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3)
- 2023(1551)
- 2022(1267)
- 2021(1248)
- 2020(1152)
- 2019(2565)
- 2018(2550)
- 2017(4342)
- 2016(2629)
- 2015(3063)
- 2014(3065)
- 2013(3045)
- 2012(2984)
- 2011(2804)
- 2010(2649)
- 2009(2455)
- 2008(2278)
- 2007(2059)
- 2006(1757)
- 2005(1557)
- 学科
- 济(8679)
- 经济(8677)
- 管理(5224)
- 业(4039)
- 学(3977)
- 方法(3585)
- 法(3319)
- 数学(3220)
- 数学方法(3169)
- 企(2934)
- 企业(2934)
- 中国(2488)
- 农(2144)
- 融(1924)
- 金融(1924)
- 财(1890)
- 农业(1503)
- 业经(1462)
- 生态(1386)
- 地方(1363)
- 制(1351)
- 贸(1322)
- 贸易(1321)
- 和(1309)
- 银(1289)
- 易(1266)
- 银行(1266)
- 环境(1251)
- 行(1238)
- 资源(1237)
- 机构
- 学院(37994)
- 大学(37699)
- 研究(17787)
- 科学(14398)
- 中国(13696)
- 农(12209)
- 济(11212)
- 所(11174)
- 经济(10935)
- 研究所(10439)
- 农业(9932)
- 管理(9321)
- 京(9184)
- 业大(8717)
- 理学(7871)
- 理学院(7655)
- 中心(7376)
- 管理学(7292)
- 管理学院(7222)
- 室(7096)
- 院(6703)
- 实验(6667)
- 科学院(6606)
- 省(6567)
- 实验室(6431)
- 农业大学(6232)
- 重点(6089)
- 北京(5964)
- 江(5741)
- 业(5587)
共检索到572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和占星 黄梅芬 赵刚 杨凯 高月娥 亐开兴 张继才 赵婷婷 和映光 王安奎
【目的】旨在探讨中甸犏牛的产犊季节、泌乳期分布及产奶量变化规律,为提升犏牛产奶量措施的制定等提供重要参考。【方法】基于香格里拉社区的犏牛养殖模式,对中甸犏牛(n=142)从产犊的第2天开始,每天早晚各挤奶一次,连续记录挤奶量直至停止挤奶为止,并统计分析产犊时间、泌乳期及各泌乳月的产奶量等。【结果】母犏牛在春、夏、秋和冬季产犊的比例分别占63.38%、30.99%、4.23%和1.41%。母犏牛的泌乳期分布范围宽,5个月(153 d)至14个月(427 d)不等,其中泌乳期为5个月的占24.40%,6~8个月的占46.40%,9~12个月的占28.0%,13~14个月的占1.20%,泌乳期在8个月以下的占70.8%。母犏牛泌乳期6、8、10和12个月的产奶量分别为578.5、722.6、924.1和1103.8 kg,折算成日平均产奶量分别为3.15、2.95、3.03和3.02 kg,不同泌乳期的犏牛日均产奶量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母犏牛在年内不同月份产奶量比较结果表明,7月和8月为一年中的产奶高峰期,分别与1-5月、11月和12月的比较差异极显著(P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彬 荣小军 姜卓 廖梅杰 王印庚 薛太山 李华
应用平板稀释涂布培养计数法和荧光显微镜计数法,对秋、冬季(2008年9月~2009年2月)刺参养殖池塘水体中的浮游细菌数量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吖啶橙染色直接计数法(AODC)测得细菌总数的变化范围是1.0×106~2.1×107个/ml,活菌直接计数法(DVC)测得活菌总数的变化范围是4.0×105~5.7×106个/ml。异养细菌平板计数法(HPC)测得异养细菌数量为0.6×102~1.7×105CFU/ml。TCBS平板培养的弧菌数量在6.6×103CFU/ml以下。从时间分布看,刺参养殖池塘水体中浮游细菌数量最高值出现在10月份,最低值出现在1月份,秋季细菌数量显著高于冬季(P...
