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787)
2023(15560)
2022(13604)
2021(12789)
2020(10854)
2019(24939)
2018(24426)
2017(47549)
2016(25415)
2015(28658)
2014(28433)
2013(27887)
2012(25164)
2011(22584)
2010(22285)
2009(20470)
2008(19724)
2007(16783)
2006(14469)
2005(12316)
作者
(70560)
(58720)
(58098)
(55465)
(37444)
(28088)
(26618)
(23033)
(22225)
(20523)
(20063)
(19637)
(18405)
(18244)
(18044)
(17689)
(17512)
(17457)
(16817)
(16717)
(14241)
(14221)
(14145)
(13418)
(13096)
(12917)
(12862)
(12746)
(11623)
(11513)
学科
(99991)
经济(99851)
管理(74530)
(70342)
(59566)
企业(59566)
方法(48851)
数学(41885)
数学方法(41286)
(25874)
(25692)
中国(24783)
业经(22442)
(21525)
(18917)
地方(18613)
(18394)
贸易(18386)
(17816)
理论(17711)
农业(17139)
(16524)
财务(16449)
财务管理(16413)
(15943)
企业财务(15524)
环境(15483)
(15460)
银行(15422)
技术(15386)
机构
大学(356037)
学院(354069)
管理(143881)
(139346)
经济(136439)
理学(125870)
理学院(124524)
管理学(122238)
管理学院(121588)
研究(113387)
中国(83496)
(74338)
科学(70212)
(63404)
(54985)
(52434)
业大(51957)
中心(51847)
财经(51744)
研究所(50472)
(48982)
(47886)
师范(47433)
(47181)
北京(46548)
经济学(41973)
(41888)
农业(41031)
(40252)
财经大学(38845)
基金
项目(249954)
科学(197323)
研究(183151)
基金(182523)
(158389)
国家(157107)
科学基金(136130)
社会(116119)
社会科(109952)
社会科学(109924)
基金项目(97254)
(96728)
自然(88994)
自然科(86911)
自然科学(86893)
自然科学基金(85307)
教育(84676)
(81635)
资助(75267)
编号(74567)
成果(59185)
(55506)
重点(55471)
(52543)
(51881)
课题(50355)
创新(48349)
教育部(48091)
科研(48002)
国家社会(47591)
期刊
(145322)
经济(145322)
研究(99372)
中国(60518)
学报(53751)
管理(50872)
科学(50393)
(47734)
(46472)
大学(41614)
学学(39132)
教育(38408)
农业(32681)
技术(30562)
(27059)
金融(27059)
业经(24789)
财经(24330)
经济研究(23166)
(20730)
问题(18967)
图书(17465)
(16780)
科技(16593)
理论(16516)
技术经济(16073)
(16011)
商业(15845)
资源(15283)
实践(15215)
共检索到4968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刘洪铎  曹瑜强  
该文基于行业上游度测算理论并结合世界投入产出表,对1995-2011年中美两国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分工地位进行测度及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整体、大类行业还是单一行业,中美两国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分工地位均存在明显的差异。具体表现为:首先,在考察期内,中国整体及大部分行业的上游度指数均明显大于美国,这意味着中国整体以及大部分行业相对于美国位于全球价值链的偏上游位置;其次,中美两国整体或分行业的上游度指数的变化趋势存在明显的分化特征。其中中国整体的上游度指数在迂回波动中趋于上升,与此相反的是,美国的上游度指数则呈下降走势。上述差异一方面说明中国存在向价值链的上游环节转移的迹象,其所从事的与中间投入...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陈晓珊  
基于行业上游度测算的视角,利用WIOD的国家投入产出表,对1995—2011年中日两国的全球价值链上的分工地位展开系统的测算及比较分析。研究表明:在本文的考察期内,中国整体和细分行业基本位于全球价值链的相对上游环节,并存在进一步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间投入端转移的趋势;日本整体和细分行业基本表现出向全球价值链的最终使用端靠拢的趋向。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分解结果显示,在2003年以前,行业间效应是导致中国向全球价值链下游环节转移的主要动因,在此之后,行业内效应则成为中国向全球价值链上游环节移动的主导因素;但在推动日本转向价值链下游环节的过程中,行业间和行业内效应发挥着近乎同等作用。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陈晓珊  
基于行业上游度测算的视角,利用WIOD的国家投入产出表,对1995—2011年中日两国的全球价值链上的分工地位展开系统的测算及比较分析。研究表明:在本文的考察期内,中国整体和细分行业基本位于全球价值链的相对上游环节,并存在进一步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间投入端转移的趋势;日本整体和细分行业基本表现出向全球价值链的最终使用端靠拢的趋向。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分解结果显示,在2003年以前,行业间效应是导致中国向全球价值链下游环节转移的主要动因,在此之后,行业内效应则成为中国向全球价值链上游环节移动的主导因素;但在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邓光耀  张忠杰  
