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704)
2023(14132)
2022(12682)
2021(11964)
2020(10395)
2019(24030)
2018(24178)
2017(47262)
2016(26339)
2015(30029)
2014(30541)
2013(30459)
2012(28541)
2011(25719)
2010(25863)
2009(23999)
2008(23978)
2007(21635)
2006(18602)
2005(16438)
作者
(79847)
(66753)
(66504)
(63270)
(42363)
(32153)
(30269)
(26384)
(25119)
(23954)
(22706)
(22457)
(21237)
(21090)
(20799)
(20719)
(20652)
(19872)
(19105)
(18968)
(16841)
(16473)
(16301)
(15107)
(15036)
(14968)
(14774)
(14674)
(13607)
(13464)
学科
(108947)
经济(108827)
管理(72520)
(70691)
(57723)
企业(57723)
方法(52331)
数学(45436)
数学方法(44896)
(29788)
中国(25998)
(25966)
(25419)
业经(23250)
地方(23086)
(20124)
贸易(20118)
农业(19577)
(19478)
(18876)
理论(17566)
(17217)
(16416)
财务(16340)
财务管理(16298)
技术(16282)
环境(15973)
企业财务(15373)
(15213)
银行(15147)
机构
大学(385373)
学院(383443)
管理(149000)
(148884)
经济(145420)
研究(129899)
理学(128979)
理学院(127485)
管理学(125111)
管理学院(124438)
中国(94550)
科学(85045)
(83112)
(71025)
(68371)
(66222)
业大(62667)
研究所(62627)
中心(59081)
(56775)
农业(56630)
财经(53529)
北京(52678)
(51303)
师范(50755)
(48311)
(46619)
(46258)
经济学(43937)
技术(41784)
基金
项目(259489)
科学(200326)
研究(185732)
基金(184581)
(162301)
国家(160961)
科学基金(135483)
社会(112826)
社会科(106725)
社会科学(106692)
(102939)
基金项目(98904)
自然(90081)
自然科(87894)
自然科学(87866)
(86990)
自然科学基金(86234)
教育(85025)
资助(77171)
编号(76908)
成果(62694)
重点(58323)
(56658)
(55907)
(53132)
课题(53035)
科研(50169)
创新(49625)
计划(48819)
大学(47800)
期刊
(162688)
经济(162688)
研究(108179)
中国(69977)
学报(67476)
(64393)
科学(59369)
管理(51769)
(50077)
大学(48908)
学学(45947)
农业(44717)
教育(41469)
技术(32917)
(29364)
金融(29364)
业经(27311)
财经(25434)
经济研究(24976)
(23730)
问题(21922)
(21706)
图书(21574)
技术经济(19386)
(19185)
科技(18892)
理论(18518)
资源(17390)
商业(17282)
业大(17108)
共检索到5533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宗桦  
澳大利亚和中国是世界甘蔗的主要产地,并且都是甘蔗氮肥产品消耗的大国。本文首先梳理了澳大利亚和中国甘蔗产业中氮肥的使用历史与现状。随后比较分析了两国在氮肥利用效率经营管理和技术革新上存在的优势和掣肘。最后对中澳两国,尤其是对中国在氮肥利用效率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上进行了思考并给出了建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宗桦  
澳大利亚和中国是世界甘蔗的主要产地,并且都是甘蔗氮肥产品消耗的大国。本文首先梳理了澳大利亚和中国甘蔗产业中氮肥的使用历史与现状。随后比较分析了两国在氮肥利用效率经营管理和技术革新上存在的优势和掣肘。最后对中澳两国,尤其是对中国在氮肥利用效率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上进行了思考并给出了建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谢如林  谭宏伟  周柳强  黄金生  黄美福  黄献华  董文斌  王磊  
