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06)
- 2023(11908)
- 2022(10212)
- 2021(9123)
- 2020(7925)
- 2019(18292)
- 2018(18084)
- 2017(35305)
- 2016(19251)
- 2015(22038)
- 2014(22244)
- 2013(22380)
- 2012(21154)
- 2011(19489)
- 2010(19652)
- 2009(18883)
- 2008(18633)
- 2007(16960)
- 2006(15035)
- 2005(13997)
- 学科
- 济(101469)
- 经济(101360)
- 管理(58435)
- 业(52934)
- 企(43312)
- 企业(43312)
- 方法(40142)
- 数学(35773)
- 数学方法(35491)
- 财(24800)
- 中国(22602)
- 农(22255)
- 地方(21697)
- 制(20331)
- 业经(19003)
- 学(18763)
- 贸(16650)
- 贸易(16642)
- 易(16063)
- 务(14670)
- 融(14657)
- 金融(14653)
- 农业(14640)
- 财务(14635)
- 财务管理(14596)
- 银(14550)
- 银行(14514)
- 体(14402)
- 地方经济(13978)
- 行(13826)
- 机构
- 大学(291509)
- 学院(289175)
- 济(134495)
- 经济(131847)
- 管理(107282)
- 研究(102971)
- 理学(91286)
- 理学院(90287)
- 管理学(88881)
- 管理学院(88332)
- 中国(80074)
- 财(63494)
- 京(60383)
- 科学(59210)
- 所(53231)
- 财经(49469)
- 农(48035)
- 研究所(47619)
- 中心(46708)
- 江(44994)
- 经(44645)
- 经济学(43736)
- 业大(40599)
- 经济学院(39201)
- 北京(38215)
- 农业(37628)
- 财经大学(36430)
- 院(35941)
- 范(35256)
- 师范(34915)
- 基金
- 项目(182054)
- 科学(143195)
- 基金(133827)
- 研究(131965)
- 家(116089)
- 国家(115198)
- 科学基金(98082)
- 社会(86623)
- 社会科(82258)
- 社会科学(82234)
- 省(70086)
- 基金项目(70009)
- 自然(61516)
- 教育(60444)
- 自然科(60076)
- 自然科学(60057)
- 自然科学基金(59017)
- 划(58659)
- 资助(55984)
- 编号(51915)
- 成果(43499)
- 部(41826)
- 重点(41432)
- 发(39626)
- 创(37079)
- 制(36938)
- 国家社会(36635)
- 课题(36333)
- 教育部(36163)
- 创新(34992)
共检索到449592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隋建利 刘金全
本文基于时变参数马尔科夫阶段变迁模型,通过甄别中美两国货币增长不确定性与经济周期联动机制的差异性,发现中国(美国)货币增长不确定性处于"低波动状态"的持续性弱于(强于)其处于"高波动状态"的持续性,非预期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稳定性产生微弱(显著)的冲击影响,由货币政策冲击引发的货币增长不确定性能够促进(阻碍)宏观经济增长,而由宏观经济冲击引发的货币增长不确定性能够抑制(微弱推动)宏观经济增长;与美国相比较,中国货币增长不确定性总体更为剧烈,其处在"低波动阶段"时的持续性更弱而处在"高波动阶段"时的持续性更强;中国货币增长不确定性主要由宏观经济冲击所引致,而在美国宏观经济冲击以及货币政策冲击共同产...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刘尧成 战文清
本文基于1998Q1-2022Q4时段数据,比较分析不同货币政策冲击下中国金融周期和经济周期的联动机制。主要研究结论包括:(1)中国的金融周期和经济周期总体上呈现反向波动,并在不同频域内交叉领先波动,但在二者的主周期频域内金融周期领先经济周期波动;(2)相较于数量型货币政策,价格型货币政策冲击更能拟合中国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的联动性特征;(3)在货币政策冲击引起经济周期波动的过程中,金融周期的部分中介效应是二者联动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效应分别在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冲击下起到了金融加速器和金融减速器作用。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田素华 谢智勇
文章基于HP滤波等多种周期项分解方法,对1960~2016年中国和美国经济波动的周期特征、持续性等进行比较,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和交叉相关系数检验研究中美两国经济的协同关系。研究表明,中国人均GDP波动幅度超过美国,持续性(时间序列相关)短于美国;中国经济收缩深度和扩张深度超过美国;中国分类经济指标的波动性从大到小排序为进口贸易、出口贸易、企业投资、政府支出、居民消费,居民消费平滑度低于美国。中美两国经济的协同关系有不断加强态势,居民消费是中美两国协同程度最高的分类经济指标。美国经济波动是中国经济波动的格兰杰原因。基于SVAR模型的脉冲响应过程显示,双边贸易是美国经济波动影响中国经济的重要渠道; 1单位美国人均GDP正向波动在当期会对中美双边贸易总额产生1. 0041单位的正向冲击,对中国人均GDP造成0. 3635单位的正向冲击。在中国省区和美国州区,高收入地区的经济波动(波动持续时间和波动深度)低于低收入地区,收入水平与经济周期波动呈负相关关系;中国省区之间的经济协同高于美国州区;中国省际经济与美国国家层面经济之间总体上呈负相关关系,美国州际经济与中国国家层面经济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中美两国高收入地区经济的外部相关性比较低,经济独立性高于中低收入地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贾俊雪 郭庆旺 曹永刚
