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73)
2023(2028)
2022(1988)
2021(2026)
2020(1688)
2019(4160)
2018(3868)
2017(6241)
2016(3450)
2015(4064)
2014(4094)
2013(4222)
2012(4163)
2011(3763)
2010(3643)
2009(3582)
2008(3595)
2007(2657)
2006(2382)
2005(2209)
作者
(9624)
(8374)
(8063)
(7816)
(5133)
(3941)
(3846)
(3296)
(3103)
(2974)
(2825)
(2727)
(2684)
(2652)
(2509)
(2426)
(2410)
(2348)
(2323)
(2276)
(2130)
(1997)
(1969)
(1939)
(1902)
(1867)
(1838)
(1761)
(1620)
(1617)
学科
(16815)
经济(16801)
管理(9538)
(9003)
(7807)
企业(7807)
方法(7541)
数学(6583)
数学方法(6544)
中国(5544)
(4125)
贸易(4124)
(3997)
(3923)
(3627)
(3337)
地方(3088)
关系(3007)
业经(2933)
(2920)
金融(2919)
(2743)
(2644)
(2491)
银行(2484)
(2411)
(2299)
(2216)
理论(2204)
农业(2168)
机构
大学(49553)
学院(47017)
(21442)
研究(21257)
经济(21071)
管理(17816)
中国(16930)
理学(15444)
理学院(15186)
管理学(14878)
管理学院(14800)
科学(11899)
(11132)
(10976)
研究所(10029)
(9811)
中心(9164)
(7712)
财经(7441)
(7410)
(7392)
北京(7390)
师范(7360)
(6928)
(6376)
师范大学(6295)
科学院(6187)
(6102)
经济学(6041)
业大(5967)
基金
项目(30563)
科学(24585)
基金(23182)
研究(21945)
(20562)
国家(20377)
科学基金(17173)
社会(14498)
社会科(13654)
社会科学(13653)
基金项目(12198)
自然(11172)
自然科(10936)
自然科学(10934)
自然科学基金(10784)
教育(10430)
(10179)
(9688)
资助(9206)
编号(8342)
(7411)
成果(7219)
重点(7215)
教育部(6434)
(6344)
(6221)
国家社会(6025)
中国(5996)
人文(5938)
科研(5925)
期刊
(24728)
经济(24728)
研究(17271)
中国(12555)
科学(7941)
管理(7790)
学报(7659)
(7450)
教育(6564)
(6194)
大学(5840)
(5365)
金融(5365)
国际(5276)
学学(5219)
(4734)
经济研究(4439)
农业(4317)
世界(3908)
技术(3726)
财经(3609)
(3144)
(2916)
业经(2891)
问题(2815)
图书(2808)
(2777)
贸易(2777)
理论(2727)
资源(2589)
共检索到835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丁纯  纪昊楠  
自新中国成立至今,中欧关系经历了从零星接触到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持续发展的70年。虽有曲折,但中欧关系总体上是平稳健康,不断向上的。尤其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欧洲一体化的发展,中欧双方在平等相待,互利共赢的原则下,审时度势、务实合作,中欧不断发展成和平稳定、增长繁荣、改革进步、文明共荣的伙伴。在七十年的历程中,中欧关系也存在着贸易摩擦时现、政治互信不足、人文交流赤字等问题及如何处理相互竞争的挑战等。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对中欧关系持谨慎乐观的态度:中欧合作有坚实的基础;中欧间竞争加剧与不确定因素增强是正常的。在百年未遇之国际格局大变局中,中欧双方作为世界主要的政经实体,应在过去70年交往的经验教训基础上,站在中欧关系的战略高度上,求同存异,摒弃零和博弈思维,平等相待,发挥所长,造福民众,努力构筑命运共同体。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张良卫  
进入21世纪,中欧战略合作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欧盟确立新的对华战略,中国重视中欧关系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但在中欧之间仍存在一些挑战性的问题,中欧之间的对外直接投资及技术合作等领域,仍然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姚铃  
2014年,中欧经贸合作取得较大发展,双边贸易趋向均衡化,中国对欧投资出现新一轮大幅增长,在中国与主要经贸伙伴的合作中表现最为抢眼。与此同时,中国与欧盟在双边与多边层面开展积极对话与合作,中欧合作既为欧盟经济复苏提供了动力,也是中国深化改革开放的外部推动力。《中欧2020合作战略规划》规划了深化中欧合作的蓝图,而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周满生  褚艾晶  
从1999年29国欧洲教育部长共同签署《博洛尼亚宣言》到2 010年《布迭佩斯—维也纳宣言》的发表,在博洛尼亚进程强大的影响和推动下,欧洲高等教育质量保证在欧洲层面及博洛尼亚进程成员国中都取得了积极的成就。质量保证是建设欧洲高等教育区的重要基石,为了实现建立一个统一的欧洲高等教育区的战略目标,欧洲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仍然任重而道远,面临着新的挑战。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文峰  赵健  
作为当前最具活力的新移民群体之一,欧洲华商在推动中欧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和"欧盟2020战略"实施,欧洲华商将迎来新的历史发展机遇。但与此同时,由于受外部经济挤压、国际经济摩擦等因素影响,欧洲华商发展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赵柯   张哲  
货币合作是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和欧盟在货币互换、建立离岸人民币交易市场、发放欧元债券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合作基础。面对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动荡和大国地缘政治关系的紧张,中欧对各自的货币战略做出了调整,双方均谋求提升各自货币的国际地位,这为深化货币合作提供了新机遇,中国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以及中欧在完善全球金融治理领域的共同诉求为双方货币合作的推进增添了动力。同时,深化中欧货币合作也面临诸多挑战,欧盟“中国观”发生变化,对中国企业的限制增多,以及美国因素等均给中欧货币合作带来不确定性。总体而言,中欧双方的货币战略仍有相当的契合度,未来双方在绿色债券发行、全球金融安全网建设、央行数字货币发展等领域存在较大合作空间。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汪祥  耀潘莹  
