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776)
2023(14912)
2022(13074)
2021(12270)
2020(10350)
2019(23394)
2018(23374)
2017(44537)
2016(23970)
2015(26859)
2014(26379)
2013(25932)
2012(23575)
2011(21362)
2010(21479)
2009(19705)
2008(19111)
2007(16857)
2006(14743)
2005(12902)
作者
(67909)
(56509)
(55978)
(53174)
(35746)
(26971)
(25282)
(21945)
(21338)
(20071)
(19184)
(19006)
(17921)
(17734)
(17326)
(17056)
(16754)
(16700)
(16130)
(15939)
(13924)
(13796)
(13439)
(12803)
(12592)
(12541)
(12434)
(12406)
(11446)
(11097)
学科
(89598)
经济(89476)
管理(77159)
(70957)
(59299)
企业(59299)
方法(40946)
数学(34375)
数学方法(33937)
中国(24967)
(24008)
(23203)
(22091)
业经(21466)
技术(21122)
环境(20207)
地方(18680)
(18596)
理论(16883)
(16392)
(16250)
(16023)
贸易(16009)
农业(15849)
(15549)
(14783)
银行(14744)
(14207)
财务(14135)
财务管理(14110)
机构
大学(335255)
学院(331950)
管理(136590)
(129200)
经济(126113)
理学(118146)
理学院(116859)
管理学(114944)
管理学院(114320)
研究(108447)
中国(80921)
(71881)
科学(67989)
(59494)
(53136)
中心(49871)
(49610)
业大(49204)
(48738)
研究所(48479)
财经(47417)
北京(45417)
(44463)
师范(44061)
(43098)
(40296)
(39957)
农业(38528)
经济学(38028)
师范大学(35697)
基金
项目(232587)
科学(183615)
研究(171362)
基金(168569)
(146462)
国家(145242)
科学基金(125851)
社会(108222)
社会科(102463)
社会科学(102437)
(91138)
基金项目(90169)
自然(81546)
自然科(79608)
自然科学(79590)
自然科学基金(78182)
教育(77631)
(76263)
编号(69609)
资助(67772)
成果(56187)
(51617)
重点(51606)
(50382)
(49224)
创新(47479)
课题(47413)
国家社会(44391)
科研(43804)
项目编号(43485)
期刊
(141931)
经济(141931)
研究(95723)
中国(67162)
学报(51810)
管理(50948)
科学(48020)
(44564)
(43679)
大学(39413)
教育(39196)
学学(36527)
农业(30570)
技术(29944)
(26707)
金融(26707)
业经(23334)
图书(23205)
财经(22432)
经济研究(21736)
(19190)
科技(18450)
问题(17677)
技术经济(16786)
理论(16383)
(16359)
书馆(15813)
图书馆(15813)
资源(15219)
实践(15189)
共检索到4863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生态系统服务消耗是国内外资源生态领域刚刚兴起的重要研究方向,对重新认识生态资源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已有研究显示,全球60%生态系统已显退化,但对已退化生态服务的需求和消耗反而持续上升,超过其承载能力20%,对有限生态系统服务的无节制消耗,成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维护面临的重要挑战。国际学术界预计:未来消耗结构的变化将取代人口增长,成为影响生态系统的核心因素。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甄霖  闫慧敏  胡云锋  吴睿子  曹晓昌  杜秉贞  龙鑫  李芬  刘雪林  
对生态系统服务直接与间接消耗的模式、机制与影响研究,以及如何把人类对生态系统服务消耗与自然生态系统本身结合起来,是富有挑战性和前瞻性的研究工作。但是,生态系统服务消耗仍然是一个及其需要强化的研究领域。本文结合村落及区域尺度研究进展,分析了生态系统服务直接与间接消耗的特点,阐述了消耗及其格局变化对生态系统本身的影响,以及对土地资源质量和数量、对水资源数量和产能影响的特点。同时,论述了实现从农户到区域尺度个体生态服务消耗模式变化及区域演变规律的跨尺度定量模拟与表达,为实现可持续消耗模式及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提供参考。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琛  
8月11日,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副所长丁永建和中科院贡嘎山国家野外站站长王根绪访问中科院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朱昌丽  张继飞  赵宇鸾  刘春艳  