关键词:
刺参 浮游细菌 AODC DVC HPC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张农 苏捷 刘海新 李庐峰
为了解节织纹螺的毒性,利用生物法对节织纹螺毒素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节织纹螺毒素的毒力呈季节性变化,每年的4月至9月是毒力较高的时期,毒力最高达56 MU/g。进一步分析表明,节织纹螺肌肉和中肠腺部分毒力变化略有不同:肌肉部分毒力较高时期是5月至9月,最高达49 MU/g;中肠腺部分毒力较高时期是4月至8月,最高达78 MU/g。从节织纹螺毒素总体分布来看,除4月外,中肠腺所含毒素总量都低于肌肉毒素总量,节织纹螺中的毒素主要存在于肌肉中。由于节织纹螺属大型织纹螺,毒素主要存在可食部分中,一定量食用仍然会引起中毒,广大群众应尽量避免食用节织纹螺。
关键词:
节织纹螺 毒素 季节变化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连忠
本试验旨在研究酵母培养物对泌乳中期荷斯坦奶牛产奶量及乳品质的影响。选用20头处于泌乳中期的荷斯坦奶牛按年龄、胎次、泌乳月、日产奶量和乳成分相近的原则,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对照组日粮的基础上添加120g/(d.头)的酵母培养物,预试期7 d,正试期42 d,测定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日产奶量和各种乳成分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酵母培养物可以有效缓解泌乳中期奶牛日产奶量的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日粮中添加酵母培养物42 d后产奶量显著提高了12.8%(P<0.05),乳蛋白率、乳糖率、乳非脂固形物率和乳密度分别极显著提高了8.2%、6.8%、7.9%和11.7%(P<0.01)。总体显示...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丽元 田佳 温万 张娟 邵怀峰 脱征军 蒋秋斐 顾亚玲
为探讨影响宁夏地区荷斯坦牛产奶量和产犊间隔的非遗传因素,以宁夏某奶业有限公司2012—2016年间6 236头健康中国荷斯坦牛产奶性能记录和繁殖记录为研究材料,以305d产奶量和产犊间隔为研究对象,运用SAS8.1软件,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场、胎次、初产月龄、产犊年份及产犊季节对荷斯坦牛305d产奶量和产犊间隔的影响。结果表明:场、胎次、产犊年份、产犊季节和产犊间隔均对荷斯坦牛305d产奶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初产月龄对305d产奶量有显著影响(P<0.05);场、胎次、产犊季节和产奶量对产犊间隔有极显著影响(P<0.01)。研究发现胎次、初产月龄、产犊季节和产犊间隔是影响荷斯坦奶牛305d产奶量的重要因素,胎次、产犊季节和产奶量是影响奶牛产犊间隔的重要因素。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吕兆林 任美玲 欧阳呓林 林西 张柏林
对毛竹、苦竹、绿竹及黄甜竹竹叶黄酮类化合物一年四季变化规律的研究表明,4种竹叶总黄酮含量在3~13.1mg/g干竹叶之间;从秋季、冬季、春季至夏季,4种竹叶总黄酮含量呈上升的趋势,每种竹叶中主要黄酮化合物的含量变化与该种竹叶总黄酮变化的趋势一致。竹叶中所含黄酮化合物的种类与竹种有关,毛竹叶中以单碳苷黄酮居多,苦竹叶中氧碳双苷及双碳苷黄酮占的比例较高,绿竹叶中双碳苷黄酮占的比例较高,黄甜竹叶中氧碳双苷黄酮占的比例较大,不同类型的黄酮化合物含量从秋季至夏季的变化幅度不等。
关键词:
