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86)
- 2023(12682)
- 2022(11202)
- 2021(10615)
- 2020(8994)
- 2019(20873)
- 2018(20791)
- 2017(39300)
- 2016(22293)
- 2015(25258)
- 2014(25181)
- 2013(24863)
- 2012(23325)
- 2011(21047)
- 2010(20965)
- 2009(19185)
- 2008(19099)
- 2007(16719)
- 2006(14751)
- 2005(12811)
- 学科
- 济(82696)
- 经济(82588)
- 管理(60357)
- 业(56342)
- 企(47378)
- 企业(47378)
- 方法(39674)
- 数学(33685)
- 数学方法(33176)
- 学(24212)
- 农(21885)
- 中国(21140)
- 财(20767)
- 业经(17872)
- 地方(16485)
- 理论(15426)
- 制(14647)
- 农业(14625)
- 贸(14545)
- 贸易(14536)
- 和(14151)
- 易(14072)
- 务(13287)
- 财务(13220)
- 财务管理(13189)
- 环境(12905)
- 技术(12671)
- 企业财务(12500)
- 银(12125)
- 教育(12091)
- 机构
- 大学(322423)
- 学院(317272)
- 管理(118885)
- 济(114004)
- 研究(113813)
- 经济(111271)
- 理学(103162)
- 理学院(101837)
- 管理学(99519)
- 管理学院(99008)
- 中国(81315)
- 科学(78949)
- 京(70894)
- 农(65670)
- 所(61523)
- 业大(56641)
- 研究所(56610)
- 农业(52619)
- 财(51880)
- 中心(50260)
- 江(47378)
- 北京(44629)
- 范(43473)
- 师范(42850)
- 财经(41801)
- 院(41034)
- 州(38237)
- 经(37981)
- 技术(36799)
- 省(35852)
- 基金
- 项目(222780)
- 科学(171757)
- 基金(160245)
- 研究(152785)
- 家(144527)
- 国家(143363)
- 科学基金(119582)
- 社会(91282)
- 省(88136)
- 社会科(86119)
- 社会科学(86090)
- 基金项目(85478)
- 自然(83309)
- 自然科(81346)
- 自然科学(81317)
- 自然科学基金(79843)
- 划(75769)
- 教育(70255)
- 资助(66982)
- 编号(60852)
- 重点(50932)
- 成果(50414)
- 部(47601)
- 发(46745)
- 创(45569)
- 计划(45110)
- 科研(44009)
- 课题(43407)
- 创新(42628)
- 大学(40461)
- 期刊
- 济(124983)
- 经济(124983)
- 研究(89752)
- 学报(66943)
- 中国(61590)
- 农(60236)
- 科学(57165)
- 大学(47903)
- 学学(45250)
- 管理(43490)
- 农业(41656)
- 财(38826)
- 教育(36361)
- 技术(25585)
- 融(23834)
- 金融(23834)
- 业(21895)
- 财经(19965)
- 业经(19199)
- 经济研究(19086)
- 业大(18952)
- 图书(18398)
- 版(18192)
- 科技(16996)
- 经(16939)
- 问题(16036)
- 林业(15603)
- 理论(15363)
- 农业大学(15160)
- 技术经济(14534)
共检索到4625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邢朝柱 赵云雷 喻树迅 张献龙 郭立平 苗成朵
以国审高优势杂交棉中棉所47及其亲本苗期的根尖和顶尖叶为研究材料,采用差异显示技术(DDRT-PCR)分析了苗期杂种与亲本的根、叶基因表达差异,并结合中棉所47及其亲本的产量性状,分析了苗期基因表达差异与产量性状优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苗期根和叶基因表达有差异的带分别占总统计带数的38.8%和65.2%,叶基因表达有差异的带比根丰富得多,说明一些对杂种优势起作用的基因可能在叶中开始表达;(2)杂种和亲本间存在显著的基因表达差异,这些差异表达分为4种类型:I.双亲共沉默型;II.单亲表达沉默型;III.杂种特异表达型;IV.单亲表达一致型。在根中,这4种比例分别为6.5%、10.6%、6...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君 王丕武 闫冬生 杨祥波 关淑艳 马建 姚丹 孙丽芳
【目的】通过基因差异表达分析揭示大豆杂种优势产生的原因,为探明大豆杂种优势的分子机理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4×5 NCⅡ设计,配制20个大豆杂交种,以大豆苗期叶片为试验材料,应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分析杂交种及亲本之间的基因差异表达模式,并分析其与杂种优势的相关性。【结果】大豆杂交种和亲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基因差异表达,差异表达模式可分为单亲表达一致一型(110型)、单亲表达一致二型(011型)、双亲共沉默型(101型)、单亲表达沉默一型(100型)、单亲表达沉默二型(001型)和杂种特异表达类型(010型)6种,其中单亲表达一致一型所占比例最高(13.25%)。差异表达模式与杂种表现的相...
