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05)
2023(12487)
2022(10849)
2021(10052)
2020(8488)
2019(19453)
2018(19467)
2017(37546)
2016(20230)
2015(22874)
2014(22780)
2013(22771)
2012(20929)
2011(19052)
2010(19019)
2009(17521)
2008(16737)
2007(14514)
2006(12912)
2005(11397)
作者
(58914)
(48751)
(48588)
(46323)
(31196)
(23369)
(22069)
(19337)
(18779)
(17444)
(16672)
(16618)
(15565)
(15478)
(15062)
(14904)
(14567)
(14244)
(13884)
(13858)
(12142)
(12076)
(11754)
(11213)
(11060)
(10820)
(10722)
(10569)
(9881)
(9436)
学科
(101987)
经济(101896)
管理(57218)
(51690)
(43225)
企业(43225)
方法(41080)
数学(35945)
数学方法(35610)
地方(23365)
中国(22749)
(20965)
(20319)
业经(19477)
(18902)
(15260)
贸易(15253)
地方经济(14749)
(14649)
(14269)
(14140)
农业(14120)
环境(13861)
理论(13694)
(12393)
金融(12392)
技术(11934)
(11810)
银行(11768)
(11476)
机构
大学(293994)
学院(290750)
(125347)
经济(122836)
管理(116424)
理学(101303)
研究(100563)
理学院(100197)
管理学(98520)
管理学院(98005)
中国(73115)
(61945)
科学(61261)
(53280)
(50462)
研究所(46055)
中心(44087)
(43977)
财经(43385)
业大(42385)
(41200)
(39436)
北京(39307)
经济学(38405)
(37814)
师范(37506)
(36314)
农业(34434)
经济学院(34266)
(33199)
基金
项目(199460)
科学(156889)
基金(145621)
研究(145495)
(126330)
国家(125336)
科学基金(107762)
社会(92818)
社会科(88042)
社会科学(88016)
基金项目(77491)
(77096)
自然(69698)
自然科(68061)
自然科学(68051)
自然科学基金(66806)
教育(65883)
(64610)
资助(60381)
编号(58472)
成果(47083)
重点(44268)
(44072)
(42861)
(40966)
课题(39997)
创新(38299)
国家社会(38172)
教育部(38032)
科研(37915)
期刊
(139984)
经济(139984)
研究(89109)
中国(53135)
学报(44882)
管理(43605)
科学(41960)
(39595)
(38449)
大学(33880)
学学(31969)
教育(28509)
农业(27947)
技术(25299)
经济研究(23313)
(22949)
金融(22949)
财经(21520)
业经(20476)
(18454)
问题(17915)
技术经济(15761)
图书(14999)
理论(14765)
(14163)
科技(13582)
实践(13291)
(13291)
现代(13244)
(12979)
共检索到4276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田素华  谢智勇  
文章基于HP滤波等多种周期项分解方法,对1960~2016年中国和美国经济波动的周期特征、持续性等进行比较,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和交叉相关系数检验研究中美两国经济的协同关系。研究表明,中国人均GDP波动幅度超过美国,持续性(时间序列相关)短于美国;中国经济收缩深度和扩张深度超过美国;中国分类经济指标的波动性从大到小排序为进口贸易、出口贸易、企业投资、政府支出、居民消费,居民消费平滑度低于美国。中美两国经济的协同关系有不断加强态势,居民消费是中美两国协同程度最高的分类经济指标。美国经济波动是中国经济波动的格兰杰原因。基于SVAR模型的脉冲响应过程显示,双边贸易是美国经济波动影响中国经济的重要渠道; 1单位美国人均GDP正向波动在当期会对中美双边贸易总额产生1. 0041单位的正向冲击,对中国人均GDP造成0. 3635单位的正向冲击。在中国省区和美国州区,高收入地区的经济波动(波动持续时间和波动深度)低于低收入地区,收入水平与经济周期波动呈负相关关系;中国省区之间的经济协同高于美国州区;中国省际经济与美国国家层面经济之间总体上呈负相关关系,美国州际经济与中国国家层面经济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中美两国高收入地区经济的外部相关性比较低,经济独立性高于中低收入地区。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贺书锋  郭羽诞  
