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3)
2023(1175)
2022(979)
2021(890)
2020(764)
2019(1793)
2018(1723)
2017(3357)
2016(1847)
2015(2120)
2014(2147)
2013(2225)
2012(2056)
2011(1795)
2010(1701)
2009(1363)
2008(1310)
2007(1156)
2006(956)
2005(881)
作者
(4352)
(3736)
(3672)
(3653)
(2394)
(1804)
(1717)
(1421)
(1410)
(1403)
(1318)
(1265)
(1214)
(1203)
(1173)
(1141)
(1128)
(1124)
(1104)
(1074)
(944)
(901)
(880)
(876)
(876)
(855)
(832)
(817)
(806)
(789)
学科
(7125)
经济(7115)
(7015)
收入(6978)
(6146)
管理(5596)
(4736)
企业(4736)
方法(4580)
国民(4129)
国民收入(4062)
数学(4051)
数学方法(4041)
(3930)
财富(3930)
(3137)
农业(2756)
中国(2535)
分配(2248)
(1526)
财务(1525)
财务管理(1523)
业经(1489)
企业财务(1477)
理论(1387)
(1271)
贸易(1271)
(1245)
(1241)
(1224)
机构
学院(25611)
大学(25541)
(12734)
经济(12559)
管理(11013)
理学(9908)
理学院(9838)
管理学(9745)
管理学院(9699)
研究(7112)
(6283)
中国(5376)
财经(4981)
(4932)
(4649)
经济学(4452)
经济学院(4079)
财经大学(3781)
商学(3553)
商学院(3527)
(3472)
师范(3461)
(3255)
(3220)
中心(3208)
北京(3195)
科学(3150)
经济管理(3118)
研究所(2848)
(2832)
基金
项目(17356)
科学(14516)
基金(13771)
研究(13207)
(11504)
国家(11386)
科学基金(10301)
社会(9414)
社会科(8941)
社会科学(8939)
基金项目(7158)
教育(6821)
自然(6436)
自然科(6330)
自然科学(6329)
自然科学基金(6223)
(5963)
资助(5949)
编号(5285)
(5133)
(4516)
教育部(4269)
人文(4067)
国家社会(4013)
成果(3981)
(3746)
大学(3598)
重点(3576)
社科(3540)
课题(3514)
期刊
(12948)
经济(12948)
研究(7532)
中国(5277)
(5069)
管理(4308)
教育(3464)
科学(2856)
技术(2824)
财经(2806)
学报(2622)
经济研究(2526)
(2434)
大学(2420)
学学(2317)
(2203)
业经(2074)
(1948)
金融(1948)
职业(1793)
商业(1677)
问题(1565)
技术教育(1489)
职业技术(1489)
职业技术教育(1489)
农业(1464)
统计(1378)
技术经济(1206)
世界(1140)
(1106)
共检索到363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李梅  张永平  
当今,获得一份好的工作需要何种技能? 1967年,美国汽车工人生产了2900万部汽车和卡车。生产工作体力消耗大,但报酬丰厚——年薪不低于3.2万美元(以1993年美元价格计算),雇用非常随便。福特汽车公司人力资源部主任阿特·约翰逊称这种工作为“干体力活的出力过程”。 到80年代中期,工作和雇员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等公司不再雇员,新企业所需要的也不再是仅能干体力活的劳力。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西业  程名望  
最低工资制度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劳动保障制度,其目的在于维护劳动者取得劳动报酬的合法权利,保障劳动者尤其是低收入劳动者及其家庭成员的基本生活。文章依据相关法规政策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制定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从保障低收入劳动者基本生活需要的角度,应用统计性描述方法对1993-2012年上海市最低工资与职工平均工资、人均GDP、最低社会保障线、人均消费性支出等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发现上海市最低工资与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比远低于40%~60%的国际标准,与人均GDP的比值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表明上海市最低工资标准偏低,需要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红阳  邵敏  
本文基于2007年CHIP数据,从技能差异的角度较为全面地考察了城市规模对劳动者工资收入的影响。城市总体工资溢价回归结果显示,大城市对劳动力有一定的正向技能选择性,但仍在很大程度上不能解释大城市的工资溢价。在控制相关的城市、个体质量、行业和地区特征,并对名义收入采用部分调整法后,不同技能劳动力均享受了大城市的工资溢价,且该结论在改变指标度量、考虑内生性等情形下仍然稳健。文章进一步考察不同技能劳动力获取大城市工资溢价的途径,发现仅中等技能劳动力的工资溢价主要来源于大城市更高的物价,而高、低技能劳动力的工资溢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陈新年  
在2011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再次把扩大内需提升到战略的高度,并要求把扩大内需的重点更多地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等方面。这是继党的十六大以来,再一次提出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论述,并成为人们关注的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石刚  韦利媛  
