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146)
- 2023(16142)
- 2022(14001)
- 2021(12857)
- 2020(10915)
- 2019(24781)
- 2018(24505)
- 2017(46981)
- 2016(25516)
- 2015(28489)
- 2014(28172)
- 2013(27893)
- 2012(25651)
- 2011(23300)
- 2010(23416)
- 2009(21548)
- 2008(20833)
- 2007(18255)
- 2006(16198)
- 2005(14175)
- 学科
- 济(119565)
- 经济(119447)
- 管理(72886)
- 业(69231)
- 企(58088)
- 企业(58088)
- 方法(50906)
- 数学(44565)
- 数学方法(43977)
- 中国(27178)
- 农(26848)
- 学(25479)
- 地方(25379)
- 业经(23937)
- 财(23605)
- 贸(19090)
- 贸易(19078)
- 易(18471)
- 农业(18320)
- 制(17473)
- 理论(17174)
- 和(17035)
- 环境(16927)
- 技术(16079)
- 地方经济(15446)
- 划(15283)
- 融(14730)
- 金融(14728)
- 银(14681)
- 银行(14617)
- 机构
- 大学(371212)
- 学院(369203)
- 济(152990)
- 经济(149924)
- 管理(145274)
- 研究(128494)
- 理学(126815)
- 理学院(125340)
- 管理学(122870)
- 管理学院(122210)
- 中国(91900)
- 科学(81359)
- 京(78485)
- 所(65621)
- 财(64798)
- 农(64358)
- 研究所(60406)
- 业大(58776)
- 中心(56086)
- 财经(53017)
- 江(52630)
- 农业(50722)
- 北京(49371)
- 经(48171)
- 范(47744)
- 师范(47205)
- 院(46134)
- 经济学(46033)
- 州(42377)
- 经济学院(41215)
- 基金
- 项目(255993)
- 科学(199918)
- 基金(185877)
- 研究(180271)
- 家(165055)
- 国家(163479)
- 科学基金(138772)
- 社会(114267)
- 社会科(108363)
- 社会科学(108329)
- 省(99943)
- 基金项目(98337)
- 自然(92339)
- 自然科(90187)
- 自然科学(90163)
- 自然科学基金(88517)
- 划(84617)
- 教育(82485)
- 资助(77362)
- 编号(71762)
- 重点(57627)
- 成果(57109)
- 部(55473)
- 发(54828)
- 创(52870)
- 课题(49718)
- 创新(49298)
- 科研(49175)
- 计划(47732)
- 教育部(47180)
- 期刊
- 济(167981)
- 经济(167981)
- 研究(106902)
- 中国(65060)
- 学报(64621)
- 农(57914)
- 科学(57537)
- 管理(54193)
- 大学(47785)
- 财(46955)
- 学学(45524)
- 农业(39955)
- 教育(35801)
- 技术(31375)
- 经济研究(28147)
- 融(27821)
- 金融(27821)
- 业经(26030)
- 财经(25981)
- 经(22317)
- 问题(21443)
- 业(20899)
- 技术经济(19433)
- 科技(18830)
- 统计(18033)
- 图书(17744)
- 版(17601)
- 业大(16920)
- 商业(16679)
- 理论(16630)
共检索到5335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郭际 齐梦龙 吴先华
中欧班列作为“一带一路”倡议中“设施联通”的标志性项目,已成为连接亚欧大陆的战略性国际运输通道。运用全球贸易分析模型(Globe Trade Analysis Project, GTAP),分3种情景测度中欧班列开通对沿线典型国家经济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中欧班列促进了沿线典型国家宏观经济的发展以及出口商品数量的增加。第二,总体而言,中欧班列的开通对部门产出的促进幅度较小,还存在着较大的发展潜力。第三,考虑到资本品部门产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模拟了中欧班列开通对沿线典型国家资本品部门产出的影响,认为中欧班列促进了沿线典型国家资本品部门的产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程中海 徐莹
基于中国285个地级市2003—2019年的平衡面板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探析贸易新通道对沿线城市经济联系的影响。研究发现:中欧班列开通显著提高了沿线城市的经济联系,且对不同城市经济联系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其对大中型城市与货源地城市的促进效应更强,对小型、特大、超大型城市和铁路枢纽城市、港口城市并无显著促进作用。时间节约效应与资源再配置效应是中欧班列增进城市经济联系的重要机制。中欧班列开通数量、开通时间与城市经济联系增进呈正相关关系,且开通城市显现出一定的虹吸效应。基于结论提出通过加强经济联系助力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冯乾彬 张沁雪 廖宇新
中欧班列的常态化运行打通了新丝绸之路的贸易通道,已成为推进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抓手。本文依据26个中欧班列沿线国家2001~2020年的贸易数据,建立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分析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效率,并分析中欧班列对贸易效率的影响,最终结合反事实模拟,利用预期贸易增长空间和极限贸易增长空间两个测度指标,分析中欧班列产生的贸易促进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运输距离对贸易的抑制性明显,沿线国家的2020年平均出口和进口贸易效率分别为44.37%和46.04%,出口贸易效率的增速快于进口,出口贸易效率分布离散程度远小于进口;中欧班列的开通会显著提升沿线国家的贸易效率,进一步,运输距离和运输时间的缩短均能显著提升贸易效率,对进口效率的提升程度大于出口效率;同时,运输距离的缩短会降低贸易效率的波动;根据反事实模拟结果,中欧班列开通使沿线国家的预期贸易增长空间达到16.70%~45.24%,对进口贸易的促进效应大于出口贸易。最后,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冯乾彬 张沁雪 廖宇新
