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90)
- 2023(11129)
- 2022(9493)
- 2021(8744)
- 2020(7511)
- 2019(17189)
- 2018(16844)
- 2017(32674)
- 2016(17613)
- 2015(19860)
- 2014(19727)
- 2013(19011)
- 2012(17308)
- 2011(15271)
- 2010(14826)
- 2009(13205)
- 2008(12383)
- 2007(10522)
- 2006(8611)
- 2005(6998)
- 学科
- 济(73644)
- 经济(73562)
- 管理(49378)
- 业(47712)
- 方法(41810)
- 数学(38592)
- 数学方法(38192)
- 企(37722)
- 企业(37722)
- 财(21711)
- 农(19797)
- 中国(17516)
- 业经(13981)
- 农业(13481)
- 制(12765)
- 学(12441)
- 地方(12432)
- 贸(12274)
- 贸易(12272)
- 务(12226)
- 财务(12178)
- 财务管理(12147)
- 易(11911)
- 企业财务(11586)
- 理论(10849)
- 融(10723)
- 金融(10716)
- 技术(10684)
- 银(10268)
- 体(10265)
- 机构
- 大学(240382)
- 学院(239846)
- 济(102226)
- 经济(100471)
- 管理(97745)
- 理学(86471)
- 理学院(85652)
- 管理学(84158)
- 管理学院(83719)
- 研究(73849)
- 中国(55154)
- 京(47951)
- 财(46452)
- 科学(43692)
- 农(39153)
- 财经(38174)
- 业大(36916)
- 中心(36084)
- 经(35188)
- 所(34519)
- 江(33575)
- 经济学(32830)
- 研究所(31705)
- 农业(30866)
- 经济学院(30081)
- 范(29277)
- 财经大学(28940)
- 师范(28915)
- 北京(28690)
- 院(27240)
- 基金
- 项目(174679)
- 科学(139984)
- 基金(130394)
- 研究(126575)
- 家(113426)
- 国家(112525)
- 科学基金(98543)
- 社会(83244)
- 社会科(79158)
- 社会科学(79138)
- 基金项目(68945)
- 省(67728)
- 自然(63804)
- 自然科(62413)
- 自然科学(62396)
- 自然科学基金(61317)
- 教育(60144)
- 划(57059)
- 资助(53551)
- 编号(49619)
- 部(39916)
- 重点(39147)
- 成果(38895)
- 创(37011)
- 发(36505)
- 国家社会(35680)
- 教育部(35048)
- 创新(34625)
- 科研(34190)
- 课题(34008)
共检索到3283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龙莹
本文采用相对分布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方法,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数据库(CHNS)1988—2010年居民住户调查微观数据,对影响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变动的因素进行分解。实证结果显示,一方面,影响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变动的因素中,"经济增长效应"大于"收入分配效应",即经济增长所带来的收入分布曲线平移产生的效应大于收入分配政策变化所带来的分布形状变化产生的效应,同时,"收入分配效应"的短期效应大于长期效应;另一方面,向下相对极化指数大于向上相对极化指数,且向下相对极化指数贡献率呈上升趋势。说明从长期看,经济的快速增长使得中等收入群体划分标准提高,而居民收入增加的速度低于经济增长的速度,使得原本的中等收入群体向下落入低收入区间的比重大于向上成为高收入群体的比重,且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孙伯驰 吕光明
现有对中等收入群体的界定研究存在缺乏理论基础、操作相对机械、结果不够精准等不足。为此,本文基于脆弱性理论将中等收入群体定义为经济收入较高且足够稳定的非脆弱群体,然后依托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运用脆弱性估计法和核密度估计法确定中等收入群体脆弱性水平的上下限标准,进而估算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最后剖析家庭进入和退出中等收入群体的微观驱动因素并研判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的演变趋势。结果发现,第一,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界定标准可以设定为1%和10%的脆弱性水平所对应的家庭人均持久性收入,2014年和2016年对应的比重分别为29.82%和32.71%,而且城乡和地区分布差异较为明显,城镇和东部地区趋于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第二,人力资本、职业特征、家庭负担、收入结构是驱动家庭进入到中等收入群体的重要因素;要达到2035年“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对应的中等收入群体比重要求,2016—2035年中高收入群体和低收入群体的人均持久性收入增长率至少应达到3%和5%。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何波 刘渝琳 陈翊旻
作为不可或缺的新型生产资料和重要战略资源,数字要素为驱动经济增长、优化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新的时代机遇。本文将宏观数据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2018年数据相结合,从阶层流动、收入差距双重维度探讨数字要素参与能否为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带来福音?研究发现:数字要素参与在畅通不同收入群体向上流动通道的同时削弱了收入相对剥夺效应,改善了收入分配结构。其作用机制在于数字要素通过助推劳动力向非农部门转移,优化家庭资产配置,提升家庭收入创造能力和增值能力,带来阶层流动机会的增加。进一步研究发现,人力资本投资和社会保障在数字要素参与对非农就业和金融市场参与发挥的促进作用中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强化了“提低、扩中”的数字红利效应。本文为探索数字要素参与助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赋能共同富裕的可行路径提供新的思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应绘 田双全
