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72)
- 2023(6557)
- 2022(5651)
- 2021(5402)
- 2020(4661)
- 2019(10424)
- 2018(10808)
- 2017(19176)
- 2016(10872)
- 2015(11878)
- 2014(11502)
- 2013(10915)
- 2012(9307)
- 2011(8277)
- 2010(8765)
- 2009(8811)
- 2008(8812)
- 2007(7791)
- 2006(7381)
- 2005(6902)
- 学科
- 管理(42686)
- 业(34720)
- 企(33384)
- 企业(33384)
- 济(32106)
- 经济(32048)
- 财(15778)
- 制(14297)
- 方法(11276)
- 中国(10221)
- 业经(10217)
- 务(10147)
- 财务(10112)
- 财务管理(10074)
- 农(9776)
- 体(9576)
- 企业财务(9456)
- 银(8762)
- 银行(8761)
- 数学(8317)
- 体制(8277)
- 行(8186)
- 数学方法(8166)
- 策(8160)
- 理论(8059)
- 划(7806)
- 度(6789)
- 制度(6788)
- 人事(6599)
- 人事管理(6597)
- 机构
- 学院(132176)
- 大学(130536)
- 管理(54444)
- 济(49099)
- 经济(47662)
- 理学(43745)
- 理学院(43310)
- 管理学(42760)
- 管理学院(42449)
- 研究(40770)
- 中国(36310)
- 财(30731)
- 京(28238)
- 江(24033)
- 科学(22609)
- 财经(21082)
- 中心(20748)
- 所(19697)
- 州(19188)
- 经(18843)
- 范(18018)
- 北京(17990)
- 师范(17870)
- 研究所(16969)
- 农(16930)
- 省(16213)
- 业大(15265)
- 财经大学(15262)
- 技术(15137)
- 院(14794)
- 基金
- 项目(76540)
- 研究(61462)
- 科学(60311)
- 基金(53391)
- 家(44653)
- 国家(44194)
- 科学基金(39008)
- 社会(37544)
- 社会科(35412)
- 社会科学(35406)
- 省(31245)
- 教育(30055)
- 基金项目(27488)
- 编号(27324)
- 划(25321)
- 自然(24001)
- 成果(23474)
- 自然科(23440)
- 自然科学(23436)
- 自然科学基金(23012)
- 资助(21500)
- 课题(19350)
- 项目编号(17255)
- 重点(17059)
- 年(17034)
- 创(16786)
- 部(16578)
- 性(16415)
- 制(15725)
- 发(15709)
共检索到2303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崔惠玉 周伟
以美国为代表的OECD国家在上世纪中期开始进行绩效预算改革。到上世纪80年代,在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推动下,基于善治理念和强化公共支出管理的愿望,这些国家进行了更大规模的预算管理改革。改革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继续推行绩效预算并不断改进;二是向支出机构下放管理自主权;三是引入中期预算改革。以产出为导向的绩效预算改革与向支出机构下放管理自主权本就是"异曲同工",而加入中期预算改革的思路是否暗示了二者有着互为联动、互相促进的作用?本文从中期预算与绩效预算的基本内涵入手,分析了中期预算与绩效预算相衔接的基本效应,归纳出二者的逻辑联系,进而提出在中期预算框架下进一步推进我国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具体建议。
[期刊] 改革
[作者]
白彦锋 侯微怡
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场关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刻变革。通过构建中期预算改革与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核心目标的理论联系,分析中期预算框架提高财政能力、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机理。中期预算框架在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中是增强财政稳定性、助力财政提质增效、实现最优财力均衡的理想“支点”。目前我国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已进入深水区,中期预算改革的深化面临诸多阻力,难以满足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不利于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应进一步深化中期预算改革,加大预算统筹力度,推进宏观政策协调配合,加强财政预算管理,增强财政可持续性,强化规划统筹和可操作性,大力提质增效,让财政更好地支撑国家发展战略。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余丽生 江中亮 冯健 王向群 颜明波 詹飙 陈优芳 虞斌 卢名辉 盛滢婷
预算绩效管理是公共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公共财政管理健康运行的有力保障。在公共财政管理框架的构建过程中,如何准确定位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摆脱传统预算管理模式的束缚,破解制度变迁中的障碍、全面推进改革持续深入,值得探讨研究。本文立足于浙江省实际,翔实剖析了当前改革推进的瓶颈所在,并就如何构建贯穿于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各环节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体系进行了全面探讨。
关键词:
公共财政管理 预算绩效 实践探索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李红霞 张康
新形势下的绩效预算作为深化中期预算改革的"标配",是预算管理制度上的一场突破性变革,如何确保国家财政的每一分钱都能花到实处,是全社会一直关注的热点问题。中期预算框架下的绩效预算改革目标是将预算管理模式从投入产出型转为结果导向型,从而完成由政府管"钱袋子"到管好政府的"钱袋子"的重大转变。树立中期预算全程绩效的理念在中期预算框架下要大力倡导预算绩效管理理念,各级政府要承担起推
关键词:
绩效预算 中期预算框架 绩效预算管理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郑建彪
本文以委托代理理论为依据,主张在深化改革的进程中植入"绩效"理念,实行预算管理绩效改革。同时提出了改革的重点内容:预算编制采用"联合确定基数法"分配预算控制数;预算审批以战略为导向、以绩效为基准的审批原则;预算执行提高预算调整的机会成本;决算编报重在预算执行情况差异分析;预算报告旨在增强绩效信息透明度。
关键词:
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绩效改革 委托代理理论
[期刊] 改革
[作者]
苗壮
