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05)
2023(13012)
2022(11087)
2021(10630)
2020(9046)
2019(21143)
2018(20880)
2017(39029)
2016(21834)
2015(25031)
2014(25256)
2013(24146)
2012(22216)
2011(20074)
2010(19977)
2009(18107)
2008(17915)
2007(15983)
2006(13481)
2005(11891)
作者
(58786)
(49388)
(49285)
(47078)
(31384)
(23899)
(22714)
(19320)
(19013)
(17629)
(16855)
(16416)
(15567)
(15482)
(15376)
(15322)
(15185)
(14581)
(14240)
(14202)
(12178)
(12126)
(12048)
(11349)
(11098)
(11087)
(11064)
(10997)
(9913)
(9855)
学科
(85756)
经济(85661)
(59644)
管理(59267)
(48250)
企业(48250)
方法(47318)
数学(42084)
数学方法(41555)
中国(25632)
(24319)
(24055)
教育(21751)
(18508)
理论(18291)
业经(17242)
农业(16707)
(15754)
财务(15709)
财务管理(15674)
(15273)
贸易(15272)
企业财务(14951)
(14816)
地方(14403)
技术(14176)
(13701)
(12579)
(11631)
金融(11628)
机构
大学(309505)
学院(305102)
(120582)
经济(118047)
管理(116935)
理学(102682)
理学院(101570)
管理学(99635)
管理学院(99050)
研究(96483)
中国(67148)
(63932)
科学(57034)
(55906)
(47768)
师范(47380)
(46345)
财经(45808)
中心(45472)
(44989)
(44856)
业大(42879)
研究所(42311)
(41830)
北京(40065)
师范大学(38587)
教育(38375)
经济学(38282)
(35454)
农业(35433)
基金
项目(206041)
科学(165198)
研究(156011)
基金(149129)
(127896)
国家(126709)
科学基金(110194)
社会(98254)
社会科(93000)
社会科学(92978)
(81650)
教育(81142)
基金项目(78350)
(70329)
自然(70317)
自然科(68752)
自然科学(68733)
自然科学基金(67550)
编号(65510)
资助(61388)
成果(54245)
(48464)
重点(47526)
课题(47171)
(44087)
(43503)
教育部(42966)
人文(40595)
大学(40532)
创新(40406)
期刊
(119865)
经济(119865)
研究(91199)
教育(62336)
中国(60294)
(44960)
学报(43817)
科学(40120)
管理(39670)
(38838)
大学(35146)
技术(32361)
学学(31811)
农业(26359)
财经(23177)
(22813)
金融(22813)
(19876)
经济研究(19340)
业经(19317)
职业(17638)
问题(16270)
统计(15543)
技术经济(14564)
(14058)
(13968)
(13946)
理论(13420)
图书(13031)
(12969)
共检索到4338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邢芸  胡咏梅  
缓解相对贫困是我国消除绝对贫困后的长期任务,检验中等职业教育能否实现缓解相对贫困,将为提升中职教育吸引力、保障普职分流以及发展中职教育提供重要依据。使用2017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CSS),以此为依据,基于能力贫困理论的基本假设,采用Logit模型和倾向得分匹配方法,估计中职教育的减贫程度,并探究中职教育经由能力减贫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中等职业教育不仅缓解相对贫困,而且对农业户籍群体的减贫效应更具优势,也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中职教育可以通过提升未来劳动者的混合能力而实现减贫,验证了基于能力贫困理论的研究假设。由此,应重视中等职业教育在高中阶段教育分流的重要作用,通过提高未来劳动者的职业技能等混合能力、职业技能型人才收入以及社会认可度,吸引包含农村生源在内的普通家庭学生更多选择职业教育。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贾玮  黄春杰  孙百才  
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使用收入导向型多维相对贫困测度方法识别农村家庭的贫困状况,构建二元Logistic模型和多重中介效应模型,研究教育对农村家庭多维相对贫困的影响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多维相对贫困程度越深,教育维度受到剥夺的概率也越大;教育减贫效应显著,越是贫困的群体,教育的减贫效应越大;受教育程度越高,减贫效应越大;金融资本、物质资本、自然资本在教育减贫中发挥中介作用,在极端贫困状态下,社会资本取代自然资本的地位,发挥中介作用;教育的减贫效应随着居民年龄的提升,边际效应递减;相比于东部和中部,教育对西部地区农村居民减贫的影响更大。进入"后扶贫时代",在充分发挥教育对缓解农村家庭多维相对贫困作用的基础上,应将教育资源向相对贫困的个体、家庭和地区倾斜。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董艳敏   严奉宪  
利用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考察普惠金融对家庭相对贫困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发现:普惠金融对居民家庭相对贫困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且该效应可以通过缓解家庭资金约束、促进家庭灵活就业和提高家庭风险承担能力3个渠道实现。在二三线及以下城市、西部和东北部地区以及农村、农业户口、非体制内工作和非党员的家庭中,普惠金融对相对贫困的缓释效应更强,在减缓相对贫困的过程中主要扮演“雪中送炭”的角色。另外,传统普惠金融和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均可以有效减少家庭相对贫困的发生,但现阶段传统普惠金融对相对贫困的减缓作用更大。研究结论可为推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缓释相对贫困提供参考。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胡兵  赖景生  胡宝娣  
