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449)
- 2023(5319)
- 2022(4605)
- 2021(4469)
- 2020(3567)
- 2019(8219)
- 2018(8117)
- 2017(15520)
- 2016(8863)
- 2015(9998)
- 2014(10428)
- 2013(9933)
- 2012(9503)
- 2011(8688)
- 2010(8942)
- 2009(8139)
- 2008(8232)
- 2007(7599)
- 2006(6940)
- 2005(6385)
- 学科
- 济(29724)
- 经济(29690)
- 管理(25672)
- 业(22799)
- 企(18744)
- 企业(18744)
- 方法(10998)
- 农(10391)
- 财(10088)
- 数学(9387)
- 贸(9332)
- 贸易(9326)
- 数学方法(9195)
- 易(9162)
- 中国(9110)
- 策(8260)
- 制(7712)
- 业经(7138)
- 理论(6792)
- 银(6564)
- 银行(6560)
- 农业(6272)
- 行(6267)
- 地方(6170)
- 及其(6077)
- 务(5977)
- 财务(5957)
- 财务管理(5932)
- 税(5806)
- 融(5648)
- 机构
- 学院(121964)
- 大学(117854)
- 济(49262)
- 经济(47918)
- 管理(43442)
- 研究(40971)
- 理学(35319)
- 理学院(34960)
- 中国(34810)
- 管理学(34331)
- 管理学院(34102)
- 财(27076)
- 京(25133)
- 科学(22730)
- 江(21552)
- 所(21016)
- 财经(19795)
- 中心(19576)
- 研究所(18157)
- 经(17756)
- 州(17385)
- 北京(16591)
- 农(16369)
- 范(16293)
- 师范(16180)
- 院(15418)
- 经济学(14735)
- 业大(14720)
- 技术(14378)
- 财经大学(14296)
- 基金
- 项目(68766)
- 研究(55773)
- 科学(52845)
- 基金(46756)
- 家(39343)
- 国家(38943)
- 科学基金(32780)
- 社会(32183)
- 社会科(30395)
- 社会科学(30391)
- 省(27339)
- 教育(26841)
- 编号(25452)
- 基金项目(23217)
- 划(22670)
- 成果(22614)
- 资助(20839)
- 自然(19989)
- 自然科(19460)
- 自然科学(19457)
- 自然科学基金(19128)
- 课题(18668)
- 年(15853)
- 性(15699)
- 重点(15451)
- 项目编号(15161)
- 部(15111)
- 发(14921)
- 创(13981)
- 大学(13677)
共检索到2045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殷醒民
2008年10月以来,中美两国均采取了不同程度的"宽松"货币政策来应对源于美国金融危机的全球经济衰退。本文的研究显示,2008年,中美两国货币供应量M1和M2增长率是相似的;2008年底到2009年8月,中国的M1和M2增长率分别为20.6%和21.4%,而美国的M1和M2增长率仅为3.36%和2.14%,中国的通胀预期是市场对"超级宽松"货币政策的合理反应。在过去的一年间,中国货币当局对美国金融危机的反应比美国的政策干预更为积极。而货币供应量的高增长孕育着价格上涨的风险,货币政策应当从被动协调美国的相机抉择转向遵循货币数量规则,抑制通胀预期,以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增长。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任康钰 曾辉
本文对欧元区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分阶段进行了梳理,总结欧元区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在危机背景、标的资产、通胀约束、风险承担等方面的特点,考察欧元区整体经济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施背景下的表现以及这一政策对个别成员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欧元区作为一个单一货币区,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施上确实不同于单一主权国家;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体,其货币政策操作的影响也必然会向外辐射;作为我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其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对我国的影响不容忽视。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胡伟 潘翔
本文简要阐述了本轮宏观调控背景下通货膨胀预期的形成,指出加强通货膨胀预期管理是防止现实通货膨胀形成的重要途径,并详细论述了近期加强通货膨胀预期管理的具体措施和远期选择——通货膨胀目标制。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陈小荣 杨东
本文从研究每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施的不同背景及措施入手,研究该政策对我国通货膨胀的传导机制,深入探讨了该政策对中国通货膨胀造成冲击的途径:分别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和利率汇率引起的国际资本流动两个途径进行具体分析,研究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是如何影响国内通货膨胀水平的,并进行预测。通过分析表明,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给中国的通货膨胀带来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从而防范正在实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的通货膨胀水平造成的负面冲击。
关键词: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通货膨胀 国际资本流动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赵为民
一、输入型通货膨胀的含义及传导机制(一)输入型通胀含义。输入型通胀(imported inflation),在两种概念意义上被运用:一种是考察经济全球化环境下不同国家总需求和货币过量扩张通过贸易、投资和汇率进行跨国传导,从而使通胀可能成为超越个别国家的经济现象;另一种强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邢毓静 朱元倩 巴曙松
