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52)
- 2023(8292)
- 2022(7142)
- 2021(6401)
- 2020(5768)
- 2019(13162)
- 2018(12915)
- 2017(25205)
- 2016(13739)
- 2015(15790)
- 2014(16188)
- 2013(16370)
- 2012(15780)
- 2011(14564)
- 2010(14909)
- 2009(14114)
- 2008(14043)
- 2007(12894)
- 2006(11459)
- 2005(10539)
- 学科
- 济(83413)
- 经济(83347)
- 管理(37734)
- 业(34874)
- 方法(31924)
- 数学(28416)
- 数学方法(28198)
- 企(27444)
- 企业(27444)
- 地方(19521)
- 中国(17085)
- 农(16817)
- 学(16349)
- 财(15123)
- 业经(14116)
- 地方经济(13331)
- 贸(12968)
- 贸易(12964)
- 易(12434)
- 制(12110)
- 农业(11259)
- 融(10643)
- 金融(10641)
- 和(10577)
- 环境(10189)
- 银(9778)
- 银行(9753)
- 行(9341)
- 体(9089)
- 理论(8865)
- 机构
- 大学(218109)
- 学院(215516)
- 济(102041)
- 经济(100133)
- 管理(79639)
- 研究(78324)
- 理学(68274)
- 理学院(67424)
- 管理学(66290)
- 管理学院(65875)
- 中国(58261)
- 科学(46654)
- 京(45643)
- 财(43741)
- 所(41325)
- 农(37632)
- 研究所(37433)
- 财经(34958)
- 中心(34744)
- 经济学(33067)
- 江(32758)
- 业大(31539)
- 经(31493)
- 农业(29765)
- 经济学院(29634)
- 北京(29162)
- 范(27805)
- 师范(27531)
- 院(26943)
- 财经大学(25661)
- 基金
- 项目(135244)
- 科学(105718)
- 基金(98407)
- 研究(97326)
- 家(85626)
- 国家(84955)
- 科学基金(71638)
- 社会(63262)
- 社会科(59935)
- 社会科学(59914)
- 省(52052)
- 基金项目(51819)
- 自然(45038)
- 教育(44442)
- 自然科(43988)
- 自然科学(43973)
- 划(43846)
- 自然科学基金(43203)
- 资助(41319)
- 编号(38388)
- 成果(31920)
- 部(30897)
- 重点(30731)
- 发(30500)
- 创(27397)
- 课题(26752)
- 教育部(26414)
- 国家社会(26391)
- 科研(25899)
- 创新(25751)
- 期刊
- 济(118117)
- 经济(118117)
- 研究(67336)
- 中国(39508)
- 财(34051)
- 农(33802)
- 学报(33743)
- 科学(30616)
- 管理(28724)
- 大学(25147)
- 学学(23834)
- 农业(22569)
- 经济研究(20041)
- 融(19653)
- 金融(19653)
- 技术(18420)
- 财经(18403)
- 教育(17636)
- 业经(16566)
- 经(15945)
- 问题(15825)
- 技术经济(13165)
- 贸(12952)
- 统计(12304)
- 业(12280)
- 世界(11982)
- 国际(11570)
- 商业(10805)
- 策(10717)
- 理论(10031)
共检索到3284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许姣丽
运用中美两国1980—2013年间的经济数据,在经济冲击理论基础上通过施加短期约束条件,建立三变量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识别出中美两国三类结构性经济冲击,并对比分析经济冲击的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供给冲击、需求冲击和货币冲击是两国经济冲击的主要来源,各类经济冲击对两国主要经济变量的影响程度不同;两国经济冲击的作用机制有共同特征,也存在明显差异。通过比较分析明确了我国经济冲击特征,从而为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提供参考。
关键词:
经济冲击 作用机制 比较分析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宋海云
中国和美国是构成全球经济的两个重要国家,研究其经济波动问题的意义重大。本文构建了一个两部门的实际经济周期(RBC)模型,利用贝叶斯法重点实证研究了技术冲击和投资冲击对中美两国经济波动影响的比较效应。研究发现,技术冲击均是解释中美两国经济波动的主要来源,且技术冲击对中国经济波动的影响大于对美国的影响;投资冲击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小于技术冲击,而投资冲击对美国资本存量和实际投资波动的解释力度大于技术冲击;中美两国各经济变量受技术冲击和投资冲击的波动幅度各有不同,尤其消费和劳动波动的特征差异比较明显,表现为美国的劳动波动性较大,而中国的消费波动性较大。