本文以1994-2005年间的月度数据为基础,利用时变参数马可夫情势转换模型将我国货币增长不确定性分解为宏观政策层面引发的不确定性和经济冲击引发的不确定性,进而考察两类货币增长不确定性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济冲击所引发的货币增长不确定性是我国货币增长不确定性的主要根源,且不利于我国宏观经济稳定,而宏观政策层面引发的不确定性则有助于我国宏观经济稳定。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刘刚
如何阐释和说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路径的差异性、增长状态的多样性,建立经济增长不确定性理论,是90年代末以来国外经济增长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本文从经济系统的自组织性出发,基于经济增长的要素性质、多部门组成,应用系统自组织理论,研究经济增长的路径演化、状态转移和结构变迁,以建立经济增长不确定性的自组织机制。
关键词:
经济增长 不确定性 自组织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喜艳 陈乐一
本文利用1998-2014年的跨国面板数据,通过建立联立方程模型,实证研究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差异对经济周期协同的直接影响与间接影响。测度结果表明: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差异最小,经济周期协同程度最高且较为稳定,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差异程度最大且波动幅度较为剧烈,经济周期协同程度明显弱于发达国家。由实证结果可知,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差异对经济周期协同的直接影响平均约为-15.680,通过贸易和投资渠道的间接影响分别为8.222、1.037,总影响为-6.421。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喜艳 陈乐一
本文利用1998-2014年的跨国面板数据,通过建立联立方程模型,实证研究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差异对经济周期协同的直接影响与间接影响。测度结果表明: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差异最小,经济周期协同程度最高且较为稳定,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差异程度最大且波动幅度较为剧烈,经济周期协同程度明显弱于发达国家。由实证结果可知,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差异对经济周期协同的直接影响平均约为-15.680,通过贸易和投资渠道的间接影响分别为8.222、1.037,总影响为-6.421。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倪克湖
关于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物价上涨之间的关系问题,一直是经济学界关心的热点,也是目前我国理论界研究的焦点。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货币高供给、经济高增长、物价频繁波动的现象。为使经济长期平稳而高速地增长,物价保持低而平稳的水平,宏观经济调控部门曾采取多种措施调控货币供给,然而,其结果总不令人满意。为什么这种在国外行之有效的调控手段在我国却不奏效呢?笔者认为: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我国经济体制尚在转轨时期,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物价上涨之间还未形成稳定的关系。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芦丽静 朱炎亮 单海鹏
本文使用美国西北大学、斯坦福大学和芝加哥大学研究人员最新建立的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指数作为经济不确定性的衡量指标,研究了经济不确定性对中国各省市最终消费的影响途径及影响程度。研究结果显示,经济不确定性冲击导致各地区的人均消费水平出现显著性下降,且影响程度呈现地区差异化特征。经济不发达地区由于金融体系特别是消费信贷制度不完善,居民收入来源单一,其人均消费对经济不确定性冲击的反应更为敏感。结论表明,政府应通过合理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稳定性,发展消费信贷体系,实现居民收入的多元化的方式缓解经济不确定对最终消费的消极影响。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马轶群
