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91)
- 2023(13130)
- 2022(11062)
- 2021(10482)
- 2020(8578)
- 2019(19523)
- 2018(18998)
- 2017(35440)
- 2016(18983)
- 2015(21186)
- 2014(20571)
- 2013(20158)
- 2012(18729)
- 2011(17161)
- 2010(17355)
- 2009(16486)
- 2008(16449)
- 2007(14812)
- 2006(13221)
- 2005(12258)
- 学科
- 济(77727)
- 经济(77619)
- 管理(64211)
- 业(61153)
- 企(54151)
- 企业(54151)
- 方法(30500)
- 中国(25580)
- 数学(25166)
- 数学方法(24858)
- 财(21722)
- 制(20797)
- 农(19577)
- 业经(19558)
- 技术(18379)
- 贸(17918)
- 贸易(17904)
- 易(17576)
- 银(15308)
- 银行(15294)
- 行(14778)
- 学(14271)
- 体(14078)
- 融(14055)
- 金融(14052)
- 理论(13815)
- 划(13428)
- 策(13107)
- 技术管理(12988)
- 地方(12969)
- 机构
- 大学(273345)
- 学院(270343)
- 济(121909)
- 经济(119722)
- 管理(105296)
- 研究(94541)
- 理学(90145)
- 理学院(89160)
- 管理学(87974)
- 管理学院(87406)
- 中国(74489)
- 财(58063)
- 京(57681)
- 科学(50884)
- 所(45432)
- 财经(45346)
- 中心(41523)
- 经(41265)
- 研究所(40710)
- 江(40397)
- 经济学(38902)
- 北京(36850)
- 范(34807)
- 经济学院(34678)
- 师范(34548)
- 院(34251)
- 农(33980)
- 财经大学(33765)
- 州(31731)
- 业大(31649)
- 基金
- 项目(173536)
- 科学(140473)
- 研究(132548)
- 基金(129401)
- 家(110974)
- 国家(110096)
- 科学基金(95978)
- 社会(88986)
- 社会科(84566)
- 社会科学(84549)
- 基金项目(66678)
- 省(64786)
- 教育(61747)
- 自然(58107)
- 自然科(56862)
- 自然科学(56847)
- 自然科学基金(55921)
- 划(54988)
- 资助(52098)
- 编号(51715)
- 成果(43792)
- 创(41438)
- 部(40643)
- 重点(39405)
- 制(38375)
- 国家社会(38153)
- 创新(37863)
- 课题(37128)
- 发(37011)
- 教育部(36315)
- 期刊
- 济(138398)
- 经济(138398)
- 研究(88775)
- 中国(60438)
- 管理(46075)
- 财(45779)
- 科学(36350)
- 学报(34611)
- 教育(33431)
- 农(32168)
- 大学(28251)
- 融(28209)
- 金融(28209)
- 学学(26164)
- 财经(23865)
- 技术(23767)
- 经济研究(23173)
- 农业(21497)
- 经(20755)
- 业经(20238)
- 问题(17678)
- 贸(17386)
- 国际(15349)
- 世界(14841)
- 技术经济(14114)
- 科技(13396)
- 业(12981)
- 现代(12571)
- 坛(12535)
- 论坛(12535)
共检索到4235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方行明 张焱 丁俊菘
随着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并挑战美国世界第一的地位,有关中美之间"修昔底德陷阱"问题引起了政界、学界的关注。我们认为,在中美之间出现所谓"修昔底德陷阱"问题的同时,中日之间也存在着"修昔底德陷阱"。此外,美国要抑制中国,仅凭自身的力量已力不从心,需要联合第三方的力量,而日本也不愿中国做大做强,因而天然地与美国形成了抗衡中国的联盟。这样,"修昔底德陷阱"理论就不能完全适用于解释当今世界中美日博弈的问题。有鉴于此,我们创立三维博弈的理论来破解当前的博弈问题。该理论揭示出不当的博弈也会导致"三方博弈的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之旭 高运胜
中美贸易摩擦不断,装备制造业成为双方竞争的焦点。本文基于贸易增加值分解、结构分解分析(SDA)以及全球价值链网络可视化方法,研判中美装备制造业是否具备进入"修昔底德陷阱"的条件。研究发现:中国装备制造业对美出口的贸易利益被严重高估;不仅总值贸易下存在"统计幻象",而且贸易增加值视角下的中国装备制造业竞争力也仍然"虚高";分解垂直专业化结构以及前、后向贸易增加值变动结构发现,中国装备制造业出口国内增加值与竞争力指数的提升并非技术驱动,而主要由低增值环节生产扩张推动;分析增加值贸易网络发现,中美装备制造业对彼此市场均高度依赖,未来存在较大合作的空间。综合来看,中国装备制造业尚不具备全面抗衡美国的竞争力,双方表现为"竞争共存"的关系,"修昔底德陷阱"更多为美方营造"中国威胁"而炮制的舆论热点。本文从提升制造业服务化与对外开放水平,调整全球产业链布局,构建中美合作共赢产业合作关系几个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启示。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孟亮 梁莹莹