山地生态系统受地形因素影响在垂向上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厘清山地生态系统服务的空间分异特征是区域土地利用和生态系统管理的基础。以青藏高原东缘典型流域岷江上游为研究区,将2000、2005、2010年土地利用数据及DEM数据作为数据源,运用地形位指数、相对变化率和敏感性系数,研究土地利用变化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地形梯度效应。结果表明:(1)岷江上游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和草地为主,约占总面积的60%和30%;2000~2010年,1~4级地形位上除未利用地外的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分布指数变化较为明显,林地和耕地不断降低,草地、水域和建设用地不断升高。(2)研究期内岷江上游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和各类型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随地形位的升高均呈倒V形变化;2000~2010年,研究区1~12级地形位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增加趋势,13~20级地形位上呈减小趋势。(3)2000~2010年,各地形位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趋势与研究区一致;除1级地形位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幅度略高于研究区外,2~20级地形位上的变化幅度与研究区基本一致。(4)研究区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敏感性系数均小于1,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缺乏弹性,研究结果可信;2000~2010年各地形位上水域、草地和荒漠敏感性系数不断上升,林地和耕地敏感性系数不断下降。通过对土地利用变化驱动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地形梯度效应进行定量测度,明晰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随地形梯度变化所呈现的空间分异规律及其变化特征,为保护区域生态系统,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政旸   徐佩   王玉宽  
【目的】对成都市生态系统服务进行定量测算和梯度空间上的定位研究,了解生态系统服务能力强弱、空间分异及影响机制,能够对成都市以及类似的快速城市化地区的生态系统服务评估与供给提供政策思路。【方法】以梯度空间理论为基础建立成都市空间梯度环及空间梯度样带,运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模型和协调度模型,对成都市1990年、2000年、2010年、2020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差异及协调度进行研究。【结果】①研究期间,成都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下降47.37亿元。②成都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整体呈退化趋势,中心向外围辐射上升的“中心-外围”空间圈层结构明显,主要向东南(ES)方向扩张,西北(WN)方向最为稳定。③成都市在南北向(S)由中心向两翼扩张的趋势明显,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中心向两翼递增并呈南北对称分布。在东西向(H)呈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中心城区逐步下降、临城部分地区快速下降、远郊生态功能区相对稳定的特征。④1990—2020年,成都市梯度空间样带上的综合协调度(P)降低2.43。【结论】①成都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梯度综合协调度均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性以及建设用地扩张带来的显著影响。②生态系统服务空间变化方向和位置与城市扩张特征一致。③综合协调度(P)整体呈下降趋势,建设空间生态系统服务对综合协调度(P)影响越发显著。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曾凯华  王富贵  
在当前中国科学院和广东省深化全面战略合作的新形势下,坚持问题导向,发挥资源优势,加快共建中科院广东科技创新服务中心,需求迫切、意义重大。该服务中心定位于成为中科院创新资源服务广东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网络型总部枢纽服务平台,通过汇聚中科院创新单元,协同联系广东重点部门或机构,加快构建覆盖广东全省的中科院广东科技产业创新体系,提升广东新型研发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水平,为广东建设科技创新强省提供重要支撑。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余长春  程怡  程月明  
工业4.0、中国制造2025和大国工匠时代,为了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尤为迫切。实践创新能力与职业知识生态系统存在职业知识创新、职业知识应用、职业知识价值及职业知识网络四大交集。创设职业知识生态节点,构建"能力导向,实践化、价值化和网络化"的职业知识生态系统,是促进大学生职业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必然逻辑。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侯志勇  
8月17日至22日,德国Marburg大学地理系主任、水文与土壤实验室主任Christian Opp教授等一行到中国科学院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考察调研。Christian Opp重点考察了大型水利工程对洞庭湖江湖生态环境的影响、通江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杜虎  
10月31日,由国家水利部科技水土保持司组织,以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副主任张金宏为组长的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第五批评定及第二批中期评估第九组现场评定会专家组,在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农业生态试验站常务副站长曾馥平研究员等科研人员的陪同下,现场检查评估了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的建设工作。专家组在实地考察了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综合实验场后,听取了曾馥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迪  陈海  荔童  张行  耿雨  
