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29)
- 2023(5968)
- 2022(5485)
- 2021(5112)
- 2020(4642)
- 2019(11037)
- 2018(11060)
- 2017(21920)
- 2016(12170)
- 2015(14276)
- 2014(14899)
- 2013(14857)
- 2012(14363)
- 2011(12960)
- 2010(13296)
- 2009(12580)
- 2008(13025)
- 2007(12160)
- 2006(10612)
- 2005(9873)
- 学科
- 济(53514)
- 经济(53459)
- 管理(31730)
- 业(31525)
- 方法(26098)
- 企(24080)
- 企业(24080)
- 数学(22702)
- 数学方法(22438)
- 贸(20877)
- 贸易(20868)
- 易(20238)
- 农(16219)
- 财(14007)
- 中国(13395)
- 地方(11383)
- 学(11123)
- 制(10667)
- 业经(10126)
- 农业(10083)
- 银(8643)
- 银行(8619)
- 出(8614)
- 务(8433)
- 财务(8409)
- 财务管理(8379)
- 行(8161)
- 和(8030)
- 融(8020)
- 金融(8017)
- 机构
- 大学(185984)
- 学院(185865)
- 济(80144)
- 经济(78367)
- 管理(66996)
- 研究(65495)
- 理学(56443)
- 理学院(55772)
- 管理学(54747)
- 管理学院(54407)
- 中国(50285)
- 科学(39929)
- 京(39789)
- 财(36573)
- 所(35585)
- 农(35385)
- 研究所(31908)
- 中心(30382)
- 江(29675)
- 财经(28590)
- 业大(28354)
- 农业(28022)
- 北京(25666)
- 经(25586)
- 范(24699)
- 经济学(24698)
- 师范(24479)
- 州(23664)
- 院(22830)
- 经济学院(22580)
- 基金
- 项目(113413)
- 科学(86352)
- 研究(83655)
- 基金(79355)
- 家(68867)
- 国家(68283)
- 科学基金(56074)
- 社会(50296)
- 社会科(47541)
- 社会科学(47523)
- 省(44880)
- 基金项目(41714)
- 教育(38694)
- 划(37890)
- 编号(35715)
- 自然(35575)
- 自然科(34666)
- 自然科学(34654)
- 资助(34065)
- 自然科学基金(34020)
- 成果(30418)
- 重点(25994)
- 部(25708)
- 发(25314)
- 课题(24858)
- 创(22827)
- 科研(22276)
- 性(21934)
- 大学(21589)
- 教育部(21556)
共检索到2871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韩秀云
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中欧两大经济体之间的经贸往来受到了较大冲击,自2008年1月至2009年2月,中欧双边贸易量月增长率平均为-2.67%。其中,中国对欧盟出口量的月平均增长量衰减更快,为-3.04%,中国从欧盟进口产品量月平均增长率为-1.48%。2009年12月,三大评级机构接连下调了希腊的主权债务评级,引发了欧洲新一轮的经济动荡。以此为分水岭,我国与欧盟进出口双边贸易量月平均增长率下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溶花 陈玮玲
目前,中国四大主要粮食品种贸易均已处于贸易逆差状态,这也引起了学者们对中国粮食进口规模及结构的高度关注。以中国农业部及联合国所公布数据为依据,分析了中国粮食进出口规模及结构,认为中国粮食进出口面临着粮食出口比较优势下降、粮食进口需求大、贸易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并从政府层面、产业层面和企业层面提出了促进中国粮食进出口贸易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粮食 进出口 规模 结构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郑先武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俊 崔艳新 赵囡囡
在分析中国与欧盟双边贸易差额数据差异的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将影响中欧贸易差额的原因归为供给变量、需求变量和贸易政策环境三大因素。再利用多变量回归分析方法,研究其影响。结论为供给因素是影响中欧贸易差额扩大的根本原因,近期的贸易政策环境的变化是导致中欧贸易顺差扩大的短期因素,而需求因素的变化有减少中欧贸易差额的作用。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周立人
本文围绕中日经贸结构上的互补性、中日贸易的基本特点以及中日贸易存在的问题与相应对策这3个层面作了系统而简要的论述。指出:在经济日趋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日两国在经贸领域展开进一步的合作与交流具有极其深远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
互补性 中日贸易 垂直分工体系 反倾销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于民 刘一鸣
以前中国与欧洲地区和北美地区贸易都主要以海运方式进行,随着中欧班列的开通,中国与欧洲可进行陆上贸易。中欧班列作为新丝绸之路的贸易大通道,自开行以来保持了快速的增长趋势。分析2018年上半年中国与欧洲各国的贸易数据发现,中国与欧洲各国贸易额分布比较平均。在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的背景下,对比中国同欧洲和北美洲的贸易数据发现,2018上半年中欧贸易额增速超过了中国同北美地区的贸易增速。运用贸易引力模型进一步验证了中欧贸易吸引力正在上升。最后得出结论为:中欧班列开行数量快速增加,中欧贸易额加速增长,表明中国同欧洲的经贸关系更加紧密。在中美贸易战的影响下,中欧贸易将迎来一个加速增长期,中欧班列在中欧贸易中的作用也将日益重要。
