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97)
- 2023(13195)
- 2022(10917)
- 2021(10116)
- 2020(8584)
- 2019(19483)
- 2018(18562)
- 2017(35652)
- 2016(19160)
- 2015(21354)
- 2014(20748)
- 2013(20768)
- 2012(19173)
- 2011(16954)
- 2010(16970)
- 2009(16000)
- 2008(16051)
- 2007(13576)
- 2006(11678)
- 2005(10622)
- 学科
- 济(79970)
- 经济(79878)
- 管理(59536)
- 业(58916)
- 企(48801)
- 企业(48801)
- 方法(41617)
- 数学(37203)
- 数学方法(36988)
- 财(28444)
- 中国(23053)
- 务(20343)
- 财务(20324)
- 财务管理(20248)
- 企业财务(19323)
- 农(18908)
- 贸(17756)
- 贸易(17741)
- 易(17373)
- 业经(16349)
- 学(16108)
- 制(16018)
- 银(13407)
- 银行(13370)
- 融(13308)
- 金融(13308)
- 农业(13043)
- 技术(12517)
- 行(12398)
- 审计(12282)
- 机构
- 大学(278280)
- 学院(273577)
- 济(121144)
- 经济(119287)
- 管理(106776)
- 理学(93277)
- 研究(92868)
- 理学院(92303)
- 管理学(91145)
- 管理学院(90635)
- 中国(74183)
- 财(60646)
- 京(58197)
- 科学(54571)
- 财经(48796)
- 农(47996)
- 所(47391)
- 经(44820)
- 中心(42801)
- 研究所(42485)
- 业大(40965)
- 经济学(39488)
- 农业(38265)
- 江(37720)
- 财经大学(36849)
- 经济学院(36068)
- 北京(35863)
- 院(32782)
- 商学(31673)
- 商学院(31409)
- 基金
- 项目(186537)
- 科学(147896)
- 基金(142240)
- 研究(129660)
- 家(126953)
- 国家(125999)
- 科学基金(107651)
- 社会(87936)
- 社会科(83860)
- 社会科学(83838)
- 基金项目(74762)
- 自然(70278)
- 自然科(68758)
- 自然科学(68736)
- 自然科学基金(67657)
- 省(67624)
- 划(58668)
- 资助(58472)
- 教育(58381)
- 编号(48173)
- 部(43531)
- 重点(42205)
- 成果(39529)
- 国家社会(39087)
- 创(38939)
- 发(37976)
- 教育部(37652)
- 科研(37120)
- 创新(36652)
- 人文(35914)
- 期刊
- 济(116868)
- 经济(116868)
- 研究(78337)
- 财(53168)
- 中国(52666)
- 学报(48592)
- 科学(41545)
- 农(40632)
- 管理(35946)
- 大学(35785)
- 学学(34158)
- 农业(27592)
- 融(26188)
- 金融(26188)
- 财经(25109)
- 经济研究(22521)
- 经(21436)
- 会计(18775)
- 技术(17375)
- 财会(16736)
- 业(16661)
- 教育(16476)
- 贸(16302)
- 业经(16106)
- 问题(15980)
- 国际(14388)
- 世界(14294)
- 版(14191)
- 技术经济(12646)
- 统计(12363)
共检索到4000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徐焱军
中期财务报告是否需要注册会计师参与鉴证,以及采取何种鉴证形式,理论界和实务界一直存在争议,争议的焦点是注册会计师鉴证是否会导致中报信息披露的延迟,是否符合成本效益原则。中国有着特殊的中报鉴证制度安排,它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及时性的影响是论文探讨的问题。通过对经验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我国中期审计一般不会导致半年报披露延迟,除非发表的是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审计报告。这个研究结果对改进我国注册会计师参与中期财务报告鉴证的形式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
中期审计 审计意见类型 及时性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建勇 朱学义
从理论上分析了机构投资者与信息披露及时性之间的关系,并以2005~2007年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对两者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影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及时性,机构投资者入主的公司年报披露及时性好于没有机构投资者入主的公司,并且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的公司,其年报披露越及时,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报告时滞显著负相关。对此,可通过发展机构投资者来改善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从而将建立信息披露制度的强制性要求变为市场效率的自觉行为。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 信息披露 及时性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伍格致 卿玲丽
为了系统分析低碳经济视角下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对上市公司的影响,文章对我国沪深两市的A股30家林业上市公司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在参考了众多文献和年报之后,将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指数定为因变量,选定了7个自变量,并初步建立了对应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发现,对林业上市公司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指数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企业规模大小。此外,在预设的7个自变量中,只有一个变量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指数呈负相关,其余6个自变量都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指数呈正相关。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正勇 吉利 毛洪涛
笔者以A股上市公司披露的社会责任报告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公司治理机制对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发现,公司治理整体上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有显著正向影响,这种公司治理的总体效果是股权结构治理以及管理层治理两种治理机制作用的叠加。本文为理解我国改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经验证据,同时也为通过完善公司治理来促进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提供了政策依据。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黄再胜
不断强化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信息披露,增强高管薪酬激励透明度,一直被视为提升企业高管薪酬治理效率的重要途径。本文以2007-201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代理成本角度研究了企业管理层实施高管薪酬自愿性披露的动机和策略。实证研究发现:(1)企业高管获取的货币性私有收益越高,管理层自愿披露更多但相关性不高的高管货币性薪酬信息;(2)企业高管获取的货币性私有收益越高,管理层自愿披露高管在职消费信息的程度就越低;(3)企业高管货币性私有收益与高管薪酬自愿性披露的显著相关性主要存在于国有控股企业中。上述发现表明,国有企业管理层攫取货币性私有收益后,企业高管薪酬自愿性披露存在明显的信息操纵。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晖 韦泽鑫 王敬敬 张世国 丁树俊
家族企业传承是家族企业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目前学界较少涉及家族企业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的研究。文章借鉴西方关于家族企业研究理论前沿——社会情感财富理论(socioemotional wealth,简称SEW),并结合国内特定的社会、政经和文化环境,预测家族企业传承对企业盈余质量的可能影响。基于2003—2016年国内上市家族企业样本数据,用盈余反映系数作为盈余质量的一个指标,利用公开的数据库及其他公开信息,实证研究了家族传承对盈余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家族创业第一代担任公司CEO时,他们控制的家族企业与后代控制的企业相比,披露明显高质量的盈余。该结果在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作为在这一领域的初步探索,文章的数据及分析对家族企业管理、信息披露及政策制定将提供帮助。