基于是否有利于穷人,结合收入分配状况和贫困水平的变化来审视中国经济增长,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刻的政策含义。本文在建立农村居民收入Lorenz曲线的基础上,利用贫困指示增长曲线的实证分析揭示,1985~2003年间中国的经济增长不是有利于穷人的增长,农村穷人在经济增长中的获益少于富人;对农村贫困变动的测度和分解表明,经济增长使农村居民收入增加,大幅度减少了贫困,但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不断拉大,收入不平等加剧部分地抵消了经济增长的减贫成效。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陈胤默   王喆   张明  
本文采用2013-2021年TIMG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分析全球数字经济发展对缓解贫困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有助于缩小一国贫困差距,降低贫困人口比例。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中高收入国家,数字经济发展对缩小贫困差距,降低贫困人口比例的积极影响更为显著。考虑国家人口年龄结构后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在减贫方面具有普惠性,无论是在老龄化高的国家还是老龄化低的国家都具有明显的减贫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包容性在数字经济减贫方面具有显著的调节效应。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李辉  
贫困边缘户贫困的预防与应对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缓解相对贫困具有重要意义。作为相对贫困治理目标群体之一,贫困边缘户社会网络资源匮乏,生活幸福感有待提升;经济社会低,政治参与度低;就业能力有限,非农就业困难;医疗、教育负担沉重,收支保持平衡困难。为解决贫困边缘户的发展困境,一些地区制定了贫困边缘户的帮扶政策。然而,在救助过程中仍面临着治理主体内生动力不足、贫困救助政策不健全、帮扶政策缺失等困境。为缓解贫困边缘户相对贫困,需完善事前预防与事中救助相结合的贫困预防、救助机制,以及健全贫困边缘户脱贫致富的保障机制。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胡联  姚绍群  杨成喻  吉路涵  
相对贫困是我国未来贫困治理的重点。数字普惠金融目标是更有利于低收入群体获得金融服务,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是否实现了其普惠性,缓解了相对贫困呢?文章基于CFPS和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数据,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相对贫困的影响。从是否能获取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和在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中受益程度两个角度分析当前我国数字普惠金融不利于减缓相对贫困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研究发现:第一,现阶段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加剧了城镇和农村的相对贫困;第二,低收入家庭缺乏数字工具,难以通过数字普惠金融带来的购买理财产品便捷性获得更多的收入增长,是现阶段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加剧相对贫困的主要原因;第三,数字工具的普及、数字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教育水平的提高能够促进数字普惠金融缓解相对贫困。据此,文章提出应进一步推进数字金融改革,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低收入者教育水平。文章的研究结论对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和建立应对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有重要启示。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胡联  姚绍群  杨成喻  吉路涵  
相对贫困是我国未来贫困治理的重点。数字普惠金融目标是更有利于低收入群体获得金融服务,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是否实现了其普惠性,缓解了相对贫困呢?文章基于CFPS和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数据,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相对贫困的影响。从是否能获取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和在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中受益程度两个角度分析当前我国数字普惠金融不利于减缓相对贫困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研究发现:第一,现阶段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加剧了城镇和农村的相对贫困;第二,低收入家庭缺乏数字工具,难以通过数字普惠金融带来的购买理财产品便捷性获得更多的收入增长,是现阶段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加剧相对贫困的主要原因;第三,数字工具的普及、数字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教育水平的提高能够促进数字普惠金融缓解相对贫困。据此,文章提出应进一步推进数字金融改革,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低收入者教育水平。文章的研究结论对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和建立应对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有重要启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文波  