中欧班列的常态化运行打通了新丝绸之路的贸易通道,已成为推进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抓手。本文依据26个中欧班列沿线国家2001~2020年的贸易数据,建立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分析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效率,并分析中欧班列对贸易效率的影响,最终结合反事实模拟,利用预期贸易增长空间和极限贸易增长空间两个测度指标,分析中欧班列产生的贸易促进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运输距离对贸易的抑制性明显,沿线国家的2020年平均出口和进口贸易效率分别为44.37%和46.04%,出口贸易效率的增速快于进口,出口贸易效率分布离散程度远小于进口;中欧班列的开通会显著提升沿线国家的贸易效率,进一步,运输距离和运输时间的缩短均能显著提升贸易效率,对进口效率的提升程度大于出口效率;同时,运输距离的缩短会降低贸易效率的波动;根据反事实模拟结果,中欧班列开通使沿线国家的预期贸易增长空间达到16.70%~45.24%,对进口贸易的促进效应大于出口贸易。最后,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黄森 呙小明
本文基于2006~2015年"中欧班列"沿线21个重点国家相关数据,结合SBMundesirable模型与空间计量模型,从多个维度对中国绿色投资效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当前中国与"中欧班列"沿线国家的投资合作潜力巨大,但并未充分发挥;中国绿色投资效率总体水平不高,但始终保持上升趋势,其中绿色投资规模效率的无效化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整体效率提升;绿色投资效率国别差异较大,部分国家之间已然形成了稳固的差异化空间集群,且表现出逐步扩张的趋势。此外,绿色投资效率还受到东道国内部投资环境影响:产业结构因素表现出对绿色投资效率的显著遏制作用,但是并不持续;制度因素和对外依存因素则显著促进绿色投资效率。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舒芹 苏洋 朱光辉 李凤
中欧班列是促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互联互通和贸易畅通的重要载体。本文首次在此类研究中将PSM-DID与SLM方法结合,利用中欧班列完成一项大规模的自然实验,重点探究其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的影响。研究发现,中欧班列开通对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于邻近国家的作用更为明显,通过对影响因素的分析,也充分印证了上述结论。本文的研究结论以期为深入推进中欧班列可持续发展、引导沿线国家通过中欧班列参与国际农产品贸易提供参考。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娴 许轶 朱月仙 冯婷婷 刘思晗 黄玉茹
基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 Lex数据库的知识产权法律文本和欧盟知识产权局数据库的知识产权诉讼案例数据,针对中欧班列沿线英国、德国、荷兰、波兰、意大利5个国家的规则类知识产权政策,从政策保护力度定量化分级、政策执行重点及其演变历程、知识产权诉讼案例特征及热点等方面开展政策趋势和诉讼风险研究。结果表明:(1)英国政策的数量和力度都居五国之首,荷兰的政策数量最低但其政策保护力度相对较高;(2)在政策颁布主体上,各国均涉及多家机构,且大量适用了欧盟理事会和欧洲议会的相关知识产权政策;(3)各国在版权与相关权利、知识产权相关法律的执行、知识产权监管机构等领域均具有较强的政策力度;(4)欧盟商标是五国知识产权诉讼重要领域,其中诉讼案件赔偿金额最大值最高的为英国、最低的为荷兰,最大值和最小值差额居五国之首的为德国,而"侵权""混淆可能性"等是各国诉讼案件普遍涉及的主题。根据研究结果,建议中国有关企业注意根据目标国家的司法体系差异,充分了解其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司法实践及其沿用的欧盟法律法规,制定综合性及体系性的知识产权布局策略,做好法律风险评估和采取规避措施,并注意了解在目标市场开展知识产权诉讼的基本策略和技巧,构建全方位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彭薇
本文基于地缘经济的视角,从沿线国家贸易与投资新格局的形成、全球价值链产业分工变化以及地缘政治格局的重塑等方面,分析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产业转移的基础与条件。通过拓展的引力模型建立分析中国对沿线国家产业转移影响因素的研究框架,利用2003—201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数据进行检验,并通过比较实际值与预测值差异判断产业转移潜力。最后从资源互连互通的区位选择、利益共分共享的投资模式以及制度共建共守的政府政策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产业转移 地缘经济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路征 彭志豪 高飞
基于中国和中东欧十六国贸易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分析中欧班列开行对中国-中东欧国家贸易及贸易结构(包括进出口结构和商品种类结构)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中欧班列的通行对中国-中东欧国家贸易总体上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但贸易效应主要体现在中国对中东欧国家的出口贸易上,对进口贸易的影响较弱;在商品种类结构方面,中欧班列有利于中国-中东欧制成品贸易,且对制成品出口贸易的影响更大,而对初级产品贸易影响相对较小;此外,中欧班列对机械产品贸易尤其出口贸易产生了显著的正效应。这说明,中欧班列的开通并没有改变现阶段中国-中东欧国家贸易的结构特征,而是进一步强化了现有结构特征。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恩专 李津