关键词:
大豆 杂种优势 mRNA差异显示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郭宝健 隋志鹏 李洋洋 冯万军 闫文文 李慧敏 孙其信 倪中福
【目的】建立玉米杂交种与亲本苗期叶片差异表达蛋白谱,探讨叶片大小杂种优势形成的分子机理。【方法】以玉米强优势杂交种Mo17/B73及其亲本发芽后第5天的第3片叶为材料,采用双向电泳技术(2-DE),结合MALDI TOF MS质谱技术,建立叶片细胞分裂和生长关键区域的差异表达蛋白质谱,并对差异表达蛋白进行质谱鉴定。【结果】在检测到的630个蛋白质点中,有52个蛋白质点在杂交种与亲本之间的表达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表现为单亲沉默(15个)、偏高亲(13个)、偏低亲(8个)、杂种上调(6个)、杂种下调(7个)和杂种特异表达模式(3个)。另外,还成功鉴定出了其中的28个差异表达蛋白质点,涉及到代谢、胁迫...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琳琳 王平 王振林 孙爱清 杨敏 王春微 仪小梅 韩晓玉 尹燕枰
【目的】分析小麦氮代谢相关指标的遗传与表达差异,为选育小麦氮高效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6个不同氮效率小麦品种及其组配的3个杂交组合,采用霍格兰营养液进行苗期试验,设置3个氮水平:低氮(LN)、正常供氮(CK)、高氮(HN),分别为0.2、4和8 mmol·L-1,在3个氮水平下对小麦苗期形态、氮代谢相关酶、氮含量和氮素积累量进行遗传分析,同时探讨了根叶的氮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差异。【结果】根长和根鲜重在低氮水平下明显高于正常供氮,杂种优势表现为负向。苗高和苗鲜重随着氮水平的增加呈抛物线增长趋势,杂种优势表现为超中亲甚至超高亲。根长随氮水平增加先大幅降低后趋于平缓,而苗高则先大幅下降后趋...
关键词:
小麦 氮代谢 杂种优势 基因表达 遗传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顾克余 翟虎渠 张红生
以汕优 6 3组合为材料 ,运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研究了亲本与杂种一代分蘖期根系基因的差异表达。结果表明 ,与苗期相比 ,分蘖期根系基因的表达在质和量上都有显著的改变。质的改变有 :F1特异表达的基因 ,F1减弱表达的基因 ,F1表现沉默 (含父强母弱和父弱母强 )和F1增强表达 ;量的改变有 :F1弱势表达 ,F1强势表达 2种类型。目前已回收了部分差异的cDNA条带 ,其中差异条带RT1的Northern杂交证明 ,它在杂种一代弱势表达 ,在亲本中强势表达。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沈俊儒 吴建勇 张剑 刘平武 杨光圣
目的探讨甘蓝型油菜在基因表达水平上的杂种优势机理,以期为最终揭示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积累试验数据。方法应用拟南芥cDNA芯片,以华油杂6号及其亲本为材料,分析杂种和亲本在花蕾中的基因差异表达。结果杂种和母本8086A之间,有83个上调的转录本和331个下调的转录本;杂种和父本7-5之间,有94个上调表达的转录本和423个下调表达的转录本。在上调表达的转录本中,存在较多与光合作用相关的基因,讨论了这些基因和甘蓝型油菜华油杂6号杂种优势之间的关系。磷酸核酮糖(PRK)的Northern印迹结果与芯片显示结果基本一致。结论基础代谢基因对甘蓝型油菜杂种优势的形成影响较大。拟南芥cDNA芯片可以广泛应用于...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姜存仓 袁利升 王运华 鲁剑巍 徐芳森
营养液培养条件下对86个棉花基因型苗期进行钾效率筛选,并对其中的28个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发现不同基因型之间钾效率存在显著差异,变幅为0.08~0.28;高效基因型与低效基因型相比,在低钾条件下.生长状况优势更明显,表现为出现缺钾的症状慢,叶片脱落晚,植株较大;施钾能明显促进棉花的生长发育,提高干物质积累,干物质分配趋势是地上部大于根部;钾含量分配规律是叶与茎含量相当,均大于根的钾含量,适钾时高低效基因型间钾含量差异不大,表明钾含量是比较稳定的,从而维持植物正常生理功能;钾积累量方面,低钾时,叶>根>茎,适宜钾时叶片钾积累量最大,但根与茎的积累量相当,表明施钾能促进钾向地上部运输和协调分配。低效...
