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22)
- 2023(14371)
- 2022(12499)
- 2021(11517)
- 2020(9762)
- 2019(22321)
- 2018(21950)
- 2017(42277)
- 2016(23135)
- 2015(25809)
- 2014(25471)
- 2013(25265)
- 2012(23120)
- 2011(20897)
- 2010(20548)
- 2009(18668)
- 2008(18478)
- 2007(15963)
- 2006(13871)
- 2005(11762)
- 学科
- 济(89644)
- 经济(89544)
- 管理(64982)
- 业(61907)
- 企(51038)
- 企业(51038)
- 方法(44516)
- 数学(38414)
- 数学方法(38005)
- 贸(25125)
- 贸易(25114)
- 易(24350)
- 农(23866)
- 财(22708)
- 学(21923)
- 中国(21679)
- 业经(19822)
- 地方(17484)
- 农业(15976)
- 理论(15140)
- 务(14829)
- 环境(14802)
- 财务(14769)
- 财务管理(14747)
- 技术(14485)
- 制(14087)
- 和(13834)
- 企业财务(13713)
- 划(12412)
- 银(12214)
- 机构
- 大学(335407)
- 学院(332087)
- 济(131010)
- 管理(129789)
- 经济(128388)
- 理学(114423)
- 理学院(113118)
- 研究(112958)
- 管理学(110963)
- 管理学院(110411)
- 中国(79476)
- 科学(74335)
- 京(70297)
- 农(62807)
- 所(58180)
- 业大(56667)
- 财(56171)
- 研究所(54078)
- 农业(50202)
- 中心(49799)
- 财经(46769)
- 江(46337)
- 北京(43464)
- 范(43174)
- 经(42706)
- 师范(42624)
- 院(40847)
- 经济学(39330)
- 州(37452)
- 经济学院(35964)
- 基金
- 项目(238454)
- 科学(185697)
- 基金(173395)
- 研究(166278)
- 家(154879)
- 国家(153668)
- 科学基金(129891)
- 社会(104384)
- 社会科(99021)
- 社会科学(98996)
- 基金项目(93067)
- 省(93031)
- 自然(87739)
- 自然科(85710)
- 自然科学(85682)
- 自然科学基金(84139)
- 划(79495)
- 教育(76048)
- 资助(71102)
- 编号(65882)
- 重点(53927)
- 成果(52176)
- 部(52079)
- 发(50255)
- 创(49639)
- 科研(46579)
- 创新(46366)
- 计划(45835)
- 课题(45205)
- 教育部(43871)
- 期刊
- 济(132633)
- 经济(132633)
- 研究(91493)
- 学报(63207)
- 农(55665)
- 中国(54549)
- 科学(54294)
- 大学(46167)
- 学学(43937)
- 管理(43878)
- 财(40684)
- 农业(38994)
- 教育(32188)
- 技术(25317)
- 融(22941)
- 金融(22941)
- 经济研究(22455)
- 业经(22186)
- 财经(21844)
- 业(20258)
- 问题(18675)
- 经(18637)
- 贸(18352)
- 科技(17459)
- 版(17312)
- 业大(17252)
- 图书(16202)
- 国际(15809)
- 理论(15519)
- 技术经济(15394)
共检索到4611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赵素萍 葛明
基于Novy(2013)模型及其分解,本文测度中国与欧盟各国1995-2011年的贸易成本,探讨贸易成本对贸易增长的影响及其决定因素。结果表明:中国与欧盟的贸易成本逐年下降,但幅度不同,整体趋向于平均水平;贸易成本下降对贸易增长的贡献率随时间推移而不断增加;空间距离构成了贸易成本的主要方面,人民币兑欧元汇率稳定符合双边贸易利益,经济开放度提升、商业经济环境改善等有助于降低双边贸易成本。
关键词:
贸易成本 贸易增长 引力模型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陈继勇 周琪 姚博明
在中欧双边纺织品贸易摩擦频频发生背景下,合理测度纺织品贸易成本和分析其影响因素有助于了解和比较中欧双边纺织品贸易发展绩效,为全面评价中国与欧盟各纺织品贸易伙伴国关系提供直接证据。借助于Novy改进引力模型,本文测度了中欧双边纺织品贸易1995~2009年间贸易成本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中国与欧盟整体纺织品贸易成本呈下降趋势,但是,2001年前后降幅有很大不同。同时,中国与欧盟不同成员国间的双边纺织品贸易成本差异非常大。而诸如中欧双边汇率波动程度、贸易开放程度、经济发展差异和地理因素对双边纺织品贸易成本均有显著影响,但各指标的正负效应并不尽相同。为此,提升中国纺织产品竞争力和合理规避欧盟新的贸易壁...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熊立春 程宝栋
本文利用2000—2014年中国与20个林产品贸易伙伴国的双边贸易数据,运用Novy(2011)的模型测算中国林产品进出口贸易成本,并采用改进型引力模型分析影响林产品进出口贸易成本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当前中国主要林产品进出口贸易成本总体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在原木、锯材、人造板、纸浆及纸和纸板进出口贸易成本上,成本年均增长率最高的贸易伙伴国分别为意大利、巴布亚新几内亚、德国、英国和德国;主要林产品进出口贸易成本上涨反映出中国林产品进出口企业目前利润空间在压缩,但部分国家的贸易成本下降也为相关林业企业提供了一
