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28)
2023(14528)
2022(12131)
2021(10911)
2020(9146)
2019(20483)
2018(19748)
2017(37569)
2016(20707)
2015(22761)
2014(22707)
2013(22130)
2012(20659)
2011(18491)
2010(18497)
2009(16913)
2008(16810)
2007(15285)
2006(12962)
2005(11437)
作者
(62675)
(52800)
(52568)
(50079)
(33264)
(25585)
(23872)
(20612)
(19656)
(18628)
(17930)
(17495)
(16770)
(16725)
(16613)
(16427)
(16270)
(15558)
(15201)
(15141)
(13409)
(12831)
(12762)
(12133)
(11793)
(11766)
(11662)
(11656)
(10662)
(10657)
学科
(82361)
经济(82264)
(56740)
管理(55815)
(44232)
企业(44232)
方法(39558)
数学(35190)
数学方法(34832)
(24935)
(23839)
中国(21863)
(18741)
业经(18324)
农业(17209)
(17166)
贸易(17163)
(16692)
地方(14961)
(14888)
(13247)
财务(13219)
财务管理(13183)
(13117)
银行(13051)
(12706)
金融(12703)
技术(12688)
企业财务(12526)
(12387)
机构
大学(299188)
学院(298718)
(121781)
经济(119435)
管理(110674)
研究(103272)
理学(96883)
理学院(95731)
管理学(93961)
管理学院(93423)
中国(74797)
科学(67245)
(61940)
(61573)
(54888)
(54034)
业大(51509)
研究所(49912)
农业(49534)
中心(47064)
财经(44610)
(43871)
(40678)
(38723)
经济学(38424)
师范(38171)
北京(37881)
(36663)
经济学院(35131)
(34443)
基金
项目(209322)
科学(163528)
基金(152644)
研究(144833)
(137651)
国家(136209)
科学基金(114301)
社会(93386)
社会科(88600)
社会科学(88569)
(82487)
基金项目(80891)
自然(75461)
自然科(73774)
自然科学(73744)
自然科学基金(72473)
(70133)
教育(66827)
资助(61255)
编号(56261)
重点(48006)
(45840)
(45225)
成果(44896)
(44064)
创新(41243)
科研(41194)
计划(40726)
国家社会(39554)
课题(39408)
期刊
(126671)
经济(126671)
研究(80055)
学报(58805)
(55644)
中国(54185)
科学(49814)
大学(42948)
(42074)
学学(41119)
农业(37583)
管理(37528)
教育(28864)
(24138)
金融(24138)
技术(23117)
经济研究(21899)
财经(21896)
业经(21470)
(20567)
(18805)
(17114)
问题(16965)
业大(15738)
科技(14835)
商业(14513)
技术经济(14286)
(14096)
统计(13981)
农业大学(13291)
共检索到4231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晓英   韩永强  
提升中等收入家庭消费韧性,既是活跃消费市场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经济内循环高效发展的应有之义。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数据库构建多维指标,综合测度了我国中等收入家庭的消费韧性,并实证检验了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中等收入家庭消费韧性呈现不断递增的趋势,但区域分化问题愈发严重。经济增长、城市规模的扩大以及就业工资的提升,有利于提升中等收入家庭消费韧性;而家庭杠杆比例的提升、失业率的增长、贷款成本的提高和消费品价格的提升,则会抑制中等收入家庭消费韧性。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傅联英   蔡煜   陈琳琳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新发展格局历史性交汇,韧性特征已然成为衡量消费高质量发展的全新标度。本文基于暴露度、纾缓力和适应力三重维度,构建“一度两力”的家庭消费韧性衡量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测度中国各地区的家庭消费韧性,并借助自然断裂法、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与Moran指数对家庭消费韧性的时序演进和空间分化进行组群分析。