竹叶 黄酮化合物 季节 变化规律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杨大荣 王瑞武 宋启示 张光明 赵庭周
聚果榕是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的一个优势树种。聚果榕和它的传粉媒介昆虫聚果榕小蜂是一对高度协同进化、互相依赖才能繁殖各自后代、互惠共生的生物。聚果榕必须依靠聚果榕小蜂的传粉才能获得有性繁殖 ;而聚果榕小蜂又必须依赖聚果榕的短柱头雌花作为繁殖后代的场所 ,才能获得种群的繁衍。研究结果表明 :聚果榕小蜂的种群随季节变化而变化 ,雨季种群数量高 ,干季种群数量低 ;但进入同一榕果内繁殖产卵的雌蜂数量则相反 ,雨季数量低 ,干季数量高。聚果榕小蜂的繁殖雌蜂进入每一隐头花序的数量多少 ,对聚果榕的授粉和发育种子成熟率、聚果榕小蜂在果内的产卵繁殖率有着密切的关系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蔡丽萍 鲁涤非 于志熙 武慧贞
通过对古珊瑚朴叶营养元素不同季节含量的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N、P、K含量在生长季节中呈下降趋势,Ca、Mg含量呈递增趋势;N/P比值在生长初期较低,枝条迅速生长期较高,以后呈F降趋势,而P/K的比值季节变化与N/P却相反;K/Ca、K/Mg的比值随季节变化呈下降趋势。根据研究结果初步确定了古珊瑚叶分析的最适来样期,并对合理施肥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珊瑚朴 营养元素 叶分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雪艳 张涛 杨红梅 楚敏 高雁 曾军 霍向东 张涛 林青 欧提库尔 李玉国 娄恺 史应武
【目的】本文研究了新疆棉花内生细菌定量在季节及空间上的变化规律,建立了棉花内生细菌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方法】利用内生细菌16S rDNA基因特异引物对新疆不同季节及空间的棉花总DNA进行扩增,随后将PCR产物纯化,得到内生细菌的部分16S rDNA序列(长度为370 bp)。以含该序列的重组质粒为标准品,建立标准曲线,并对新疆棉花不同季节和不同空间内生细菌定量。【结果】7个地区的苗期、蕾期、花期、吐絮期内生细菌数量呈现先增加再减小再增加再减小的规律。苗期精河达到最低值,平均值为2.32×10~7copies/g(FRW),蕾期图木舒克平均值最高,达1.35×10~8copies/g(FRW),花期石河子最低,平均值达1.267348×10~7copies/g(FRW),吐絮期库尔勒平均值最高,达2.31×10~8copies/g(FRW)。内生细菌数量在空间上整体为东疆最高,南疆相对较高,北疆最少。东疆哈密苗期最高,平均达3.96×10~8copies/g(FRW),南疆库尔勒吐絮期次之,平均达2.31×10~8copies/g(FRW)。【结论】棉花内生细菌的数量在不同的季节和空间存在差异,整体变化趋势明显。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保平 李素艳 孙向阳 胡昊
研究了河南省商丘市2年生泡桐一个生长季节的养分变化情况及不同冠层养分状况。结果表明:在自然状况下,从出叶到落叶的整个生长过程中:①N元素的浓度是呈锯齿状下降趋势,最高值出现在5月末,为42.0g·kg-1,最低值出现在11月中旬,为21.5g·kg-1;P元素浓度是在生长季开始时较高,最高为2.5g·kg-1,到6月份以后基本趋于平稳,到10月份,又呈现下降趋势直到落叶,最低为1.2g·kg-1;K元素浓度在生长季开始时较高,最高为14g·kg-1,到6月份以后基本趋于平稳,直到9月底。10月份呈现下降趋势,从11月开始又基本稳定直到落叶,最低值为6.6g·kg-1;②整株树的养分积累状况中,...