关键词:
技术冲击 投资冲击 经济波动 中国 美国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尧成 徐晓萍
文章为分析我国经济外部失衡问题,运用当前国际经济学领域先进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两国模型研究方法,模拟了在不同消费替代弹性下以技术冲击为代表的供给冲击和以货币冲击为代表的需求冲击对一国经济外部失衡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这两种冲击发生后该国的外部资产和汇率水平会从初始的"0均衡"状态偏离,而到最终收敛大约需要10年到15年的时间。这可以很好地解释当前我国的经济外部失衡,文章也依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韩兆洲 黎中彦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已重新成为全球经济大国之一。本文利用C-D生产函数和索洛增长模型对中国中长期经济发展进行预测,在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美国中长期经济发展进行预测,探讨了在不同情况下中美两国经济的对比分析和追及问题。本文预测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只要保持平稳增长,将在2030年前实现多个目标:一是GDP超过美国;二是人均GDP超过1.7万美元;三是人均国民总收入接近高收入国家行列;四是商品零售额、商品进口额等宏观指标赶上美国。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肖争艳 程冬 戴轶群
本文利用微观调查数据研究了中美两国通胀冲击的财产再分配效应。本文的定量研究结果表明,通胀冲击将侵蚀中国家庭部门的财产,并进一步恶化家庭间的财产分布;而美国的情况却截然相反。从通胀再分配效应的视角出发,本文建议我国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应当更加重视民生目标,逐步建立起多种形式的通胀补贴制度,以增强社会底层的通胀承受能力。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肖志敏 杨军
利用GTAP模型分别模拟分析2018年初中美贸易摩擦的长期和短期经济影响,结果发现,中美两轮贸易加税全部实施,短期内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会减少约295亿美元,美国对世界逆差减少257亿美元,中国对世界顺差增加108亿美元。此外,中国实际GDP、福利和就业率分别下降0.37%、503亿美元和0.52%;美国分别下降0.28%、515亿美元和0.38%。长期来看,中美宏观负面冲击在一定程度上均会得到缓解。在产业影响方面,中国弱夕阳产业、新兴产业部门分别在两轮贸易摩擦中受到较大冲击,农业部门普遍受益,夕阳产业部门影响不大,其中电子设备和机械设备等新兴产业产出均下降1.14%。美国农业、夕阳产业在两轮贸易摩擦中负面影响较大,其中油菜籽和植物纤维产出分别下降17.9%和14.3%。总体而言,中美贸易摩擦对双方都带来较大冲击,而且其影响会随着摩擦的升级而扩大。
关键词:
贸易摩擦 关税 GTAP模型 经济影响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吕江林 申屠廉盛
构建一个包含异质性企业的两国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研究中美贸易战对两国产生的宏观经济效应。主要结论是:美国对中国发起贸易战,或者贸易战加码,若中国不反制,在中短期会导致中国产出和贸易盈余等宏观经济指标明显恶化,而美国相应指标明显改善;若中国基本对等反制,会在中短期里使中国产出和贸易盈余等指标得到一定提升,而美国相应指标呈现恶化;无论中国是否反制,中国居民的消费和福利水平都会出现一定的恶化,反制还会恶化更多一些;如果中国不反制,美国居民的消费和福利水平也会出现一定的恶化,而如果中国基本对等反制,则美国居民的消费和福利水平会更加恶化。中国应坚决反对贸易战,若美国执意发动和升级贸易战,中国应坚决予以对等反制以迫使美国停止贸易战。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汤向俊 任保平
本文建立了一个将个人工作期分为两期的增长模型,该模型表明,消费信贷市场完美程度将对经济增长结构产生显著影响。利用中美两国数据进行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消费信贷对经济增长结构影响显著,消费信贷比率提高将使消费占GDP比率上升;收入差距并不是导致中国消费占GDP比率下降的原因。为提高消费占GDP比率,我们应完善社会信用体系,降低信用贷款的交易成本,放宽金融业的准入限制,促进竞争,增加消费信贷供给,放松居民预算约束;同时增加政府的社会福利支出,为居民消费提供稳定预期,降低预防性储蓄动机,扩大内需。
关键词:
信贷偏好 低消费 高投资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徐久香 拓晓瑞 杨文芳