关键词:
基因型 棉花 苗期 钾效率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雷海英 孙毅 阎敏 段永红
为探讨玉米杂种优势形成的分子机理,选用了8个玉米自交系和它们的5个杂交种,采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分析了杂种和亲本之间抽穗期叶片的基因表达差异模式。结果表明:所选用的杂交种与自交系之间的基因表达模式可以分为5种类型:杂种特异表达型(W1)、单亲显性表达型(W2)、双亲表达沉默型(W3)、单亲沉默表达型(W4)、亲本和杂交种表达一致型(W5),所占比例分别为2.81%,16.92%,11.79%,4.25%和64.23%。还对每种差异表达模式与12个杂种性状表现和中亲优势进行了相关分析。
关键词:
玉米 杂种优势 mRNA差异显示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袁军海 刘太国 陈万权
【目的】探明中国47个小麦新品种(系)携带的苗期抗叶锈基因状况,改进和完善基因推导方法。【方法】选用17个具有较高鉴别能力的致病类型,在不同温度和(或)光照强度下测定,结合系谱分析进行基因推导。【结果】在供试的47个小麦品种(系)中,推导出Lr1(存在于11个品种或品系中)、Lr3(7)、Lr3bg(3)、Lr9(3)、Lr10(3)、Lr13(10)、Lr16(6)、Lr23(2)、Lr26(14)和Lr34(1)共10个已知抗病基因,另有42个品种(系)含有未知基因。【结论】在苗期进行基因推导时,尽量多地选择鉴别能力强的致病类型,在相对稳定均一的环境条件下重复测定,并结合系谱分析,才能获得...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宋迎辉 付森杰 朱灿灿 代书桃 秦娜 景雅 张真 薛淑霞 李君霞
【目的】研究LBD(Lateral organ boundaries domain) 基因家族在调控高粱干旱胁迫中的作用,为高粱(Sorghum bicolor)耐旱分子育种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鉴定高粱基因组中的LBD基因家族,对其理化性质、染色体分布、系统进化、基因结构、保守基序、顺式调控元件以及组织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鉴定出32个LBD基因,不均匀地分布在除6号染色体外的9条染色体上;系统发育树分析将其分为Class ?和Class II两组,均含有CX2CX6CX3C结构域,其中Class ?有25个家族成员,含有相对完整的GAS和LX6LX3LX7L结构域,Class II有7个家族成员,甘氨酸组成的保守序列均为GRA,LX6LX3LX7L结构域不完整。同一组内的成员保守结构域蛋白序列一致性更高,基因结构和保守基序高度相似;系统进化分析发现高粱LBD蛋白与单子叶植物的同源性大于双子叶植物;顺式调控元件分析发现,SbLBD启动子序列中光响应元件G-box、脱落酸响应元件ABRE数量最多,其次是茉莉酸甲酯响应元件CGTCA-motif和厌氧诱导响应元件ARE,另外检测到低温响应元件LTR和干旱诱导元件MBS。表达分析发现,Class II中的7个成员和Class ?中的SbLBD24在高粱各生育期和多数组织中表达量均较高。在模拟干旱处理下,高粱幼苗中SbLBD6下调表达,SbLBD26上调表达。【结论】不同组SbLBD基因保守序列存在差异。高粱LBD家族基因可以响应低温、干旱、光强和光周期等多种逆境条件,且具有组织表达特异性。SbLBD6和SbLBD26可能在高粱干旱胁迫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国华 刘涛 张雪梅 张群宇 李晓芬
水稻ZH-ct为ZH11在组织培养过程中发现一株突变单株,具有较好的苗期耐冷性,通过人工气候箱低温处理,应用蛋白质双向凝胶电泳(2-DE)检测其低温处理后的差异蛋白表达,并对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共发现差异蛋白468个,对其中重复性好,表达量较高的14个蛋白进行质谱分析,除2个没有检测到蛋白信号外,其余12个分别为光合作用、能量代谢、渗透压调节、过氧化物酶等功能蛋白,为下一步进行耐冷的分子基础及反向遗传学分析提供了基础。
