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87)
- 2023(9162)
- 2022(7914)
- 2021(7358)
- 2020(6274)
- 2019(14619)
- 2018(14174)
- 2017(27197)
- 2016(14207)
- 2015(15971)
- 2014(15534)
- 2013(14936)
- 2012(13415)
- 2011(11522)
- 2010(11006)
- 2009(9679)
- 2008(9180)
- 2007(7532)
- 2006(6058)
- 2005(4900)
- 学科
- 济(57786)
- 经济(57732)
- 管理(40687)
- 业(38765)
- 方法(33356)
- 企(32729)
- 企业(32729)
- 数学(29660)
- 数学方法(29218)
- 贸(24547)
- 贸易(24537)
- 易(23971)
- 财(17536)
- 出(13983)
- 农(13587)
- 中国(12643)
- 务(11224)
- 财务(11188)
- 财务管理(11159)
- 业经(10969)
- 企业财务(10240)
- 口(10216)
- 出口(10213)
- 出口贸易(10213)
- 学(9937)
- 地方(9722)
- 技术(9451)
- 农业(8658)
- 环境(8221)
- 理论(8216)
- 机构
- 大学(190858)
- 学院(190128)
- 济(85486)
- 经济(84194)
- 管理(77559)
- 理学(68866)
- 理学院(68239)
- 管理学(66974)
- 管理学院(66651)
- 研究(57896)
- 中国(42795)
- 京(37145)
- 财(36660)
- 科学(34057)
- 财经(30524)
- 农(28728)
- 业大(28538)
- 经(28031)
- 中心(28016)
- 经济学(27448)
- 所(26411)
- 江(25477)
- 经济学院(25287)
- 研究所(24308)
- 财经大学(23080)
- 农业(22778)
- 院(22078)
- 北京(21813)
- 范(21649)
- 商学(21587)
- 基金
- 项目(140244)
- 科学(112585)
- 基金(106363)
- 研究(100232)
- 家(92522)
- 国家(91883)
- 科学基金(80782)
- 社会(66137)
- 社会科(63215)
- 社会科学(63201)
- 基金项目(56195)
- 省(53481)
- 自然(53259)
- 自然科(52172)
- 自然科学(52163)
- 自然科学基金(51195)
- 教育(46440)
- 划(45178)
- 资助(43335)
- 编号(38452)
- 部(32065)
- 重点(31422)
- 创(30103)
- 发(29369)
- 国家社会(28905)
- 成果(28626)
- 创新(28301)
- 科研(28231)
- 教育部(28195)
- 人文(27497)
共检索到2602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梁俊伟
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构建是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积极探索,也是推动亚太经济深入合作的有益尝试。谈判过程面临各种障碍,贸易壁垒是其中关键的环节,尤其是农产品关税减让难度最大。通过测算,第一,考察期内,中日韩3国平均最惠国税率明显下降,但中国水平依然较高。农产品关税水平显著高于非农产品,韩国最为显著。第二,中日韩3国双边关税等价贸易成本整体呈下降趋势。其中,中韩平均贸易成本最高,但下降幅度最显著,中日平均贸易成本最低,日韩贸易成本降幅最小。第三,贸易品替代弹性对3国贸易成本的变化幅度影响甚微。中韩之间的贸易成本下降前景最为明朗。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珏
研究目标:提出了一种新的测算多边贸易成本的间接方法。研究方法:利用一个包含多边影响的引力模型,得出了多边贸易成本与多边贸易额的关系,以此为基础进行贸易成本的联立测算。研究发现:利用该方法,本文得出了中国对79个贸易伙伴国在1992~2015年的出口贸易成本。通过分析结果并对比前人结果可知,联立测算方法更具体地表现出了贸易成本的短期变化以及区域合作的影响。研究创新:通过联立各区域的贸易引力方程求得的贸易成本综合考虑了区域间的贸易成本联动的情况,得出的区域间多边贸易成本包含了第三方的影响,这也更符合贸易现实。研究价值:在技术上提出了一种将多边影响纳入贸易成本测算的模式,增强了贸易成本测算的准确性。
关键词:
贸易成本 多边引力模型 联立测算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细芳