关键词:
林产品 贸易成本 影响因素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杜运苏 谢正勤
本文基于产业内贸易,分析了入世后中欧分工格局的变化,并利用10个欧盟主要成员国的双边面板数据,考察了影响入世后中欧分工的主要因素。结果显示:入世后中欧主要通过基于要素禀赋差异的产业间贸易进行分工,并且双边产业内贸易发展具有明显的"南北型"特点,低质量垂直型产业内贸易(LVIIT)占绝对主导地位;贸易结构和开放程度与双方产业内贸易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关系;欧盟对华直接投资虽然对总体产业内贸易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促进作用不大,但对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许统生 涂远芬
贸易成本越来越成为国际经济贸易一个关键因素,传统贸易成本的估计是采用缺乏微观基础且基于对称性假设或数据很难获得的理论模型。利用能克服以上缺点的模型估计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成本、贸易成本对中国贸易增长的贡献及其决定因素,得出结果:1980年至2007年,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成本下降近一半,贸易成本对中国贸易增长的贡献平均占60%,贸易成本的影响因素包括贸易伙伴国的收入、关税水平、地理位置、经济一体化程度等。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郑腊香
政治因素对中欧经贸关系产生了消极影响。欧债危机下,出于对全球化发展的忧虑,为了维系与美国的紧密关系、主导未来的中欧投资关系,欧盟仍拒绝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尚未解除对华军售禁令、继续限制对华高科技出口,并将国际投资问题政治化。中国需要在非政治敏感领域同欧盟加强合作:在资源问题上加强与欧盟的沟通协调,鼓励中国中小企业到欧盟投资、同欧盟中小企业开展能源领域的科技创新合作,鼓励欧盟成员国企业积极参与中国城镇化进程、到中国投资兴业,运用世贸组织规则纠正欧方的对华不合理政策,并通过中欧经贸协定和中欧投资协定谈判维护中国利益,从而避免政治因素的干扰,实现中欧"双赢"。
关键词:
中欧经贸关系 政治因素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彬 杨勇
随着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深化与扩大,中欧贸易取得了快速发展。欧洲内部大市场的建成和完善不仅会影响成员国的生产与贸易,也将影响中欧贸易。本文从欧盟成员国的生产和贸易结构调整入手,在引力模型框架下使用面板协整技术,就欧洲经济一体化对中欧贸易的影响程度与作用机制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从长期来看,贸易效应、生产效应、经济规模及汇率因素对均衡的中欧贸易流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短期在生产效应和贸易效应的共同作用下,中欧贸易顺差有扩大趋势。
关键词:
中欧贸易 生产效应 贸易效应 面板数据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夏先良
分析了云南省以人民币结算的出口退税政策、取消"两减半"税收优惠政策、运输条件改善、中国-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以及其他多种因素所引起的云南省边境贸易成本变化及其对云南省边境贸易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中央财政对边境地区转移支付政策对云南省边贸企业是在中国-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利好之外新增的扶持政策,但是,对于其他省区边贸企业在取消"两减半"税收政策之后返还资金不到位、返还比例较低情况下面临贸易成本上升压力。总体上,边贸出口成本有下降趋势,进口成本有上升趋势。中国政府要积极推广人民币结算全额出口退税政策、税收优惠政策、与周边国家构建自由贸易区、改善贸易基础设施条件、放宽配额许可证限制、提供贸易融资贴息及...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白勇 马跃如
本文运用Novy改进的引力模型,对湖南省与十个贸易伙伴国和地区1997-2011年的贸易成本进行了测度,并通过构建贸易成本分解模型,对湖南省对外贸易成本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除香港地区之外,历年湖南省的对外贸易成本均呈下降趋势,且在2001年中国加入WTO之后下降趋势更加明显;通过系数比较显示湖南与亚洲国家或地区的贸易成本比欧美国家的贸易成本普遍要低;地理距离的缩短、关税水平的降低以及贸易双边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的加大均有利于湖南省贸易成本的降低,且地理距离对湖南贸易成本的影响程度较关税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要大。
关键词:
湖南省 贸易成本 引力模型距离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魏昀妍 樊秀峰 柳春