结果显示:(1)省际层面,家庭消费韧性整体水平偏低,且呈现出中部塌陷、南北凸起的“哑铃型”空间分布特征;城际层面,家庭消费韧性显现出中间较高、两头相当的“橡木桶型”空间分布态势。家庭消费韧性展现出程度各异的地区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但城际层面的家庭消费韧性差距低于省际层面的家庭消费韧性差距。(2)时序层面,八大经济区家庭消费韧性演变表现出先平缓下降后快速上升的“镰刀型”轨迹,总体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距,但区域间家庭消费韧性差距动态地趋于收敛。研究结论丰富了消费高质量发展的特征维度及其时空分异事实,为测度消费韧性提供了理论基准和技术支撑。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傅联英   蔡煜  
在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政策带动下,消费正由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支付科技成为增强家庭消费韧性的新势能。基于前景理论和消费者均衡理论,揭示并识别支付科技影响家庭消费韧性的内在机理与传导路径。理论演绎分析发现,支付科技经由消费总量扩大化、消费结构多样化双重传导路径提升家庭消费韧性。在此基础上,利用2013—2019年CHFS数据展开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支付科技显著提升了家庭消费韧性。在经过换用工具变量法、转用内生转换回归模型、改用家庭消费韧性子系统、替换核心变量测度方式及口径、排除同期自由贸易试验区以及国家信息消费试点政策干扰等稳健性检验后,基准结论仍稳健成立。异质性分析发现,支付科技对家庭消费韧性的提升效应依城市人口动态和物流服务能级而异,在人口扩张型城市和一级物流城市中更为明显。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一方面,支付科技通过增强消费能力、提高消费总量,进而提升家庭消费韧性;另一方面,支付科技通过增加消费品类、丰富消费结构,从而提升家庭消费韧性。其中,消费结构多样化是主渠道,消费总量扩大化是辅渠道。研究为理解支付科技赋能家庭消费韧性提供了理论逻辑和经验证据,各利益相关者未来应更为主动地拥抱金融科技,促进支付产业的有序发展、增进科技赋能的普惠程度、健全家庭消费韧性的制度保障,为助推消费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动能。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王进会  吴达  王惠  
当前全球各国经济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普遍低迷,我国外部需求大幅萎缩。从国内看,我国家庭收入普遍受到短期负向冲击,部分家庭金融韧性不足,疫情不确定性会引发较强的预防性储蓄行为,进一步导致家庭消费支出下降。为此,本文采用CHFS 2015和2017年两轮调查数据,研究收入冲击、家庭金融韧性对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是通过分别估计两轮调查中每个家庭的暂时性收入,选取追踪调查样本构建差分数据,在考虑暂时性收入冲击方向的基础上,计算每个家庭的边际消费倾向。研究发现:(1)家庭消费对同等规模的正向和负向暂时性收入冲击的反应存在显著的不对称性;(2)家庭金融韧性在消费对暂时性收入冲击反应中发挥了显著的作用;(3)不同类别家庭消费对正向和负向暂时性收入冲击的反应也存在不对称性。本文研究家庭消费对正向和负向暂时性收入冲击的反应,进一步从家庭金融韧性的角度,识别了家庭流动性缓冲和信贷缓冲在消费对暂时性收入变化的反应中发挥的作用。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程云洁   杨淋杰  
通过构建综合指标体系测度中国与RCEP各成员国间的贸易韧性水平,利用随机核密度方法及马尔科夫链探究贸易韧性的时空演进规律,并借助二次指派程序,详细解析不同层面因素对于贸易韧性的驱动影响力。结果表明:2001—2022年,中国与RCEP成员国整体贸易韧性水平呈上升趋势,其中,中国与日本、澳大利亚的贸易韧性水平较高,与柬埔寨、缅甸的贸易韧性有待提高;贸易韧性发展表现出阶段性特征,贸易韧性由较低阶段向上发展较快,达到中高贸易韧性水平后存在固化现象,较难实现短期内跨越式发展;根据研究单元发展状态不同,各因素对于贸易韧性驱动影响力存在异质性。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汪为  吴海涛  彭继权  