本文构建了交易成本测度的一种模型,并基于我国国民经济投入产出表和价格指数等相关统计资料,进行实证检验。检验结果不但验证了交易成本在本质上是劳动分工与专业化引致的成本这一观点,还启示人们不能套用生产成本最小化理念,追求交易成本的最小化,但是可以以此为研究工具,寻找相同(或相近)社会分工和专业化水平下减少交易成本的人为空间。通过量化,进行短时间跨度内的交易成本比较分析,可为政策的选择与优化提供参照标准,进行长时间跨度内的交易成本比较分析,可为组织的设计、制度的优化提供参照标准。
关键词:
交易 交易成本 测度 投入产出表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蒋庚华 林丽敏
根据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中的相关数据对1995~2011年间中日双边贸易按最终流向和价值含量的国别来源进行了分解,结果表明,中日双边贸易以中间产品贸易为主,最终产品贸易为辅,中间产品贸易和通过双边贸易间接出口到第三国的贸易量显著上升,中国对日出口的最终产品以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为主,出口的中间产品以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日本对华出口的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以资本密集型产品为主,在双边贸易出口中价值含量来源上则表现为本国价值均占绝大多数,东亚地区的价值在中日双边贸易中所占比重较大。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戴艳娟 许华杰
文章通过投入产出skyline分析方法,测算中日各产业占比、进口率、出口率、自给率及加工贸易率,绘制出skyline图,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与日本相比,中国的第一产业占比仍然偏高,而第三产业不到40%,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2000年以前,中日间贸易以产业间贸易为主,存在明显的互补关系。2000年以后,中国重化学工业的自给率上升,中日产业内贸易增加,中日贸易的竞争关系加强。中国重化学工业的加工贸易比重增加,以及加工贸易方式的改变,使加工贸易的波及效应增加,导致中国的加工贸易诱发额占比大幅上升。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戴艳娟 许华杰
文章通过投入产出skyline分析方法,测算中日各产业占比、进口率、出口率、自给率及加工贸易率,绘制出skyline图,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与日本相比,中国的第一产业占比仍然偏高,而第三产业不到40%,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2000年以前,中日间贸易以产业间贸易为主,存在明显的互补关系。2000年以后,中国重化学工业的自给率上升,中日产业内贸易增加,中日贸易的竞争关系加强。中国重化学工业的加工贸易比重增加,以及加工贸易方式的改变,使加工贸易的波及效应增加,导致中国的加工贸易诱发额占比大幅上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芳
文章介绍了针对加工贸易的非竞争性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方法,并基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2年中国投入产出表》和《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利用海关的对外贸易统计数据,编制了2002年和2007年针对加工贸易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分析了中国加工出口的产业关联特性和加工出口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关键词:
加工贸易 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 优化更新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苏红键
采用量化空间分析方法,利用2012年和2017年中国地区间投入产出表,考察中国省际贸易成本特征。研究发现:省际贸易成本的来源可以分为地理壁垒、制度壁垒和结构壁垒;2012—2017年,中国省际贸易成本明显提高,与各地自给率的提高以及本地服务贸易比重提高紧密相关;地理距离与省际贸易成本显著相关,区间地形也会对省际贸易成本产生显著影响;省际贸易成本的非对称性体现在输入地和输出地的异质性方面,这一异质性包含各地不同的经济结构特征、制度壁垒特征等;部分省份较高的自给率体现了较低的参与国内分工的水平,从而制约国内经济一体化水平的提升。为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需要针对3个维度的贸易壁垒,积极提高流通效率、打破地方分割、促进分工合作。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兆丹 赵敏 Upmanu LALL 马超
