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863)
- 2023(3930)
- 2022(3070)
- 2021(2913)
- 2020(2066)
- 2019(4561)
- 2018(4278)
- 2017(7631)
- 2016(3840)
- 2015(4154)
- 2014(4060)
- 2013(3906)
- 2012(3644)
- 2011(3146)
- 2010(3093)
- 2009(2795)
- 2008(2526)
- 2007(2315)
- 2006(1982)
- 2005(1736)
- 学科
- 济(17067)
- 经济(17059)
- 业(10983)
- 管理(10476)
- 企(8244)
- 企业(8244)
- 农(6541)
- 中国(5782)
- 技术(5405)
- 农业(4942)
- 业经(4688)
- 地方(4123)
- 体(3517)
- 制(3331)
- 关系(3278)
- 融(3094)
- 金融(3092)
- 方法(3049)
- 贸(3005)
- 贸易(3002)
- 易(2892)
- 银(2889)
- 银行(2887)
- 行(2818)
- 发(2763)
- 和(2545)
- 技术管理(2400)
- 环境(2347)
- 理论(2326)
- 数学(2276)
- 机构
- 学院(53467)
- 大学(51040)
- 济(21894)
- 经济(21388)
- 管理(20941)
- 研究(20682)
- 理学(18033)
- 理学院(17848)
- 管理学(17627)
- 管理学院(17537)
- 中国(14907)
- 科学(12132)
- 京(10581)
- 所(9946)
- 中心(9265)
- 研究所(9015)
- 农(8687)
- 财(8511)
- 院(8025)
- 江(7921)
- 范(7421)
- 师范(7375)
- 业大(7292)
- 技术(7270)
- 北京(6727)
- 财经(6638)
- 州(6552)
- 农业(6383)
- 研究院(6325)
- 科学院(6141)
- 基金
- 项目(38067)
- 研究(31348)
- 科学(30871)
- 基金(26261)
- 家(22672)
- 国家(22459)
- 社会(19412)
- 科学基金(19257)
- 社会科(18356)
- 社会科学(18354)
- 省(15928)
- 基金项目(13870)
- 教育(13686)
- 编号(13402)
- 划(13313)
- 自然(10957)
- 成果(10926)
- 自然科(10691)
- 自然科学(10686)
- 自然科学基金(10503)
- 创(9722)
- 发(9608)
- 课题(9495)
- 资助(9084)
- 创新(8993)
- 重点(8713)
- 制(8407)
- 年(8241)
- 项目编号(8076)
- 部(7964)
共检索到833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高洁 刘立
本文对中欧科技合作管理制度体系进行了宏观上的归纳,发现中欧科技各领域合作均从具体项目着手,由点及面,最终形成了以《中欧科技合作协定》为指导、中欧科技合作指导委员会统一协调,科技、能源和信息通信三个领域为主要发展平台的合作制度体系。中欧科技合作的管理模式经历了"一对多"集中管理、多头管理和协作管理三个时期,管理模式的改进有效地整合了中欧科技合作的现有资源,使双方的合作朝着高效平等的方向发展。欧盟研发框架计划(FP)的中欧合作是双方科技合作的主要形式,从FP4以来双方的合作项目数、合作资金、参与人员数等都有了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高洁 刘立
本文对中欧科技合作管理制度体系进行了宏观上的归纳,发现中欧科技各领域合作均从具体项目着手,由点及面,最终形成了以《中欧科技合作协定》为指导、中欧科技合作指导委员会统一协调,科技、能源和信息通信三个领域为主要发展平台的合作制度体系。中欧科技合作的管理模式经历了"一对多"集中管理、多头管理和协作管理三个时期,管理模式的改进有效地整合了中欧科技合作的现有资源,使双方的合作朝着高效平等的方向发展。欧盟研发框架计划(FP)的中欧合作是双方科技合作的主要形式,从FP4以来双方的合作项目数、合作资金、参与人员数等都有了大幅提升,正在执行的"地平线2020计划"中的联合资助机制更使双方科技合作有突破性进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菊
本文结合当前国际科技合作的新形势,通过分析我国开展对欧科技合作的现状、趋势和特点,从5个方面阐述了对欧科技合作将是我国今后国际科技合作的一个热点和方向。
关键词:
欧洲 国际合作 科技合作。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路蒙佳
2021年,欧盟开始实施第九期框架计划,即“地平线欧洲”计划。本文介绍了“地平线欧洲”计划反映出的欧盟科技创新未来关键战略方向和对外科技合作原则,从高科技产品贸易、合作论文发表、科研项目合作等多个维度分析中国与欧盟的科技合作现状与重点合作领域,探讨欧盟科技创新战略变化对中欧科技合作的可能影响,并对新的国际形势下如何推进未来中欧科技合作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徐冠华
本文系统阐述了面向2020年的中国科技发展战略。同时,展望了中欧科技合作的前景,提出了建立以知识为基础的中欧科技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构想。
关键词:
科技 战略 中欧 合作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邢继俊 夏松 董克勤 周铭 赵学锋
高校是中国科研的主力军,也是参与中欧科技合作最活跃的一部分。为了更好地推进高校参与中欧科技合作,本文分析了高校参与中欧科技合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提高未来的合作效率。
关键词:
高校 中欧科技合作 问题分析 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黎苑楚 王少雨 陈宇