本文利用国家统计局湖北调查总队20062010年的农村住户连续调查数据,采用A-F多维贫困测算方法,从消费、教育、健康、生活质量和资产5个维度测算湖北农村家庭多维贫困,并按多维贫困持续年度将贫困动态性划分为从不贫困、暂时贫困和慢性贫困三种类型,在此基础上采用有序Probit模型探讨多维动态贫困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湖北农村家庭多维贫困状况总体上呈下降的趋势,没有农村家庭处于极端多维贫困;影响农村家庭暂时贫困和慢性贫困的因素主要有接受培训劳动力占比、家庭经营类型和所在村是否在郊区,此外,农村家庭慢性贫困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丁建军  王璋  柳艳红  余方薇  
巩固脱贫攻坚成效,提升抗风险与自我发展能力对连片特困区而言意义深远。经济韧性作为反映区域经济应对冲击时抵抗、恢复、调整及转型能力的指标,能够有效评估连片特困区的抗冲击能力和返贫风险。基于中国12个连片特困区的地市级数据,通过构建综合指标体系及核心评估变量对其经济韧性进行了测度与对比,并运用多种回归模型识别主要影响因素,结果发现:①连片特困区经济韧性小于非连片特困区,二者虽均呈逐年递增趋势,但非连片特困区增速略快。进一步对指数分解后发现,连片特困区与非连片特困区经济韧性的差距主要来自于适应与调整能力的差异。②罗霄山区、燕山—太行山区、大别山区经济韧性均值最高,而滇西边境山区、六盘山区、四省藏区最低,东西差异明显。③大部分片区经济韧性逐年递增,经济韧性越高的片区往往增速越快,但四省藏区、六盘山区、吕梁山区经济韧性出现下降趋势,其中,吕梁山区下降最明显。在对不同片区经济韧性分解后发现,不同片区间适应与调整能力差异最大,创新与转型能力差异最小。④地理区位、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外贸依存度、财政自给水平、地方财政教育经费支出、专利授权数等变量对连片特困区经济韧性存在显著影响。⑤扶贫政策有利于增强片区经济韧性,经济韧性较低的片区对扶贫政策的依赖程度更高,其中,四省藏区、六盘山区、滇西边境山区对扶贫政策依赖最为严重。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舒辉   唐飞  
建设富有韧性的数字创新生态系统是抵御内外部突发事件冲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基于WSR框架和动态QCA方法,借助2011-2022年中国内地30个省域面板数据,探究区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韧性提升的组态路径。研究发现:(1)市场制度是增强区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必要条件,其它因素虽然在时间维度上不构成必要条件,但在空间维度上构成部分省市增强数字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必要条件,因此具有显著的地区效应;(2)导致强区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路径有WSR联动型与SR协同型两类,其中,前者强调在数字产业集聚和市场制度驱动下实现物理、事理和人理条件的联动匹配,后者则突出无产业多样化阻力情境下事理和人理条件的协同共促;(3)导致弱区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路径可归为产业多样化阻力型和一无所有匮乏型,且与强区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驱动机制存在非对称关系;(4)数字经济背景下,缺乏数字产业集聚条件的省市可借助数字产业集聚区域的赋能能力和辐射效应,实现数字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依附式升级。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郭君平  谭清香  曲颂  
本文从"收入—消费—多维"视角探究了中国进城农民工家庭贫困的规模、程度、空间分异及其内在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前进城农民工家庭的贫困类型以消费贫困和选择性贫困为主,同时相对贫困问题较为严重。进城农民工家庭抵御外部因素对收入冲击的能力远弱于抵御外部因素对消费冲击的能力,此种情况在中部地区尤甚。中部地区进城农民工家庭的多维贫困最轻微,而西部地区最严重,且随着贫困维数的提高,相应维数的贫困发生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分维度和区域考察,教育维度贫困是造成中国及东部、中部、西部地区进城农民工家庭多维贫困的最主要因素,健康维度贫困只是导致东北地区进城农民工家庭多维贫困的最主要因素,生活方面的卫生厕所、沐浴设施、炊用能源以及资产数量等维度的被剥夺情况最严重。经济落后地区进城农民工家庭的多种贫困发生率、平均剥夺份额和多维贫困的最高维数并不必然高于经济发达地区进城农民工家庭。进城农民工家庭十维脱贫率同n维(1≤n≤8)贫困发生率之和相近,其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进城农民工家庭十维脱贫率低于中国平均水平。此外,进城农民工家庭收入(或消费)贫困与多维贫困属于互补关系,二者兼具差异性和关联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聂蕊   刘伟  