当前,中美两国在政治、经济和国际关系等诸多领域的矛盾日益突出,贸易往来亦摩擦不断。特别是2018年以来,中美贸易争端在美国的一意孤行下更是不断升级,所涉及领域已经由当初的只针对某一特定产业扩展到了全行业和全产业链,陷入修昔底德之争。而根据中美经贸关系发展实际,从动态视角出发分别构建中美基于合作竞争条件和对抗竞争条件的多阶段动态博弈模型,并应用博弈论思想对中美贸易争端进行分析发现,在美国先行决策前提下,如果中国承受高对抗成本能够提升其在博弈中持强硬态度的置信度,亦或美国能够确信未来因所谓战略地位削弱导致损失并非无法承受,则美国通过谈判来促使贸易争端博弈终止的动力和意愿将增强。因此,为跨越修昔底德陷阱,应结合中美双方实际,考虑主导大国全球性利益驱动、全产业链国际竞争以及美国国内政治统治需要等一系列导致本轮中美贸易摩擦的底层原因,一方面以战促谈,以谈促和,跳出修昔底德陷阱;一方面降低美国政府对战略地位削弱所导致损失的预期;一方面加强中方对对抗成本的理性应对;一方面立足"一带一路",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进一步推动出口市场的多元化发展。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张晓通 郝念东
格雷厄姆·艾利森在描述当前中美关系时引入"修昔底德陷阱"概念,把雅典与斯巴达间的战争归因于新兴大国对守成国的挑战,由此推论日益崛起的中国与居于全球领导地位的美国爆发战争是大概率事件。然而,仔细研读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对双方战争的叙述,会发现将雅典与斯巴达类比中国与美国,有明显的削足适履之嫌。"修昔底德陷阱"实质上是艾利森对修昔底德的误读,一定程度上误导了国际舆论,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认知陷阱——"艾利森陷阱"。其谬误在于: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的真正原因不是雅典力量的壮大,而是雅典的过度扩张政策和实践;权力格局变化不是战争爆发的唯一决定性因素;中美之间和雅典斯巴达之间也不具有相似性。伯罗奔尼撒战争对中美外交的启示在于:坚持和平崛起;妥善处理守成国面对崛起国的恐惧。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符子健
战略创新组合拳使得百胜中国能够兼顾守成与创新,并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平衡,增强了企业应对环境变化的调适能力。分拆独立:顺应市场变化百胜餐饮集团(简称百胜)是全球最大的餐饮企业之一,在全球11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3.5万多家连锁餐厅和100多万名员工,旗下有肯德基、必胜客和塔可贝尔(Taco Bell)等知名餐饮品牌。自1987年在北京开设第一家肯德基门店起,百胜在华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朱富强
博弈思维的根本要旨在于,不能孤立地分析个体的行为方式,而必须考虑个体行为对他人利益的影响及其相应反应,进而探究在互动行为中获得利益增进的协调机制。然而,主流博弈思维只是简单地继承新古典经济学的单向工具理性,关注博弈方之间的对抗性甚于协作性,因而并不适用于日常生活中的互动行为。事实上,现实世界中的人类理性及其行为,是嵌入在具体的社会关系之中,并随着社会演进而不断提升的。因此,更为合理的博弈思维应该考虑人类偏好的内生性和行为的演化性,而"为己利他"行为机理可更好地体现这一要求。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于俭 陈相侄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提出采用使用时间和使用程度二维变量把产品保证区域划分成三个子区域,对第二个子区域里发生的第一次故障采用缺陷维修策略,对在第一、第三个保证子区域里发生的故障和在第二个保证子区域内第一次故障后的所有故障都采用最小维修策略;通过建立该产品保证策略下产品保证成本模型并获得优化处理的结果,又与相关文献所提供数例处理结果比较后发现:当故障产品最小维修费用相对于更换维修费用较小时,本文提供的产品保证策略方案更优。
关键词:
产品保证 最小维修 缺陷维修 保证成本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国君
现行会计是平面会计,以资产和权益作为平面的两维结构,人们看到的只是事物的一个侧面,无法把握其整体情况。运用立体解析几何的方法重新设计会计系统,在原来两个维度,即资产和权益的基础上,寻找出第三个维度,共同构成三维立体空间,可以构架成为一种新的立体会计系统:三维会计。
关键词:
平面会计 立体会计 系统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陆国庆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宋光茂
