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594)
- 2023(3807)
- 2022(3311)
- 2021(3161)
- 2020(2519)
- 2019(5679)
- 2018(5531)
- 2017(10716)
- 2016(5643)
- 2015(6528)
- 2014(6580)
- 2013(6252)
- 2012(6252)
- 2011(5609)
- 2010(5955)
- 2009(5637)
- 2008(5910)
- 2007(5455)
- 2006(4870)
- 2005(4491)
- 学科
- 济(25747)
- 经济(25718)
- 贸(16765)
- 贸易(16754)
- 易(16263)
- 管理(16121)
- 业(13848)
- 企(12125)
- 企业(12125)
- 方法(9504)
- 关系(7392)
- 数学(7169)
- 数学方法(7016)
- 农(6425)
- 体(6279)
- 制(6072)
- 出(5996)
- 中国(5580)
- 国际(5421)
- 口(5342)
- 出口(5338)
- 出口贸易(5338)
- 财(5120)
- 业经(5084)
- 理论(4595)
- 学(4533)
- 地方(4521)
- 融(4098)
- 金融(4097)
- 对外(3925)
- 机构
- 大学(85530)
- 学院(85319)
- 济(37813)
- 经济(37040)
- 研究(31589)
- 管理(28892)
- 理学(24362)
- 理学院(24099)
- 管理学(23620)
- 管理学院(23473)
- 中国(23372)
- 京(18005)
- 科学(17242)
- 财(16188)
- 所(15956)
- 研究所(14177)
- 农(13768)
- 中心(13742)
- 江(13175)
- 财经(12777)
- 贸(12149)
- 院(11735)
- 经济学(11566)
- 经(11503)
- 北京(11332)
- 范(11304)
- 师范(11209)
- 业大(11112)
- 农业(10659)
- 经济学院(10502)
- 基金
- 项目(51303)
- 科学(39425)
- 研究(39292)
- 基金(36564)
- 家(31859)
- 国家(31598)
- 科学基金(25887)
- 社会(24775)
- 社会科(23452)
- 社会科学(23445)
- 省(18929)
- 基金项目(18273)
- 教育(18157)
- 编号(16393)
- 划(16020)
- 资助(15501)
- 自然(15352)
- 自然科(14991)
- 自然科学(14988)
- 自然科学基金(14703)
- 成果(14606)
- 部(12007)
- 重点(11852)
- 课题(11496)
- 发(10980)
- 性(10763)
- 教育部(10461)
- 国家社会(10436)
- 创(10197)
- 中国(10156)
共检索到1391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江时学
当今的国际贸易体系并非十全十美。作为国际贸易舞台上的重要角色,中欧有必要在推动全球贸易治理的过程中加强合作。合作的方式可包括:共同推进多哈回合谈判进程;尽快达成中欧双边投资协定;敦促欧盟早日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尽早启动中欧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积极利用"绿屋会议"这一非正式决策机制;加强双方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合作。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胡玫 滕柳
中欧经贸关系是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欧之间经济互补性强,关系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动力强劲。本文通过对中欧贸易结构互补性与竞争性的分析,得出结论:当前中欧贸易格局互补程度大于竞争程度,中欧经贸关系日益紧密。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经济贸易格局酝酿深刻变化,中欧关系的互补性意味着双方可持续发展潜力很大,很多维度已经超越双边经贸关系,对推动全球治理结构的重建发挥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
贸易互补性 贸易竞争性 全球治理结构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鹏飞 李刚
欧盟已经并将继续成为对华贸易摩擦的首要发起国,中欧双方在争端中考虑的第一影响变量就是经济全球化。全球化使争端具有了不可避免性和可协调性,并为其提供了动态变化机制,进而使其成为一场欧盟占主动的完全信息动态博弈。近期的纺织品贸易摩擦正是一个明证。中国在博弈中只能也必须积极应对,并力争促成被动向主动地位的转变,即我们在短期内要尽快建立成熟的争端应对机制,长期则要逐步促成比较优势的全球实现和动态升级。
关键词:
全球化 贸易争端 博弈分析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刚
欧盟已经并将继续成为对华贸易摩擦的重要发起国,中欧双方在争端中考虑的第一影响变量就是经济全球化。全球化使争端同时具有了不可避免性和可协调性,并为其提供了动态变化机制,进而使其成为一场欧盟有可能占主动的完全信息动态博弈。近期的纺织品贸易摩擦正是一个明证:对华设限就等于对欧盟自己设限。中国在博弈中必须积极应对,并力争促成被动向主动地位的转变。我们在短期内要尽快建立成熟的争端应对机制,长期则要逐步促成比较优势的全球实现和动态升级。
关键词:
全球化 贸易争端 博弈分析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伍贻康
1995年10月2日,欧洲联盟部长理事会正式批准了欧盟委员会三个月前提出的题为《中欧关系长期政策》战略性文件,这是在提出《走向亚洲新战略》基础上,欧盟为进入21世纪的欧中关系,进一步明确而具体地制订长远发展战略的指导性方针,以推进“同中国建立更加密切的关系”。它是欧盟同中国建交20年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茉楠
欧盟是全球第一大经济体、贸易体,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对外直接投资来源地和目的地。然而,相比中欧贸易,中欧相互投资水平仍较低。中欧相互投资显示出巨大的尚未开发的潜力。因此,中国与欧盟须打造共生关系,对等公平便利地推进中欧双向投资,从"贸易驱动型"转向"贸易和投资双驱动型"。目前,欧盟已经连续11年位居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连续12年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然而,相比中欧贸易,中欧相互投资水平仍较低。中国吸引欧盟的6%
