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340)
- 2023(18520)
- 2022(15808)
- 2021(14692)
- 2020(12291)
- 2019(28182)
- 2018(27883)
- 2017(54168)
- 2016(29154)
- 2015(32715)
- 2014(32403)
- 2013(32005)
- 2012(29257)
- 2011(25977)
- 2010(25946)
- 2009(24053)
- 2008(23666)
- 2007(20975)
- 2006(18438)
- 2005(16643)
- 学科
- 济(121085)
- 经济(120917)
- 业(105807)
- 管理(100070)
- 企(94170)
- 企业(94170)
- 方法(55850)
- 数学(45848)
- 数学方法(45274)
- 财(39451)
- 农(36719)
- 业经(35270)
- 中国(29774)
- 制(26702)
- 务(26632)
- 财务(26555)
- 财务管理(26507)
- 农业(25265)
- 企业财务(25145)
- 贸(23570)
- 贸易(23560)
- 易(22984)
- 技术(22420)
- 地方(21492)
- 理论(21451)
- 学(21372)
- 和(21225)
- 划(19713)
- 体(19488)
- 策(18610)
- 机构
- 学院(414970)
- 大学(413021)
- 济(170715)
- 管理(169636)
- 经济(167266)
- 理学(146538)
- 理学院(145061)
- 管理学(142742)
- 管理学院(141974)
- 研究(131655)
- 中国(101957)
- 京(86821)
- 财(82371)
- 科学(78846)
- 农(66683)
- 财经(65166)
- 所(64322)
- 江(61639)
- 中心(60571)
- 业大(60526)
- 经(59341)
- 研究所(57960)
- 北京(54147)
- 农业(52035)
- 经济学(51460)
- 范(50656)
- 师范(50183)
- 州(48936)
- 财经大学(48445)
- 院(48248)
- 基金
- 项目(280447)
- 科学(222661)
- 研究(207103)
- 基金(205921)
- 家(177816)
- 国家(176309)
- 科学基金(153966)
- 社会(132362)
- 社会科(125587)
- 社会科学(125557)
- 基金项目(108939)
- 省(108853)
- 自然(99630)
- 自然科(97372)
- 自然科学(97349)
- 自然科学基金(95651)
- 教育(94796)
- 划(90527)
- 资助(84658)
- 编号(84004)
- 成果(66950)
- 部(62460)
- 重点(61888)
- 创(59945)
- 发(58889)
- 课题(56744)
- 创新(55486)
- 国家社会(54854)
- 制(54666)
- 教育部(54188)
- 期刊
- 济(188908)
- 经济(188908)
- 研究(122382)
- 中国(78187)
- 财(66916)
- 管理(66740)
- 农(61455)
- 学报(60365)
- 科学(57266)
- 大学(47686)
- 学学(45088)
- 农业(42530)
- 教育(42015)
- 技术(38708)
- 融(36369)
- 金融(36369)
- 财经(32395)
- 业经(32293)
- 经济研究(29163)
- 经(27766)
- 问题(24684)
- 业(23964)
- 技术经济(22048)
- 现代(19798)
- 贸(19524)
- 理论(19470)
- 财会(19243)
- 科技(19224)
- 版(18857)
- 商业(18414)
共检索到6119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方慧 赵胜立
中欧班列是连接国内与国际市场的重要通道,可以推动要素与商品流动,提高出口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促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利用上市公司数据和海关出口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研究中欧班列对出口企业TFP的影响。研究发现:中欧班列开行显著促进了出口企业TFP的提高。异质性检验发现中欧班列主要提高了东、西部地区出口企业TFP,且对中小规模企业、资本密集型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的促进效果更显著;取消或降低政府补贴并不影响中欧班列对出口企业TFP的促进作用。经过PSM-DID检验、三重差分检验、基于中欧班列开行数量的检验、样本敏感性测试和安慰剂检验等稳健性检验后该研究结论仍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中欧班列对出口企业TFP的影响是在“双循环”相互促进的作用下发生的:一方面其可以通过城市市场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出口企业TFP的提高;另一方面其可以通过成本效应影响企业出口二元边际,并通过学习效应和自选择效应提高出口企业TFP。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钱薇雯 董银果
地理标志代表着区域特色农产品的特定品质和良好声誉,是“双循环”格局下稳定农产品出口的一剂良方。本文在理论分析地理标志认证对农产品出口影响机理的基础上,基于2000—2016年中国海关出口数据,构建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中欧地理标志互认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1)中欧地理标志互认显著提升了中国农产品出口的二元边际,且对集约边际的效应大于扩展边际,这一结果在经过安慰剂检验、反事实检验和多项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从产品层面看,中欧地理标志互认对水果出口的影响主要沿着集约边际展开,而对蔬菜出口的推动则主要通过扩展边际。(3)中国农产品出口到地理标志禀赋丰富的国家对出口二元边际作用更大,相比于出口国单边,贸易双边均拥有互认产品更能促进中国农产品出口二元边际增长,而进口国单边拥有互认产品则会形成贸易壁垒。(4)机制检验表明,中欧地理标志互认对农产品出口二元边际的影响是在“双循环”相互促进的作用下产生的:在国内市场,通过内需驱动,发挥本地市场效应,促进农产品出口二元边际;在国外市场,通过质量升级,突破出口壁垒,并通过信号传递,激发进口需求,提高农产品出口二元边际。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春顶 赵美英
