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43)
- 2023(7014)
- 2022(5875)
- 2021(5224)
- 2020(4232)
- 2019(9530)
- 2018(9242)
- 2017(17863)
- 2016(9470)
- 2015(10776)
- 2014(10673)
- 2013(10591)
- 2012(10386)
- 2011(9901)
- 2010(10148)
- 2009(9542)
- 2008(9241)
- 2007(8708)
- 2006(7999)
- 2005(7391)
- 学科
- 济(67027)
- 经济(66978)
- 管理(27137)
- 业(23168)
- 方法(19771)
- 企(18279)
- 企业(18279)
- 数学(17185)
- 地方(17152)
- 数学方法(16993)
- 中国(13744)
- 农(12707)
- 地方经济(12462)
- 业经(11487)
- 学(11187)
- 制(9847)
- 财(9339)
- 体(8885)
- 农业(8650)
- 贸(8537)
- 贸易(8530)
- 易(8166)
- 融(8047)
- 金融(8046)
- 环境(7904)
- 经济学(7404)
- 银(7102)
- 银行(7093)
- 和(6944)
- 行(6897)
- 机构
- 大学(149226)
- 学院(148784)
- 济(74471)
- 经济(73133)
- 研究(54983)
- 管理(53487)
- 理学(45456)
- 理学院(44928)
- 管理学(44181)
- 管理学院(43898)
- 中国(41380)
- 财(31243)
- 京(30483)
- 科学(30322)
- 所(27530)
- 中心(25051)
- 财经(25013)
- 经济学(24823)
- 研究所(24616)
- 江(23380)
- 农(23145)
- 经(22596)
- 经济学院(22118)
- 范(19619)
- 师范(19474)
- 北京(19295)
- 院(19213)
- 业大(19084)
- 财经大学(18280)
- 州(18270)
- 基金
- 项目(92388)
- 科学(73276)
- 研究(69263)
- 基金(67897)
- 家(58432)
- 国家(57915)
- 科学基金(49564)
- 社会(47212)
- 社会科(44772)
- 社会科学(44762)
- 省(35038)
- 基金项目(34889)
- 教育(31665)
- 自然(29115)
- 划(29007)
- 自然科(28472)
- 自然科学(28465)
- 资助(28203)
- 自然科学基金(27975)
- 编号(27175)
- 成果(22861)
- 发(21231)
- 部(21169)
- 重点(20692)
- 国家社会(20500)
- 课题(19081)
- 教育部(18749)
- 创(18482)
- 人文(18112)
- 发展(17888)
共检索到2396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屠年松 付文宇
结合中缅跨境经济合作的现状及实地问卷调研结果分析,本文重点对中缅跨境经济合作过程中突破边界效应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效果进行探讨,提出中缅双方应着力加强跨境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沟通协调机制、降低非关税壁垒,加大各方面的支持力度以突破边界效应,实现中国与缅甸跨境经济合作的跨越式发展。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屠年松 付文宇
结合中缅跨境经济合作的现状及实地问卷调研结果分析,本文重点对中缅跨境经济合作过程中突破边界效应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效果进行探讨,提出中缅双方应着力加强跨境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沟通协调机制、降低非关税壁垒,加大各方面的支持力度以突破边界效应,实现中国与缅甸跨境经济合作的跨越式发展。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杨荣海 李亚波
对近年来中越、中老和中缅跨境经济合作区发展概况综述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边界效应对中越、中老和中缅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所产生的影响。结论为:首先,中国与越南、老挝和缅甸建立跨境经济合作区的边界效应是存在的,突破边界效应来构架跨境经济合作区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其次,以国家为主体的角度来测算中越、中老和中缅的边界效应,发现其对双方贸易流的影响非常有限。但是,以边界省区为例,如云南的角度,发现边界效应对双方贸易流起到显著的正向作用。再次,云南地区中越、中老和中缅跨境经济区的有效建设,必将拓展中国与周边国家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的实践领域,跨境经济区的建设也将成为中国与周边国家双边经贸、投资合作的重要突破口...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天籽
通过建立适合我国沿边地区的修正后的引力模型,利用199个中国沿边城市数据,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基础上,对我国沿边地区参与跨境次区域合作面临的边界效应及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结论表明我国沿边地区对外贸易和跨境合作面临较高的边界效应,这种边界效应在不同距离、不同跨境次区域间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同时地理和基础设施、经济产业发展、制度等因素也对中国沿边对外开放和对外区域合作产生影响。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陆继峰
本文认为当前我国发展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当务之急就是要摸索各种适应规律的机制或模式,用以消除或降低边界效应的消极作用,防范合作中可能产生的各种风险,促进跨边界次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边界效应 次区域经济合作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罗圣荣