为了探讨中国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的宏观影响因素的城乡差异,文章以相对标准界定中等收入群体,利用宏观统计数据测度2000—2018年分城乡的中等收入群体比重,进一步对比分析影响城乡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的宏观因素。结果显示:城乡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的宏观影响因素存在明显差异;着眼于缩小收入差距的收入分配政策同时有利于提升城镇和农村的中等收入群体比重,但提升农村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的力度更大,效果更明显;国家财政政策对提升城镇中等收入群体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而对提升农村中等收入群体稍显不足。
关键词:
中等收入群体比重 宏观影响因素 城乡差异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朱土兴
中等收入群体是一个区域在一定时期内收入水平处于中等区间范围内的所有人员的集合。它具有唯一性、时空性、集合性和变动性四大特征。中等收入群体与中等收入者是一对既有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概念。中等收入群体收入比重的概念界定和测量模型,中等收入群体收入比重变动规律。个人所得税改革的思路是低等收入群体免交个人所得税,中等收入群体实行低税率,高等收入群体实行高税率;劳动收入实行低税率,投资收入、利息收入、租金收入等非劳动收入实行高税率,彩票中奖税率实行特高税率。
关键词:
中等收入 中等收入群体 收入比重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修娜 万海远 李实
中等收入群体的界定标准、规模和特征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在回顾和评述现有各种界定标准的基础上,建议采用全球所有国家收入中位数的67%~200%作为定义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上下限。研究发现,近些年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在逐渐提高,从2002年的10%上升到2016年的28.9%,这主要源于我国居民整体收入水平的提高而不是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要扩大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比重,保持中高速增长至关重要,政策的重点是提"低"而不是限"高",同时要防范现有的中等收入群体跌落为低收入群体。中等收入群体主要分布在城市地区,收入来源主要是工资性收入,储蓄率偏高,受教育水平明显高于低收入者和贫困人口。中等收入群体的标准下限附近分布着规模客观的低收入者,他们是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潜在来源,应是政策瞄准的主要对象。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吴青荣
运用协整理论和Granger因果分析方法考察了人力资本结构与中等收入群体比重之间的相互关系,结论表明:初级人力资本存量占总人力资本存量的比重对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缺乏弹性,而中级人力资本存量比重和高级人力资本存量比重对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的拉动作用不仅具有显著的长期效应,且短期效应也十分明显。初级人力资本存量比重与中等收入群体比重之间不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中级人力资本存量比重和高级人力资本存量比重分别与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存在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根据实证研究结果从调整人力资本结构视角提出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涛 方明 伏霖 金星晔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从集体主义文化的视角研究了人们客观相对收入对主观经济地位的影响。考虑了内生性问题的回归结果显示,人们在其所在区县的客观相对收入水平对其主观经济地位有着显著的积极影响,即客观相对收入水平越高,则主观经济地位越高。进一步地,本文在"集体主义"变量构建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集体主义"背景下客观相对收入对主观经济地位的异质性影响,发现在集体主义文化氛围更加浓厚的地区,人们的客观相对收入对其主观经济地位的影响更大。本文的政策涵义在于,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重视相对收入的分化和主观经济地位感知,它不仅影响到人们的经济行为,更影响人们的幸福获得,政府在再分配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地区文化差异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客观相对收入 主观经济地位 集体主义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香菊 贺娜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税制作为再分配的重要手段之一,对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至关重要。文章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视角出发,基于CHIP家庭调查数据,通过统计分析和分位数回归研究了税收对各群体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整体来看,我国税制具有明显的累退性,税收对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影响为正,而且随着分位数的增加,系数逐渐增大;从经济和地区差异来看,经济水平中等地区税收对收入的挤入效应最弱,农村税收对收入的挤入作用明显低于城镇,而且农村收入不均等化更易受税收的影响;个人所得税累进性明显,但偏低收入群体税负重,高收入群体累进性不足。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朱长存