一、改革的三个历史时期。改革是一个历史过程。研究改革的战略问题,首先要对改革过程有一个总体把握。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革初期,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科学地制定了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现在看来,改革大体上也要经历三个历史时期...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红霞 周全林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目标。预算绩效改革是预算管理制度上的一场重大变革,它作为深化中期预算改革的"标配",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中期预算框架下的预算绩效改革仍处于探索阶段,预算制度保障体系还不够健全,科学规范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还未真正建立,预算绩效评价范围还有待扩大,绩效评价的结果应用还不够广泛,预算绩效与政府治理衔接还缺乏共容性等。这些问题若不及时解决,将会影响全面深化预算改革的进程。因此,探索中期预算框架下预算绩效改革的路径,可将预算管理模式由支出控制型转向绩效导向型,从而完成从"政府管钱袋子"到"管好政府钱袋子"的重大转变。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肖文东 王雍君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期3~5年的中期预算框架(MTBF)在全球范围内兴起并逐渐制度化。而我国目前实行的年度预算包括对其进行的若干改革,一直未能很好地解决财政纪律和预算与政策的连接两大预算管理难题,中期预算框架为"十二五"时期的预算改革提供了新的选择和机遇。理论研究普遍认为,与传统的年度预算相比,中期预算框架在实现预算管理各层次目标,以及加强财政受托责任和提高财政透明度等方面,均具有明显的优势。借鉴新西兰、英国、荷兰等典型国家的中期预算制度设计,我国"十二五"期间应有策略地推动引入中期预算框架的预算改革,并确保将改革的注意力集中到正确的方向和要点上来。
关键词:
中期预算框架 年度预算 预算改革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珺
高校扩招引起职业教育生源质量下滑的现象,给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仅仅通过学生管理部门加强对学生的监控,无法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学生违纪违法甚至犯罪行为的发生。高职院校应该完善法制教育,改革课程设计,从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两个方面培养学生对校规校纪和法律的敬畏观念,从而督促学生自觉遵纪守法,提升学生管理工作效率,顺利实现职业教育的育人目标。
关键词:
学生管理 高职院校 法制教育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马蔡琛 马刘丁
公共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公众是财政支出的主要目标群体。将参与式预算融入绩效管理,能够得到更加客观、更加多元的评价结果,进一步增强预算绩效管理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参与式预算与绩效管理的结合,能够为公众参与预算绩效管理提供技术载体,这有助于构建兼顾效率与公平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在实践发展过程中,参与式预算和绩效管理在制度框架、评价范围、评价体系和参与方式等方面呈现出相互融合的发展趋势。在参与式预算框架内,公共部门通过提升公众参与预算的意愿和能力,增强公众参与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水平,在多个维度上实现二者有机衔接,进而以“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推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进程。本文研究有助于拓展绩效管理的研究视角,为绩效管理制度设计和绩效评价指标优化提供了决策依据。
关键词:
预算绩效管理 参与式预算 现代预算制度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蔡琛 潘美丽
良好的组织文化是预算绩效管理制度有效实施的前提和重要支撑。作为现代政府治理的一项重要政策工具,绩效预算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地使用和推行。但在实践中,不仅发达经济体面临着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受阻的问题,中国的预算绩效管理改革也面临着形式化、碎片化的难题。笔者以霍夫斯泰德国家文化维度作为研究的起点,分析不同文化维度对于预算绩效管理的作用机制,探讨文化维度之间冲突导致的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困境,同时结合中国的组织文化特色,提出通过强化预算绩效管理的计划与控制、推进绩效管理法治化进程、建立以绩效为核心的激励约束机制、注重组织的绩效学习与交流等一系列制度安排,弥合文化维度之间的冲突,实现构建全面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现代财政制度建设目标。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蔡琛 管艳茹
社会性别预算深入考量预算决策对不同性别群体的影响,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与性别平等。浙江温岭创新参与式性别预算之后,社会性别预算改革的推进略显顿挫,仅有个别地方的妇女发展规划对社会性别预算有所提及。笔者认为,通过强化绩效管理,有助于确定财政支出优先次序、评估性别目标的有效性、追踪性别预算成果进展。今后可以考虑从绩效管理视角出发来推动社会性别预算改革,在制度层面进一步健全包含性别统计、性别影响绩效评估、性别审计的性别预算绩效管理制度框架,在技术层面通过执行性别平等资源分配绩效评估、推进社会性别预算绩效评价、编制社会性别预算相关报表来提升性别预算绩效管理水平。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高志立
从预算绩效管理走向绩效预算,是实现预算管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前进。本文侧重从与西方绩效预算的比较视角,对制约预算绩效管理发展的瓶颈探根溯源,在此基础上介绍河北的新一轮绩效预算改革,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以期能为各地推进绩效预算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一、预算绩效管理评估: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沈慕昊
政府预算绩效管理试图解决公共物品供给问题:一是供给效率问题;二是供给质量问题。在现代社会实现公共物品有效供给成为政府治理的重中之重和难中之难。所谓"重中之重",是因为公共产权涉及多重委托代理,委托人必须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来减少代理问题,使代理人行动符合委托人利益——激励和监督机制要通过绩效管理和绩效评价来实施;(1)所谓"难中之难",是因为公共服务往往陷入公共资源被过度利用
[期刊] 财会通讯(理财版)
[作者]
杨海平
绩效预算是一种以目标为导向、以项目成本为衡量、以业绩评估为核心的预算体制,是把资源配给的增加和绩效的提高紧密结合的预算系统。绩效预算关注的不是预算的执行过程,而是执行的结果。绩效预算的核心是通过制定支出的绩效目标,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逐步实现对资金从注重资金投入的管理转向注重支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