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62)
2023(9596)
2022(7965)
2021(7263)
2020(5587)
2019(12769)
2018(12761)
2017(22344)
2016(12942)
2015(14651)
2014(14835)
2013(14189)
2012(13938)
2011(13192)
2010(13757)
2009(12521)
2008(12126)
2007(11034)
2006(10487)
2005(10003)
作者
(36585)
(30571)
(30534)
(29224)
(19850)
(14589)
(13922)
(12023)
(11755)
(11114)
(10652)
(10154)
(10065)
(9937)
(9732)
(9593)
(9167)
(8916)
(8833)
(8735)
(8336)
(7641)
(7429)
(7190)
(6957)
(6911)
(6888)
(6832)
(6320)
(6147)
学科
(72226)
经济(72174)
管理(26706)
中国(25331)
(23789)
地方(23678)
教育(19722)
方法(17987)
(16643)
企业(16643)
(16414)
(15437)
数学(15395)
地方经济(15253)
数学方法(15239)
业经(14239)
(13211)
理论(11549)
农业(10980)
(10838)
金融(10838)
发展(10219)
(10092)
(10068)
银行(10054)
(9932)
(9912)
(9799)
环境(9600)
(8980)
机构
大学(188586)
学院(186219)
(81371)
经济(79565)
研究(77578)
管理(58599)
中国(53033)
理学(48110)
理学院(47362)
管理学(46469)
管理学院(46084)
科学(43941)
(42710)
(39906)
(36425)
师范(36201)
(35855)
研究所(35763)
中心(32277)
教育(31721)
(31292)
师范大学(29571)
北京(28891)
(27300)
(27268)
财经(27210)
经济学(26243)
(24838)
(24504)
经济学院(23166)
基金
项目(109044)
研究(88848)
科学(86605)
基金(73935)
(62921)
国家(62205)
社会(55655)
社会科(52545)
社会科学(52537)
科学基金(51664)
教育(46982)
(44572)
(38533)
编号(37696)
基金项目(36960)
成果(34187)
(31467)
课题(30803)
资助(30424)
自然(28369)
自然科(27614)
自然科学(27609)
自然科学基金(27099)
重点(26553)
发展(26333)
(25851)
(25560)
(25183)
规划(23617)
(23064)
期刊
(106543)
经济(106543)
研究(75154)
教育(52008)
中国(51926)
(26436)
(25917)
学报(24908)
管理(24179)
科学(23812)
技术(20643)
大学(20082)
(19385)
金融(19385)
农业(18309)
经济研究(18181)
学学(17220)
业经(15896)
财经(14623)
问题(13127)
(12900)
职业(12839)
(10588)
论坛(10588)
世界(10279)
(10264)
技术经济(10046)
(9889)
(9408)
国际(9408)
共检索到3217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郑志来  袁汝华  陈慧  
通过对在校学生、老师的实践调查,得出现行中等教育非均衡发展的现状。从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家长和学生构建的委托代理模型,家长之间、学校之间和教育主管部门之间博弈的分析,来探讨现行中等教育体制的弊端和中等教育非均衡发展的深层原因。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李爽  刘黎明  
当前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非均衡问题在不同区域间表现得比较突出,已经成为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从空间分布的角度分析我国各省级行政区义务教育发展的差异及其区域间的特征关系,研究发现,我国的义务教育发展存在较严重的非均衡问题,而且区域间的差异十分明显。资源禀赋的初始决定、经济发展水平制约以及相关政策效应是义务教育发展非均衡的主要经济学因素。解决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非均衡问题,需要适度调整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比例、完善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等。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谷继建  刘定云  吴安新  赵锋  
运用福利经济学原理解说农民如何分享经济发展成果,并提出解决路径,如农民市民化、农民集约化、农民科技化、农民权利常规化等,力求寻找解决农民问题的新路径,期望为农民分享经济发展成果提供理论借鉴。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胡健  董春诗  
经济学研究中的均衡主义与演化主义历来存在争论。本文在对经济均衡主义和演化主义的形成、内容及特征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对经济学体系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初步的检讨。本文认为,对均衡主义与演化主义在一个更为一般的框架内进行整合和创造性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金华  
教育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是社会成员获取社会地位和尊重的主要渠道之一,教育的发展水平决定着国家的进步与民族复兴,也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文明进程。研究发现,中国教育一直在进行着结构上的调整,普通高校机构数、中等职业教育机构数、学前教育机构数占比均有较大幅度提高,中国教育正不断向职业化、高端化方向发展。改革开放40年,中国教育资源、教育活动、教育成就与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非均衡性,不同的发展阶段这种非均衡程度不同。未来,中国要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教育与经济可持续地协调发展;要加快缩小地域经济差距,推进教育公平、包容、均衡发展;要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加快构建先进的教育质量标准体系,推进中国向教育强国和经济强国迈进。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缪小林  师玉朋  郭晓明  