关键词:
冷处理 水稻 苗期 差异蛋白 表达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孙琦 刘香玲 张宁 余柏胜
水稻苗期冷害是导致水稻减产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发掘新的耐冷基因、诠释其耐冷分子机制并应用分子育种的手段提高水稻苗期耐冷性,前期已通过Northern表达分析,从已构建的水稻苗期低温诱导表达正向抑制差减cDNA文库中,发现了一个受低温诱导上调表达的功能未知的C2H2型锌指结构域蛋白新基因(特命名为OsCOI)。本研究进一步通过RT-PCR的方法从水稻中克隆了该基因,构建了其植物过表达载体,并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入水稻基因组中,获得了其过表达转基因水稻株系,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并探讨其在水稻耐冷分子育种中的应用价值奠定了基础。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倪中福 孙其信 吴利民
为探讨小麦杂种优势形成的分子机理 ,本研究选用普通小麦品种 (系 ) 3338,6554和 2 4 10 TD及其强优势杂种 (3338× 6655)和弱优势杂种 (2 4 10 TD× 6555) ,采用 m RNA差异显示技术 ,对生长至三叶一心(即分蘖初期 )和产生二级分蘖时 (即分蘖盛期 )的幼苗叶片基因表达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小麦杂种一代苗期基因表达较亲本明显不同 ,表现为数量水平和质量水平上的差异 ,但与分蘖初期相比 ,小麦杂交种与亲本之间在分蘖盛期的基因表达差异更明显 ,并且在分蘖初期主要为量的表达差异 ,而生长至分蘖盛期时 ,质的表达差异比例显著增高 ,这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潘增祥 刘振山 李隐侠 于莎莉 李明桂 谢庄 李齐发
【目的】研究犏牛与黄牛、牦牛睾丸组织SNRPN基因DMR甲基化状态、mRNA表达水平的差异,为揭示犏牛雄性不育的表观遗传机制提供依据。【方法】根据黄牛SNRPN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通过克隆测序获得牦牛SNRPN基因5'端序列,采用亚硫酸氢钠测序法检测犏牛及其亲本睾丸组织中SNRPN基因5'端DMR的甲基化状态,并采用Real-time PCR检测犏牛及其亲本睾丸组织中SNRPN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牦牛SNRPN基因5'端序列长为1137bp,与黄牛的同源性达98.2%;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含有YY1和SP1等甲基化敏感位点。犏牛SNRPN基因DMR的甲基化水平(42.22%)极显著高于黄牛(2...
关键词:
犏牛 SNRPN基因 甲基化 表达水平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伍应保 於丙军
根据EST数据库拼接了1条大豆Cl-通道基因的EST序列,并通过RT-PCR技术从大豆cDNA中获得该EST。Southern blot、半定量Northern blot、RT-PCR和分光光度法等检测结果表明:该EST所在Cl-通道基因在供试栽培大豆和野生大豆杂交组合(Jackson×BB52)亲本及其耐盐杂交后代JB185(F5)株系等材料中的拷贝数无差异,但在盐胁迫下,栽培大豆Jackson幼苗根和叶中该基因的转录水平表现减弱趋势,而野生大豆BB52和杂交后代JB185(F5)表现增强趋势或相对较高水平,在JB185(F5)中更为明显。盐胁迫下Jackson幼苗体内积累的Cl-相对较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