跨境经济合作区是区域经济合作的一种新兴发展模式,也是云南省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缅甸、老挝、越南三国开展跨境经济合作的试验田。近年来,云南省积极推进建设中越河口—老街、中缅瑞丽—木姐和中老磨憨—磨丁三大跨境经济合作区。这三大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建设目前进展顺利,但同时也面临着不少问题和挑战。基于这些问题和困难,并依据国内外跨境经济合作区发展的成功经验,本文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云南 跨境经济合作区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李光辉
一、建立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的背景(一)区域合作迅速发展,中国—东盟自贸区进展顺利20世纪90年代以来,区域经济合作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题之一,截至2008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雷小华
本文简要概述了中国—东盟跨境经济合作区发展的现状,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中国—东盟跨境经济合作区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进行了全面分析,构建了中国—东盟跨境经济合作区的SWOT组合矩阵,提出了中国—东盟跨境经济合作区的未来发展战略。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邵冰
我国沿边地区跨境经济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边境城市规模小、缺乏腹地支撑、产业基础薄弱;边境贸易规模、层次较低;边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通道不畅;受周边国家政治安全形势制约等。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形势下,东北亚国家、东盟各国、中亚国家日益重视与我国沿边地区的经济合作。因此,从跨境经济合作的运作模式、合作内容、合作机制及管理机制方面入手,探索促进我国沿边地区跨境经济合作发展的新路径意义重大。
关键词:
沿边地区 跨境经济合作 边境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杨云母
目前,建立长吉图跨境经济合作区,即图们江(珲春)边境自由贸易区的设想刚刚提出,两个先行试点,即珲春一哈桑跨境经济合作区和中朝珲春一罗先跨国(边境)经济合作区尚属雏形,在功能建设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试图从政府、非政府组织、企业等角度进行全方位分析,探讨把图们江(珲春)边境自由贸易区打造成集贸易、投资、人员流动、物流等为一身的多功能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可能性和现实性。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詹小颖
跨境经济合作区是我国沿边民族地区对外开放、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模式。位于桂越边域的凭祥—同登跨境经济合作区具有多民族聚居和"一区跨两国"等特征。合作区辐射多重次区域合作,弱化沿边民族地区的"边境效应"并创造贸易机遇,推动了民族特色产业的集聚和沿边民族地区的城镇化进程。应充分利用区域合作机制和平台,加强建设规划对接,创新机制以推动经济区发展。
关键词:
沿边开放 凭祥—同登 跨境经济合作区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鑫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快发展的背景下,当前中越两国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和"两廊一圈"发展战略对接,正积极推进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农业作为两国跨境区域经济合作的最重要和最基础的领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跨境区域一体化合作背景下,中越农业合作既面临新的机遇和有利条件,同时也存在着制约中越农业合作的障碍和不利因素。近年来中越在农产品贸易发展、农业贸易自由化、农业跨境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中越跨境农业合作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从健全跨境农业区域一体化市场、跨境互联互通基础设施、跨境农业合作平台和跨境农业合作协调机制等方面入手,加强中越跨境农业区域经济...
关键词:
中越农业 跨境合作 区域一体化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张旭华
跨境经济合作区是次区域合作发展的新型态,在推动边境次区域合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以中越边境经济合作区、中俄珲春边境合作区为例,阐明跨境经济合作区推动区域合作的机制和运作特点,并对当前跨边境合作的主要障碍及未来发展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
跨境经济合作 边界效应 次区域 边境贸易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张玉新 李天籽
跨境次区域经济合作是我国中西部沿边地区对外开放的主要形式,而沿边地方政府又是其主要推动力量。目前,中央政府主导、地方政府积极参与是我国跨境次区域合作的主要模式。但由于地方利益的强化,沿边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在利益和目标上会有所偏差。这导致了沿边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合作中,采取对内竞争和对外合作两种不同的行为模式。这两种不同行为模式背后的动力机制研究对进一步揭示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内在制度安排,提升我国沿边地区对外开放开发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王展硕 周观平
跨境经济合作区作为一种新兴的区域经济合作模式,可以有效优化配置资源、深化区域经贸合作、带动边境地区跨越式发展。本文以中国龙邦—越南茶岭跨境经济合作区为案例,围绕硬件设施体系、软件支持体系和制度保障体系三个维度分析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建设模式,总结了当前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可行的对策,旨在为跨境经济合作区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