[期刊] 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
[作者]
刘衡
中欧参与世贸组织全球贸易治理是双方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入世以来,中欧双方共同参与多哈回合谈判、善用争端解决机制解决争端、积极审议对方贸易政策,促进双边贸易快速增长和贸易关系健康发展,共同为多边贸易体系的良好运行作出了贡献。2008年以前,双方在世贸组织中的互动明显不对称,欧盟处于攻势,中国处于守势;2008年之后,双方朝对等方向发展,整体形势趋于良性互动。不过中国的能力与欧盟仍有不小差距,双方互动远未到成熟阶段。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双方在世贸组织的互动面临挑战。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俞涔
在欧盟成为中国主要贸易伙伴之一的同时,两者的贸易摩擦也频频发生。欧盟是对我国企业提起反倾销诉讼最多的国家和地区之一,这不仅有我国企业自己的原因,也有欧盟和整个世界经济形势的原因。对于欧盟的反倾销诉讼,我国企业不仅应该积极应诉,还要认真研究欧盟的反倾销法和相关制度,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特殊策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
欧盟 反倾销 应诉策略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陈媖婧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与欧盟的经贸合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目前,欧盟已跃居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技术供应方和重要的外资来源地,而中国也已成为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虽然中国与欧盟在一系列经贸合作中取得了瞩目的成果,但双方在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上的分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闫云风
中欧贸易在世界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中欧商品贸易转移的碳排放对中国和全球的碳排放也有很大的影响。虽然欧盟一直是节能减排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但如果欧盟是通过增加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进口而减少其国内生产从而实现其减排目标,则其承诺将是毫无意义的。本文建立环境投入产出模型对1995-2010年中欧贸易的碳排放转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国际贸易,中国有2.99-8.85%碳排放是为欧盟消费而排放的,而从欧盟进口所承载的碳排放只占0.17-0.73%。产生巨大的碳排放转移的原因除了中欧贸易不平衡外,还有贸易结构和能源强度的差异,因此,中国为欧盟各国减排目标的实现做出了巨大贡献,欧盟应为中国提...
关键词:
中欧贸易 碳排放转移 投入产出分析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会政 宗喆
基于传统总值统计方式的中欧双边贸易数据夸大了中国的贸易利得并导致欧盟对华贸易保护主义压力骤升。根据总贸易分解框架,重新测算了2001—2011年的中欧双边真实贸易量、贸易结构和要素结构。研究结果表明:传统统计方式高估了中欧双边贸易差额,在考察期内,以增加值贸易统计的中国同欧盟出口、进口及贸易差额与总值贸易相比平均下降了23.41%、16.29%和48.81%;中国向欧盟出口中的增加值以资本和低技术劳动力创造的最终产品为主,主要从事低端加工组装环节的工作,位于全球价值链的下游位置,获益能力较低,但有一定的攀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戴岭 潘安
随着全球价值链(GVC)分工体系日益完善,中国与欧盟深度参与GVC分工并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性冲击以及气候危机,中欧深化合作具有迫切需求,而中欧贸易关系的演进特征需要在GVC分工体系下进行回顾。文章在总贸易核算框架与亚洲开发银行跨区域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抗毁性分析等方法,着重分析了2007~2019年间中欧增加值贸易关系的演进特征。研究发现:中欧之间的增加值贸易规模不断增长,在GVC分工体系中的相互依赖性明显;中欧在传统贸易网络中的联系最为紧密,但在复杂GVC网络中主要通过美国作为中介相联系;在传统贸易网络中,中德保持合作并坚持贸易自由化能有效降低GVC分工中的“断链”风险,但在复杂GVC网络中的作用并不明显。文章提出了在后疫情时代深化中欧贸易关系以及通过GVC分工构建中欧数字合作伙伴、绿色伙伴等启示。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邓黎
在全球气候与环境问题日益凸显背景下,加强与欧盟国家的环境商品贸易合作,有利于实现我国的节能减排目标,提高国家经济效益。近年来,中欧环境商品贸易快速发展,贸易总额不断增加,商品种类也随之增多。然而,当前的中欧环境商品贸易中仍存在结构不协调、技术水平较低等问题。由此,文章对中欧环境商品贸易合作的现状与障碍进行了分析,并从构建物流合作枢纽与集散中心、升级双边环境商品投资贸易与加速AEO互认等方面,提出了有效的应对之策。
关键词:
中欧贸易 环境商品 发展现状 完善途径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翟章芬 吴琼
在中国与欧盟的贸易中,欧盟拟征收的碳边境调节税势必会对中国碳密集型产业贸易产生影响。基于此,对中欧贸易中的碳边境调节税问题进行了研究,着重对污染跨境转移和"隐含碳"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和贸易壁垒背景下讨论了碳边境调节税的合理性,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中欧贸易 碳边境调节税 合理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