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121)
2023(3300)
2022(2642)
2021(2782)
2020(2195)
2019(5411)
2018(5234)
2017(7602)
2016(5566)
2015(6410)
2014(6820)
2013(5815)
2012(5641)
2011(5187)
2010(5658)
2009(4656)
2008(4709)
2007(4366)
2006(3908)
2005(3688)
作者
(12913)
(10440)
(10375)
(10233)
(6742)
(5095)
(4975)
(4270)
(4076)
(3915)
(3714)
(3468)
(3467)
(3421)
(3417)
(3386)
(3245)
(3207)
(3130)
(3101)
(3043)
(2713)
(2675)
(2552)
(2517)
(2475)
(2397)
(2243)
(2219)
(2208)
学科
教育(19286)
中国(10377)
(8869)
经济(8853)
教学(7725)
理论(7527)
管理(7423)
(6208)
(5420)
研究(4058)
(4003)
企业(4003)
学法(3919)
教学法(3919)
(3867)
发展(3612)
方法(3564)
思想(3542)
(3489)
(3464)
学理(3416)
学理论(3416)
(3414)
政治(3381)
(3373)
改革(3283)
思想政治(3197)
政治教育(3197)
治教(3197)
高等(3179)
机构
大学(71148)
学院(65997)
教育(28510)
研究(27524)
(21596)
师范(21503)
师范大学(18022)
(17319)
(16725)
管理(16486)
经济(16023)
科学(15982)
(13804)
理学(13688)
职业(13526)
中国(13447)
理学院(13382)
技术(13069)
管理学(12926)
管理学院(12770)
研究所(12507)
北京(12273)
(11925)
中心(11135)
教育学(11006)
(9805)
(9544)
职业技术(9359)
(9292)
技术学院(8451)
基金
项目(38505)
研究(37817)
科学(31052)
教育(27594)
基金(22273)
成果(19393)
社会(19361)
编号(19184)
(18559)
国家(18217)
社会科(17974)
社会科学(17972)
课题(17428)
(16356)
(16236)
(15253)
科学基金(14250)
规划(12088)
项目编号(11319)
(10820)
(10797)
(10786)
研究成果(10701)
重点(10646)
基金项目(10418)
教育部(9969)
(9849)
(9604)
年度(9566)
(9562)
期刊
教育(50539)
研究(32160)
中国(25919)
(17409)
经济(17409)
职业(12630)
技术(10821)
技术教育(8464)
职业技术(8464)
职业技术教育(8464)
学报(8005)
(7660)
大学(7438)
科学(7028)
(6239)
论坛(6239)
(5986)
高等(5690)
成人(5066)
成人教育(5066)
管理(4997)
高等教育(4922)
学学(4882)
(4632)
农业(4462)
图书(4375)
职教(4210)
发展(4103)
(4103)
比较(4087)
共检索到1150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孙宏安  
本文从基本思想、体系结构、具体内容和表述方式四个方面对中美“科学课程(教育 )标准”进行了比较 ,结论是 :两者的基本思想一致 ;体系结构方面表现出宏观结构有较多不同而微观结构有较大一致性的特点 ;具体内容有较多的共同点 ,特别在相应的年级之间 ;表述方式很不一样 ,这是因为两者的作用不同。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闫守轩  宋林锋  
从设计理念、学科内容、主体内容结构和评价标准四个方面,对美国《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与我国《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稿)》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小学科学教育的如下启示和借鉴:注重科学教育的基础性和普适性;注重工程教育的渗透;注重科学内容的多维度整合;注重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袁运开  
本文在表述《科学》(7— 9年级 )课程标准 (实验稿 )制订依据与背景 ,阐明义务教育阶段科学课程标准整体设计必要性以后 ,着重对《标准》的特点 :整体设计课程 ,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突出科学探究 ,体现科学本质 ,注重学生发展 ;加强科学、技术与社会的教育 ;内容标准的分学科领域表述与层次结构 ;体现指导性与灵活性的统一和体现课程体系的整体性与灵活性的统一分别作了介绍并概述了作者对此的认识。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曾雅婷  王祖浩  
自《新一代科学标准》发布起,美国科学教育的重点开始转向"科学与工程实践",此后各州先后对本州的科学课程进行改革。研究以2013年至2020年间美国50个州颁布的科学课程标准为对象,以"科学与工程实践"为视角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其在各州科学课程标准中的内容及呈现方式,探讨实践的可能途径。研究发现,绝大多数州的科学课程标准都突出了"科学与工程实践"的理念;"科学与工程实践"的内涵丰富,包括二元活动观,支持学习的技术观、工具观和方法观。各州在实践活动的要素和进阶设计等多个方面既有共性也存在差异,由此体现不同州对于"科学与工程实践"的独特理解和多元化的实践价值取向。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孟令红  
本研究针对日本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自1958年至2008年的六次修订,将从目标、内容、课时以及评价四个方面进行说明,希望对我国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修订及小学科学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李群  王荣珍  