我国自2006年发布新会计准则后,随即启动了我国会计准则与世界各主要经济体所执行(或认可)的会计准则之间的等效工作,并于2008年成功获得欧盟对我国会计准则为期三年(2009-2011)的等效认可。从2011年底开始,我国将迎来欧盟对我国会计准则等效的再次评估。近年来,我国积极支持G20峰会关于制定高质量全球统一会计准则的倡导,另一方面则大力推进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并取得了一定进展,为中欧会计准则等效的再次确认奠定了良好基础。然而,我国在面临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姚铃  
随着中欧在“一带一路”倡议和欧洲发展战略框架下合作的推进,通过商签双边自贸协定搭建深化合作的制度平台,将成为双方的必然选择。为落实中欧领导人有关重要共识,自2015年以来,中国和欧洲的智库围绕双边自贸区建设分别开展了前期可行性研究工作。综合各方观点看,建立中欧自贸区将对促进双方经济发展和双边经贸合作带来积极效应。但与此同时,由于中国与欧盟处在不同的发
关键词: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孔田平  
文章对中东欧经济转型进行了回顾,指出了中东欧经济转型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文章分析了中东欧经济转型的成就,强调中东欧国家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上取得了重大进展。与此同时,目前遭受全球金融危机冲击的中东欧国家也面临着许多挑战,需要推动许多领域,特别是社会领域的改革。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胡瑞文  陈国良  
运用市场机制筹措教育经费,按照适度超前的高等教育发展总体目标,通过引进社会投资、融资、教育彩票、教育国债等市场手段,集聚教育资金;进一步推行教育费用的成本分担,逐步形成适应不同办学体制学校、不同科类专业,并按经济发展、财政能力和通货膨胀率而自动调整的收费制度。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昌海  
中国自然保护区建设起步较晚,在改革开放之前几乎处于停滞状态。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发展迅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自然保护区类型多样化,就地保护了中国85%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85%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自然保护理念在公众中落地生根。中国自然保护区建设还面临很多挑战:人类活动对自然保护区的负面影响一直存在;自然保护区建设速度过快也会对当地土地权属和生态补偿造成负面影响;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保护区建设互有矛盾;对自然保护区建设过程中违法行为的监管存在漏洞。本文对中国未来更好地建设和管理自然保护区提出了展望,例如制定"自然保护地法",加大中央财政资金对自然保护区建设的投入力度,完善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以及适时调整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区与范围。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戴炳然  
二次大战后持续达40余年之久的冷战格局在80年代末突然和戏剧性地解体,这使整个世界的国际关系进入了一个以动荡不定和分化组合为特征的“混沌”时期。在此大背景下,中欧关系也结束了一个历史阶段,进入了一个探索与调整的时期。尽快完成这种探索与调整和建立起能适应形势变化的中欧新关系,显然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本文拟在回顾总结中欧关系历史进程的基础上,对新历史条件下中欧关系的战略基础与发展趋势作些探讨。文中所述纯系个人见解,欢迎批评指正。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张慧智  
中韩建交30年间,两国关系在经济合作、政治外交、人文交流等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百年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以及俄乌冲突推动并加速世界政治经济格局转变、中美竞争带来的地缘政治经济环境日益复杂的背景下,中韩两国均加快了国家战略调整步伐,尤其是韩国新政府的外交安全政策出现较大变化。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使中韩关系面临严峻挑战。为了建设更高水平的中韩关系,两国有必要加强双边关系的顶层设计,以相互尊重为基础,以国家利益为核心,升级各领域的高级对话机制,恢复和加强相互理解和互信,加强地区事务的合作与沟通,有效改善民间负面情绪,夯实中韩战略合作实质内容,开启中韩关系的新时代。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何一鸣  
建交以来,中韩经贸关系发展突飞猛进,但一些问题也变得更加突出,如贸易与投资的“双不对称”,双方货物与资本的市场准入问题等,使双边关系可持续性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与此同时,两国关系的发展又正面临新的历史机遇。如何抓住机遇,增强政治互信,扩大交流与合作领域,实现双赢和地区多赢,是两国政府必须认真研究的重大课题。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宋志红  田雨欣  李冬梅  
近年来,复杂技术系统的大规模创新和智能技术开发越来越依赖于技术标准的确立,而不同技术标准之间的竞争也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以1978年Abernathy和Utterback的经典文献为起点,系统回顾了40年来技术标准竞争研究领域的主要文献。基于技术管理理论、产业组织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对技术标准竞争文献的研究脉络进行了系统梳理,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理论视角下技术标准竞争的驱动因素、分析层次、研究方法、核心观点及主要研究局限,提出技术标准竞争研究未来面临的主要挑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