文章在新—新贸易理论的框架下,选取了2007年我国30多万家制造业企业样本,从总体和分行业两个方面检验了我国出口贸易对于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其不但没有积极作用,反而存在负面效应,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我国加工贸易企业较多、出口企业的"惰性"以及我国国内市场进入成本较高引起的。由此,我国企业应该重视提高对外贸易的质量,加快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发挥出口贸易对于企业生产率以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出口贸易 生产率 新—新贸易理论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杰 李勇 刘志彪
本文从出口与企业生产率的关系视角出发,对出口是否促进我国本土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进行细致考察。通过采用企业层面微观数据,结合OP方法和PSM模型,并采用多方面的生产率指标以及分行业视角,分析出口对我国本土制造业企业是否具有"出口中学习"作用效应,为转型时期出口导向战略能否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增长提供了一个可供识别的微观基础。本文发现,在样本观察期内,有出口行为的企业在反映企业特征的多项指标方面都强于没有出口行为的企业;无论是使用单期平均效应指标,还是使用累积平均效应指标,都稳健地验证出口通过"出口中学习"效应促进了中国本土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而且,这种"出口中学习"效应在企业新...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洪俊杰 詹迁羽
本文运用爬虫技术梳理了中欧班列的开行情况,将时间敏感度引入迪克西特-斯蒂格利兹(Dixit-Stiglitz)垄断竞争模型,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研究了中欧班列对企业出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欧班列开通后带来了贸易促进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其开行密度越高则越能促进企业的出口;贸易转移效应与各行业的时间敏感度相关,时间敏感度越高,则企业越有可能选择中欧班列出口,但企业市场势力的存在削弱了贸易转移效应;中欧班列对处于价值链行业和新型优势产业企业的出口促进作用更强,对东部地区企业和向欧洲方向出口企业的促进作用更大。本研究对如何促进中欧班列稳步发展具有政策参考意义。
关键词:
中欧班列 企业出口 时间敏感度 爬虫技术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海洋 汤二子
出口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已经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经典贸易理论都是鼓励企业出口的,Melitz的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全面阐述了出口行为所带来的生产率的提高,但最近的实证研究却认为出口对企业生产率不但没有预期中的促进作用,反而具有阻碍作用。基于这样的研究背景,本文运用2000-2008年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并分别用总量法和均值法计算企业生产率来分析出口企业生产率状况,再运用两类方法来检验出口对生产率的影响作用,分析得出选择不同的出口规模衡量指标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其一,用出口产出比作为出口规模时,出口对提高生产率具有阻碍作用;其二,用出口交货值的自然对数作为出口规模时,出口对生产率就具有促进作用。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李长英 王曼
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是中国重构出口竞争优势的关键。文章将中欧班列开通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7~2015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出口产品数据,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分析了中欧班列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中欧班列显著提升了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影响渠道分析显示,中欧班列通过降低贸易成本、增强创新能力和缓解融资约束提升了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异质性分析显示,中欧班列对一般贸易、高技术产品、非国有企业和西部地区的出口产品质量提升作用更大。中欧班列对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具有正向辐射效应,其辐射范围大致为400公里。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杨德彬
本文利用2005-2008年193家有跨国并购行为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通过数据匹配方法为其找到了可供比较的对照组,然后利用实验组和对照组数据检验了跨国并购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检验结果表明:跨国并购显著提升了工业企业生产率,而且这种提升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明显;企业自身的吸收能力对其并购后的生产率效应有很大影响,吸收能力较强的企业其跨国并购的生产率效应也较强;跨国并购并没有给国有企业带来生产率的提升,而非国有企业则通过跨国并购显著提高了生产率;对发达国家企业的并购给我国企业带来的生产率提升明显大于对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并购。本文在微观层面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绩效从生产率提升角度给出了客观的评估,...