经济周期国际协同是中国对外开放过程中的重要经济现象。本文考察了1960-2007年间中国与27个主要贸易伙伴国经济周期协同性的发展变化,发现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尤其与亚洲国家周期协同性在增强,而与发达国家周期协同性在减弱。协同性指标和Granger检验进一步证实中国与样本国经济周期协同性具有群体差异性特征,聚类分析可以把27个样本国划分为主动高协同亚洲国家、被动高协同发展中国家、中协同发达国家、低协同发达国家等四个特征明显的类别。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刘尧成  丁剑平  
本文指出人民币兑美元实际汇率波动可能与中美两国间相对经济周期具有紧密的联动性,为此,本文首先构造了一个理论模型对两国间实际汇率波动与相对经济周期关联的存在性进行了论证,随后应用频谱分析技术对1994:Q1至2011:Q4人民币兑美元实际汇率波动与中美相对经济周期的联动性进行了实证检验。主要的结论有两个,一是在样本时段内中美相对经济周期领先于人民币兑美元实际汇率的波动,二是在4年左右一个波动周期的频域内二者的联动性最高。以上结论说明中美相对经济周期是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动的决定因素,而调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并不能改变中美两国经济的失衡关系。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星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美两国经贸往来日益密切。从两国经济周期的同步程度来看,这三十年中,两国经济周期同步波动主要出现在2000年以后,我国进出口、投资等指标与美国消费之间的高度相关以及美国进出口与我国投资的高度相关是这种同步性得以实现的主要原因之一。中美两国经济周期的同步运动,主要源于美国经济周期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隋建利  刘金全  
本文基于时变参数马尔科夫阶段变迁模型,通过甄别中美两国货币增长不确定性与经济周期联动机制的差异性,发现中国(美国)货币增长不确定性处于"低波动状态"的持续性弱于(强于)其处于"高波动状态"的持续性,非预期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稳定性产生微弱(显著)的冲击影响,由货币政策冲击引发的货币增长不确定性能够促进(阻碍)宏观经济增长,而由宏观经济冲击引发的货币增长不确定性能够抑制(微弱推动)宏观经济增长;与美国相比较,中国货币增长不确定性总体更为剧烈,其处在"低波动阶段"时的持续性更弱而处在"高波动阶段"时的持续性更强;中国货币增长不确定性主要由宏观经济冲击所引致,而在美国宏观经济冲击以及货币政策冲击共同产...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杨开忠  欧阳一漪  王宇光  
通过研究1979—2017年我国31个省(区市)经济周期的波动特征和协动性水平发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省域经济周期波动呈现平滑化、微波化特征,1995年后协动性水平明显增强,密度、距离、分割、异质性(即"4D")对省域经济周期协动性均具有显著影响。在"4D"影响中,地理毗邻与周期协动性负相关,反映出我国相邻各省域间分割严重,行政和贸易壁垒问题较强;人均GDP差距与周期协动性正相关,反映出我国省域经济周期协动性水平整体虽然提高,但人均收入扩大的趋势尚未改善。在分区域"4D"影响分析中发现,东部地区受外商直接投资度、产业结构差异影响最大,中部地区受对外开放度、人均GDP差距影响最大,西部地区受对外开放度、产业结构差异影响最大。地理毗邻变量在东、中、西部三地的回归结果均不显著,说明三地内部省域分割仍然比较严重,区域一体化程度有待提高。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宋玉华  周阳敏  
世界经济周期(World Business Cycle)是指整个世界的经济活动作为一个个具有理性的个体而组成的理性整体所具有的波动现象。当然从广义上说,国际经济周期(International Business Cycle)也是世界经济周期的阶段性表现,主要是从一个国家出发,本国与他国组成的“国际”经济活动所呈现出来的经济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高铁梅  
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度发展令世人瞩日,但伴随着经济增长的景气波动却非常激烈,经济的过热期和调整期交互式地反复出现,为了避免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大起大落现象,我国近年来加强了对景气循环的研究分析与预测工作。因此,利用增长循环的观点来研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乐一  彭晓莲  李玉双  
