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29)
- 2023(10903)
- 2022(9031)
- 2021(8378)
- 2020(6446)
- 2019(14860)
- 2018(14362)
- 2017(26677)
- 2016(14409)
- 2015(16379)
- 2014(16224)
- 2013(16342)
- 2012(15813)
- 2011(14805)
- 2010(14909)
- 2009(13607)
- 2008(13513)
- 2007(12175)
- 2006(11248)
- 2005(10606)
- 学科
- 济(71723)
- 经济(71658)
- 业(35930)
- 管理(35536)
- 中国(26960)
- 企(24928)
- 企业(24928)
- 方法(22866)
- 农(22101)
- 地方(19764)
- 数学(19648)
- 数学方法(19511)
- 业经(16267)
- 财(15975)
- 农业(15452)
- 贸(15228)
- 贸易(15211)
- 易(14771)
- 制(13830)
- 银(13306)
- 银行(13294)
- 融(13112)
- 金融(13110)
- 行(13025)
- 发(12890)
- 学(12651)
- 环境(11139)
- 地方经济(11116)
- 发展(9909)
- 收入(9898)
- 机构
- 大学(215680)
- 学院(215121)
- 济(99530)
- 经济(97800)
- 研究(85281)
- 管理(73825)
- 中国(66290)
- 理学(61350)
- 理学院(60532)
- 管理学(59731)
- 管理学院(59306)
- 京(47946)
- 科学(47893)
- 财(45838)
- 所(43704)
- 研究所(39189)
- 中心(36542)
- 财经(35277)
- 农(34016)
- 江(33208)
- 经济学(32519)
- 范(32294)
- 经(32183)
- 师范(32042)
- 北京(31797)
- 院(30268)
- 经济学院(29130)
- 州(26717)
- 业大(26647)
- 农业(26064)
- 基金
- 项目(132324)
- 科学(104991)
- 研究(102567)
- 基金(95778)
- 家(83001)
- 国家(82249)
- 科学基金(68969)
- 社会(67727)
- 社会科(64220)
- 社会科学(64207)
- 省(49429)
- 基金项目(48539)
- 教育(46463)
- 划(42623)
- 编号(40621)
- 自然(39320)
- 资助(39128)
- 自然科(38392)
- 自然科学(38383)
- 自然科学基金(37722)
- 成果(35245)
- 发(35220)
- 重点(30738)
- 部(30685)
- 课题(30292)
- 发展(29356)
- 国家社会(29229)
- 展(28829)
- 中国(27815)
- 创(27438)
- 期刊
- 济(121578)
- 经济(121578)
- 研究(77149)
- 中国(51574)
- 农(34263)
- 财(33663)
- 学报(31897)
- 科学(30774)
- 管理(30194)
- 教育(29739)
- 融(25106)
- 金融(25106)
- 大学(25051)
- 农业(23655)
- 学学(23095)
- 经济研究(20534)
- 财经(19422)
- 业经(19087)
- 技术(18636)
- 经(16988)
- 问题(16473)
- 贸(15191)
- 世界(14000)
- 国际(13767)
- 业(12714)
- 技术经济(10841)
- 坛(10559)
- 论坛(10559)
- 图书(10445)
- 经济问题(10405)
共检索到3564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海英 田方钰 刘达禹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到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为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提供了明确的战略部署和时间规划。在详细辨析中等收入陷阱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典型事实总结、收敛性分析以及分位数向量自回归模型等多种手段的研究表明,第一,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传统增长引擎已无法再为经济增长提供持续动力,技术进步和制度质量在驱动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日渐突出;第二,作为中高收入国家,中国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共处同一收敛俱乐部,这表明中国并未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只是处于中等收入阶段;第三,近期由“技术-资本错位”引起的效率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经济增速,不过这种作用的影响较为有限,仍处于合理范围;相反,制度水平持续提升的效能始终稳健,制度质量在推动长期增长方面具有积极作用。由此可见,纠正“技术-资本错位”,持续发挥制度优势是决胜后发赶超冲刺阶段的关键保障和必由之路。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周文 赵果庆 徐波
中等收入陷阱在本质上是收入与增长非线性相关系,而威廉姆森拐点决定着中国经济发展是否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本文基于空间自相关理论提出空间基尼系数的一个分解框架,并运用威廉姆森"倒U型"理论构建"中等收入陷阱"理论模型。结果表明:中国地区收入差距与人均GDP之间存在"倒U型"非线性关系,更确切地说是S型关系。以平滑转化回归模型测算,中国存在人均GDP为4 189.30美元拐点,并于2005年越过拐点,但进入地区差距收敛的"高体制"路径仍有一定差距。因此,中国在政策应对上要进一步通过实施高起点的区域协调发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周文 赵果庆 徐波
