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12)
2023(11632)
2022(10021)
2021(9416)
2020(8213)
2019(19215)
2018(19049)
2017(37068)
2016(19846)
2015(22507)
2014(22550)
2013(22320)
2012(20460)
2011(18517)
2010(18192)
2009(16778)
2008(16851)
2007(14801)
2006(12438)
2005(10781)
作者
(57402)
(48135)
(48091)
(45826)
(30305)
(23246)
(22221)
(19055)
(18076)
(16912)
(16222)
(16213)
(15113)
(15074)
(14969)
(14918)
(14852)
(14300)
(13952)
(13844)
(11942)
(11745)
(11743)
(10987)
(10927)
(10779)
(10626)
(10619)
(9670)
(9587)
学科
(84357)
经济(84281)
管理(57797)
(54326)
方法(45672)
(44019)
企业(44019)
数学(40491)
数学方法(39960)
(25450)
贸易(25441)
(24759)
(23849)
(21562)
(18404)
中国(17856)
业经(16267)
环境(15437)
地方(14884)
(14777)
财务(14731)
财务管理(14698)
农业(14285)
企业财务(13858)
理论(13296)
(13201)
(12878)
(11856)
金融(11852)
(11601)
机构
学院(287412)
大学(286368)
(121764)
经济(119462)
管理(112629)
理学(98050)
理学院(97046)
管理学(95186)
管理学院(94682)
研究(92161)
中国(70348)
(58942)
科学(57582)
(53087)
(49220)
(46261)
业大(45193)
中心(44004)
财经(43771)
研究所(42361)
(41006)
(39701)
农业(38944)
经济学(37974)
北京(36532)
经济学院(34695)
(34539)
师范(34139)
(33698)
财经大学(32600)
基金
项目(197765)
科学(155314)
基金(145251)
研究(139698)
(127169)
国家(126241)
科学基金(108576)
社会(88689)
社会科(84334)
社会科学(84311)
基金项目(76815)
(76813)
自然(72551)
自然科(70702)
自然科学(70677)
自然科学基金(69382)
(64781)
教育(64144)
资助(61235)
编号(55500)
重点(44638)
(44035)
成果(43117)
(41755)
(40845)
科研(39239)
创新(38305)
教育部(37562)
课题(37321)
大学(37133)
期刊
(122393)
经济(122393)
研究(75217)
学报(46419)
中国(45500)
(42821)
(41691)
科学(41543)
管理(37893)
大学(35331)
学学(33900)
农业(29410)
技术(25275)
(24672)
金融(24672)
财经(21143)
业经(20909)
教育(20901)
经济研究(20559)
(19005)
(18110)
问题(17758)
统计(16396)
(16159)
国际(16063)
技术经济(14581)
(14358)
(14168)
商业(13922)
资源(13509)
共检索到4026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昭华  李璇  
本文以生态足迹(EF)为自然资本的测度,采用产品用地系数矩阵(PLUM)方法测算2000-2010年中国与欧盟货物贸易的全部商品的EF,分析中国的收汇EF成本、付汇EF收益、EF贸易条件和EF产业分布,并通过结构分解考察中国对欧盟贸易EF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中国进出口贸易所获得的货币资本利益以生态资源的流出和环境污染加剧为代价。(2)中国的碳汇用地EF贸易条件改善,但实际用地EF贸易条件恶化。(3)中国第一产业的收汇EF成本逐年上升,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付汇EF收益均在逐年下降。(4)净出口产品结构对中国向欧盟净出口货物贸易占用实际用地的作用呈现波动状况,对占用碳汇用地在总体上呈现...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昭华  傅伟  沈艳  
本文旨在从自然资本的角度分析中美从双边货物贸易中获得的生态利益,自然资本以生态足迹(EF)测度,并采用产品用地系数矩阵(PLUM)方法计算。本文构造商品贸易量向量、用地转换系数矩阵及等价因子向量,并建立矩阵算式,测算1992年至2010年中国向美出口及从美进口的全部商品的EF值,进而分析双边货物贸易EF值的贸易特征。结果表明:①中国实际用地EF贸易条件改善,但中国的实际用地丰裕度降低,为实现出口商品的结构提升,中国付出如下代价:碳汇用地EF贸易条件恶化、出口EF结构碳化、从碳汇用地净进口国转变为碳汇用地净出口国。②美国的碳汇用地EF贸易条件改善、出口EF结构绿化,美国用实际用地换取中国的碳汇用...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刘业欣  李丽  
本文运用2001~2016年中俄双边货物贸易数据分析中俄双边贸易发展现状,并使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以俄罗斯、泰国、马来西亚、巴西、委内瑞拉等10个国家为样本来研究中俄双边贸易潜力。研究表明:中俄贸易在总量上已处于相对平稳的水平,贸易潜力巨大;由于石油价格波动和卢布汇率贬值,俄罗斯与中国贸易额一度出现下滑,但近年来有所改善;贸易伙伴国的GDP、中国的GDP、签署自贸协定对双边贸易有促进作用,人口增长、实际汇率、人均GDP之差、关税等因素对双边贸易有阻碍作用。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彬  
中美双边货物贸易对两国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两国间的货物贸易结构不断变化,影响到两国间货物贸易的互补性。本文利用改进的互补性指数,计算了1991-2011年中美双边货物贸易互补性的发展变化,分析了引起互补性变化的原因。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亚波  