2022年中国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正式发布,在学生能力培养路径层面提出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要求,跨学科学习在美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标准中也同样被关注和规划。中美两国课程标准在核心理念、总体目标和内容框架上都有差异,中国课程标准从课时安排、学习方式、实践范例的角度规划跨学科主题学习,美国课程标准更多地在科学类学习中通过跨学科的核心概念支撑跨学科学习,并通过STEM课程加以落实。两相比较,中国可结合课程体系特点分领域围绕共同主题或核心概念开展跨学科学习,进一步探索跨学科学习的有效实施路径和评价策略,同时发挥教科研体制优势强化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整体规划。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柯森  张敏婕  
本文对美国基础教育科学课程标准实施环节涉及的州的作用、教师、学生、课程与教材、评估与测验、社区与公众支持等要素作了简要分析,借以具体化和深化对美国基础教育科学课程标准实施的认识。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丁邦平  
科学史、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HPS)在科学教育中的作用,是当前国际科学教育界十分关注的一个科学课程改革的热点问题。这个问题之所以重要,就因为它关系到科学教育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如何改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培养其科学精神,提高其科学素养。本文首先从科学教育史的角度探讨了这个问题的来龙去脉,其次分析了当前国际科学教育界关注它的原因,最后考察了以往课程改革在这方面的经验教训。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姚建欣  郭玉英  
本文介绍了加拿大安大略省修订后的11~12年级《科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理念、内容组织、课程目标和科学探究等方面的特色,以其中的物理选修课程为例,说明其概念体系和内容呈现的特点,以期为我国高中理科课程标准的修订提供参考和借鉴。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胡兴昌  王昌荣  
本文以多元文化科学教育的观点,对港澳台沪初中科学课程标准的核心知识及知识结构进行归纳与分析,提出建构初中科学课程知识体系要遵循的原则;应注重课程内容的适应性、整合性、人文性,强调初中科学课程内容的国际化与本土化和个性化结合,以及在多元文化科学教育视角下初中科学课程知识结构的建构建议。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姚建欣  郭玉英  伊荷娜·诺曼  
科学教育存在多元传统。对美国和德国两个代表国家的科学教育标准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其科学教育纲领文件存同有异。基于对它们差异的分析,初步探索在全球化浪潮中对科学教育目标的多元设定。从它们的相同发展取向中,讨论如何深化中国科学教育目标中的人文蕴含、如何平衡科学理解与科学实践的关系等议题。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专家组  钟启泉  张文军  王艳玲  
本文有针对性地选取英、美、法、日、俄罗斯、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展开国际比较研究,分析了国际教师教育标准研制的热潮及其背景,比较并归纳了各国各地区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内在逻辑和基本理念,探讨了各国各地区与课程标准相关的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和管理方式方法,以期为我国制定和施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参照。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周勇  
本文对加拿大STS科学课程的考察 ,主要立足于这个国家近期在STS科学课程开发中呈现出的一般特点和基本内容 ,并且着重把握它在课程要素及课程决策过程方面的特点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高潇怡  孙慧芳  
对跨学科概念的关注是当前国际科学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许多发达国家新近出台的科学课程标准中体现了对跨学科概念的高度关注和明确规定。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加坡的科学课程标准作为样本,通过文本分析法和比较研究对其中的跨学科概念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四国科学课程标准中均体现了跨学科概念的统领地位和对其核心价值的阐释,跨学科概念的内容选择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在架构方式上主要体现为横向的内容整合以及纵向的学习进阶。基于此,为我国科学课程标准和课程体系建设纳入跨学科概念提出了"重视跨学科概念价值;多群体合作完成内容选择和落实;跨学科概念架构方式具体细致、教学建议明确"等建议。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尹少淳  
该文从修订背景、设计思路、学段划分、艺术核心素养、课程内容结构方式等方面对新近印发的《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做了详细的解读。重点描述在艺术综合的背景和框架中,美术课程的变化及其背后的理由。以期帮助美术教育研究者和广大一线美术教师快速而准确地理解美术课程的内容、要点和方法,进而更好地实施新的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