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021)
- 2023(18438)
- 2022(15828)
- 2021(14676)
- 2020(12435)
- 2019(28391)
- 2018(28209)
- 2017(54965)
- 2016(29433)
- 2015(33148)
- 2014(32660)
- 2013(32323)
- 2012(29454)
- 2011(26289)
- 2010(26256)
- 2009(24614)
- 2008(24404)
- 2007(21776)
- 2006(19339)
- 2005(17179)
- 学科
- 济(122513)
- 经济(122286)
- 业(105092)
- 管理(99997)
- 企(93123)
- 企业(93123)
- 方法(55860)
- 数学(45252)
- 数学方法(44607)
- 财(38012)
- 农(36671)
- 业经(35074)
- 中国(30074)
- 制(26892)
- 务(26220)
- 财务(26137)
- 财务管理(26092)
- 农业(24950)
- 企业财务(24751)
- 理论(22805)
- 学(22628)
- 技术(22260)
- 和(21885)
- 贸(21838)
- 贸易(21828)
- 地方(21656)
- 易(21233)
- 划(19765)
- 体(19677)
- 策(18913)
- 机构
- 学院(422166)
- 大学(421462)
- 济(172157)
- 管理(171828)
- 经济(168571)
- 理学(148283)
- 理学院(146747)
- 管理学(144226)
- 管理学院(143442)
- 研究(135922)
- 中国(103771)
- 京(89357)
- 财(82164)
- 科学(81300)
- 所(66773)
- 农(66207)
- 财经(65305)
- 江(62529)
- 中心(62193)
- 业大(60808)
- 研究所(60123)
- 经(59332)
- 北京(56099)
- 范(53194)
- 师范(52757)
- 农业(51621)
- 经济学(51285)
- 州(49892)
- 院(49669)
- 财经大学(48490)
- 基金
- 项目(282860)
- 科学(224690)
- 研究(209340)
- 基金(207328)
- 家(178654)
- 国家(177120)
- 科学基金(154713)
- 社会(134106)
- 社会科(126679)
- 社会科学(126642)
- 省(109742)
- 基金项目(109454)
- 自然(100095)
- 自然科(97844)
- 自然科学(97823)
- 教育(96096)
- 自然科学基金(96080)
- 划(91259)
- 资助(85271)
- 编号(85258)
- 成果(68850)
- 部(62948)
- 重点(62384)
- 创(60204)
- 发(59118)
- 课题(57727)
- 创新(55705)
- 国家社会(54901)
- 教育部(54632)
- 制(54578)
- 期刊
- 济(192826)
- 经济(192826)
- 研究(124808)
- 中国(79411)
- 管理(67798)
- 财(66170)
- 农(61479)
- 学报(61431)
- 科学(58407)
- 大学(48422)
- 学学(45561)
- 教育(44481)
- 农业(42357)
- 技术(38618)
- 融(36421)
- 金融(36421)
- 业经(32651)
- 财经(32386)
- 经济研究(29764)
- 经(27757)
- 问题(24853)
- 业(23365)
- 技术经济(22213)
- 图书(20462)
- 现代(20122)
- 理论(20052)
- 科技(19570)
- 版(19463)
- 财会(19115)
- 统计(18978)
共检索到6239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马晶梅 张海燕 陈亚楠
中日韩三国制造业生产和贸易在全球占有重要地位。文章基于新贸易核算框架,结合社会网络方法,对2000—2014年中日韩三国制造业真实贸易规模和全球竞争优势进行全面考察。研究认为:(1)各国真实贸易规模均被明显高估,中国进口、韩国出口被高估比例最大。(2)各国均具有全球市场优势,中国优势最强,日本最弱。(3)日本拥有显著的全球位置优势,中韩两国处于劣势。(4)中国成为三国中全球网络优势最强的国家,日本全球网络优势明显削弱,韩国处于相对劣势。可见,中国已经在中日韩三国中逐渐拥有全面、显著的全球竞争优势,没有陷入"低端锁定"困境。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刘磊 关权
利用基于生产工序的测算方法以及WIOD的最新数据,测算中日韩三国制造业的国内技术含量及国际竞争力指数,可以从技术层面客观评估三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结果表明:中日韩三国制造业的国内技术含量都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中国的增速要明显高于日韩两国。但无论是制造业总体还是细分行业,中国的国内技术含量都要明显低于日韩两国;中日韩三国制造业在国际上都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日韩两国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集中在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在劳动密集型行业,中日和日韩以互补关系为主,中韩以竞争关系为主。在资本密集型行业,三国呈现明显的竞争关系。在技术密集型行业,则呈现出竞争和互补共存的特征。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伶
本文从技术含量角度,运用贸易竞争指数(TC指数),对中日韩三国不同技术含量的制造业竞争力状况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日韩三国的产业结构都有所优化;我国依然在中、低技术含量产业上有较强的竞争力,日本、韩国在中、高技术含量产业上有较强的竞争力;虽然我国高技术含量制造业的竞争力在不断增强,但与日韩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关键词:
国际竞争力 技术含量 TC指数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周松兰
本文在界定技术密集产品制造业基础上,提出中日韩技术密集产品制造业竞争力比较分析的RCA计量与品目群分类法,选取1996-2006年期间数据为样板,进行中日韩三国技术密集产品制造业竞争力分析,最后得出相应的结论。
关键词:
中国 日本 韩国 技术密集产品 竞争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辛永容 陈圻
文章基于中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与劳动生产率相关数据,通过ARIMA相关理论来构建劳动力成本、劳动生产率以及单位劳动成本的发展趋势模型ARIMA(p,d,q),利用所建模型预测中国制造业成本竞争优势在未来8年内的发展趋势,并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据此提出有利于中国制造业成本竞争优势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
劳动力成本 劳动生产率 单位劳动成本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佟家栋 刘钧霆