提高我国中等收入者的比重,制定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相关政策,对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中等收入者的定义、中等收入者的划分标准以及中等收入者比重的测算三个角度对我国中等收入者比重的研究进行了归纳和评述,并在对我国中等收入者比重进行测算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中等收入者比重的影响因素。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吴萨  
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构建"橄榄型"财富结构,是我国扩大消费需求、逐步缩小收入差距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十二五"规划中值得重点考虑的问题。因此,分析我国中等收入者比重及发展趋势,进而研究与探讨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的办法,显得尤为重要。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段志民  白雪梅  
在厘清中等收入者的概念和国内外度量方法的基础上,参考中产阶层的定义,提出中等收入者的新定义和度量中等收入者的EGR法。运用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数据,对已有方法和EGR3法度量的结果比较后发现:由于缺乏理论基础,中位数收入法对收入区间的设定异常敏感,绝对门限值法又无法识别收入分布的内在变动;内生界定法相对严谨,但依赖于居民收入分布函数的选择。采用中产阶层的特征因素对不同方法进行同质-异质性检验进一步表明EGR3法在我国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伟  王少国  
消除价格变动,以绝对标准衡量的中等收入者比重变化主要受收入增长效应和收入分配效应两个因素的影响。通过分析各自的影响机理发现,收入增长并不必然会引起中等收入者比重上升,收入差距扩大也不一定会引起中等收入者比重缩小,两种效应对比重变化的影响方向决定于中等收入者划分标准在居民收入密度曲线上的位置。本文选用相关划分标准,以对数正态分布拟合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密度曲线,初步验证了以上结论,并实证分析了20多年来两种效应对我国城乡中等收入者比重变化影响的方向和程度。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吴锦华  
本文认为,正确界定我国的“中等收入者”,有利于更好地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共同富裕的目标。文章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论证了我国现阶段“中等收入者”的基本概念,并提出了用当时当地的平均收入界定我国“中等收入者”的观点,较人均GDP更能准确反映人们的收入状况,体现其收入的地域性和相对性特征,真实体现城乡居民的实际生活状况。用平均收入界定我国“中等收入者”考虑到我国特殊的国情,一是在贫富悬殊、基尼系数偏高的地区,平均收入界定“中等收入者”会出现偏差;二是个人收入的不透明,难以准确计算平均收入。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曾小彬  陈明  
我国中等收入者的收入区间确定方法是:比照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确定中等收入者的恩格尔系数区间,然后建立数学模型对我国中等收入者的恩格尔系数区间值进行修正,依据修正后的区间值确定中等收入者的收入区间。依据所确定的中等收入者收入区间,运用插值法可进一步测得我国中等收入者人口占比。结果表明,2001年至2010年我国中等收入者的人口占比呈逐步上升趋势,并将于2044年前后进入橄榄型社会。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彭艺  
一、中等收入者的内涵 中等收入是指在某个时期里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全体居民收入的平均水平。达到这一水平或者与此大致相当收入的人群,就可以被称为中等收入者(或中等收入群体、中等收入阶层),在国外被称为中产阶级。中等收入者不是一个单独的社会阶层,而是几个具有相近或相似特征,特别是收入处于中等或接近中等以上水平的阶层的合称。根据我国现阶段的状况,人们把人均年收入在1万元~10万元,户均金融资产在3万元~10万元的人口和家庭划入中等收入阶层,它是介于富有阶层与贫困阶层之间的一个阶层。按照国际学术界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于春晖  
在十六大报告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论述中,党中央首次提出了“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 的任务。它的提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学术界普遍认为,中国目前尚未形成庞大的中等收入者群体,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有助于共同富裕目标的最终实现。但在一些具体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上,大家又存在不同观点。本文汇集各家之言,力图为深化这一热点问题的讨论提供参考。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姚卫如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贫富差距在不断拉大已是不争的事实,扩大中等收入阶层对缩小这种差距、构建合理的收入分配结构及社会结构意义重大。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首先应对其有一个清晰的界定,其次要对我国中等收入者比重低的现状及其危害有清醒、充分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多管齐下、多措并举以达到扩大中等收入者群体的目的。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和社会发展研究所课题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