关键词:
跨国并购 全要素生产率 马氏距离匹配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赵振智 程振 吕德胜
低碳城市试点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方向,并且带动、突破与引领全国低碳发展,而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实施也为企业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供了重要契机。以低碳城市试点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8—2019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数据及与企业所在城市进行匹配的城市面板数据,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法考察国家低碳战略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低碳城市试点政策能够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并且在进行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PSM-DID检验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2)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会降低高碳排放行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但有助于提高非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3)低碳城市试点政策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水平与企业资本配置效率来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研究丰富了将低碳城市试点切入企业层面进行政策效应评估的理论研究和经验证据,是基于中国情境对"波特假说"相关领域研究的补充,为低碳城市试点的深入推进及企业以该试点为契机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曹清峰 李琴琴 李宏
文章基于2005~2015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贸易数据库匹配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中欧班列”开通对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中欧班列”开通使得所在城市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显著提高了约2%,且该结论通过了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内生性检验以及其他稳健性检验;“中欧班列”开通主要通过运输时间节约效应、行业内扩散效应以及产品市场地方保护的削弱效应提高了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中欧班列”开通对周边100千米范围内城市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提升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并对向欧洲市场出口、非国有以及低劳动密集型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提升作用更大。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洋
本文利用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与海关贸易数据,采用基于倾向得分匹配的倍差法(PSM-DID)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政府补贴显著提升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本文还检验了政府补贴对不同类型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异质性影响,结果表明,政府补贴对民营企业、一般贸易企业以及融资约束程度高的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作用尤为明显;本文还进一步考察了政府补贴影响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作用机制,发现政府补贴主要通过增加研发创新和提升进口中间品质量的渠道促进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本文研究对于全面评估中国政府补贴的经济效果和提升中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陈明 卿前龙 盖翊中
数字服务贸易是以数字化和智能化为特征的新型贸易,在革新资源配置方式、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推动我国出口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通过2000—2020年(2016年除外)我国海关产品层面交易数据,用动态效应检验模型分析数字服务贸易开放对制造业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的作用。研究发现:数字服务贸易开放提高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但对出口产品质量作用的大小与地区有关,即地区经济越开放,制度等越完善,数字服务贸易开放对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作用越大。动态检验表明,数字服务贸易开放对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的影响呈现螺旋式上升的动态变化特征。作用机制分析表明,垂直专业化水平通过品类多样化效应和低成本效应调节数字服务贸易开放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作用。为促进制造业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应完善数字服务贸易开放的宏微观环境,消除不同所有制企业在税收等方面的政策差异;扩大优质数字服务进口,重视原创性数字技术创新,推动优势数字服务出口;打通国内国际大循环,降低数字要素进出壁垒,提高数字资源匹配的灵活性及资源配置效率。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洋
本文利用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与海关贸易数据,采用基于倾向得分匹配的倍差法(PSM-DID)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政府补贴显著提升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本文还检验了政府补贴对不同类型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异质性影响,结果表明,政府补贴对民营企业、一般贸易企业以及融资约束程度高的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作用尤为明显;本文还进一步考察了政府补贴影响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作用机制,发现政府补贴主要通过增加研发创新和提升进口中间品质量的渠道促进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本文研究对于全面评估中国政府补贴的经济效果和提升中国企业出口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意义。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任胜钢 郑晶晶 刘东华 陈晓红
本文利用中国首次大规模的市场型环境规制——2007年SO_2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研究排污权交易制度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检验"波特假说"在中国是否成立。基于省份和地级市层面数据的预评估,本文发现,试点地区的SO_2减排和经济增长显著高于非试点地区,排污权交易制度实现了经济与环境的"双赢"。在此基础上,本文运用双重差分法、三重差分法、工具变量法以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排污权交易制度显著提高了试点地区的上市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且年度效应滞后两年后逐年递增。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排污权交易制度主要通过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改善资源配置效率两条途径作用于全要素生产率。从企业所有制类型看,非国有企业比国有企业对排污权交易制度更加敏感;从环境执法力度看,环境执法力度越高的地区排污权交易制度对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作用越大。本文的发现为中国在环境治理领域进一步推行市场型环境规制有着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平 胡日东
环境规制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环境规制一方面通过时期效应和强度效应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另一方面通过提供信息和搏弈的规则,保护产权、激励创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流动引导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同时,企业技术创新又通过企业技术创新本身的张力、企业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等对环境规制产生反作用,两者之间成棘轮效应。
关键词:
环境规制 技术创新 棘轮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提高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吗?——基于陆港通制度的准自然实验证据
出口贸易提高了出口企业工资水平吗?——基于1999—2007年我国企业微观数据的实证分析
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的实施提高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吗?——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是否提高了内资企业的生产率——基于高技术产业的实证检验
全球价值链嵌入提高了中国制造业碳生产率吗
环境友好型技术培训促进养殖户绿色生产率提高了吗?——基于11省(区)614个养殖户的调研
政府补贴提高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吗——基于地区制度条件下的分析
政府引导基金能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吗?
东亚生产网络分工提高了我国制造业的出口竞争力吗
中欧班列开通、贸易网络效应与中国企业出口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