本文基于边际产业内贸易分析,分别运用A、B和S指数测度法对1992-2003年间中国与日韩制造业贸易的调整成本进行了经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普通机械等以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的行业调整成本较大,而服装及纤维品制造、木材加工等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行业调整成本较小。总体而言,这一时期中国与日本制造业贸易调整成本低于中国与韩国制造业贸易调整成本,但是中国与韩国制造业贸易调整成本在1998年后是趋于下降的,而日本情况却与此相反。
关键词:
制造业 调整成本 边际产业内贸易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张琦 吕刚 许宏强
制造业发展对中日韩具有重要意义。建立中日韩自贸区(CJKFTA)将使三国宏观经济实现共赢,其中制造业的贸易自由化对总体收益的贡献最大。由于三国主要产业在国际市场和区域贸易中的比较优势不同,关税水平及结构存在差异,区域内贸易和产业联系快速发展,自贸区对各国主要产业的影响有所区别。如何看待自贸区对中日韩三国制造业的影响,还需要深入研究。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张彦
以中日韩高端制造业合作为例,探索和重构具有"区域特色"和"高质发展"的区域价值链分工体系,既有助于RCEP合作的可持续发展,亦是构建"国内-区域双循环"大格局中的前沿课题。研究发现,中日韩高端制造业区域价值链合作的基础夯实,但链主地位之争、竞合关系调整、外部不确定因素等关键问题可能演变为风险。中日韩三国可在合作中探索"高融合新理念""多层次新模式""多维度+双循环新路径"三位一体的"中日韩+X"区域价值链合作新框架。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钢 董敏杰 金碚
本文对中国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变化趋势及相互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的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并不是一对矛盾的概念。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一国产业比较优势取决于一国的要素禀赋;从实际数据可看出,虽然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在下降,但目前中国最具比较优势的仍旧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从数据也可看出,中国比较优势最强的产业也是中国最具竞争优势的产业,中国产业竞争优势变化也与比较优势的变化高度相关。
关键词:
制造业竞争力 比较优势 竞争优势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胡大龙
文章实证分析了1990~2011年德国的贸易和技术专业化,采用单位值方法来确定德国制造产品的竞争优势是源于价格还是质量。同时,文章也对德国出口部门的垂直专业化程度进行了估计,对德国、韩国、中国、日本以及美国的相应指标进行了计算,用以衡量全球价值链在提升德国制造业地位中所发挥的作用。结果显示,德国专业化生产中等技术产品,质量是德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而研发是德国制造业产品取得并保持竞争力的因素之一。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胡查平 胡琴芳
制造业服务化作为传统制造业企业重构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手段受到学界高度关注,但对于以生产制造为主导的传统制造业企业应如何成功构建服务化战略竞争优势,企业在竞争优势构建中需要具备哪些关键资源或能力等问题,现有研究鲜有涉及。鉴于此,以我国三家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制造业企业为例,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分析影响制造业服务化战略竞争优势构建的内外部关键因素,构建以"企业关键资源—企业独特能力—企业竞争优势"为框架的概念模型。研究发现,支持制造业服务化提供物开发与提供的内外软性无形关键资源是成功构建制造业服务化战略竞争优势的基础,而基于企业这些内外部关键资源衍生的能够支持客户特定情境服务需求的企业独特能力是成功构建制造业服务化战略竞争优势的关键,即制造业企业不仅要储备和培植以具有路径依赖、因果关系模糊的软性无形资源为主的内外部关键资源,而且要强化基于关键资源的企业独特能力的开发和培育。此外,组织内部管理层和员工层两个不同组成部分服务导向价值观的秉持对作用于制造业服务化战略竞争优势构建的企业独特能力有正向调节影响作用,即管理层和员工层秉持的服务导向价值观正向调节影响企业独特能力的强弱。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曲玥 都阳
文章结合汇总数据和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微观数据,全面测算了中国制造业在面临工人工资上涨冲击时,其单位劳动力成本的变化。发现在2004年之前,总体上看劳动力生产率的提高化解了工资的上涨,单位劳动力成本始终下降。而在2004年后,非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轨迹开始分化,劳动密集型产业单位劳动力成本开始上升,而非劳动密集型产业单位劳动力成本依然下降。因此,中国制造业未来的竞争优势需依靠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来带动。
关键词:
制造业 竞争优势 单位劳动力成本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恒梅 王曼莹
中国制造业做大做强需要在国际市场上构建新的竞争优势,而这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制造业企业可通过向客户提供成套解决方案或集成服务获得价值增值进而提升竞争力。尽管我国先后出台了一些政策措施来降低制造业服务化市场准入门槛,但仍存在与制造业相配套的现代服务业创新能力不强、制造业产业价值链延伸度不足、服务在价值链的比重较低、难以协调个性化生产与规模化生产的效率、中低端制造业企业提供附加服务的动力不足、中小型制造企业缺乏持续发展动力等问题。为促进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确定制造业企业的转型方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刘震 张宏
构建博弈模型证明OFDI为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优势升级的内生性因素,随后对OFDI促进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优势升级的机理进行阐述,利用面板GMM方法从实证角度验证OFDI促进中国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优势升级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装备制造业OFDI通过提升生产效率、增强国内外需求匹配度、扩大产业开放程度以及增强相关产业协同性四条路径促进国际竞争优势升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