为了解甘蔗种植体系中施肥对氮肥和磷肥利用率的影响,对不同氮磷施肥量下甘蔗对氮肥和磷肥的利用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施肥量是影响肥料利用率的最主要因素,不同施肥处理的氮肥利用率3年平均为19.1%~26.3%,磷肥利用率平均为12.0%~15.3%。其中优化施肥的氮肥利用率和磷肥利用率均为最高,在优化施肥的基础上增加50%的施氮量或50%的施磷量均显著降低氮肥利用率或磷肥利用率。在当地的试验条件下,每公顷施用300 kg N不仅能获得较高的甘蔗产量,而且能达到提高氮肥利用率的目的,氮肥利用率达到45.6%。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宋谨同  赵宏伟  杨亮  魏淑红  张亚芝  王强  孟宪欣  
以品芸2号、英国红、龙芸6号和龙芸4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氮肥用量对芸豆氮肥利用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四个芸豆品种的产量均在N30处理时最高,由回归拟合方程可知,氮肥用量与产量关系密切。四个品种的最佳施氮量分别为:品芸2号39.01 kg/hm2,英国红29.82 kg/hm2,龙芸6号33.72 kg/hm2,龙芸4号32.15 kg/hm2。四个品种芸豆各处理植株的吸氮量随着干物质的积累而增加,处理间的差异则因品种的不同而异。四个品种氮肥吸收利用率均在N30处理最高;而低氮处理有利于芸豆农学利用率的提高;氮肥偏生产力均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降低;品芸2号和英国红的生理利用率N15处理最高...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任科宇  段英华  徐明岗  张旭博  
【目的】化肥配施有机肥是提高作物氮肥利用率(NUE)的重要措施之一。但由于作物的氮肥利用率受到施氮量、土壤性质和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且多数研究只在某一特定区域或条件下进行,对于全国不同区域施用有机肥对氮肥利用率影响的研究缺乏系统分析和比较。因此,探明化肥配施有机肥对氮肥利用率的影响,量化不同土壤和气候条件下氮肥利用率对有机肥施用的响应,可指导区域性的有机肥施用,为化肥减施增效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收集了公开发表的文献110篇,建立了412组包含化肥配施有机肥(NPKM)和单施化肥(NPK)处理的氮肥利用率的数据库。采用整合分析(Meta-analysis)和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方法分析了全国不同区域的氮肥利用率在NPK和NPKM处理下的差异,定量化了施氮量、土壤性质和气候条件等因素对有机肥正效应的贡献率。【结果】全国来说,相比NPK,NPKM处理下氮肥利用率提高了3.6个百分点。除东北地区外,在其他地区NPKM均显著提高了氮肥利用率,提高幅度依次为西北>华北>南方>华东。土壤性状中影响有机肥"增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有机质、pH、速效钾和全氮含量,其中土壤有机质含量越低,配施有机肥后氮肥利用率的提高幅度越大;在碱性土壤上配施有机肥对氮肥利用率的提高幅度分别是中性土壤和酸性土壤的1.3和1.8倍。另外,不同气候类型下配施有机肥对氮肥利用率的提高幅度存在差异,表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温带季风性气候区>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结论】施用有机肥可显著提高作物的氮肥利用率,且在有机质含量较低、降雨量较少的西北地区配施有机肥后氮肥利用率的提高幅度最大。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刘燕群  李玉萍  梁伟红  宋启道  秦小立  叶露  
甘蔗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糖料作物之一,是人类食糖的重要来源。本文从甘蔗生产、加工、蔗糖贸易3个方面分析了国外甘蔗产业发展现状并论述了世界甘蔗产业发展趋势。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孙庆慧  高敏雪  
产能问题多年来一直是政府和学界关注的热点,而产能利用率是评价产能过剩程度最为直观的指标。本文系统地论述了产能利用率的内涵以及各主要测算方法的发展渊源、主要思想以及优缺点,并通过网络爬虫技术和可视化方法展示了国内产能利用率测算问题的研究现状,分析各类方法在时间上的发展特征、具体应用的行业层级特征以及测算结果的数值特征。研究显示:首先,可以按照经济意义、工程意义或技术意义给予产能不同的界定,当前几种主要的测算方法在产能界定、行业应用层级以及数据要求等方面各有侧重;其次,函数法与生产前沿面法具有很长的应用生命期;最后,各类方法的基本原理不同导致了所得结果的不一致,即相同的数值所代表的产能利用程度未必相同。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尚东  谭宏伟  李杨瑞  
通过介绍日本甘蔗生产现状(自然条件、栽培面积、产量以及栽培模式)及研究动向(育种、栽培技术、环保和综合利用开发领域),以增进对日本甘蔗产业的了解。同时,建议加强与邻国日本在甘蔗生产等农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和借鉴日本甘蔗生产中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以提高广西甘蔗单产和生产效率,实现甘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彭少兵  黄见良  钟旭华  杨建昌  王光火  邹应斌  张福锁  朱庆森  Roland Buresh  Christian Witt  