在对中等收入群体进行合理界定的基础上,基于非参数核密度的收入分布方法,提出基于样本数据的收入群体划分和测度方法。运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对城镇中等收入群体状况进行测度,并依据收入分布将影响城镇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变动的因素分解为增长效应、分配效应和标准线变动三个方面。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刘志国 刘慧哲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一直是我国收入分配政策的重点之一,但是,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因为计算标准不同而一直存在争议。中等收入群体衡量标准通常分为相对标准和绝对标准。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相对标准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使用绝对标准界定中等收入群体较为合理。根据CHNS调查数据,以家庭人均收入介于28 470~117650元为中等收入区间,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占比快速增长,从1999年的0.8%上升到2014年的18.2%。结合我国宏观经济情况,估计2035年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占比将达到52.4%。中等收入群体的壮大将有助于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也有利于扩大内需,实现经济稳定增长。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朝明 李梦凡
中国经济经历了30多年转型和增长。在收入差距持续扩大背景下,社会两极分化愈益显化,其中阶层变动尤其是中等收入者群体逐渐萎缩问题不容忽视,目前社会阶层结构呈现的"M"形收入分布趋势,会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本文通过基于非参数Kernel核密度估计的我国中等收入者群体发展中的判断标准与规模变动说明,农村和城镇居民收入显现的两极分化程度和特征都存在着差异性。要缓解两极分化,关键在于扩大中等收入者群体比重,并针对农村和城镇的不同情况在居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上施以不同的政策措施。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庄健 张永光
基尼系数是测量和判断收入分配状况最常用的综合指标之一,而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则是判断社会稳定与否的重要标志。本文通过重新定义低、中、高三类收入群体以及采用多项式函数形式拟合洛伦兹曲线,建立基尼系数和中等收入群体比重之间的数量对应关系。实证分析表明:基尼系数和中等收入比重之间存在负向相关关系。2001年中国的基尼系数约为0.44,相应的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大致在44%左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青荣
人力资本投资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的重要驱动因素。文章基于1985~2012年的数据,采用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法研究人力资本存量和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的协整关系和两者之间作用的方向,并且建立相应的广义差分回归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研究结论表明:人力资本存量和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在长期内,人力资本存量每提高1%,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将扩大0.993个百分点。同时,人力资本存量是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的Granger原因。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林乐芬 李远孝
目前我国探索完善市场化农业生产风险分散机制的条件已初步具备,全面提升农业保险供给能力的呼声也日益增高,收入保险是我国农业保险创新的有益尝试。本文基于江苏省调研数据,运用二元logit模型对规模农户水稻收入保险响应意愿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受灾次数和经历的水稻价格重大下跌次数对规模农户水稻收入保险响应意愿有着显著正向影响,经营特征也正向促进水稻收入保险响应意愿。ISM模型表明规模农户的经营特征是水稻收入保险响应意愿的驱动因素,风险因素为中间层因素,传统水稻产量保险的弥补成本百分比和水稻收入保险条款可理解性是最高层因素。因此,须着手系统化收集水稻的受灾损失历史数据,健全水稻价格信息采集发布机制,重视规模农户水稻种植成本、单产数据的积累,优先在平均受教育程度较高、规模经营特征明显、产量价格等数据保存较好的地区进一步深入推广水稻收入保险的试点工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新兴古典经济学与偏最小二乘回归的经验证据
审计师群体、群际互动与审计质量——基于客户重要性的经验证据
什么决定了居民住房承受能力:基于广州限价房申购群体的经验证据
影响群体合作的因素:实验和田野调查的最新证据
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非平稳面板协整模型的经验证据
中等收入陷阱的经验证据、理论逻辑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启示
企业金融资产分类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金融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上市公司审计费用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中国市场化指数与费用粘性研究——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公司环境绩效对市场绩效影响分析——基于中国CSR发展指数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