关键词:
泡桐 冠层 叶片 养分变化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芊妤 曾奕丰 李文洁 申洁 王硕华 王树林 阿的鲁骥 李岚 侯扶江
高寒草甸是青藏高原的主要草地类型之一,对维持国家生态屏障和当地人民生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甘肃玛曲高寒草甸4个季节性牦牛牧场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季节性放牧对牧草生物量空间分布的作用。结果表明,不放牧样地和全年连续放牧样地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的变异系数高于其他季节牧场,分别为29.06%和29.02%。不放牧样地的根冠比和植物群落地下生物量的变异系数最高,分别为34.46%和35.73%,春季牧场最低为9.16%和13.12%。夏季牧场和全年连续放牧样地的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显著低于其他3个季节牧场,分别为194.52和167.94 g·m-2,根冠比则呈现出相反的趋势。放牧具有降低夏季牧场、冬季牧场及全年连续放牧区的植物群落地下生物量的趋势,但影响不显著。豆科地上生物量对群落地下生物量的贡献最小,其他科、莎草科和菊科可分别解释群落地下生物量40%、31%和30%的变化;毛茛科和禾本科地上生物量可分别解释根冠比42%和41%的变化。因此,菊科和其他科地上生物量能较好地预测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植物群落地下生物量,禾本科和毛茛科地上生物量可预测该地区植物群落根冠比。本研究结果能够为高寒草甸利用及放牧管理提供理论和技术基础。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谈笑 陈莉 龙玲 王明明 李春鸣
通过野外调查和种子萌发法分析了天祝地区高寒草甸珠芽蓼(Polygonum viviparum)草地土壤种子库季节动态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返青期取样的种子库中,平均单位体积(长1.0 m×宽1.0 m×高0.1 m)有种子3 479粒,在枯黄期取样的种子库中,有种子3 871粒,在枯黄期取样的种子库总体数量多于在返青期取样的种子库数量,但差异不显著(P> 0.05);无论是返青期还是枯黄期,土壤种子密度在0–5 cm土层均高于5–10 cm土层,且二者差异显著(P 0.05);土壤种子库物种丰富度、辛普森多样性指数、香农指数、均匀度指数均为返青期样品高于枯黄期样品,除了物种丰富度两者之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 0.05);返青期样品由地面芽植物、地下芽植物和一年生植物3种植物生活型构成,枯黄期样品由地面芽植物和地下芽植物2种植物生活型构成;珠芽蓼草地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物种组成相似性较低,返青期样品的Jaccard相似性指数和S?renson相似性指数低于枯黄期样品。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文新 郭景唐 陈峻崎
本文对华北落叶松各器官在不同时期的营养元素含量作了分析,结果表明,叶中各元素的含量顺序为N>K>Ca>P>Mg>Fe>Mn>Zn>B>Cu,其它器官为N>Ca>K>P>Mg≥Fo>Mn>Zn>B>Cu.各元素在树体内的分布状况随着生长季节有所变化,其中N、P、K、Mg、B比较一致,为叶>细枝>细根>粗枝>粗根>干.叶中N,P、K、Zn、BA生长季开始到结束表现为持续减少,而Ca、Mg、Mn则表现出累积趋势.
关键词:
落叶松 营养元素 养分分布 季节变化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陈涛 邱永松 贾晓平 钟智辉 蔡文贵
2007-2008年采用船基截线法每月在珠江西部河口进行海豚调查,以评估该水域中华白海豚(Sousa chinensis)的分布、季节变化和群体组成。研究发现,珠江西部河口中华白海豚主要分布于从三灶岛南至大襟岛西侧水深<0.05),显示目击率的季节变化趋势也与珠江东部河口相反。据此推测,珠江东...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明坤 徐宾铎 薛莹 张崇良 任一平 王晶
为研究山东南部近海口虾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根据2016年10月,2017年1月、5月、8月在该海域进行的底拖网调查,利用Moran’s I指数和分布重心法等分析方法,比较分析了2016—2017年4个季节口虾蛄空间分布特征及空间自相关性。结果发现,山东南部近海口虾蛄相对生物量各季节间差异明显,由高至低依次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其中口虾蛄春季相对生物量为0.75 kg/h,夏季相对生物量为3.02 kg/h,秋季相对生物量为0.65 kg/h,冬季相对生物量为0.22 kg/h。口虾蛄分布重心表现出明显的季节特征,春、夏季分布重心位于水深20~30 m,秋、冬季分布重心位于30~50 m。口虾蛄的分布在各季节均呈现显著空间正相关,Moran’ I指数由高至低依次为秋季(0.34)>春季(0.30)>夏季(0.28)>冬季(0.16)。研究表明,不同季节口虾蛄分布重心的变化可能与其繁殖习性等生活史特征有关,而分布的空间聚集性可能与口虾蛄偏好淤泥质粉砂和砂-粉砂-黏土的底质环境相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