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60)
2023(8321)
2022(7029)
2021(6444)
2020(4986)
2019(11437)
2018(11172)
2017(20739)
2016(11068)
2015(12560)
2014(12695)
2013(12432)
2012(12282)
2011(11448)
2010(11922)
2009(10890)
2008(10918)
2007(10111)
2006(9247)
2005(8713)
作者
(33512)
(28181)
(28171)
(26253)
(18010)
(13671)
(12747)
(10983)
(10687)
(10263)
(9602)
(9455)
(9162)
(9138)
(8747)
(8601)
(8474)
(8304)
(8233)
(8172)
(7316)
(6976)
(6921)
(6566)
(6426)
(6337)
(6254)
(6244)
(5815)
(5651)
学科
(54998)
经济(54946)
管理(26888)
(26164)
(19936)
贸易(19919)
地方(19549)
(19237)
(18935)
企业(18935)
中国(18470)
(16419)
方法(14668)
业经(13020)
数学(11524)
数学方法(11316)
农业(10842)
地方经济(10679)
(10228)
(9916)
金融(9916)
(9882)
(9850)
(9613)
银行(9598)
(9424)
关系(8527)
环境(8330)
(8258)
理论(8098)
机构
学院(165236)
大学(161217)
(69933)
经济(68340)
研究(63948)
管理(55405)
中国(48475)
理学(45576)
理学院(44957)
管理学(44080)
管理学院(43775)
科学(38013)
(36241)
(33430)
(30299)
研究所(29786)
(29418)
中心(28419)
(27578)
(24866)
师范(24626)
北京(23750)
(23290)
业大(22862)
财经(22790)
(22661)
农业(22619)
经济学(20670)
(20415)
(20317)
基金
项目(99242)
科学(76537)
研究(76522)
基金(67613)
(58639)
国家(58065)
科学基金(48092)
社会(46827)
社会科(44319)
社会科学(44312)
(40611)
基金项目(34754)
教育(34671)
(33384)
编号(32576)
自然(28559)
(28455)
资助(28030)
自然科(27856)
自然科学(27850)
成果(27402)
自然科学基金(27306)
课题(24025)
发展(23337)
重点(22957)
(22953)
(21060)
(20431)
(20170)
(19396)
期刊
(91769)
经济(91769)
研究(54861)
中国(41173)
(30069)
学报(24604)
教育(24502)
科学(22784)
管理(22689)
(21422)
农业(20938)
大学(19084)
(19024)
金融(19024)
学学(17711)
业经(16957)
技术(15536)
(15024)
经济研究(14784)
国际(14358)
问题(12936)
财经(10927)
(10666)
世界(10321)
(9611)
商业(9051)
(8831)
论坛(8831)
图书(8620)
技术经济(7898)
共检索到2796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隋映辉  
中澳经贸合作的发展与前景隋映辉(青岛市社会科学院)随着亚太经济合作的推进,以及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澳大利亚近年来对中国贸易与科技合作有了迅速的发展。有关数据表明,1993年中澳双边贸易额已达52亿澳元,比上年增长24%。目前澳大利亚从中国的进口份额已...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俊江  宋博  
中蒙两国地理相邻,交通便利,经济互补性较强。近几年来,蒙古经济复苏,中蒙经贸合作发展迅速,中国已成为蒙古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投资国。但中蒙经贸关系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摩擦,尤其是经济技术合作规模较小,合作层次较低。如何化解矛盾,加强各行业联系,进一步扩大中蒙经贸合作已经成为双方都十分关注的课题。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英武  
近年来 ,中韩两国经贸关系取得了迅速发展 ,在贸易、双边投资、产业合作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在人员往来、旅游和环境等领域的合作也发展迅速。中韩经贸合作的发展前景广阔。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 ,中韩两国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在各个领域的合作 ,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也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金承男  
东北亚经济圈中吉林省与韩国经贸合作的发展前景[韩]金中培正在形成中的东北亚经济圈是充满经济活力的地区。它的形成与发展,将成为不同社会制度之间进行经济合作与交流的模式。在东北亚经济圈中,中国的吉林省与韩国之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一、...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赵琼  
中国和东盟作为山水相隔的近邻,近年来一直保持非常紧密的经贸合作关系,随着东亚成为世界经济最有活力的地区,中国-东盟经贸合作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尽管中国与东盟的进一步经贸合作仍然面临着不少困难,但无论从双方近几年合作的广度和深度,还是从双方取得的成绩来看,中国和东盟的经贸合作仍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李紫莹  