本文利用世界投入产出表数据,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测算了2000-2014年中国和世界主要国家(地区)的行业上游度,研究结果发现:(1)在2000-2014年,中国行业上游度较高的行业为采矿业,电力、热力和燃气供应业,成品油和炼焦业。与2000年相比,2014年中国大部分行业的行业上游度在上升。(2)在2014年,世界44个主要国家(地区)的平均值中,行业上游度最高的三个行业是成品油和炼焦业,采矿业,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与美国、日本以及世界44个主要国家(地区)的平均值相比,中国大部分行业(37个)的行业上游度更高,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较低;而美国则大部分行业的行业上游度比世界44个主要国家(地区)的平均值更低,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较高。因此中国需要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驱动自身行业生产向全球价值链的下游转移。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刘祥和  曹瑜强  
利用行业上游度测算方法并基于投入产出表,本文对金砖四国的分工地位展开综合测度。研究表明:无论是行业层面还是国家整体层面,中国的分工地位均领先于其它三国,但在教育、计算机、出版、物流、社区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处于相对劣势。有鉴于此,中国未来经济发展中急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高端人才培养,突出行业比较优势培育,促进国家整体及区域层面分工地位的快速提升。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张为付  戴翔  
本文综合考虑分工环节和附加值创造双重影响,基于增加值替代总出口的改进版出口上游度测算方法,利用WIOD数据测算了行业上游度和出口上游度,并结合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对中国价值链分工地位进行了再评估。结果表明,中国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确实处于中低端,但与单纯考虑生产环节所发现的分工地位进一步恶化趋势不同,综合考虑附加值创造后的测算表明,中国分工地位有改善趋势,但这一变化主要来自于制造业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改善,服务业价值链分工地位仍趋于恶化。要摆脱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不利分工地位,中国未来的产业结构调整应注重"双管齐下",不仅要依托制造业转型升级,更应以服务贸易为抓手,努力促进服务出口大发展。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张为付  戴翔  
本文综合考虑分工环节和附加值创造双重影响,基于增加值替代总出口的改进版出口上游度测算方法,利用WIOD数据测算了行业上游度和出口上游度,并结合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对中国价值链分工地位进行了再评估。结果表明,中国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确实处于中低端,但与单纯考虑生产环节所发现的分工地位进一步恶化趋势不同,综合考虑附加值创造后的测算表明,中国分工地位有改善趋势,但这一变化主要来自于制造业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改善,服务业价值链分工地位仍趋于恶化。要摆脱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不利分工地位,中国未来的产业结构调整应注重"双管齐下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齐俊妍  任奕达  
本文基于国家层面对数字经济不同维度的测度和"行业数字强度"的区分,构建了行业层面的数字经济渗透指标,以更好地识别数字经济渗透到不同行业的差异,重点考察数字经济渗透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机制与作用效果。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发展不同维度显著提高了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并以数字基础设施的影响最为显著。就机制而言,数字经济渗透通过贸易成本降低与人力资本结构升级驱动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向高端攀升。细分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行业异质性显示,数字经济渗透对中低技术制造业与信息通讯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提升的影响最为显著。此外,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关税和服务贸易壁垒对行业数字经济渗透影响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调节作用。最后从识别数字经济渗透行业差异等方面提出了较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国安  赵新泉  
本文基于2002-2010年的UNCTAD数据,选取贸易竞争力指数、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纯出口比较优势指数四个指标,测度中美两国影视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状况。结果表明:中国影视产业国际竞争力与美国存在巨大差距,但其差距呈现递减趋势。从全球价值链视角而言,中国影视产业尚处于全球影视产业价值链低端,核心价值链环节自我构建尚未完成;影视产业高端价值链运营能力不足,影视衍生品开发不够。因此,积极嵌入全球价值链,促进影视产业价值链的整合与升级才是提升中国影视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根本之道。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鞠建东  余心玎  