本文从经济周期长度、深度、形态三个方面的6个指标出发,研究1953—2010年我国各地区经济周期的差异性。其研究结果表明,改革开放前后,我国各地区经济周期在长度、深度、形态上都存在较大差异。通过比较分析,进一步发现:与改革开放前相比,改革开放后我国各地区经济周期在长度上的差异程度在增大,而在深度与形态方面,其差异程度在减小。本文研究结论可以为今后我国地区经济周期差异方面的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并且可以为国家相关区域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陈太明  
本文基于Lucas基准模型,采用中国1985 ̄2005年间的国家一级城乡居民消费数据、省一级居民消费数据、省一级城乡居民消费数据对中国经济周期福利成本的城乡间差异性、地区间差异性、地区内城乡间差异性进行定量分析,并且通过1952 ̄2005年间的国家一级居民消费数据实证分析中国经济周期福利成本的阶段差异性。定量研究结果显示:采用中国省一级的居民消费数据得到的中国经济周期福利成本,不仅大于国家一级居民消费数据估计的中国经济周期福利成本,而且远远大于Lucas(1987)的估计结果;中国经济周期的福利成本存在显著的城乡间差异性、地区间差异性、地区内城乡间差异性和阶段差异性。因此,中国政府在重视经济增...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罗光强  曾伟  
基于中国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工业经济增长对其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影响很大,主要表现为协同性和非对称性特征。其协同性加速了国民经济周期性波动的长期趋势,其非对称性增强了国民经济周期性波动的上升趋势。为此,中国的经济发展必须继续实行积极而有效的工业化发展战略,特别是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以进一步增强其协同性和非对称性,促进国民经济继续又好又快增长。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孙茂辉  
一、引言 经历35年高速增长后,韩国经济97年底出现金融危机。根据IMF的处方,韩国实行了激进的经济改革。战胜98年5.8%的收缩后,99年实现了将近10%的增长。韩国央行2000年5月23日宣布,今年一季度的GDP比去年同期增长12.8%,制造业部门的产量比去年同期增加23%,商品出口额升幅为28.6%,国内工厂投资猛增63.3%。所有这些数字似乎映射了结束IMF管制的韩国又一次创造了“汉江奇迹”。但新近研究表明(Editorial of The Korea Economic Daily,1999;Kwak Sang—Kyung,2000),近期韩国经济卓绩不是源于国内生产率的提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邹浩  
文章以我国改革以来东西部经济周期波动的特征比较为例,得知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空间差异是:1995年是改革之后东西部经济波动的一个转折点,在1978~1995年期间东部的波幅大于西部的波幅,而1996~2004年期间则刚好相反。造成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空间差异的主要是宏观经济政策、经济体制改革、出口、产业结构等。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丁守海  
关于就业周期与经济周期的波动关系,国外最新研究成果表明:(1)一致性波动的传统观点并不能反映问题的全貌,需要从几个维度对其进行补充和修正。(2)相对于非生产型工人、大企业、公共部门,生产型工人、中小企业、私人部门的就业周期与经济周期更加吻合。(3)经济周期的不同冲击源会对就业产生不同后果,即便同一冲击源,在不同的政策环境下也会产生迥异的结果。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宋涛  郑挺国  
从区域层面探寻经济周期特征和规律,对深入理解和把握区域与国家层面的经济运行规律,提高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我国1978—2009年间的经济数据,运用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研究了中国区域经济周期的阶段性变化以及区域与国家间经济周期的联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区域周期和国家周期都在1993年前后呈现显著的结构性变化,区域经济周期差异性明显,区域与国家间经济周期协同性较高,且在突变点后中西部区域的协同性比较接近,而东部区域的协同性差异较大。有鉴于此,只有从国家层面建立充分反映区域经济特点的宏观政策体系以及发挥宏观政策的结构性功能,才能提高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并缩小区域间宏观经济政策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