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09)
- 2023(7532)
- 2022(6543)
- 2021(6157)
- 2020(4954)
- 2019(11108)
- 2018(10961)
- 2017(21150)
- 2016(11321)
- 2015(12362)
- 2014(11937)
- 2013(11274)
- 2012(10120)
- 2011(9309)
- 2010(9715)
- 2009(9022)
- 2008(8626)
- 2007(7899)
- 2006(7217)
- 2005(6506)
- 学科
- 济(38950)
- 经济(38911)
- 管理(32904)
- 业(31734)
- 企(26806)
- 企业(26806)
- 农(13482)
- 方法(12092)
- 中国(11791)
- 财(11240)
- 贸(11120)
- 贸易(11114)
- 策(10885)
- 易(10837)
- 业经(10311)
- 数学(9839)
- 数学方法(9614)
- 地方(9553)
- 制(8793)
- 农业(8522)
- 银(7273)
- 银行(7271)
- 学(7217)
- 划(7052)
- 行(7000)
- 理论(6885)
- 融(6741)
- 金融(6740)
- 及其(6692)
- 技术(6636)
- 机构
- 学院(152395)
- 大学(148413)
- 济(62729)
- 经济(61320)
- 管理(58051)
- 研究(53296)
- 理学(49108)
- 理学院(48590)
- 管理学(47830)
- 管理学院(47526)
- 中国(40193)
- 京(30491)
- 财(30347)
- 科学(29955)
- 所(26424)
- 中心(24064)
- 江(24053)
- 研究所(23630)
- 财经(22961)
- 范(21196)
- 农(21038)
- 师范(21030)
- 经(20698)
- 院(19707)
- 州(19222)
- 北京(19207)
- 业大(18433)
- 经济学(17970)
- 技术(16752)
- 财经大学(16667)
- 基金
- 项目(95842)
- 科学(75844)
- 研究(75106)
- 基金(67838)
- 家(57666)
- 国家(57162)
- 科学基金(49305)
- 社会(46430)
- 社会科(44050)
- 社会科学(44041)
- 省(38118)
- 教育(34898)
- 基金项目(34759)
- 编号(32525)
- 划(31884)
- 自然(30686)
- 自然科(29982)
- 自然科学(29974)
- 自然科学基金(29413)
- 资助(27548)
- 成果(27253)
- 课题(22998)
- 重点(21771)
- 发(21709)
- 部(20880)
- 创(20183)
- 项目编号(19952)
- 年(19916)
- 性(19845)
- 创新(18727)
共检索到2394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黄继朝
随着中美在亚太乃至世界的博弈竞争呈现出常态化与加剧化的趋势,美国加强运作"台湾牌"来牵制中国的态势也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日本的台海政策也呈现出一定的新动向或新特征。在台海问题上,日本既没有完全遵循传统的"美主日从"模式,也没有适应中日关系回暖而采取明晰的"亲中"姿态,同时也有别于一些学者所分析的"中间平衡"的两手策略,而是施行一种综合有限联盟、联盟示好、有限制衡、适当接触以及经济实用主义五种策略的台海多元对冲策略。其主要目标在于规避中美亚太博弈新格局下日本在台海地区面临的多重威胁风险,主要包括被美国牵连与抛弃的担忧,以及中国在亚太地区实力与影响力的增长。同时,日本也期望通过多元对冲政策,在中美台海博弈竞争间隙中谋求其台海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
日本 中美 台海 对冲策略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杨思正
一、亚太地区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90年代开始,标志着冷战后的世界政治和经济的新格局正在形成,原先二极对立的局面已为多极化的局面所替代,具体表现在西欧、北美和东亚三大经济集团左右世界经济,占据世界生产和贸易的2/3。然而在政治上,美国和欧共体对全球政治仍起较大影响。苏联解体和东欧旧体制的崩溃带来出乎意外的经济衰败,长期被抑制的民族矛盾爆发,出现了政治动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陈松川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在亚太地区主要有两大影响:一是世界政治经济权力中心加快向亚太转移,力量更趋均衡的美中日之间的合作在加强,逐步成为亚太经济复苏和政治稳定的基础;二是合作、协调成为金融危机期间亚太区域的主旋律,"10+3"的合作在深化,同时APEC框架内的合作也再次引起重视。在此背景下,如何重新思考APEC和"10+3"的战略定位,促进二者间的互动,特别是中国将在其中采取何种对策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全毅 郑美青 高军行
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关系已取得长足发展,双边贸易投资规模屡创新高、经济合作模式推陈出新、互联互通建设成效显著,但双边合作仍面临贸易依存度高且存在非对称性、投资依赖度不高且分布不均衡、互联互通建设波折不断、人文交流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RCEP生效将促进区域内贸易与投资等经济关系的一体化,进一步释放地区经济增长潜力,为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注入新动能。但当前亚太地区大国之间的博弈更趋激烈,拜登政府推动的“印太经济框架”,必然对中国与东盟的合作产生冲击。亚太新格局下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既面临RCEP生效带来的机遇,也面临大国博弈加剧、CPTPP与IPEF双重压力,以及东盟对过度依赖中国经济的担忧等挑战。要根植现有合作机制,深挖合作潜力,做好RCEP实施工作,推动关税降低与贸易投资便利化措施的落实,“软”“硬”兼施,加强双边互联互通建设,注重包容发展,增进政治互信,夯实民意基础,推动社会文化交流迈上新台阶。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王曦 李杰