本文在非均衡发展模式下构建区域公共服务差距产生的理论路径体系,并以义务教育为例进行实证检验:利用因子分析法测度我国省域公共服务发展得分差距,采用Tobit模型进行解释。结果发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间财政关系对公共服务供给均存在正向效应,且前者大于后者,而公共支出成本差异对公共服务供给产生抑制作用,但属于客观条件。因此,在我国继续深化非均衡发展战略时期,要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短期内可以采取转移支付、收支划分等调节地方政府财力的手段,但根本上还是要通过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来完成。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芳  
我国的能源—经济—环境(3E)系统总体协调程度偏低,系统发展中存在着许多缺陷和冲突。主要表现在能源与环境、环境与经济间的矛盾突出,而经济与能源生产、消费之间也呈现出一定的非均衡性。综合运用环境经济学、能源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理论,密切结合我国能源、经济和环境的发展现状,深入探讨造成3E系统非协调发展的内在原因,从而为政策实践提供更深层面的理论参考。分析结果表明:环境、资源的公共性与不明晰的产权安排,环境、资源利用中广泛存在着的外部不经济性,环境、资源不完善的市场与价格机制,实现经济外部均衡的资源要素投入效益难以衡量,人类行为假设与不完善的制度安排是我国当前3E系统非协调发展现象产生的...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汤玉刚  
政府供给偏好包括政府供给的规模偏好与结构偏好,它们是社会各方政治影响力相互冲突和竞争的结果。我们通过构建“执政能力函数”,从最简单的消费者集团与纳税人集团政治影响力制衡模型,到多集团、多政府供给项目下的政府供给结构决定模型,再到官僚控制下的政府供给偏好决定模型,逐步阐释了政治均衡决定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属性,进而说明,相对于市场,政府供给规模和范围边界的收敛趋势会促进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改进。在我国当前社会经济转型过程中,政府供给偏好的形成具有更多的动态特征,从提高整个社会资源配置效率和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来看,公共决策的民主化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政治均衡的低效率,但无法从根本上消除政治均衡决定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詹韵秋  王军  
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一直是困扰着中国发展的重大问题,在经济新常态下研究其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文章站在五大发展理念的研究视角,分别使用全国时序数据和省际面板数据来实证检验五大发展理念对中国区域经济均衡发展产生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第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经济不均衡程度处于波动下降趋势;第二,从全国时间序列数据来看,创新和协调发展有助于实现中国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而绿色、开放和共享发展会加剧中国区域经济的非均衡程度,这需要在制定相关经济政策时趋利避害;第三,从面板数据出发,五大发展理念对区域经济均衡发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国巍  
针对产学研合作如何形成专业化分工和均衡合作模式的问题,运用新兴古典经济学的两阶段均衡理论剖析产学研合作形成过程机理,运用超边际分析方法探寻角点均衡下的产学研自给自足、局部分工(Ⅰ和Ⅱ)和完全分工组织结构,并运用Agent建模理论和Netlogo仿真平台构建产学研合作形成的仿真模型,模拟研究产学研均衡合作模式的形成。研究表明:产学研合作均衡是一个递进、演化和失效的动态循环过程;分工组织结构是产学研合作网络形成的基础,且产、学、研合作分工越完全,二分网络结构越复杂;产、学、研交易效率越大,合作网络整体的均衡效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曲吉光  徐东风  姜春  
当前关于企业融资问题研究尤其是对民营企业贷款难问题的研究,国内学者主要集中在对问题双方的责难与劝告上,如银行过度收缩基层信贷权限、对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认识不充分;民营企业的经营绩效太差、贷款中资产抵押或信用担保不足等等,习惯于将银行和企业对立起来,突出资金供需双方的表象矛盾,而未将二者作为市场经济下的一对合作交易的主体来看待,作者关注银行与企业各自作为交易主体的一个经济学视角——行为博弈下的纳什均衡,推论出国有商业银行不选择民营企业的行为是理性的,体现了委托人的经济行为和代理人的行政行为。结论是民营企业成长近期不能寄托于银行信贷资金的巨量堆集,需依赖积累和自筹资金的较为缓慢的过程;同样不可避免...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吕政  
研究非均衡的理论与流派很多,但他们都不能有效地解决市场与经济的非均衡问题。尽管马克思没有提炼出非均衡的概念,但他的整个经济危机理论实际就是关于非均衡经济的理论。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社会有效购买力相对缩小的生产过剩,把资本主义经济置于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之中,相信只有打倒资本主义,才能消除经济危机。魏克塞尔认为,自然利率与市场利率的背离导致市场的非均衡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贾志永  
本文对非均衡经济学和新兴古典经济学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其共同点在于产生的学术背景、行为主体的决策过程和产生的直接动机。它们的主要差异在于,一是虽然都是对新古典经济学的批判与发展,但发展的“方向”不同;二是虽然都注意到了经济生活中信息不完备的现实,但对其影响“领域”的归结不同;三是它们对市场作用的看法不同。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占金刚  
林下经济的发展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学者们从林下经济的含义、基础理论、发展模式、经济效益、问题与建议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探讨,但是关于林下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特别是经济学理论还显得不足。文章运用产权理论、外部性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等经济学理论对林下经济发展予以解释,并提出相应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