探究村域生态系统服务簇对于厘清黄土丘陵沟壑区农业生态系统复杂特征、从多重服务供给角度提高服务的福祉贡献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黄土丘陵沟壑区米脂县为例,基于高斯混合模型识别2009年和2019年村域生态系统服务簇并分析其时空分布,同时,结合地形分布指数探究服务簇在地形梯度上的分布模式。结果如下:(1)各类服务空间分异明显,且服务之间空间分布差异较大;近10 a间各类服务水平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调节服务有较大改善,而食物供给与文化服务增幅较小;各类服务空间变化格局存在较大差异,这与土地利用的空间演变关系密切。(2)利用高斯混合模型识别4类服务簇,包括农业生产簇、农业美学簇、生态保育簇与城镇休闲簇;各类服务簇空间分异明显,且研究期间存在明显数量和空间转移变化;农业美学簇与生态保育簇是当地主导服务簇,且主导性增强,而农业生产簇与城镇休闲簇比重下降。(3)地形起伏度与服务簇的空间关联密切。随起伏度上升,农业生产簇与农业美学簇呈倒U型,生态保育簇优势分布增加,城镇休闲簇优势分布减弱;研究期间农业生产簇与城镇休闲簇向低起伏度的转移趋势明显,而农业美学簇与生态保育簇趋向于向高起伏度转移。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建伟   吴华   冯彬   陈琳娜   孔玉忠   许童   赵鑫永   郭齐韵   李佳潼  
【目的】研究尼日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 value,ESV)的地形分异及其驱动因素,以期为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2000—2021年高精度土地利用数据,利用ESV评估模型和地形梯度分级,分析尼日河流域ESV的时空演变和地形梯度分异特征,利用地理探测器分析其空间分异的驱动因素。【结果】2000—2021年尼日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为主,面积占比高达63.18%。土地利用呈现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地缩减,其余地类扩张的趋势。流域ESV呈增长趋势,累计增长4.56%(4.19亿元)。林地和气候调节分别为ESV贡献率最高的土地利用类型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贡献率分别为81.30%和28.19%。总ESV和各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ESV随海拔、坡度和地形起伏度增大呈先增后减的分布特征,坡向上分布较均匀。流域ESV空间分异受自然和经济因素的共同作用影响,其中农田生产潜力为主导因子(q = 0.50);任意两两因子交互均会增强其空间分异。【结论】尼日河流域土地利用和ESV具有显著地形梯度分异特征,需采取因地制宜的用地开发模式,促进区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曾昭霞  
4月12日,中国科学院党组副书记方新率领所局级领导干部国情考察团到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进行考察,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党组书记郭俊、广西区科技厅厅长谢迺堂、河池市委常委、副市长王剑波、环江县委书记蒋向明等陪同调研。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葛体达  
4月22日,2014年度国家外国专家局"高端外国专家项目"审批结果揭晓,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外国专家特聘研究员、德国哥廷根大学Yakov Kuzyakov教授申报的"根际碳氮过程"合作项目成功获批。Yakov Kuzyakov教授是该所首位受聘的国家高端外国专家,标志着该所在高层次外国专家引进方面实现了新突破,对提升研究所国际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贵  吕长青  
由于区域内创新资源的有限性,区域创新生态系统中创新主体生态位之间的重叠程度对创新效率的影响愈发的显著,基于此本文运用生态位适宜度评价模型对我国30个省市20112015年的创新生态系统适宜度水平进行了测度,并分别与运用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法所测得的区域知识创新效率和产品创新效率进行了面板数据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生态位适宜度对两个阶段的创新效率均具有正向的相关关系,但这种影响只具有短期的时间维度,并不存在两年及以上的相互作用。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对外开放会对产品创新阶段的创新效率产生负面影响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贵  吕长青  
由于区域内创新资源的有限性,区域创新生态系统中创新主体生态位之间的重叠程度对创新效率的影响愈发的显著,基于此本文运用生态位适宜度评价模型对我国30个省市2011~2015年的创新生态系统适宜度水平进行了测度,并分别与运用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法所测得的区域知识创新效率和产品创新效率进行了面板数据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生态位适宜度对两个阶段的创新效率均具有正向的相关关系,但这种影响只具有短期的时间维度,并不存在两年及以上的相互作用。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对外开放会对产品创新阶段的创新效率产生负面影响,同时会促进知识创新阶段创新效率的提高。最后,在协调系统内部各生态位之间的发展关系时,应注重区域内经济发展水平对两个阶段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