"中等收入陷阱"在本质上是收入与增长非线性相关系,而威廉姆森拐点决定着中国经济发展是否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本文基于空间自相关理论提出空间基尼系数的一个分解框架,并运用威廉姆森"倒U型"理论构建"中等收入陷阱"理论模型。结果表明:中国地区收入差距与人均GDP之间存在"倒U型"非线性关系,更确切地说是S型关系。以平滑转化回归模型测算,中国存在人均GDP为4 189.30美元拐点,并于2005年越过拐点,但进入地区差距收敛的"高体制"路径仍有一定差距。因此,中国在政策应对上要进一步通过实施高起点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健全宏观配套政策,配合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从而成功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杨克泉 赵大平 彭飞
研究目标:探讨发展中国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学原因。研究方法:在对"中等收入陷阱"进行经济学理论分析基础上,用48个国家面板数据样本,进行经济减速和经济增长因素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消费比重过高,外部负债和资本过度跨国流动不利于经济增长,特别是对中等收入国家经济增长更不利;国民收支内部失衡及其引发的外部失衡,特别是高消费导致内部失衡而引发外贸逆差和外部债务积累,是发展中国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根源。研究创新:论述了发展中国家高消费引发"中等收入陷阱"的机理,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价值:有利于客观认识
关键词:
中等收入陷阱 发展中国家 经济增长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杨克泉 赵大平 彭飞
研究目标:探讨发展中国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学原因。研究方法:在对"中等收入陷阱"进行经济学理论分析基础上,用48个国家面板数据样本,进行经济减速和经济增长因素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消费比重过高,外部负债和资本过度跨国流动不利于经济增长,特别是对中等收入国家经济增长更不利;国民收支内部失衡及其引发的外部失衡,特别是高消费导致内部失衡而引发外贸逆差和外部债务积累,是发展中国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根源。研究创新:论述了发展中国家高消费引发"中等收入陷阱"的机理,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价值:有利于客观认识国内经济减速,把握好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和资本项目开放的"度",避免追求持续高增长而出现宏观政策失误。
关键词:
中等收入陷阱 发展中国家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华生 汲铮
本文通过对引起广泛关注、研究和热议的"中等收入陷阱"进行剖析,发现这个概念是模糊的,并存在争议性。首先,援引世界银行报告中比较意义上的"中等收入陷阱"并不存在,而用相对收入追赶指数来划分发展阶段的赶超意义上的"中等收入陷阱"有明显缺陷;其次,从多数学者认同的定义来看,中等收入陷阱的含义在讨论中已被转换,陷阱成为阶段的同义语,讨论的真实问题是发展中国家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阶段;最后,讨论约束跨越中等收入阶段的三个主要指标,即人均GNI、通货膨胀率和汇率。
关键词:
中等收入陷阱 中等收入阶段 东亚奇迹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金全 王俏茹 刘达禹
中等收入陷阱的本质可理解为一国在中等收入水平处收敛而达到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那么,新常态时期潜在增长率下降是否意味着我国在向中等收入水平收敛?这一命题能够从"中等收入陷阱"的视角重新审视新常态时期的种种变化,进而为引领新常态提供新的理论思路。文章首先通过经济增长收敛理论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收敛路径进行识别,发现我国目前的经济增长正处于中等收入的收敛曲线上,继续沿现有曲线收敛将难以顺利向高收入阶段跃升。那么,新常态时期我国是否具备向高收入阶段跃升的动力条件?文章研究表明,技术进步与金融效率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中等收入陷阱 经济增长收敛 “双轮驱动”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稻葵
未来十年是中国经济能否突破中等收入陷阱、迈入发达经济门槛的最关键的十年。历史和国际的经验告诉我们:世界上绝大部分发展中国家没能够突破这最后的瓶颈,没能跨越最后的门槛,从而迈入现代化国家的行列。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世界近百个发展中国家中,只有十个左右真正突破了实现现代化的屏障,而大部分都陷入了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world Bank,2012)。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是问题导向的,它基于对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最重要的问题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静