关键词:
家族企业 盈余反映系数 家族CEO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朱敏 刘拯 施先旺
基于2009~201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考察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注册会计师审计收费的关系。研究发现: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审计收费间存在正向影响关系;在社会责任表现较差的企业中,披露独立社会责任报告对增加审计收费的影响更显著;在对内生性问题进行一定程度控制后,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表明,企业所有权性质、所属行业环境污染程度及所在地区的市场化程度均会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审计收费间关系产生显著影响。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吴秋生 贾赟
我国自2012年1月1日开始强制实施内部控制审计,为实证研究内部控制审计是否能提高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提供了可能。文章选取2010—2013年上交所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事件研究法和Logistic回归分析法,基于动态数据,实证研究了强制实施内部控制审计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强制实施内部控制审计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虽有提高,但并不显著,应当引起我国内控规范制定、执行和监管者的思考。
关键词:
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审计 信息披露 质量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熊家财
本文使用2013年A股市场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数据,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大多为定性披露,而定量披露不足;环境信息披露具有较强随意性、不够全面,且可比性较差。实证研究表明:规模较大、盈利能力较强、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更愿意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本文就如何提升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水平,提出了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体系、大力培育和发展市场中介机构、引导上市公司优化治理结构等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李远勤
本文以深市A股上市公司为例,以深交所信息披露考评结果代表企业声誉,实证分析了上市公司声誉与自愿性披露水平的关系。结果发现:高质量声誉与自愿性披露水平正相关,但不显著,低质量声誉与自愿性披露水平显著负相关。在控制变量中,公司规模、扣除项后的每股收益以及独立董事人数,均与自愿披露水平显著正相关。说明我国股票市场缺乏有效的声誉激励与约束机制,在股权分置改革后,需要尽快建立信息披露的声誉激励与约束机制,促进长期稳步提高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增强股票市场的有效性。
关键词:
企业声誉 自愿性信息披露 激励与约束机制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蔡卫星 高明华
本文选择深交所信息披露考评结果与证券分析师盈余预测精度作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衡量指标,使用2006年深市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实证检验了审计委员会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与未设置审计委员会的上市公司相比,设立审计委员会的上市公司具有更高的信息披露质量,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对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的政策含义是,在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的过程中应重视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建设。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方丽娟 钟田丽
本文分别从环境信息披露的指标状况、行业状况、地区状况、法规遵守状况等方面对沪市上市公司2010-2012年的环境信息披露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在环境信息披露指标上有一定的选择性偏好;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水平明显高于非重污染行业;地区间环境信息披露差异并不显著;环境规制对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行为有正向作用,但影响力度有限。沪市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数量和质量虽然逐年上升,但整体披露水平依然较低。
[期刊]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作者]
蒋义宏 湛瑞锋
以2001-2004年度所有沪市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未预期盈余、审计报告类型、公司业绩等多个因素对上市公司年报披露绝对及时性和相对及时性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未预期盈余为正的年报、被出具标准审计意见的年报以及业绩好的年报披露较早;反之亦然;当年会计师事务所变更的公司和亏损公司年报披露较晚。在变更年报预约披露日期的公司中,未预期盈余为正的公司、被出具标准审计意见的公司以及业绩好的公司通常提前披露年报;反之亦然。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巫升柱 王建玲 乔旭东
年度报告作为投资者决策的重要信息源之一,其及时性受到了监管部门和市场研究者的关注。本文通过对中国上市公司1993~2003年间公布的8294份年度报告披露时间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发现除盈利公司比亏损公司更及时地公布其年度报告外,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公司也较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公司更及时地披露其年度报告,证实了中国股票市场存在“好消息早,坏消息晚”披露的基本规律。而且,随着时间推移,我国上市公司年报披露的及时性在逐步提高。
关键词:
年度报告 及时性 审计意见 盈余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子健
上市公司年度报告普遍存在"好消息早,坏消息晚"的披露现象,但会计准则中稳健性原则对"好消息"、"坏消息"的确认具有非对称性。本文从会计稳健性的视角探讨了盈余稳健性与年报预约披露日变更、时机选择的关系,经验证据表明:相比延迟发布年报,提前披露的年报的会计稳健性更高;而相比非周末披露年报,在周末披露的年报的会计稳健性更低;上市公司年报的会计稳健性与其披露及时性显著正相关,会计稳健性越高,披露越及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会计信息披露及时性的信息含量分析——基于2002—2004年中国上市公司年报数据的实证研究
终极所有权结构对环境信息披露的影响——来自中国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试析董事会结构对会计信息披露及时性的影响——基于2005-2007年沪市A股上市公司年报数据的实证研究
财务绩效驱动管理层的信息披露吗——来自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信息披露质量与现金持有——来自深市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提高信息披露质量能降低代理成本吗——来自深交所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投资者关注度能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吗——来自互动易的经验证据
内部控制机制影响会计信息风险吗——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分部信息质量特征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分部信息披露的经验证据
公司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研究——来自深沪223家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