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56)
2023(12373)
2022(10737)
2021(10304)
2020(8593)
2019(20043)
2018(20016)
2017(37274)
2016(21515)
2015(24395)
2014(24575)
2013(23652)
2012(21776)
2011(19902)
2010(19828)
2009(17861)
2008(17303)
2007(15365)
2006(13570)
2005(12059)
作者
(61301)
(50284)
(50205)
(47722)
(32289)
(24262)
(22822)
(19817)
(19593)
(18285)
(17463)
(17012)
(16125)
(16078)
(15689)
(15677)
(15381)
(15091)
(14567)
(14486)
(12748)
(12582)
(12152)
(11735)
(11415)
(11390)
(11274)
(11145)
(10139)
(10075)
学科
(74530)
经济(74441)
管理(57166)
(52707)
(45119)
企业(45119)
方法(35271)
数学(29603)
数学方法(29209)
中国(24983)
教育(23876)
(21488)
(19538)
(19410)
理论(18682)
业经(16984)
地方(14500)
技术(13302)
(13297)
(13202)
农业(12894)
(12764)
贸易(12758)
(12413)
(12354)
财务(12346)
财务管理(12324)
企业财务(11695)
环境(11578)
教学(11071)
机构
大学(302798)
学院(296543)
管理(110733)
(104195)
研究(102056)
经济(101522)
理学(95872)
理学院(94668)
管理学(92813)
管理学院(92267)
中国(68666)
(66872)
科学(65778)
(52265)
(49744)
师范(49324)
(48632)
研究所(47955)
(47412)
业大(44912)
(44659)
中心(44122)
北京(43016)
教育(40966)
师范大学(40248)
财经(39250)
农业(37363)
(36859)
技术(36677)
(36310)
基金
项目(200980)
科学(157597)
研究(151682)
基金(141500)
(123618)
国家(122423)
科学基金(103347)
社会(90427)
社会科(85161)
社会科学(85133)
(80266)
教育(76732)
基金项目(74727)
(69921)
自然(67731)
自然科(66076)
自然科学(66057)
自然科学基金(64859)
编号(64532)
资助(58393)
成果(55117)
课题(47661)
重点(46501)
(45358)
(43250)
(41634)
项目编号(39749)
教育部(39087)
(38560)
创新(38428)
期刊
(114796)
经济(114796)
研究(95732)
教育(66565)
中国(63419)
学报(51256)
科学(44957)
(42124)
管理(40130)
大学(38898)
(36867)
学学(35012)
技术(29909)
农业(29737)
(20044)
金融(20044)
财经(19924)
图书(18529)
业经(18143)
经济研究(17412)
职业(17232)
(16923)
(15248)
问题(14827)
(14135)
理论(14112)
科技(14111)
(13827)
论坛(13827)
技术经济(13203)
共检索到4387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运鑫  廖益  罗频频  
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有效衔接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点工程。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有效衔接的价值理性表现在人的发展、社会需求、职业能力、衔接的有效性等方面。发展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有效衔接的工具理性,夯实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有效衔接的价值理性,以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有效衔接的价值理性引领工具理性,通过二者的融合还原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在教育活动中的一体性,可以有效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的有机衔接和协调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海华  朱新生  
文章以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终身教育等理念为指导,通过对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价值取向的内涵、变迁及相关主体的研究,重构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价值取向,为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实践与推进提供有益的价值导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守祥  
实现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的需要,是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是人自身多样化发展的需要,也是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前提和基础。但现行的对口升学考试、五年一贯制、自主招生、注册制入学等制度设计,均着眼于解决中职或高职的生源问题,具有明显局限性。因此,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经济社会及人自身发展需要,从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高度重新认识、规划和设计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相关制度。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邵春芳  
为使高等职业教育有一个良好的发展前景,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应当借鉴中专的办学经验,重点抓好学生各种职业能力的培养,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教学制度和学制、专业设置、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等方面的有效衔接。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孙粤文  
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是经济社会发展、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现实需要。专业学位教育与高职教育的本质属性为衔接提供了内在依据,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为衔接提供了理论依据,发达国家、地区和我国部分地区的实践为衔接提供了现实参考。开展学士专业学位教育、高职本科学历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生联合培养是衔接的路径选择。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孙粤文  
指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是经济社会发展、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认为专业学位教育与高职教育的本质属性为衔接提供了内在依据,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为衔接提供了理论依据,发达国家、地区和我国部分地区的实践为衔接提供了现实参考。提出开展学士专业学位教育、高职本科学历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联合培养是衔接的路径选择。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辉  
本文从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衔接的角度,运用文献法、比较法、经验总结等相关理论,对中美两国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进行了对比研究,并提出了加快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衔接完善的意见与建议。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薛春玲  
本文对我国中职升入高职的几种模式及中、高职的数学课程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做好中职、高职数学课程衔接的几点建议及教材建设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廖益  Patrick He  
加拿大高等职业教育办学规模大、办学机制灵活、实施路径有效、政策制度得力,特色鲜明。职业教育衔接机制完善。纵向层面,加拿大高等职业教育与中学、大学、继续教育的结构体系实现有效衔接;横向层面,加拿大高等职业教育建构"四个双向"实现教学机制有效衔接。加拿大职业教育在教育理念、发展路径、衔接通道与政策支持的经验,对我国职业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崔铁刚  
我国中高职衔接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技工师范教育,后先后经历了中专试办五年制高职、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等阶段。进入21世纪,衔接的形式更加多样,初步形成了五年一贯制、对口升学、单独招生、免试推荐、注册入学等形式。完善中高职衔接制度,必须按照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加大四方面的改革力度。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蒋春洋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目前职业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过程中,完善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是核心。从国际比较的视角,选取英国、澳大利亚、美国及日本的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制度环境、衔接模式进行研究,试图归纳总结出四国在中高职衔接方面的成功经验,并借此反思我国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问题与对策。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马建富  沙启仁  
职业教育的学制结构,应与其培养人才的系列结构和层级结构相对应。从理论建构的角度看,中高等职业教育应从培养目标、专业设置、人才素质结构、课程体系等方面作好有效衔接。从技术设计角度看,应积极实施教育转换,明确衔接标准,保证各类对应性衔接渠道畅通。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夏启中  解飞厚  
高职教育和中职教育之间的衔接包括形式和内容两个层次 ,核心是教学内容的衔接。中、高职之间的衔接在形式上要体现出职业特点 ,要发挥“职业岗位资格证书”的导向作用 ;中、高职教学内容的构建需要在一个系统中通盘考虑 ,以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教育工作的效率 ;顺利实现衔接需要创造一定的保障条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梦卿  杨楠  
"工士"学位试点和研究有助于推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制度建设的进程。文章从学习价值、发展价值、教育价值、社会价值以及人力资源价值等角度出发,指出"工士"学位是激励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促进学生发展的引领力量、创新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增强职教吸引力的有效途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可靠保证。因此,"工士"学位授予制度应该在国家层面得以确立并在高职院校全面实施。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孟凡华  
大赛期间,由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主办、天津市教育委员会承办的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座谈会在天津海河教育园区文华大酒店召开。全国各省(区、市)教育厅(教委)分管负责同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