介绍了中国水稻生产氮肥使用及利用率概况。中国氮肥消费量占世界氮肥总量的 30 %,水稻生产所消耗的氮肥占世界水稻氮肥总消耗量的 37%。与主要产稻国相比 ,中国水稻生产氮肥施用量较高而利用率较低 ;介绍了国际上公认的氮肥利用率的概念和相应的定量方法 ;总结了国内外水稻氮肥的施用方法 ,肥料种类 ,计算机推荐施肥以及实时施氮管理模式等对降低氮素损失 ,提高氮肥利用率的研究概况和研究进展 ;从水稻品种耐肥性、土壤供肥能力、施肥技术及水分管理等多方面分析了中国水稻氮肥利用率低的可能原因 ;提出了通过改善水稻品种对氮肥的敏感反应 ,以作物氮素状况为指导适时和适量施用氮肥 ,以及合理调节土壤背景氮来降低...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廖育林  荣湘民  刘强  肖时运  李合松  范美蓉  
为研究莴苣高产、优质、低污染、高氮肥利用率的合理氮肥施用量,采用盆栽试验与 15N 标记示踪技术, 分析了氮肥施用量与莴苣产量和品质及氮肥利用率的关系.根据试验结果,将每 1 kg 土的氮肥施用量 x(g)与每盆莴苣的产量 ? (g)拟合成回归方程为 ?=104.21+2 476.31x-5 181.97x2,表明莴苣产量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的变化趋势.每 1 kg 土的合理氮肥施用量为 0.175 0~0.212 5 g.适宜的氮肥施用量能改善莴苣品质,降低氮肥损失,提高氮肥利用率.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迪秦  唐启源  翟玉光  秦建权  张运波  杨胜海  陈立军  
以中籼超级稻两优293为材料,研究了3种氮肥施用模式(实地养分管理模式:施氮量120kg/hm2;实时养分管理模式:施氮量120和210kg/hm2;农民模式:施氮量210kg/hm2)下,水稻群体产量、辐射利用率及纹枯病病情指数的差异.结果表明,相同施氮量水平下,采用实地养分管理模式对中籼超级稻产量的提高效果好于实时模式,提高了辐射利用率,在施氮量120kg/hm2水平下,产量增加主要是因为群体的有效穗数、中后期群体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总量的显著增加及辐射利用率的提高和群体纹枯病发病率的降低,产量、有效穗、干物质总量和辐射利用率与实时养分管理模式相比,分别提高1.61%、10.3%、13....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清  陈智文  刘吉平  李筱琳  王海霞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彭建伟  丁哲利  刘强  荣湘民  田昌  张玉平  
以陆两优996为供试材料,选择肥力中等的水稻田块,设置不施氮肥、农民习惯施肥(150kg/hm2,按N计,下同)、最佳养分(120kg/hm2)、超高产高效(150kg/hm2)、超高产(180kg/hm2)5种氮素水平,研究不同施氮模式对早稻农艺性状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超高产高效处理能促进水稻根系生长,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有利于光合产物的形成和积累,有利于水稻对养分的吸收,与相同施氮水平的农民习惯施肥处理相比,其单产提高了5.61%,氮肥利用率提高了34.49%,表明超高产高效处理模式在稳产增产的前提下,能有效提高氮肥利用率,降低氮素损失,减少施肥带来的污染.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聂艳丽  刘永国  李娅  赵永红  李元  
综述了目前国内外甘蔗渣资源应用于生产燃料酒精,或经过处理提高其蛋白含量用于饲料,还可用于生产环保材料作为木材的替代原料等利用现状。甘蔗渣资源的开发利用有着广阔的前景,可作为无土基质和有机肥料的原料,与用甘蔗渣发电建筑材料等。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陆鑫  苏火生  林秀琴  毛钧  刘洪博  蔡青  
以热带种路打士(Saccharum officinarum)与滇蔗茅(Erianthus rockii)云南95-19属间远缘杂交F1群体的62个无性系为研究对象,利用方差、相关、逐步回归及通径分析方法对其单茎重、株高、茎径、有效茎、节间长度、小区产量等6个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性状分布频率接近正态分布,单茎重、株高、茎径、节间长度在后代群体中存在双向超亲分离,有效茎平均表型值高于母本,小区产量平均表型值低于母本;有效茎、节间长度与小区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并解释小区产量48.9%、3.4%的变异信息;单茎重与小区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并解释小区产量32.3%的变异信息;株高、茎径主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