全球价值链下,越来越多的服务通过物化在商品中实现了可贸易,一国出口中的服务含量不仅包括服务本身跨境流动价值,还包括商品跨境流动中所隐含的服务价值。基于贸易增加值角度,测算1995—2011年中美两国出口中的服务含量及其在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的变化及发展趋势,研究表明:中国总出口中的服务含量(尤其是境内服务含量)明显低于美国,而境外服务含量高于美国,中国服务出口增值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有待提高;服务业和建筑业的出口服务含量最高,除电力、煤气和水供应业外,中国各行业出口的境内服务含量均低于美国;中国总出口中的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俊生 王淑杰
国会作为公众的代理机构,具有监督政府预算决策的权力。实践中从世界范围来看议会的这一权力正在弱化。美国国会拥有强大的预算决策监督权,除政治、经济、文化等原因外,国会预算决策监督权的运行机制对于保障国会权力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我国人大预算权力属于最弱的等级,可适当借鉴美国经验,从修订《预算法》、加强组织建设、强化审批和提高透明度等方面着手改善我国人大运行机制,从而提升人大的预算地位。
关键词:
国会 预算权力 实现机制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刘义圣
进入1999年、2000年以来,以美国为首的主要的工业发达国家(除日本外)普遍刮起一股升息风。其中,相当一部分国家为防止资本流动所带来的外部冲击以及为改善国际收支、保持汇率稳定相应提高了利率并取得一定成效。相比之下中国的利率政策,自从1996年至今,连续降息七次而效果不显著,因此本文着重分析美国利率政策的实施过程及成效,对中国利率政策的操作能获得一些借鉴与启示。
关键词:
利率政策 比较 成效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田虎伟
通过中美两国若干高等教育期刊中研究方法状况的文献调查和比较分析发现,就其高等教育研究所使用的研究方法本身而言,两国学术界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就其高等教育专业博士研究生所接受的研究方法训练而言,美国方面尽管也存在着不足,但是我国方面存在着严重不足。由此得出两点启示:第一,从研究范式层面看,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研究中,定性与思辨研究结构有待优化,定量与实证研究有待加强,混合方法研究亟待发展;第二,从研究能力提高的角度看,应加强研究方法的研究和对研究者的训练,提高研究者的研究方法修养,树立研究方法意识等。这些都是我国高等教育研究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高等教育 研究方法 文献调查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杜昕然
零售百强是中美两国零售业发展的缩影,通过对中美两国零售百强的销售规模、门店数量、业态结构、店效、人效等指标的比较,得出了中国零售业处在行业生命周期的成长期,美国零售业处在行业生命周期的成熟期等结论。根据数据对比和结论分析,认为中国零售业在发展中应该以市场机制为主体、以经营能力为核心、以比较优势为关键,建立专业化和多业态经营共同发展的零售局面。
关键词:
零售百强 中国零售 美国零售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王炳焕
消费者利用线上、线下的社区(团、群)、沙龙、培训等工具进行"连接",实现合作或互利消费的经济模式,包括拥有、租赁、使用或互相交换物品与服务、集中采购等方面的合作,被称为协同消费(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是一种共享经济模式。协同消费理念是波茨曼在其《我的就是你的,论合作式消费的兴起》一书中提出的,她将协同消费模式划分为三个层面:第一是产品服务共享,如拼车、租车;第二是产品的再流通,如交换闲置物品;第三是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肖卫国 卓超
美国对华直接投资与中美两国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的实证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增长在短期和长期内均是美国对华直接投资的重要原因;但美国对华直接投资在促进美国经济增长的同时,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从美国对华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看,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美资企业仍然具备很强的投资动机,中国在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地位将不断提高。因此,中国稳步扩大引进美国直接投资必须同如何有效促进经济增长有机结合起来,特别是要优化美国对华直接投资结构,引导其向知识化和技术化方向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