中国与墨西哥双方经贸往来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日渐密切,交流领域不断拓展,在双边贸易、对外直接投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等领域的合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通过设立多个双边组织,为双方定期交流、深化合作架设桥梁,提供了机制保障,并于2013年建立了"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然而,中墨双边经贸合作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在贸易方面,双方出口结构的互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李紫莹  
中国与墨西哥双方经贸往来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日渐密切,交流领域不断拓展,在双边贸易、对外直接投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等领域的合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通过设立多个双边组织,为双方定期交流、深化合作架设桥梁,提供了机制保障,并于2013年建立了"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然而,中墨双边经贸合作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在贸易方面,双方出口结构的互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昝宝森  
赞中经贸合作区是中国政府在非洲建设的第一个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目前区域开发建设稳步推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重点研究了建立经贸合作区的背景,讨论了开发区平台作用的表现,即搭建企业"走出去"集群式发展平台、吸引投资平台、提供中资企业海外经营快速成长平台、加快投资东道国工业化发展平台以及提升中国企业国际形象平台,并分析和预测了经贸合作区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前景。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邢国繁  张曙霄  
日本和俄罗斯同属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两国经贸合作进展始终为世界所瞩目。但是,由于两国产业结构布局和贸易结构特点以及对外贸易取向存在巨大差异,使两国在近20年的经贸合作中,始终裹足不前,少有建树。不但落后于日中、日美、日韩等国家,也落后于日本与欧洲其他一些经济大国。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世界各国经济融合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日俄之间的经贸合作如何能走出若即若离的"矜持",人们将拭目以待。2010年,日俄两国分别为中国第二和第四大贸易伙伴,因此分析两国经贸发展走向对中国经济发展十分重要。了解其经济发展脉络,总结双方贸易得失,可对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汪素芹  
近年来中澳经贸合作发展迅速,经济互补性进一步增强,彼此已成为重要的贸易投资伙伴。目前已经启动的FTA又为中澳双方经贸合作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经贸合作已进入到一个新发展的阶段,自由贸易正蓄势待发。为此,中澳双方应携手努力,积极主动调整经济战略与政策,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国地位,扫除合作障碍,撤除贸易壁垒,加强对彼此市场的了解,展开深层次产业分工,提升经贸合作层次。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刘作明  
澳门是高度开放的自由市场经济体系,也是典型的岛国型经济或微型经济体。澳门的各产业中,第一、二产业比重很小,第三产业最为发达。澳门的旅游博彩业、出口加工业、建筑地产业和金融业为其经济结构的主体,四产业在澳门总产值的比重分别为40%、20%10%和10%...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佘莉  
苏伊士合作区已成为中国企业在中东北非地区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载体,一些中国企业依托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成功实施了优势产能转移、规避欧美等国贸易壁垒、拓展海外市场等发展战略。合作区还为埃及经济做出了积极贡献,打开了埃及经济发展新局面。应从实现"一带一路"倡议的维度促进中埃在苏伊士合作区的合作,从夯实中非和中阿合作实际出发推进苏伊士合作区建设。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伍星都  
新加坡于1965年独立,地少人多,资源贫乏。独立后,新加坡政府从本国实际出发,制订并实施了正确的发展战略和经济政策,经济发展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在短短的20多年里,国家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92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16000美元,在亚洲仅次于日本和香港,超过意大利、西班牙等发达国家,成为一个以制造业为中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