中国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后,凸显出了"中等收入陷阱"风险,其根源在于产业和需求结构不合理。本文利用计量经济的方法证明产业结构和需求结构调整对中国顺利突破中等收入陷阱有积极作用,并提出结构调整策略。
关键词:
中等收入陷阱 产业结构 需求结构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张伟
后发国家推进教育现代化时,往往因措施激进而陷入进退失据的赶超陷阱,这主要表现在教育发展中数量与质量的失衡、继承与模仿的失序、效益与公平的失范。教育现代化赶超陷阱是多重因素交互叠加的产物。其中,理论供给能力不足、教育功能定位矮化、发展路径选择失调与国际环境日趋逼仄是引发这一现象的重要因素。要突破教育现代化赶超陷阱,后发国家必须着力打造内外交融式知识创新系统,筑牢教育育人为本的功能定位,重塑自主导向型发展路径架构,同时积极参与共赢式国际教育资源分配格局的构建。
关键词:
教育现代化 赶超陷阱 比较劣势 后发国家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厉以宁
中等收入陷阱包含了三个陷阱:发展的制度陷阱,要靠改革来避免;社会危机陷阱,要靠缩小城乡与地区收入差距和社会管理创新来避免;技术陷阱,要靠技术创新和资本市场创新来解决。中国完全可以绕开或越过中等收入陷阱。
关键词:
中等收入陷阱 发展中国家 发展经济学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德荣
通过对世界银行数据的梳理,本文发现有相当比例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被"中等收入陷阱"锁定。在此基础上,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研究:(1)基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框架,对各个发展阶段经济增长动力机制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是不同的,不能适时转换动力机制导致发展中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2)在理论逻辑上,讨论了一个发展中国家为什么在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以前可以快速增长,但却不能在中等收入阶段转换动力机制;(3)梳理改革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从跨国比较的视角分析了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在动力因素,改革和原创性技术进步是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关键词:
中等收入陷阱 经济增长 动力机制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李刚
世界经济发展历史表明,每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都要面临着不同的"发展陷阱"。"中等收入陷阱"是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水平迈进的主要障碍。中国于2009年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本文通过比较中国和拉美国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时的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结合中国经济发展潜力和世界权威机构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预测与判断,得出中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可能性较小的结论。中国要想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迈向高收入国家行列必须选择走包容性发展道路。
关键词:
经济发展 中等收入陷阱 包容性发展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陆万军
通过对我国经济结构的分析,作者发现结构失衡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主要障碍,人口红利逐渐式微加剧了我国向高收入组跨越的难度。在调节结构失衡的过程中,应以收入分配改革为切入点,通过建立集体工资谈判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制和财税政策来调节收入分配,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同时,促进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推动经济由技术内生化阶段向自主创新阶段转变,实现增长阶段的跨越。
关键词:
中等收入陷阱 收入分配 结构失衡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孔陆泉 卓晓宁
"中等收入陷阱"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现实风险,当前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突出问题,和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必须通过深化改革来加以解决。要继续保持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必须从利益调整上寻求改革的新突破,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顺利跨入高收入国家注入新的动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