选取2005—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对产业与消费“双升级”水平进行定量测度,实证分析技术创新、人力资本、人口老龄化、城镇化水平对产业与消费“双升级”的影响及其区域异质性。研究发现,中国产业与消费“双升级”的发展态势良好,但仍处于磨合阶段,产业升级相对滞后,协同发展能力仍需提升;技术创新、人力资本、人口老龄化、城镇化水平对产业与消费“双升级”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聂蕊   刘伟  
选取2005—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对产业与消费“双升级”水平进行定量测度,实证分析技术创新、人力资本、人口老龄化、城镇化水平对产业与消费“双升级”的影响及其区域异质性。研究发现,中国产业与消费“双升级”的发展态势良好,但仍处于磨合阶段,产业升级相对滞后,协同发展能力仍需提升;技术创新、人力资本、人口老龄化、城镇化水平对产业与消费“双升级”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谢家智  车四方  
多维贫困理论与方法更有助于对贫困的精准识别和量化。本文构建了新型多维贫困指标体系,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引入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测度并分解了农村家庭多维贫困的广度、深度和强度水平。研究结论表明:随着贫困维度的增加,多维贫困的广度、深度和强度指数下降,表明农村家庭不易发生多维极端贫困;农村家庭多维贫困指数(MPI)呈西高东低态势,表明农村家庭多维贫困具有典型的区域分布特征。此外,多维贫困指数分解结果显示,收入、金融和教育等因素是我国农村家庭致贫的主因。其中,东部地区金融因素影响最大,而中西部地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汤晋  陈洋庚  滕盼  
建立相对贫困缓解的长效机制是2020年后中国减贫事业的新战略,对农村家庭多维贫困进行深度剖析至关重要。目前农村家庭不仅存在收入贫困,其教育水平、生活条件等各方面的贫困更为严重。不同因素对贫困有不同的影响,其中农村家庭规模、从事个体经营情况、医疗保健支出、商业保险性支出对农村家庭多维贫困具有显著正向作用,而政府补助、外出打工对农村家庭多维贫困具有显著负向作用。解决农村家庭多维贫困问题,首先要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隔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其次要积极引导农户使用清洁能源,减少农村人口脱贫阻碍;再次要保障农村地区饮水安全;最后要加强职业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的法律素养。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跃胜   谭宇轩   金文俊  
城市经济韧性塑造具有集动态性和多视角互动性于一体的复杂特征,导致基于还原论思维的实证研究在解释城市经济韧性时存在一定程度的片面性。本文以2014—2018年黄河流域70个地级市数据为样本,在静态QCA分析的基础上,引入动态多时段QCA方法分析黄河流域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因素组态,探讨黄河流域城市经济韧性的发展路径。研究发现:高城市经济韧性的产生不受单一要素的绝对支配,而是多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然而提高创新能力在产生高城市经济韧性方面发挥着较为普适的作用;从多重并发的组合效应来看,存在4条路径皆可驱动高城市经济韧性,城市经济韧性的本质或核心动力被政府能动性所左右,在少数情况下,城市产业结构特性在遭受外界扰动或冲击时依然发挥重要作用;多时段QCA进一步识别出以创新突破型和政府主导型为代表的驱动路径以及以创新锁定型和创新限制型为代表的限制路径,政府的能动行为可以超越城市结构性因素限制,创新能力的两极分化对城市经济韧性的作用效果相反。从组态视角研究黄河流域城市经济韧性各影响因素间的互动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城市经济韧性研究从单一权变向整体多维视角转变。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琼宇  
抓住产业数字化的发展机遇,提升我国产业链发展韧性,是新时期我国产业发展的重点任务。本文基于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流通产业数字化发展对全产业链发展韧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流通业数字化有利于带动我国产业链发展韧性的提升,其中对于东部省份影响最大。流通数字化能够通过数据支持、产业技术支持和基础设施支持三种路径赋能我国产业链发展韧性的改善。因此,应该进一步加快我国流通业数字化转型步伐,促进其它产业与数字流通业深度融合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