关键词:
中欧班列 贸易伙伴 引力模型 中欧关系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鹏飞 李刚
欧盟已经并将继续成为对华贸易摩擦的首要发起国,中欧双方在争端中考虑的第一影响变量就是经济全球化。全球化使争端具有了不可避免性和可协调性,并为其提供了动态变化机制,进而使其成为一场欧盟占主动的完全信息动态博弈。近期的纺织品贸易摩擦正是一个明证。中国在博弈中只能也必须积极应对,并力争促成被动向主动地位的转变,即我们在短期内要尽快建立成熟的争端应对机制,长期则要逐步促成比较优势的全球实现和动态升级。
关键词:
全球化 贸易争端 博弈分析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段玉婉 蒋雪梅
本文考虑到中欧贸易的特点,分别利用中国反映加工贸易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和欧盟一般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分析了2002年和2007年中欧贸易对中国和欧盟增加值和就业的影响;利用结构分解技术(SDA)分析了其随时间的变化的原因。分析发现中欧贸易对中国增加值和就业的总体拉动作用要远大于对欧盟增加值和就业的拉动,其对增加值的拉动效率却小于欧盟,另外双边贸易对中国增加值的拉动效率随时间而提高,但对中国就业和欧盟增加值和就业的拉动效率则在不断降低。文章同时对中欧贸易顺差进行了重新审视,发现利用出口增加值方法,中欧贸易顺差减少了9%-1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彬 杨勇
随着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深化与扩大,中欧贸易取得了快速发展。欧洲内部大市场的建成和完善不仅会影响成员国的生产与贸易,也将影响中欧贸易。本文从欧盟成员国的生产和贸易结构调整入手,在引力模型框架下使用面板协整技术,就欧洲经济一体化对中欧贸易的影响程度与作用机制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从长期来看,贸易效应、生产效应、经济规模及汇率因素对均衡的中欧贸易流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短期在生产效应和贸易效应的共同作用下,中欧贸易顺差有扩大趋势。
关键词:
中欧贸易 生产效应 贸易效应 面板数据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肖勇
近年来,中德两国贸易额总体呈增长态势,往来商品互补性增强,并且不断开辟新的合作领域。2016年中国首次成为德国第一大贸易进口国,然而,德国出于对本国相关产业的贸易保护,制定了要求严苛的技术标准,使中国商品进入德国市场的难度加大。基于此,本文深入分析了中德贸易合作的现状以及面临的挑战,并对中德贸易合作前景进行展望,以期进一步推动双边贸易合作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
中德 贸易合作 发展现状 前景分析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肖勇
近年来,中德两国贸易额总体呈增长态势,往来商品互补性增强,并且不断开辟新的合作领域。2016年中国首次成为德国第一大贸易进口国,然而,德国出于对本国相关产业的贸易保护,制定了要求严苛的技术标准,使中国商品进入德国市场的难度加大。基于此,本文深入分析了中德贸易合作的现状以及面临的挑战,并对中德贸易合作前景进行展望,以期进一步推动双边贸易合作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
中德 贸易合作 发展现状 前景分析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永芬
近年来滇印贸易发展较快,但同时也呈现出起伏较大、贸易不平衡问题突出、贸易结构及商品结构单一等特点。滇印贸易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受交通条件、产业结构和贸易政策等因素的制约。本文分析了滇印贸易发展的现状、面临的机遇和困难,并提出了扩大滇印贸易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云南 印度 贸易 发展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熊良福 程正军 张国圣
国际贸易壁垒的现状及走势分析熊良福程正军张国圣贸易壁垒包括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两种。在关贸总协定的主持下,经过多轮成功的关税减让谈判,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关税率已大幅度降低,关税已不再是贸易自由化的主要障碍。但自70年代中期以来,非关税壁垒已经继关...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魏婷 夏宝莲
影视文化贸易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指标,但中国影视文化贸易发展状况不容乐观,存在着文化贸易逆差巨大、影视产品进出口国家及类型过分集中、影视产业地位较低等问题。通过与美国等世界影视贸易大国进行对比,初步探讨了中国影视文化贸易逆差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中国影视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不足;文化产品本身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缺乏完善的融资机制;政府支持力度不够。
关键词:
影视文化贸易 贸易逆差 文化折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