本文基于中国的行业上游度指标和海关贸易数据,以价值链为线索,对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贸易角色进行了定量分析。并首次考察了中国的进、出口单位价值差异与行业上游度之间的关系。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出口有两个特征。其一是同位: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上所处的位置及出口产品的种类均与发达国家相似。其二是低值:比较中国与发达国家的进、出口单位价值后发现,中国出口的产品在质量上属于低值产品,且这一现象在价值链的下游体现得尤为明显。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秦雪阳  
选取2011—2021年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35个部门的面板数据,测度各省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全球价值链区域分工地位,深入研究数字经济发展对全球价值链区域分工地位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及其子维度均会促进全球价值链区域分工地位攀升。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制度创新在数字经济发展提升全球价值链区域分工地位中发挥正向中介作用。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对全球价值链区域分工地位的提升作用在东部地区更明显。据此,应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实施动态差异化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借力数字经济提升全球价值链区域分工地位。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秦雪阳  
选取2011—2021年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35个部门的面板数据,测度各省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全球价值链区域分工地位,深入研究数字经济发展对全球价值链区域分工地位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及其子维度均会促进全球价值链区域分工地位攀升。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制度创新在数字经济发展提升全球价值链区域分工地位中发挥正向中介作用。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对全球价值链区域分工地位的提升作用在东部地区更明显。据此,应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实施动态差异化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借力数字经济提升全球价值链区域分工地位。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马晶梅  丁一兵  
中国对美国拥有巨额贸易顺差是当前美国发起中美贸易摩擦的重要原因,此次贸易摩擦主要针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因此,文章基于总贸易核算框架,采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对2000~2014年中美高技术产业的真实出口规模重新进行估算。在此基础上,考察两国高技术产业在双边贸易中的分工地位。研究得出:由于两国总出口中包含相当比例进口中间产品价值,两国尤其是中国的真实出口规模被明显高估;中国对美国高技术产业出口拥有一定市场优势,但是在全球价值链位置上与美国存在巨大差距,从而中国在双边贸易分工中处于明显劣势地位。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容金霞  顾浩  
本文基于OECD-TiVA中54个国家贸易附加值的相关数据,采用固定效应面板回归,研究影响一国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主要因素,并对各影响因素在不同发展程度国家之间的作用差异性进行比较。结果发现: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积累、金融信贷规模与创新能力的增强对于提高一国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金融信贷和创新力水平的贡献在发达国家表现的较为突出,而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积累对发展中国家优化升级的推动作用更大,但是制度环境改善带来的推动作用仅在发达国家中较为显著。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赖伟娟  钟姿华  
文章通过构建中国、欧盟、美国、日本与世界其他国家投入产出的五国模型,将总出口分解成9部分,根据9部分产生的不同价值增值含义,用真实国内贸易增加值以及GVC地位指数对中国及其他三大经济体不同行业在GVC链上的分工地位及竞争力进行深入分析,同时考虑了各国贸易迂回情况,剖析四大经济体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分工特征。研究发现:中国以单环节参与为主,处于GVC链下游,但在技术密集型领域向上游移动趋势明显;日本以单环节参与为主,处于GVC链上游,在技术密集型领域占优;相比之下美国以多环节参与为主,主要处于GVC链上游,尤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