本文扩展了台海问题博弈分析的基本模型,以考虑中美冲突的不同规模以及核威胁的可置信性问题。我们证明:以"边缘台独"政策为特征的子博弈精练均衡仍然存在并惟一;祖国大陆存在一个可置信的核威慑,若出兵台湾,美国一定不会出兵干涉。之后我们进一步扩展了祖国大陆的策略集以考虑有限战争的可能,我们证明:若祖国大陆选择全面战争,其核威慑仍是可置信的;但若选择有限战争,则其核威慑的可置信性将会丧失。文章其他结论包括:中美大规模冲突不可能出现;存在特定的机制,使得完全战争和有限战争分别成为祖国大陆的最优选择。
关键词:
台海问题 博弈 核威慑 有限战争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宋效峰
冷战后随着俄罗斯国家定位的变化,其对外战略相应发生调整,亚太地区成为基本方向之一。进入新世纪,俄罗斯外交的平衡性和多向性不断加强;在其亚太战略中,东盟被看作参与亚太地区多边合作的重要支点。在变动的亚太格局中,东南亚是大国竞逐的重要对象;俄罗斯从自身利益出发,积极发展与东盟及其成员国的关系,以加强对亚太地区事务的参与。而在东盟的大国平衡战略中,俄罗斯被视为制约其他大国的关键性因素。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有发
随着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和经济重心的转移,澳大利亚的对外经济策略发生了重大改变,因此,必须制订出新的经济发展战略。澳大利亚推行亚太经济策略,是由其国内、国际经济特点所决定的。由于澳大利亚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工业原料产地之一,因此,澳大利亚把注意力转向亚太地区,对该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刘柏
为了振兴经济,国际协定成为克服语言和文化等障碍促进各国之间交流与合作的重要途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希望通过放宽亚洲—太平洋地区国家之间的贸易约束促进双边或多边的合作和商务。不同国际协议成员之间的交错使得亚太地区国家彼此之间相互关联、竞争和牵制,格局形势日趋复杂化,TPP的产生使得错综复杂的亚太地区国家关系中增加了新的选择。面对TPP形成的压力与挑战,中国应架构自身的国际经济政治战略部署,在不同方向延伸和拓展,通过战略性经济带扩充贸易发展空间,增强区域的国际领导力。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在开拓和加宽国际交往和合作的同时,增强创新能力和发展自身经济,实现长期稳定增长才是根本。国强民富的经济实力最终必将提升国际政治影响力。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郭振林
第一.从投资对象上看,重点转向东南亚,特别是对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香港、台湾省和韩国的投资。8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债权国和世界最大的净资金供应国。它对亚洲四小龙和对东盟国家的投资额已经远远超过美国。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朱树淼
一、日本亚太经济战略的演变 日本从明治维新到现代化经济的实现,用了100年时间。在这期间,日本一直奉行“脱亚入欧”的指导思想。明治维新以后的20年里,日本在原先幕府闭关自守的自然经济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借鉴西方经济的新经济体系,使日本的工业化基础逐渐得到巩固,挤进了世界列强的行列。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发展更快,到20年代末期已成为工业化国家。此后,日本重工业蓬勃发展。二战以后,日本仍然没有放弃“脱亚入欧”的指导思想,在美国占领的改造下,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很快结束了战争后的混乱状态,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郭振林
一、国际直接投资发展的特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最新统计资料,自80年代后半期以来,全球范围的国际直接投资急剧增长,从1985年的470亿美元增至1989年的1320亿美元。1985~1989年间,尽管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直接投资绝对量有所增加,但,其增长幅度却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国际资本流动的有利格局是在发达国家特别是在美国、日本和西欧之间对向流动,流向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十分有限,许多发展中国家仍面临资金匮乏的严峻局面。进入90年代,国际直接投资更加扩大。此外,对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出现了地区高度集中的特点,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孙鲁军
近年来,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二战后所形成的以雅尔塔体系为基础的两极格局被打破,而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各种政治力量正处在重新分化和组合之中。在这种形势下,日本重新调整其亚太政策。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迈克尔·格林 尼古拉斯·塞切尼 车维德 唐靖茹
巩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是本届美国政府重返亚太方针中的核心部分。TPP将创造美国参与的最大自由贸易区,将为亚太地区设立一套现代化的商业准则,同时也将加强美国在该区域内的影响力。如今TPP谈判已接近尾声,虽在2014年因美日市场准入问题推进速度有所减缓,但解决机制已近在眼前。依照美国制度,国会通过行政部门法案后自由贸易协定即告生效,是由争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施伟文
如何吸引更多的外资到广西,是我区经济学界目前的热门话题,本文从分析亚太地区的国际资本状况出发,提出作者在这方面的看法。 1、欧美发达国家用于亚太地区的投资额。战后,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改变,欧美发达国家将主要的资本投向发达国家。美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资本输出国,1987年美国对外直接投资为450亿美元,在该年西方国家海外直接投资中居首位,1988年和1989年美国海外投资额分别增长24%和14%,据联邦银行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