改善农村相对贫困是我国未来贫困治理的重点,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与关键机制。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本文运用Probit模型、FE模型、OLS模型、2SLS模型和QR模型,考察了财政支农支出、人力资本积累与农村相对贫困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财政支农支出显著降低了农村家庭的相对贫困程度,有利于缓解农村居民的收入不均等问题。财政支农支出可以通过促进农村家庭人力资本积累,并进而降低家庭贫困程度。往期财政支农支出对降低家庭相对贫困程度也存在促进作用,有利于家庭长期减贫和稳定脱贫。分位数回归显示,财政支农支出对相对贫困程度较高家庭的减贫效果更为明显,有利于缓解深层贫困。在家庭异质性影响上,财政支农支出对从事农业生产为主家庭、教育水平较低的家庭以及人口规模较小家庭相对贫困的影响更为显著。本文为探寻农村家庭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因素提供了新的视角,对构建有利于农村相对贫困治理和稳定脱贫的公共财政体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毛伟  李超  居占杰  
从人力资本理论、信号发送理论和亲贫困增长理论出发,构建半参数广义可加模型,研究教育、经济增长和收入不平等对农村贫困的广度、深度和强度所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教育质量对贫困的影响不显著,教育数量显著恶化了贫困状态;经济增长仍然是主要的减贫手段;组内收入不平等能对贫困产生抑制作用,组内和组间收入不平等对贫困发生率的抑制作用都存在一个极值。组间收入不平等对贫困深度和强度的影响具有"门槛效应"。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解雨巷  解垩  曲一申  
由于贫困持续期较长,当期贫困不能充分反映其不利地位的原因和后果,基于脆弱性的视角考察长期贫困与持续贫困非常必要。文章通过两期世代交叠模型分析了贫困代际传递状况及其阻断的财政教育政策效应。结果显示:子代、父代的贫困脆弱性从1991年至2015年均呈现下降趋势;贫困脆弱性具有较强的城乡、地区异质性;贫困脆弱性具有代际传递特点;财政教育政策可以有效缓解长期贫困,降低子代未来陷入贫困的概率,该减贫效应对父代教育水平较低的子代影响作用更强;相对于初中阶段,小学阶段的财政教育支出对贫困代际传递的减弱作用更明显。文章的发现有利于解决财政政策反贫困对象的瞄准问题,为财政政策缓解长期贫困的讨论提供了实证支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永静  纪阳阳  
文章选取2013—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分别构建多维相对贫困和乡村数字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乡村数字经济对多维相对贫困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以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乡村数字经济的直接减贫作用显著,且乡村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提升公平性、振兴乡村产业和优化资源配置三条路径发挥减贫作用,具有明显的间接效应。区域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中西部地区乡村数字经济对多维相对贫困的直接减缓程度明显大于东部地区;资源配置在东部地区起到了完全中介效应,公平性和乡村产业振兴分别只在西部和中部地区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二鹏  张奇林  
基于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追踪调查2011—2012年数据(CLHLS),将农村老年贫困操作化以主观贫困与客观贫困两个维度,运用二元Logit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社会养老保险在降低农村老年贫困发生率方面的作用,并使用倾向值匹配(PSM)方法对社会养老保险的老年减贫效果进行进一步的估计与检验。研究发现:农村老年贫困现象较为严重且存在较为明显的地区、性别及年龄差异。总体上,农村老人主观贫困的发生比率在20%以上,而客观贫困的发生比率高达70%。社会养老保险降低了农村老人主观贫困的发生比率,但由于存在对子女经济支持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大哲  朱红根  钱龙  
本文使用2016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农民工相对贫困的缓解效应及其异质性。基准回归结果表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显著缓解了农民工相对贫困。在控制城市落户门槛指数、使用财政透明度作为工具变量、调整基本公共服务获取份额临界值、替换不同的相对贫困标准后,结果依然稳健。本文还探索了不同维度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农民工相对贫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和基本社会保险服务均等化对农民工相对贫困缓解作用较为突出,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没有显著缓解农民工的相对贫困,基本劳动就业服务均等化和基本住房保障服务均等化反而加剧了农民工的相对贫困。进一步地,本文从城市规模差异和农民工群体差异两个方面分析了缓解效应的异质性。研究发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农民工相对贫困的缓解效应在大城市更为突出,且主要缓解了跨省流动和省内跨市流动农民工、老一代农民工群体的相对贫困。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刘妍   徐杰凯  
基本医疗保险对缓解相对贫困、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2015年、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对城乡居民医保整合的减贫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城乡居民医保整合可以显著降低相对贫困发生率,且相对于健康状况一般者,健康状况为好与差的群体的减贫效应更为显著。此外,中介机制研究表明,城乡居民医保整合可通过扩大居民非医疗消费和金融资产规模两条路径缓解相对贫困。鉴于此,建议提高基本医疗保险减贫的精确性,关注健康状况一般群体陷入相对贫困的风险,同时合理引导居民投资以发挥基本医疗保险减贫的事前效应。研究结论为基本医疗保险在缓解相对贫困、促进共同富裕相关顶层设计方面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思路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