内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既 出口又进口同一产业内产品的现象。产业内贸易有水平产业内贸易和垂直产业内贸易之分。水平产业内贸易主要源于各国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和市场的不完全竞争性,如档次和价格相近的不同品牌的汽车之间的进出口贸易。垂直产业内贸易的产生,既有各国收入水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竹枝 王彦
采用Grubel-Lloyd指数和Brülhart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对中国和东盟2001—2010年农产品整体以及各章产业内贸易水平进行了静态和动态的测算比较,在Brülhart指数的基础上应用Thom&Mc-Dowell指数对产业内贸易类型结构进行细分。测算结果表明过去十年中国与东盟农产品整体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但以部分农产品为代表仍然存在突出的产业内贸易现象,十年间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增长较为缓慢,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增长较快。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喻志军 姜万军
现阶段的中国,生产要素等各方面的条件均与改革开放之初截然不同,中国外贸发展已经具备立足于科技创新进行本质蜕变的客观条件。目前的全球金融危机,给中国带来的挑战,正是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模式转型的难得契机。须以创新思路,即立足于科技创新发展产业内贸易应对危机。为此,政府应该在加速提升制造技术标准、大力提高就业层次和继续强化科技投入等方面作出努力和引导。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昱 李玉霞
近年来,中国对欧商品贸易高速发展,中欧经贸关系成为研究热点。本文用分类产品的贸易收支和Grubel-Lloyd指数,对中欧双边商品贸易模式进行分析,以此得出对中欧贸易模式的判断及相关政策启示。
关键词:
中欧商品贸易 贸易模式 产业内贸易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田文
本文在新古典贸易理论的分析框架下,对Jones的要素跨国流动对偶均衡贸易模型进行改进,以发展中国家从事产品内分工的加工生产与贸易为研究对象,在要素不能跨国流动的条件下,得出加工贸易使发展中国家工资租金比率下降的结论;在特定资本跨国流动的条件下,得出工资租金比率的变动是不确定的结论;在资本为非特定要素且可跨国流动条件下,得出租金比率上升进一步变小,且一体化与外包的均衡取决于FDI与国内资本流动的规模,即取决于产业的相对规模与要素需求的价格弹性的结论。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卢昆 王希龙 皮埃尔·菲勒 陈珏颖 王钦意
本文在构建多变量灰色模型MGM(1,3)的基础上,使用"反事实推理"方法测算了最近一轮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水产品进出口水平的总体影响程度。研究发现:中美此轮贸易摩擦未对中国水产品的进口水平造成负面影响,中国水产品的进口结构对此轮中美贸易摩擦做出了积极的胁迫性响应,并且已处于转型升级阶段;中国的水产品进口在贸易空间格局上存在明显的替代效应,中国水产品进口既有的多元化渠道保障能力不但能够抵消,而且远远超过了中美此轮贸易摩擦潜在的负面效应;受中国水产品出口对美国市场依赖程度较高的影响,中美此轮贸易摩擦的爆发对中国水产品出口量和出口额均造成了微幅的负面冲击。着眼于水产品国际贸易的高质量安全发展,"十四五"期间中国的水产品国际贸易不仅要优化贸易格局,做好水产品出口市场的适应性调整,而且要据时调整水产品生产加工结构,全面提升水产品出口竞争力,另外还要强化水产品质检防疫工作,提升冷链物流运营体系的安监水平。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杨昌荣
1996年全国机电产品加工贸易出口达到362.7亿美元,占全国机电产品出口总量的75.2%,高于全国贸易加工比重19.2个百分点,是机电产品出口新的增长点和重要特征。贸易加工比重大幅度攀升,究竟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可持续发展是喜是忧,本文试作以下分析。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英 谢运 吴明星
规模经济效应和技术差异促进了战后产业内贸易的迅速发展,产业内贸易日益取代产业间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形式。本文认为,近年来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发展迅速,而随着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的发展,加工贸易成为我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重要推动因素。为促进我国加工贸易的现代化发展,推动我国与发达国家的产业内贸易由垂直型向水平型发展,必须充分发挥跨国公司的技术外溢效应,带动国内相关产业的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此外,有必要运用战略性贸易政策保护国内产业,获得规模经济以促进我国产业内贸易的发展。
关键词:
产业内贸易 加工贸易 垂直型 水平型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夏明国 揭子平 高泽金
本文通过研究发现,产品内贸易模式、东亚地区对华FDI以及美国对东亚地区的FDI是造成中美贸易特别是高科技产品贸易不平衡的主要原因。如果将这几方面的原因考虑进去,中美贸易不平衡远没有通常我们所认为的那么大,并且在中美贸易中美方获益远高于中方。最后基于此结论,本文提出企业应不断向价值链上游推进和修正国际贸易统计体系的建议。
关键词:
产品内贸易 FDI 中美贸易不平衡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冯耀祥
产业内贸易越来越成为国际贸易利益的主要来源。通过对1981-2006年中美产业内贸易总体水平、按技术含量高低分类的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等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中美产业内贸易呈增长之势,但总体水平不高;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在产业内贸易中所占比重总体呈下降之势,表明中美两国在技术水平和国际分工地位上的差距正在缩小。
关键词:
产业内贸易 产业内分工 产业竞争力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孙楚仁 沈玉良
本文基于六省(市)加工贸易企业水平调查数据对加工贸易生产控制模式(企业所有权、采购权和销售权的配置模式)同生产效率的关系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同跨国企业参与加工贸易企业程度越高则该加工贸易企业生产率更高的直觉想悖,在给定采购权和销售权配置的情况下,外商独资企业生产效率最低,合资企业生产效率最高。在其他权力配置给定的情况下,采购权或者销售权掌握在中方手中比掌握在外方手中效率更高。这意味着外商独资加工贸易的快速发展并不能带来中国加工贸易生产技术和效率的快速提升,它们不可能成为将来中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主体。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海余 黄廷
巨额的中美贸易顺差是否使中方获得了同样的贸易利益,一直是中美两国争论的问题之一,而传统的贸易条件理论不能全面地说明中美贸易利益问题。采用基于产品内分工的产品内贸易条件理论,计算和分析中美贸易中八个典型制造业部门1995~2005年的产品内贸易条件,并根据其变化趋势得出结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程婷 陈媛
文章在双边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模型基础上,将产品内国际分工程度以及国际直接投资引入分析框架,然后选取了四个解释变量,重点研究产品内分工程度和美国对华直接投资额对中美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影响。
关键词:
产品内分工 产业内贸易 加工贸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