文章运用1992-2011年中国与智利的双边货物贸易的进出口数据描述了双边贸易的发展现状,并使用引力模型,计算了中-智双边贸易的潜力。文章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结论:首先,中、智两国双边贸易规模大,增长快,但中国常年处于逆差国的地位,且逆差额越来越大。其次,中国与智利的双边贸易潜力值围绕1上下波动,意味着两国的双边贸易潜力尚未充分发挥,仍有进一步扩大的空间。最后,提出了促进中-智双边贸易发展的几点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岩  高鹤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新西兰政府自由贸易协定》是两国第一个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等多个领域的自由贸易协定,通过对《协定》签署前后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可以看出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减少了贸易壁垒,带动了贸易效应和比较优势的发挥,从而推动了双边货物贸易规模的扩大;随着两国自由贸易区的深入发展,贸易效应将得到进一步的展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进亮  富尧  
中、美两国对双边货物贸易差额的统计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其主要原因在于原有的产消国双边贸易统计体系下的统计结果已不能真实反映中美双边货物贸易状况。文章考虑到转口贸易、加工贸易和国外附属机构贸易等因素,对现行双边货物贸易统计结果进行了修正,提出双边贸易问题要在多边视角看待,从多边角度寻求解决方案。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李爱文  黄雅宁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等利好因素的推动下,在中日两国的共同努力下,两国的货物贸易得以迅速增长。货物贸易总额从改革开放初期1978年的50.7亿美元,增加到2011年最高时的3428.9亿美元,增长了70倍左右。最近5年来,尽管受美国金融危机以及两国间历史、领土问题等负面因素的影响,双方的进出口额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冯阳  
近十年来中国对非洲货物贸易发展很快,进出口额由2001年的1,079,952万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12,691,058万美元,年均增速为31%,占中国进出口总额的比例由2001年的2.12%增长至2010年的4.27%,十年间增长了一倍多。其中中国对非洲出口额由2001年的600,657万美元增长至2010年的5,995,830万美元,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李爱文  黄雅宁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等利好因素的推动下,在中日两国的共同努力下,两国的货物贸易得以迅速增长。货物贸易总额从改革开放初期1978年的50.7亿美元,增加到2011年最高时的3428.9亿美元,增长了70倍左右。最近5年来,尽管受美国金融危机以及两国间历史、领土问题等负面因素的影响,双方的进出口额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晓涛  任保显  
本文从中美货物贸易的现状入手,对中国和美国双边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直接投资等综合经贸关系进行研究,考虑到金融危机对贸易和投资数据的影响,文章实证部分以1986—2007年数据为样本,采用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ECM)和格兰杰检验等计量方法,对外商对华直接投资(FDI)、美商对华直接投资(AFDI)的流量和存量与中美货物贸易进出口之间的关系分别进行计量实证。结果显示:中国虽然是美国货物贸易的巨额顺差国,但美国在服务贸易、对华投资等方面都具有绝对优势,且中国对美货物进口的减少很大程度上是美商对华直接投资增加的结果。因此,在中美双边经贸关系中,双方利益不仅在货物贸易,而且在双向投资、服务贸易等经...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陈硕颖  张唯劼  
随着双边自由贸易区的迅猛发展,各国经济相互合作和融合的程度大大增强。与此同时,东亚地区尤其是中韩两国的经济贸易关系日益密切,加快建立双边自由贸易区的呼声不断涌现。文章以中韩两国的货物贸易为研究基础,运用相关模型和指标分别就中韩两国建立双边自由贸易区后可能产生的贸易效应以及对产业内贸易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构建中韩自由贸易区对于增加两国福利、优化两国产业结构以及平衡两国国际收支等方面都有积极影响,中韩两国具有广阔的经贸合作前景。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慧  黄建忠  
文章基于伯格斯模型,分析检验了服务贸易的净进口与我国货物价格贸易条件恶化之间的关系,初步证明了该模型在我国的适用性。进一步地,文章对2004-2008年我国价格贸易条件恶化有所趋缓这一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服务部门的净进口对我国货物贸易条件的影响不尽相同。文章得出的政策启示在于:当考察我国服务业开放和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收益时,要同时注意到货物价格贸易条件恶化可能带来的福利损失;我国在制定服务业对外开放与服务贸易自由化发展战略时,采取逐步开放和参与的战略尤为重要;另外,可以优先加强对通信、建筑、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咨询以及电影音像五大类服务部门的扶持以促进其出口。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昭华  傅伟  
本文拓展出"投入产出—产品用地系数矩阵"(IO-PLUM)模型,以之估算1997、2002、2005、2007年中国进出口贸易内涵自然资本,以生态足迹(EF)作为自然资本的测度。结果显示:①除农林牧渔业外,中国28个部门的进出口贸易内涵实际用地EF均为净出口,加重了中国的生态资源负担;中国29个部门的进出口商品内涵碳汇用地EF均为净出口,加剧了中国的环境污染。②中国进出口贸易收汇EF成本不断增加,而付汇EF收益不断减少。③直接EF成本对出口内涵实际用地呈现促进作用,对出口内涵碳汇用地却呈现抑制作用;国产品投入产出结构变化以及出口部门结构变化对出口内涵实际用地呈现抑制作用,但对出口内涵碳汇用地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文  
文章考察了中国1982~2010年间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之间的互动关系,基于误差修正模型在总量水平上研究服货物贸易对服务贸易的长期影响,运用VAR模型在结构层面上分析货物贸易变动对服务贸易的结构性冲击。实证结果显示,中国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之间存在长期的结构性互动关系,现阶段货物贸易发展对服务贸易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