在经济创新的过程中,在要素利用方面表现出来的总趋势是劳动力比资本的相对节约。马克思和西方经济学家凯恩斯、弗里德曼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创新过程中的失业问题。在中国具体国情下,创新中的失业陷阱要比其他国家更深。因此必须确立科学的创新战略,这一战略的要旨包括:以产品创新为龙头;技术创新以“适用技术”为主。实现这一战略的主导方式是扩展了的中性和追加劳力的创新。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以文 周勤 李卫红
中国企业为何拥有数量巨大的专利,却不能拥有数量巨大的创新产品,关键在于企业家精神的缺乏。本文使用微观企业的调查数据,研究得出:企业家精神的不足与政府的政策导向,使得中国企业形成"专利偏好",即企业更重视发明专利的数量,而非质量;对不同专利资源优化整合的动力不足,更缺乏将专利转化为创新产品的动力;中国企业对拥有专利存在偏好,带来"创新困境"进而让企业步入"专利陷阱"。基于这些发现,本文提出"专利偏好"、"创新困境"及"专利陷阱"的理论假说,并利用本土高新技术企业的微观数据验证了理论假说。
关键词:
专利偏好 专利陷阱 创新困境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以文 周勤 李卫红
中国企业为何拥有数量巨大的专利,却不能拥有数量巨大的创新产品,关键在于企业家精神的缺乏。本文使用微观企业的调查数据,研究得出:企业家精神的不足与政府的政策导向,使得中国企业形成"专利偏好",即企业更重视发明专利的数量,而非质量;对不同专利资源优化整合的动力不足,更缺乏将专利转化为创新产品的动力;中国企业对拥有专利存在偏好,带来"创新困境"进而让企业步入"专利陷阱"。基于这些发现,本文提出"专利偏好"、"创新困境"及"专利陷阱"的理论假说,并利用本土高新技术企业的微观数据验证了理论假说。
关键词:
专利偏好 专利陷阱 创新困境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丁黎黎 赵忠超 王垒
中国产业链企业存在专利创新“量质错配”陷阱,这阻碍了创新要素的沿链扩散与技术整合,导致重点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难以实现有效突破。文章从产业链治理的视角出发,实证检验了机构纵向持股能否提升产业链企业的专利创新质量。研究发现,嵌入产业链的机构纵向持股与企业专利创新质量之间呈现出“U”形非线性关系。在U-test非线性测试、控制样本选择偏差和反向因果等内生性与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机构纵向持股的投资组合权重以及产业链上下游非对称持股影响其治理行为。其中,监督型机构纵向持股在企业专利创新治理中发挥主要作用;随着产业链非对称持股程度加大,来自联结供应商或者分销商的机构纵向持股的治理策略逐渐由“策略均衡”向“主动干预”演化,从而提升企业专利创新质量。在作用机制方面,当持股比例小于26.27%时,机构纵向持股通过纵向关联交易和垄断竞争强化垄断效应,降低企业专利创新质量;当持股比例大于26.27%时,机构纵向持股通过企业供需优化和委派董事加强协同治理效应,以此促进专利再配置和专利引用,进而加强创新扩散效应,提升企业专利创新质量。文章的研究结论可以深化对机构纵向持股这一新兴持股模式促进产业链企业专利管理的认识,同时也为政府监管部门制定关于产业链韧性和稳定的相关政策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姚树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过近40年连续不间断高速经济增长,从一个非常落后的农业大国变成一个欣欣向荣的工业大国,成就世界经济发展史上伟大的奇迹。然而,在人均GDP迈入中高收入阶段以后,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却是一个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命题,不仅要学习其他国家发展经验,更要发挥国家自然地理优势及政治人文体制优势,特别是40年改革开放积累起来的经济实力和国家能力。党的十九大没有提及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而是提出在2020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后,再用两个15年时间,分阶段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这个新时代,中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晔枫
21世纪,是经济、社会和生态三个方面在系统整体意义上协调发展的世纪,同时也是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世界各国基本国策的世纪。这种强烈的时代特征,使得所有有关技术创新的理论和实践都必须正视经济、社会和生态三者间紧密联系与协调发展的现实问题。与此同时,考察任何技术创新活动的基本性质,都必须依据系统整体性原则及系统科学范畴的协同学方法论。技术创新的三维视野,旨在纠正传统技术创新理论狭隘的经济增长观及其在认识上的误导,以使之符合21世纪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时代要求。
关键词:
系统整体 生态可持续 协调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