经济不确定性是我国宏观经济波动的重要原因,本文通过构建一个考虑消费习惯形成的实际经济周期理论模型,探讨了经济不确定性、技术进步和劳动供给对我国宏观经济波动影响的内在机理及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经济不确定性、技术进步和劳动供给冲击可以解释中国经济波动的大部分,其中,经济不确定性冲击的贡献最大;另一方面,经济不确定性、技术进步和劳动供给冲击均具有长期性,其中,经济不确定性对宏观经济变量以负向冲击为主,而技术进步和劳动供给的冲击与此相反。此外,消费习惯形成仅在短期内可以弱化外生变量的冲击,从长期来看,消费习惯形成对宏观经济波动没有影响。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刘尧成 丁剑平
本文指出人民币兑美元实际汇率波动可能与中美两国间相对经济周期具有紧密的联动性,为此,本文首先构造了一个理论模型对两国间实际汇率波动与相对经济周期关联的存在性进行了论证,随后应用频谱分析技术对1994:Q1至2011:Q4人民币兑美元实际汇率波动与中美相对经济周期的联动性进行了实证检验。主要的结论有两个,一是在样本时段内中美相对经济周期领先于人民币兑美元实际汇率的波动,二是在4年左右一个波动周期的频域内二者的联动性最高。以上结论说明中美相对经济周期是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动的决定因素,而调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并不能改变中美两国经济的失衡关系。
关键词: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 相对经济周期 频谱分析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勇 方阳娥
随着银行间债券市场逐步成为我国商业银行调剂资金头寸和债券投资的重要场所 ,人民银行的公开市场操作开始注重对超额准备和市场流动性状况这两大操作目标的协调。本文梳理了各种对人民银行调控操作目标造成影响的冲击因素 ,研究了人民银行在公开市场操作中所采取的响应方式 ,结果表明 ,当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和商业银行的资产组合行为变动而造成冲击时 ,人民银行难以分别以确定的力度和方向作出响应 ,从而难以实现两大目标的一致性。
关键词:
银行间债券市场 操作目标 冲击 不确定性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傅勇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伴有多重的结构失衡。这些失衡当然是不合意的,但本文认为,它们在很大程度上是经济迅速成长的"并发症",而不是一成不变的起点和基础。这些失衡不仅是可以被理论解释的,也符合一些先行国家的发展经验。自19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宏观经济运行总体上处在"高增长、低通胀"的格局之中,中间也出现过通货紧缩、过热等波动,但相比之下,资产价格膨胀的风险更值得关注。危机以来,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央行采取了强有力的应对措施,这是大萧条没有再次发生的重要原因,但从中长期看,货币环境回归常态之路还布满荆棘。
关键词:
结构失衡 分权 金融发展 货币政策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贾玉成 张诚
本文基于2001—2016年中国企业对91个国家(地区)的跨国并购数据,就经济周期、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跨国并购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中国企业具有显著"逆周期"并购特征,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并购正相关,并且在国有企业样本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并购的"逆周期"特征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表现尤为明显;进一步检验发现,双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差异和双边市场增长潜力差距均正向影响企业跨国并购。因此,对中国"逆周期"跨国并购的理解需要把握双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具体内涵。
关键词:
经济周期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 跨国并购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贾玉成 常烃
本文使用2006~2014年31个国家对华贸易摩擦数据,实证检验了经济周期、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贸易摩擦的影响。结果发现:经济下行趋势扩大贸易摩擦规模显著;东道国和母国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贸易摩擦显著正相关,且东道国相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贸易摩擦呈正相关,表明东道国是对华贸易摩擦的"主导者"。基于以上结论,本文就应对外部市场环境、降低不确定性,化解贸易争端、改善贸易质量,构建合作共赢的经贸关系建言献策。
关键词:
经济周期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 贸易摩擦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