利用Novy(2013)的引力模型对中国与丝路沿线的38个国家1995-2014年间的双边贸易成本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中国与陆上丝路沿线国家双边贸易成本的下降程度普遍高于中国与海上丝路沿线国家的双边贸易成本,中国与丝路沿线国家双边贸易成本的平均下降幅度为37%。通过对中国与丝路沿线国家双边贸易成本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拥有共同边界显著提高中国与丝路沿线国家的双边贸易成本,这可能是由于中国与接壤国家在经贸合作进展程度上的不一致所导致。因此,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尤其要改善与接壤国家的经贸合作关系,进一步降低中国与丝路沿线国家的双边贸易成本。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贸易成本 面板数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永 梁力铭 金珂
贸易成本是阻碍全球贸易自由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国际贸易领域研究热点之一。本文采用改进的引力模型,对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成本进行了测度,并且研究其对双边贸易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成本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双边贸易成本的下降是促进双边贸易额扩大的关键因素。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双边贸易成本加速下降,对双边贸易额增长贡献显著。通过多边贸易对双边贸易成本影响的实证分析,认为中国的多边贸易未对双边贸易产生负面影响。
关键词:
贸易成本 引力模型 双边 多边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董力 梁力铭 李永
贸易成本是阻碍全球贸易自由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国际贸易领域研究热点之一。文章测量了中国与主要进出口贸易对象的双边贸易成本,并尝试探讨其对双边贸易额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的双边贸易成本总体上呈下降态势,且双边贸易成本的下降是促进贸易额扩大的主要因素。文章还考察了多边贸易对双边贸易成本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贸易转移效应"部分存在,而中国的多边贸易对双边贸易没有产生负面影响。
关键词:
贸易成本 双边 多边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霞
量化评估"全球化效应"是贸易研究领域亟待突破的重要现实问题。在包含"时变距离变量"的结构引力模型中纳入国内贸易成本因素以全面考量"全球化"对跨国贸易成本和国内贸易成本的影响,使用时变距离效应估计系数的变化率(即"距离效应变化率")捕捉1997—2018年期间全球化对全球具有较强工业竞争力的国家之间制造业贸易增长的影响。结论表明,在引力模型贸易效应估计中引入国内贸易成本因素是解决"距离之谜"的关键,能够更为准确地捕捉全球制造业贸易中的"全球化效应";全球制造业贸易中的"全球化效应"具有明显的行业和国家异质性,其中行业视角下的经验估计揭示了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化"慢化"的趋势,国家视角下的经验估计揭示了金融危机后全球化效应的逆转、深化、慢化、显现等四种不同的发展趋势。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孙瑾 杨英俊
在新时期我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的背景下,本文以Novy(2011)的模型为基础,计算1994-2013年"一带一路"主要国家与中国的双边贸易成本,并对影响双边贸易成本的诸多因素进行面板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与"一带一路"14国的双边贸易成本在二十年来总体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最大的前五名国家包括伊朗、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俄罗斯和沙特阿拉伯,进一步分析发现贸易伙伴的铁路密度、电话线路密度以及互联网使用情况等基础设施情况与双边贸易成本负相关,三者中铁路密度的影响系数最大;贸易伙伴与中国的实际GDP差额、两国地理距离与贸易成本正相关,而贸易伙伴的贸易开放度、贸易互补性与贸易成本负相关。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庞军 张浚哲
文章基于GTAP8构建MRIO模型,计算了中国和欧盟基于生产端和消费端的CO2排放量,以及中国和欧盟对外贸易隐含碳排放及行业分布,并采用LMDI方法将2004~2007年中欧双边贸易中隐含碳变化的影响因素分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结果表明:中国基于生产端的CO2排放量明显高于消费端,欧盟则相反;中国是典型的隐含碳排放净出口国,欧盟则是典型的隐含碳排放净进口地区。2004~2007年,中国对欧盟出口隐含碳排放总量增加显著,其中出口规模的扩大是导致增加的主要原因,技术进步起着削减作用,结构效应总体为增加作用但程度很小;同期欧盟对中国出口隐含碳排放总量的增幅较小,其中规模效应起着增加的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