本文分析介绍了货币政策规则中McCallum规则和Taylor规则的原式,并分别利用1997年第一季度至2009年第二季度的55组季度数据和2004年第三季度至2009年第二季度的20组季度数据对规则中计算出的货币供应应有值与真实值进行了比较,基于对2009年三季度、四季度和2010年第一季度的宏观经济预测,为货币政策走向和通胀预期下利率的选择给出方向上的参考。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巴曙松
2007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已经蔓延成为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它对中国经济运行的冲击在2008年下半年开始显露。中国政府为应对金融危机,于2008年第四季度开始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本文从货币政策规则出发,基于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和推测,对中国目前的货币政策情况进行分析,得出当前的货币政策是过度宽松这一结论,并提出2009年下半年应适时对宽松的货币政策进行微调这一前瞻性的建议。
关键词:
货币政策规则 适度宽松货币政策 利率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马永波
随着贷款结构的进一步优化,票据融资所虚增的流动性逐步挤出,贷款仍然是流动性产生的最主要来源,而外汇占款大幅增长成为流动性发展的新趋势。过度泛滥的流动性虽然有效地推动了经济增长,但是其对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不断下降,同时带来的通货膨胀风险却逐步上升。随着国内经济的强劲复苏、CPI明显正增长以及美国经济缓慢复苏,预计国内"超宽松"货币政策可能在2010年一季度退出。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彭兴韵 施华强
本文分析了中国在宽松货币政策刺激下的信贷膨胀及其原因、贷款的结构变动,本文对不同贷款主体行为差异的分析表明,中国国有银行虽然有了股份制的外衣,但离真正市场化的主体还有较大的距离;同时,文章分析了贷款实际加权利率的变动及中国贷款"利率期限结构之谜",文章最后从四个方面简要分析信贷膨胀的宏观影响。文章强调,在信贷膨胀之后,中国的货币政策应当尽快地从危机管理的激进货币政策转向平滑经济周期的货币政策操作上来。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石凯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下美联储投放的美元中没有形成美国国内流动性的部分,绝大多数已经溢出美国金融体系,对刺激美国经济无效,但却会对全球经济产生冲击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维全 蒋仁开
本文根据央行确定的2009年广义货币供应M2增长目标的设定,分析了其所依据的理论基础,并从我国货币改革实践、2009各影响因子不确定性方面进行了评价,最后指出,2009年人民银行在执行货币政策时,务必密切跟踪经济发展形势,以便采取灵活措施。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永刚
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和影响的逐渐深化,美国在采取第一轮和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失效后,还可能采取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来稳定和刺激经济。此种极端货币政策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并将对中国经济产生深远影响。对此,文章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产生的机理出发,在着重分析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可能造成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中国所应采取的应对策略,以减缓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通货膨胀 资本流动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冯香珍
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美国先后两次推出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通过创造定量的货币来实现较为宽松的货币流动性。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美国货币政策的一举一动都将对世界各国产生重大影响。我国作为快速发展的新兴经济实体,很容易受到国际资本的追捧,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将对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边卫红 陆晓明 高玉伟 陶川
在2013年6月联邦市场公开委员会会议上,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向市场发出了调整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信号。伯南克的这一表态不仅通过预期作用于美国经济的增长路径,也使得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面临着外溢性政策冲击的风险。本文就当前市场对于美联储退出QE的预期逐渐强化的情势下,美联储将如何选择QE退出的时点和路径,美联储退出QE的后续影响以及对我国影响的传导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就我国如何化解这一潜在的政策风险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姚斌
随着次贷危机的不断蔓延和影响的逐渐深化,美国等发达国家纷纷采取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来稳定和刺激经济。此种极端货币政策将对全球经济金融产生深远影响并在各个层面引发共振。对此,本文在着重分析美、英、日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可能造成的影响的基础上,从我国立场出发提出了相应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
次贷危机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