科技的国际化是当今世界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加强同世界各国的科技合作已经成为促进各国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潮流。本文在分析中欧科技合作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中欧科技合作的基本经验,并提出了加快中欧科技合作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中欧科技合作 合作现状 基本经验 对策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研
中欧关系走到了"十字路口",面临着方向选择。中美竞争加剧情况下,我国应主动作为,为中欧关系发展增添新的积极因素。以博弈论为视角看待当前中欧关系,中欧双方完全有可能实现"非零和博弈",充分释放中欧关系发展潜力。科技是中欧合作的传统领域,可作为引领新一轮中欧关系发展的突破口。
关键词:
中欧关系 非零和博弈 科技合作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翟金秀
本文从国际现实角度出发,总结了近年来中欧科技合作的状况,以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欧合作新的状况为重点,分析了中欧科技合作的合作背后的理念及其展望,并就中欧今后合作的策略与定位做了深入地探讨与总结。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熠 邢继俊 王锦标
通过回顾20多年中欧农业科技合作的主要内容、发展历程、基本方式等,本文认为,对中国来说,中欧农业科技合作在引入先进理念、引进先进技术,建立交流平台、扩大国际影响,加强能力建设、加速了人才培养,扩大机构联系、拓宽合作范围等方面成效显著。建议今后注重加强中欧农业科技高级别对话,多方筹集中欧农业科技合作经费,加强中欧农业科技政策研究,探讨技术应用推广、提高创新成效,并且充分利用现有机制和平台,进一步提升中欧农业科技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关键词:
中欧 农业 科技 合作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秦涛 韩军 施筱勇 叶资英
国际科技合作是当前知识经济社会中获取智力资源的重要途径,已经成为促进各国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重要潮流。欧盟框架计划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多国科技合作计划,为提高中方参与欧盟框架计划范围和程度,本文介绍了中国参与欧盟第五、第六框架计划的总体情况,并对中方参与的程度和效果进行分析,提出促进中欧科技合作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欧盟框架计划 中欧科技合作 程度与效果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刘文博 张陆彪 冯东昕 路大光
本文通过全面分析欧盟新一轮研究与创新计划"地平线2020"计划的新政策与新内容认为,在新形势下中欧农业科技合作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欧盟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增加,国际合作政策更加积极;另一方面欧盟在愿意加强与中国合作的同时,也期待中国在合作项目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鉴于此,中欧双方应积极创新对话机制,加强交流与沟通,努力探索新形势下的双赢合作模式。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德敏 谭志雄
重庆开展对外科技合作面临新形势、新问题、新需求,要从战略上调整对外科技合作发展思路,探索新的路径和发展模式。本文在分析重庆对外科技合作态势的基础上,提出了重庆对外科技合作的发展路径在于:按照对外科技合作指导思想要求,在遵循相应原则的前提下,明确基本思路与任务,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举的战略,积极推进对外科技合作模式的创新与发展,努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科技合作新格局。最后对加强重庆对外科技合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重庆 对外科技合作 路径选择 模式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邓美薇 张季风
长期以来,在中日政府间科技合作机制框架下,双方在产学研联合研究、技术合作、人才交流等方面开展了多方位的合作,促进了中日两国经济的健康发展。通过长期的合作与磨合,中日科技合作形成了完善的合作机制与渠道,具有互补性强、合作领域广泛、潜力巨大、双赢共赢效果突出等基本特点,结出了累累硕果。但是,随着国际政治与大国间博弈的加剧,日本对华科技竞争与防范意识提升已然影响双方高科技领域的合作。鉴于此,中国应立足双方互补性,系牢与日本在前沿与关键科技领域的利益链条,降低日本对华局部"脱钩"的可能性;聚焦双方共同利益,力争在碳中和领域深化中日合作,拓宽科技合作的领域边界。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赵柯 张哲
货币合作是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和欧盟在货币互换、建立离岸人民币交易市场、发放欧元债券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合作基础。面对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动荡和大国地缘政治关系的紧张,中欧对各自的货币战略做出了调整,双方均谋求提升各自货币的国际地位,这为深化货币合作提供了新机遇,中国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以及中欧在完善全球金融治理领域的共同诉求为双方货币合作的推进增添了动力。同时,深化中欧货币合作也面临诸多挑战,欧盟“中国观”发生变化,对中国企业的限制增多,以及美国因素等均给中欧货币合作带来不确定性。总体而言,中欧双方的货币战略仍有相当的契合度,未来双方在绿色债券发行、全球金融安全网建设、央行数字货币发展等领域存在较大合作空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