文章基于最新的我国各省投入产出表,采用双约束引力模型并结合交叉熵法,区分42部门产品或服务估算了我国30个省中任意两省之间的不同流向的贸易量;分析比较了我国各省省间贸易量、各部门省间贸易量及各省省间贸易比重等有关指标,得出各省或各部门省间贸易的活跃程度、各省省间贸易对经济和贸易中的作用存在较大差异。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璐
贸易与环境具有密切的联系,贸易往来中隐含着对气候变化造成重大影响的"碳泄漏"问题。笔者以投入产出法为基础建立经济模型,计算出1990年~2000年间中国对日本有CO2的净出口并细化到产业部门层面,分析了中日两国24个产业部门出口到对方国家的CO2排放量,证明中国产业部门的碳密集度更高。此外,通过虚拟"无贸易"状态,估计出双边贸易使两国的总体CO2排放在下降。日本应该为中国的部分CO2排放负责,而中国大多数产业部门都可利用与日本贸易的机会学习日本的清洁能源技术,降低碳排放密集度。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黄伟如 张贤 查冬兰
笔者基于中日两国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对1995年~2012年中日贸易内涵能源进行了测算,并运用结构分解分析(SDA)模型的加权平均分解法对影响中日内涵能源变化的因素进行了分解。测算结果表明:1995年以来,中国对日本出口内涵能源和进口内涵能源整体都呈现增长的态势,但中国一直是内涵能源净出口国。分解结果表明:出口规模的扩大和中间投入结构均促进了出口内涵能源的增加,其中出口规模的影响最为显著;直接能耗强度的下降和出口结构的优化抑制了出口内涵能源的增加,但不足以抵消出口规模所引起的内涵能源的增加。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冯永琦 张宇璇
本文构建了中国对他国的进口非竞争投入产出表,提出了最终需求对不同行业进口诱发效应的测度方法,考察了中国最终需求对从美国、日本、韩国(以下简称美日韩三国)进口诱发效应的不同作用和行业分布。本文主要结论如下:存货增加与贵重物品净值以及固定资本形成对从美日韩三国进口的诱发效应相对更强;家庭最终消费和政府最终消费对从美国进口的诱发效应最大,对从日本进口的诱发效应最小;固定资本形成、出口、存货增加与贵重物品净值对从韩国进口的诱发效应最大,对从美国进口的诱发效应的最小;最终需求对从美日韩三国56个进口行业所产生的进口诱发效应主要集中在计算机—电子产品及光学产品制造行业等少数几个行业上。相对来说,中国最终需求对从美国进口的诱发能力较强的行业比较多元化,而对从日本进口的诱发能力较强的行业全部集中在制造业。因此,要充分分析和利用最终需求对从不同国家进口的诱发效应,实现中国进口贸易结构的优化。
关键词:
最终需求 进口诱发效应 投入产出分析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杨红 王晶
本文通过测算2000-2011年中日韩3国服务贸易出口复杂度指数,对中日韩3国服务贸易出口技术结构的分布及演进进行了考察。结果显示:入世以来中国从以低技术为主、中高技术为辅的技术结构转变成以中高技术为主、低技术为辅的出口技术结构。虽然技术结构有所优化,但是服务出口"质"与"量"发展的并不协调,具有质低量多的"粗放型"发展特征。从技术水平的差距来看,中日差距较大,处于互补的态势,中韩比较接近竞争态势,进一步发现,在某些服务分项内,中韩服务出口表现出一定的互补性。最后,本文提出了中国提升服务出口技术水平及中日韩进一步合作的建议。
关键词:
中日韩 出口复杂度 技术结构 服务贸易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范爱军 常丽丽
本文采用出口贸易技术结构的测度方法,建立起一套分析进口贸易技术结构的指标体系,从多个方面分析了中日韩三国进口贸易的技术结构。研究结果表明,与日韩两国低技术和中低技术产品进口比重偏大,其他技术类别产品进口份额较小的贸易结构相比,中国进口贸易则呈现出两端产品(低技术和高技术)比重大,中间产品比重小的特殊结构。这种进口贸易技术结构的差异性和互补性有利于中日韩三国之间经贸合作的进一步深化。
关键词:
中日韩 进口 技术结构 互补性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谭晶荣
本文通过对中日韩三国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现状及其服务贸易竞争优势的分析,发现中日韩三国的服务贸易RCA指数和TC指数比较接近,表明三国在服务贸易领域内的竞争力不相上下,即使在服务贸易的个别行业存在差距,但并不是很大。在全球加速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的今天,中日韩三国在服务贸易领域谁会更具有竞争力,只有期待各国产业调整和对未来事运的把握上。从这个角度上讲,中日韩三国都面临着同样的机遇和挑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