中欧班列开通以来,凭借绿色、安全、快捷的优势,已成为中西部城市通往欧洲除水路、航空外重要的运输方式。在长期的运行过程中,中欧班列也暴露出种种不足,如返程空箱率高、班列辐射不广、线路布局不合理,特别是班列沿线城市出口附加值偏低、外贸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参考随机试验的检验方法,使用回归分析法、倾向匹配倍差法、合成控制法,得出如下结论:中欧班列对于沿线城市加工贸易额的促进作用大于一般贸易;对于起点城市的贸易促进作用大于班列途经城市。以上结论验证了沿线城市出口产品附加值价值偏低,途经城市产业参与融入全球价值链体系不足的问题,并提出提升外贸服务能力、吸引境外投资、发展跨境电商、改善境外基础设施等政策措施,为中欧班列未来线路布局和沿线城市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强国令 白瑞
中欧班列的国际货运属性导致其对中国贸易便利化和技术创新的影响有别于一般国内铁路。基于2004—2021年中国地级市的数据,将中欧班列开通视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试图探究贸易便利化对沿线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结果显示:第一,中欧班列开通能够推动沿线城市产业结构朝着高级化方向发展,在进行三种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仍然显著。第二,技术创新、融资支持和数字智能三种机制能对开通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第三,中欧班列对沿线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作用主要存在于非中心城市。未来城市应利用贸易便利化这一有力“引擎”,通过提升融资便利与数字智能水平,充分发挥交通基础设施在促进创新要素流动中的作用,为沿线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支撑。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王胜利 孙伊宁
基于国家间数字经济联系程度和贸易密切度指标,利用2013—2021年39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间数字经济联系程度对其贸易密切度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间的数字经济联系程度对其贸易密切度具有正向促进效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地理距离、文化距离和关税壁垒对国家间的贸易密切度具有显著抑制效应;提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间的数字经济联系程度能够弱化地理距离、文化距离和关税壁垒对贸易密切度的抑制作用;数字经济联系程度提升贸易密切度的作用机制在不同国家间存在区域异质性。为此,要加快“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加强各国数字经济联系,提升贸易密切度,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贸易持续健康发展。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熊彬 胡振绅
在对传统引力模型修正的基础上,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空间关联关系,识别出中国的经济位置及作用,并使用空间计量模型分组研究了相关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增长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其空间关联关系主要由第一板块产生,对沿线国家经济辐射效应明显;"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中国与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空间关联等级度改善明显,紧密程度和联系效率尚有提升空间;高、低收入国家对空间关联因素的不同影响主要体现在贸易开放度和对外直接投资方面,提升各国间经济自由度、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优化产业结构等是促进各国经济增长空间关联的关键所在。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谭涛 吴江 王旻轲 彭扬
根据2011-2016年"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28个国家的121家商业银行数据,采用考虑中间产品和结转产品的两阶段动态网络SBM模型,对商业银行的整体效率、不同阶段效率以及不同时期效率进行了研究,并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分析了效率的影响因素。主要结论有:一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商业银行的总体效率呈现"先升-后降-再升"的N型变化趋势。二是东亚、西亚的商业银行效率较高,东欧、南亚、中亚、中欧的商业银行效率表现一般,南欧的商业银行效率最差。三是中等偏下收入国家的效率最高,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综合技术效率最低,高收入国家的纯技术效率最差。四是非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效率要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效率,国有商业银行的效率要高于非国有商业银行的效率,上市商业银行的效率要高于非上市商业银行的效率,商业银行规模越大效率越高。五是通货膨胀水平、就业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盈利能力、银行规模、经营成本对商业银行的综合技术效率有显著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